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啊小陈
01
“偷外卖”这事儿似乎屡见不鲜,但贫穷大学生偷外卖,应该被同情吗?
7月19日,一则名校大学生多次偷外卖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媒体报道称,从5月份开始,南京某小区连续有多起外卖被偷,警方调查后发现,偷外卖者是一名正在复习考研的大学生周某,单是他有据可查的偷外卖行为就有10多次。
据了解,周某是名校大学生,为了他的学业,家中其他3个兄弟姐妹都辍学了。随后,周某被警方刑拘。
看到“穷大学生”、“兄妹辍学”、“偷饭吃”这样的字眼,不少网友就开始同情心泛滥,不分青红皂白地为他辩解,请求放他一马:
甚至还有阅读量、点赞数、在看数均“10w+”的网络热文《请放他一码,在“偷饭”大学生面前,我们都有罪》为他洗白,
转发点赞在看“三连”都不在话下:
可见,不少人对该事件的错误归咎于“社会有罪”的层面深表苟同:
“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
02
李某某(男,24岁,前期新闻报道中化名为“周某”)2018年毕业于湖南省衡阳市某大学,并非考研学生,目前在南京某公司工作,有固定收入,其租住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某小区。
李某某家境也并非之前所述如此,其父母和大姐在老家务农,另两个姐姐分别在北京、海南工作。
据调查及李某某供述,偷外卖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之前自己的外卖被别人偷过,遂产生报复和贪小便宜的心理,并以为偷外卖无人追究,就养成了习惯,多次在上述地点盗取他人外卖餐食。
通报最后指出,综合案件侦办工作情况,并根据李某某家属的申请,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李某某依法变更为取保候审刑事强制措施。
暂且抛开真相不说,倘若贫穷大学生“偷饭”要被同情,那么那些“被偷饭”的、外卖员难道就不值得被同情吗?
我们身边有多少家境不宽裕的同学、朋友,无论生活多么窘迫,也依然守住了不偷不抢的法律底线,自食其力。
而他又凭什么个人违法让大众来买单?
就如同去年一条热议的新闻:
外卖小哥被偷5份餐食蹲坐在路边嚎啕大哭:这一整天都白干了。
更何况是作为一个20多岁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有手有脚,就算没有固定工作,也不至于再三偷外卖吧。
无独有偶,
30岁无锡男子杨某,因长期乘坐火车往返于无锡和上海之间,但购买的车票多为沿线短途票:上海站至上海西站,无锡站至无锡新区站。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杨某累计逃票480次,金额达到将近2万元。
最终,杨某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据犯罪嫌疑人杨某交代,因工作原因他一个月大约有20天需要往返无锡至上海。
刚开始,杨某也是规范买票乘车,但为了节省路费成本,久而久之他便动起了“歪脑筋”。
由于同一身份证无法购买同一天同一趟车次的多张车票,杨某用自己的身份证购买“两头票”的进站票,用亲属的身份证购买出站票。
究其原因,杨某是因为经济困难而选择逃票吗?
也不是。他研究生毕业,在上海当工程师,有着不错的工作和收入。
一个人的人品素质无关其他,人品不好的人,就算权高位重也无法让人心悦诚服。
03
看人品行要看最低处
人的品行,是不以物质条件为转移的。
哪怕是贫穷也不能冠冕堂皇地将其作为偷窃的理由。
否则只会让这个社会的善良愈加贬值。
我们再来看看同样“生活艰难”的吴花燕。
前段时间,贵州一名体重43斤女大学生吴花燕的故事一直备受网友关注,前期筹款平台和很多媒体的报道是这样的:
“4岁时母亲去世,18岁时父亲去世,她和弟弟相依为命。为了省钱给弟弟治病,她每天只花两块钱吃饭,吃了5年糟辣椒下馒头,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染重病,此外还不忘踩踏学校和政府没有给予救助。最后于1月13日病逝,年仅24岁。”
可事实并非如此,
父母双亡是真,但至于其他,据花燕本人的描述是:
“有一天只花了一两元,并不是每天”,只是被筹款平台夸张化为“一天只花两元。”
“我生在一个很偏远的农村里面,初中上学要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小时候我走路很厉害的,并没有他们写的那么不堪。”
“如果我每个月仅靠300元的低保,肯定早就饿死了。”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不仅免除了学费,还为我申请了23000元助学金;老师同学们也捐了17000元;另外学院有一位王老师,每月资助我400元。”
她的事迹,或许是千万贫困家庭的缩影。
但在她身上,我看到的却是一股踏实而坚韧的力量,以及难得可贵的自立自强。
尽管她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极致,但依旧在病床上拼尽全力向自己的梦想迈进:
“考过英语四六级,拿到初级会计证,将来找一份审计的工作,希望在将来赚钱养活自己又能主持社会正义。”
成年人的年龄,幼童般的身躯,坚如磐石的信念,任谁都心疼。
可惜上天还是没能眷顾这个顽强的女孩,将她的生命定格在24岁这个最好的年纪。
贫穷、苦难本不应该拿来做比较,但在最无助最难熬的时刻却能映射一个人的真正品行。
也就是说,在人最落魄时,往往最能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底线。
大多数生活富足的人,可能对自己有一套较高的道德要求;反之,如果当一个人深陷于生活的低谷时,也能始终如一地去要求自己,不占人的便宜,那他便是具有高贵灵魂的人。
人生可以没有学位,但不能没有学问,更不能没有人品。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希腊诗人米南德说过:“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熠熠生辉。”
学历也许能让人走得更快,但人品才能让一个人走得更远。
坚守底线,这才是我们应该秉持的生活原有底色。
04
写在最后
世上最坏的,不过是那些摧毁善念的人。
一味地消费大众的善良,只会更加纵容行恶之人,最后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救助。
如此一来,又该让谁来为后人的冷漠买单呢?
在被流量淹没的互联网时代,最难得的就是人格和自我价值观的坚守。
如果任凭情绪、思想和良知被舆论裹挟,那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有句话说的好:“善良挺好,同情弱者没错,但一旦刻意的去扭曲价值观,随之而来的是被扭曲的人生观。”
人们向来在倡导社会怜悯和同情,但我弱我有理,并不是滋养放肆和犯法的理由!
我们应该保持善良,但必须防止这些善良变成坏人的武器。
不要让自己没有原则的善心,养出一群嗜血的白眼狼。
最后,不敢奢求所有的善意都不被辜负,只愿你的善良,始终藏着底线和原则。
点个“在看”,愿我们不忘良心,不输人品;继续善良,但必须带点锋芒。
今天,家庭君还准备了一个小惊喜,扫描下方的,就可以添加家庭君的微信,家庭君会分享自己的日常,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跟家庭君吐槽,家庭君绝对是你最理想的“垃圾桶”。(注意,我不是机器人)
作者简介:啊小陈,一只现实版的憨憨。关注家庭杂志(),专为爱家爱生活的你打造的阅读平台。
你可能还想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