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蜗牛慢吞吞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7-16 23:2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蜗牛慢吞吞读后感100字

  《蜗牛慢吞吞》是一本由朱赢椿 / 周宗伟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1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蜗牛慢吞吞》精选点评

  ●如果能慢,谁愿意快?形式大于内容嫌疑

  ●故事鸡汤,画得很漂亮

  ●一部安静绘本,说的是一只蜗牛的平生,会和尺蠖,毛毛虫西瓜交朋友,被蜘蛛营救,思考生命的意义,还有自卑。自卑的蜗牛君碰到了比他更自卑的黑蜗牛,泥蜗牛和蛞蝓更更自卑的蛞蝓君,小动物们虽然后来都死掉了,可是却发现死掉也不是大不了的事呢。

  ●需要邂逅的书

  ●高料鸡汤。

  ●“想他生前雄霸的身躯曾经何等风光,如今却也落得被虫蚁啃噬的下场原来外表凶悍并不是真正的勇敢坚强。”希望吃包子的人都想一想。

  ●唯一一本完了又把塑料封套小心翼翼套上的书。

  ●都市靈雞湯。先鋒翻過。今天還去了朱某人的活動,坐在那兒等開場,朱某人和記者在背後唧唧歪歪,於是開場前撤了,太木意思

  ●不愧是南师副院长写的,文字真好,朱赢椿画的也好。

  ●“我虽然不知道未来该向何方, 却知道了-真正的"", 是你孤独到极点时, 仍旧对世界心怀感激; 当你一无所有时, 仍旧对天地万物心存善意。”

  《蜗牛慢吞吞》读后感(一):慢吞吞!

  “接受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这个观点越来越被大推崇,这让人能以更平和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不足享受自己及他人的成长过程

  世间万物的差异世界丰富也许我们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才让我们总看到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接受他人,还是要先从丰富自己看待事物角度开始,用我们的目光去发现美。远望,近观,天,夜晚,春夏秋冬。。。。

  自认是个愚钝的人,既不善于从书面本中学,也不能从旁人的经验中学,只有当自己碰壁了才有点感悟

  今天突然悟出,总是留级的慢成长,让我结识了不少年朋友

  接受自己,感谢一切!

  《蜗牛慢吞吞》读后感(二):说说装帧

  由于在新书会上,朱先生一再强调这书的封面效果出来得如何的不易,费了很多工,很多钱,所以评论也就严格一下了。

  书面上的蜗牛爬痕确实效果很好,书皮显得很精致,只是封皮与书内页尺寸匹配封皮的宽度小了2毫米,就是书内页上下都较之封面缩进出2毫米,而侧面是内页与封面齐平,感觉尺寸搞错了。

  还有书脊上的"i"不知是理想国的标识呢?还是作者自己的?只是二本书上都有。有点疑问

  我一直很讨厌现时兴在书上梆个腰带,也很讨厌给书配上安全套,既不环保,也显得作者很小气不自信。初看我以为这书二样都聚全了。等拆封时发现没有腰带,而安全套上印了文字与图案,欣喜。这是我觉得这本书最独到的地方。

  画不错,送的明片也不错。

  还有一点不太好的,就是在新书会上,朱先生一再说书价确实有点高,不过今天买书的读者一定给优惠,可到了结帐的地方,根本不理你这套,不管你买几本照样全价。既然说了,就应该协调好这事吧,否则本来满心欢喜。。。。

  《蜗牛慢吞吞》读后感(三):《蜗牛慢慢慢》书评

  

《蜗牛慢慢慢》作者 周宗伟 评分:五星。对这种可爱的书完全没有抵抗力啊。 这是一本很可爱的书。书的主角是一只蜗牛,在蜗牛慢慢慢走的过程里,它遇到了一些朋友,经历一些事情。从开始的对自我怀疑,到后面的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明白了一些道理。 最后它接受了自己。也明白了“真正应当放下的不是背上的壳, The shell on your back is not what you should let go of, 而是心上的重负。” Rather it is the burden, you carry in your mind。”” 这本书的主角虽然是蜗牛,但是也能把我们自个给带入进去。能收到不少启发。 五星推荐!!!! 另外给大家分享我在书里面的一下摘录句子。 “我们已习惯于用安慰去表示关心。 明知安慰只是欺人并自欺, 却没有面对真相的勇气。” “慢本身并不是过错, 错的是因为缓慢而滋生的懦弱性格。” “人人都喜欢计划, 却不知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因为世事无常, 既然斗不过无常, 不如珍惜当下。” “无常不能逃避, 不能抵抗, 它不是一个敌人, 无法用斗争去消灭它。 之所以会害怕无常, 是因为我们不愿随顺而总想抵抗。 一旦懂得了随顺, 学会了接纳, 无常便不再是无常, 一切只不过是平常。” 顾厌

