《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由冯友兰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76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01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虽然讲得不深,但都清清楚楚,入门可读。但也要注意,毕竟年代摆在这里,自然是有其时代局限性的,书里的论述,基本都在学术界有新的推进或者纠正了。
●值得反复读
●这个版本据说冯老亲自审过
●对于中国哲学史上各名家择要而论,展现出一条清晰的思想脉络;冯先生为中国哲学大家,学识性情温和、思想中肯;此译本语言浅易,适合作为中国哲学的入门书。
●要读两遍的书
●本书中作者按照历史先后顺序对儒道释及墨家、名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介绍,并加以比较,同时也将中国古典哲学与西方哲学相印证,体现大家风范。
●这种哲学简史做个入门书籍还行,没什么深层次的东西,看不看两可。好在冯友兰文笔还算不错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一):史多于哲
如书中所说,中国是农业文明,先人经验备受推崇。读后的感觉:春秋之后历代哲人,几乎都是从先哲的遗产中发掘自己的版本。
冯老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总得来说像罗素,后者在西方哲学史中,没写完一个名人都不忘调侃两句,冯老也是,不过也可能是因为他弟子翻译的缘故,英文原版我并没读过。
当初读此书的时侯并没有太在乎书中的文言文部分,就像是看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时侯一样。不关心文言文部分,只是看白话文,孰不知这样是自己错过了很多有营养的部分,我作为反例了,各位大虾有时间的话,读读书中引用的文言文还是收益良多的。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三):略感
本书对中国历史上各个主要的哲学流派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做的介绍详细而全面。对于当下大学中哲学萧条的现象而言,这本书提醒了我们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我们的哲学才是衡量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哲学的沦陷,正体现出在当下的i社会中,人们对于物质的渴望远远大于对精神的追求,我们现在人的精神水平甚至远不如两千年前先人曾到达过的高度,就像西方在亚里士多德后并没有出现能与之真正并肩的哲人一样。我们现在的人生理想远远达不到儒家的外圣内王,更不要说道家与佛教所倡导的超精神的境界。个人来说,直到今天还念念不忘的也就是“采菊东篱下”的那份自如了。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四):原著好,涂又光先生翻译的也好。
对比了涂又光的译本和赵复三的译本,涂译本语言精炼,同时蕴含丰富,赵的译本罗里啰嗦,晦涩难懂,不知所云。涂译本我读了快十遍了,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感悟,难得的好书!
“冯友兰先生作为中国哲学第一人,其当年代表作《中国哲学简史》以英文写就。后由冯先生得意弟子涂又光先生在冯友兰先生亲自指导下译成中文。可以说这个翻译版本是冯先生钦定译本。80年代在北大出版社出版之后,其他出版社相继出过由其他译者翻译的版本。对比中英文版阅读之后,始终觉得唯有涂先生的译本,得冯友兰哲学思想之精髓,译文传神契合,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冯的哲思。如今北大出版社又请涂先生对当年译著重新修订整理,重装上?我读完这个版本之后,认为堪称完美。”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五):名副其实的经典名作
在书店中见到这本书,首先很喜欢它的装帧:封面素朴典雅,纸张精良有质感,排版简洁优雅,字号大小适中,书的设计很符合其内涵,拿在手里翻阅,很舒服的感觉。
再说内容,回到家,对这本《中国哲学简史》的阅读,几乎是一气呵成。因为,太精彩了!真不愧是大家之作!语言之晓畅,叙述之清晰,都远超出自己此前的预期。冯先生对中国哲学的提炼,理解,对未来哲学的发展和判断,都充满了哲人的睿智和洞见。
正如先生在自序中所言:“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宜展其学,而在其识其才。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先生不愧现代之哲学硕儒,文章不事雕琢,平易明白,及其流畅,完全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令我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