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34岁当清华校长夫人,50岁摆摊叫卖,62岁打工谋生,她为丈夫清苦
日期:2020-08-01 13:45:16 作者:俺就是波叔 来源:bookface 阅读:

34岁当清华校长夫人,50岁摆摊叫卖,62岁打工谋生,她为丈夫清苦

  最近的关于婚姻庭的负面新闻太多,有小菠菜后台喊叹:人间还有真情嘛……

  人间然有真情!

  人就活这么一遭,为什么不多看看好的风景

  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妻不和,很大概率是经济问题造成的。但是有些神仙夫妻,一起过苦日子甘之如饴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艰苦阶段全国上下物资缺乏,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

  云南昆明,一个叫花椒巷的居民区,总有个妇人蓝布褂子,背着背篓,或手提篮子早早出门,日落而归。

  背篓里装满自制的上海糕点,她沿街叫卖。

  妇人自称姓韩,但西南大学学生们一眼就能认出她,她就是清华校长梅贻琦夫人,韩咏华。

  堂堂校长夫人沿街叫卖,是不是很掉价?

  了解她的故事,你会肃然起敬

  韩咏华,本是天津八大富商之一的韩家千金,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姑。

  韩家家开明女孩们不用裹脚,还可以上学。韩咏华五六岁就进入严氏女塾学习,16岁从严氏幼师毕业,后留在严氏幼稚园,成为最年轻教师

  转眼间,到了家里为她选夫婿年纪

  其实,韩咏华早就有了仪之人。就读严氏女塾之时,隔壁就是男塾,因为共用一个操场女生体育课时,就需要把通向男生院的门关上。

  因我年纪最小,每次都被派去关门。

  隔着门缝窗户,可以到另一边男生的活动,她早就注意到了一个叫月涵(梅贻琦)的小伙子

  巧的是,梅韩两家是世交,但当时的梅家已经没落到家徒四壁

  本来,韩父不舍得女儿嫁过去受苦,但架不住梅贻琦的才华实在超群,而且为人踏实稳重

  1918年,梅贻琦和韩咏华订婚

  当时韩咏华的闺蜜还特地跑去告诫她,梅贻琦可是个闷葫芦考虑清楚啦?

  她说:

  豁出去了,他说多少算多少吧。

  26岁,她嫁给了30岁的梅贻琦。

  韩父看人的眼光很准,梅贻琦虽然穷,但胸怀大志依托清华这个平台,他励精图治,大兴教育科学救国。

  1931年,42的他就当上了清华校长。

  韩咏华为丈夫感到骄傲,但她也不甘人后,她已经年过40岁了,还想继续学习。

  夫人想上进,梅贻琦当然是双手赞成,马上安排她到清华当旁听生。根据夫人的水平,他安排她去学习了陈福田的英语、钱稻孙的日语和金岳霖逻辑学等。

  本来夫唱妇随,儿女绕膝,一家人的日子穷是穷点,但挺清静。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待不下去了。

  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合并,南迁昆明,梅贻琦全面负责学校管理。他拖家带口迁往昆明。

  战乱时期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梅贻琦又是个大公无私,无袖清风的主,学校发的补助他都让给别人,可是以他那点工资根本养不活一家7口人。

  一家人日常吃的是白饭辣椒,偶尔做一锅菠菜豆腐汤已算是奢侈了。

  丈夫为了办学的事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精力顾及家里的情况。作为校长夫人,韩咏华决定挑起担子,让丈夫专心去搞事业。

  思来想去,她觉得摆摊做点小生意最靠谱。

  已经年近50岁的她,向联大庶务赵世昌学习了做上海米糕的方法,然后每天制作一批米糕,拿到外面去卖。

  她顾及丈夫丢脸,所以乔装打扮后才出门。她舍不得穿袜子,光脚穿鞋,一天下来脚都磨破,小腿肿了。她只说自己姓韩,绝口不提梅校长。

  在她的带领下,西南联大的教授夫人们纷纷加入,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

  有绣围巾的,有做帽子的,也有做一些小食品拿到街上叫卖。

  她和几位夫人组成“互助组”,一起做糕点,拿去食品店寄售。她们给糕点取名“定胜糕”,取抗战一定胜利之意。

  当然,妻子在外面风吹日晒,想尽办法支撑这个家,梅贻琦也心疼。可是他又说不出什么好听的情话,那就只能亲自下场,为妻子分担。

  偶尔会有学生发现,梅校长竟然系上围裙,亲自在夫人的糕点摊前站岗。

  还有学生回忆,平常上课时,梅校长都会在早八点前赶到教室,但有一次他迟到了。过一会他气喘吁吁地冲进教室,一脸的歉意解释:

  早上我内人去办事,请我帮她看糕点摊子,但是她事情办不完,我就丢了摊子跑过来了。不过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呢,买糕的人特别多。

  其实那个时候,不只是梅校长家穷,西南联大的所有教授们都收入微薄,穷得丁当响,连乞丐都退避三舍。

  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夫人们,同舟共济,各显神通,也算是一道风景线了。

  韩咏华虽然顶着校长夫人的光环,但嫁给梅贻琦之后,就没过过享福的日子。

  1948年,梅贻琦赴台湾创办新竹清华大学。

  韩咏华则留在美国照顾孙子们,梅贻琦领的是台币,且薪水微薄,远不能维持夫人在美国的生活开销。

  为了不让丈夫担心,62岁的韩咏华竟然外出打工。

  先是在一家衣帽工厂做工,后转一家首饰店卖货,继之经人介绍到一家医院做护工,最后转到一个盲童学校照料盲童。

  清华校友阎振兴曾在美国探望过韩咏华,他热泪盈眶:

  生活太苦,必须跟梅先生说,设法给师母汇钱,或接她来台湾!

  可是梅贻琦何尝不想呢?

  他在台湾穷得连栖身之所都没有,实在有心无力啊。

  梅贻琦一直在等,等清华核反应堆建成,然后辞去“教育部长”之职,就可以接妻子回国了。

  然而,还没有等到核反应堆建成那天,他就因过度劳累而一病不起,得了癌症。

  1960年,得知消息的韩咏华匆匆赶到丈夫身边,夫妻相逢,竟是以这种方式。

  在她的照料下,做完手术的梅贻琦病情稍有缓和。

  1962年,核反应堆建成,原子炉安装完毕。大事已成,梅校长可以带着夫人回乡了。但是,他又病倒了。

  弥留之际,他看着陪伴了自己40多年,却没享过一天福的妻子,泪湿了眼角。他是个“寡言君子”,想说什么,却又什么也没说。

  但是不必多言,从第一眼开始,韩咏华始终是懂他的。

  1962年5月19日,为中国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梅贻琦走了,享年73岁。

  韩咏华移居美国,由女儿们照顾,后来落叶归根,回到大陆安享晚年。

  1993年8月26日,韩咏华于北京去世,享年100岁。

  生前曾有人问她:

  在你心里,梅先生有缺点吗?

  她说:

  我没有找到他不好的地方。

  如此轻描淡写,却饱含着夫妻两人最深的情。最简单的话语,却是世间最动人的情话。

  梅贻琦之所以是梅贻琦,是因为他有一个叫韩咏华的妻子。在为梅贻琦歌功讼德的时候,别忘了,他的功绩有一半属于妻子。

  今日心情 感动

  因为是你,所以值得。

  【更多故事】

  【278】他与季羡林决裂13年,75岁出书批判父亲的刻薄。谁说家丑不可外扬

  【275】古典第一“痣美人”走了,国产剧的审美就这么被放弃了吗?

  【277】一吻便颠倒众生,说的就是他,每火一次就玩失踪的中年大叔

  【273】三浦春马走了。低收入、下跪、禁止恋爱,日本艺人的压力你无法想象

  【279】泳池里到底有多少尿?这个可怕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订单查询

  长按识别

  关注【拔草记】

  查看订单详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34岁当清华校长夫人,50岁摆摊叫卖,62岁打工谋生,她为丈夫清苦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