  《蜗牛慢吞吞》读后感(四):慢有慢的道理《蜗牛慢吞吞》

  慢有慢的道理《蜗牛慢吞吞》

  挺喜欢朱赢椿设计的书,朱赢椿是南京书衣坊工作室总监。设计过很多非常有创意的书,是中国最讲究书籍装帧设计的工作室。设计的图书中多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其中我看过的就有《不裁》、《设计诗》、《蚁呓》、《鼠述》,感觉形式足够精美,虽然内容相比之下有点跟不上形式的新颖,但是仅仅这种美就足够成为我收藏的理由。

  这本《蜗牛慢吞吞》也是一本图画书,里面文字非常少,每页只有寥寥几句,画面很淡雅,看着好像是水彩,虽然很写实,但是还带着挺浓的国画意味,大面积留白挺让人回味。

  一只蜗牛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从书皮上开始,爬来爬去,开头过了衬页,应该是出现书名,但是却只在上面看到一句话,字号非常非常小,写的是“如果你想听我的故事,就需要有一点耐心,不然的话,你会连我真正的样子都看不清。”在下面的沙土后面躲着一只小小的蜗牛,只露出一只小小的触角。然后竟然连续用来五个跨页来表现这只蜗牛的行进,到第

  十页才看到了书名,书名竟然也没有放到中间,而依然是在最上面的一行小字,小得让人感觉不到那页就是书名页。反正其实没人在乎有没有这一页,因为故事早已经开始了。

  我们总是把蜗牛概念化,却很少想到如果我就是一只蜗牛,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遇到什么?去做什么?因为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快了!再也回不到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蜗牛般的生活了。那么在忙碌中,请你停下来,看看一只蜗牛的日子,如何!

  蜗牛慢吞吞的生活不也过得不错吗?书的最后一页上写着“平安就是幸福,我继续慢吞吞地走路,自在而满足。”慢点有什么不好,如果你本来就是一只蜗牛,干什么非要和别人去比较速度?

  《蜗牛慢吞吞》读后感(五):再不过平常

  我喜欢叫春的人,比如原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刘春,比如作家张大春,但无奈叫的人太少,就爱屋及乌的喜欢朱赢椿。非常钟意他设计的两本书《不裁》和《不哭》,使我一度猜测他设计的下一本书会不会叫《不孕》或《不育》。带着这美好的盼望期待多时,盼到的就是这本《蜗牛慢吞吞》。

  又是周宗伟和朱赢椿合作,他们在2007年甩出的《蚁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评为08年度“最美图书特别奖”,当年我拿着这本书,总觉得那些蚂蚁会爬到手上。这本书还算好,就一只小蜗牛粘在封面,身后拖着长长的体液。据说此蜗牛是朱赢椿饲养多年的宠物,其实我也有爱心泛滥的时候,平日里日理万机,仙人掌都养不活,最多养养小强,回家跟妈住后,这仅有的爱心也被无情禁止,否则我可以写本《蟑螂就不慢吞吞》与之叫板。

  记得一哥们家的老爹养了只大乌龟,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往龟头上拴根绳子四处转悠,让广大遛猫遛狗的同志无地自容。不知道朱赢椿在家有没有试过溜蜗牛,不过我认为养龟比养蜗牛好。一次性解决了几代人的宠物问题,亦可当做传家宝传宗接代,当新媳妇进门,婆婆送的不是绿镯子而是绿毛龟,那千百年的寿命正好象征地久天长的爱情。据说宠物和主人在一块久了,性格也会和主人差不多。朱赢椿的这只蜗牛就非常的有境界,若换成我养,估计每天都要胡吃海喝,伸着脖子窥探母蜗牛的壳下春光。作为听美好神话故事长大的一代人,幼年时养宠物都有种执拗的想象,看完《新白娘子传奇》,再瞅鳝鱼或黄鳝,总会认为那是无数个赵雅芝在挣扎;看完海螺姑娘,就再不吃贝类海产品,前几年在沿海城市,桌上端来蒜蓉扇贝,我差一点就潸然泪下。那时我认为一个个的动物都会变成美女来报恩,给我做饭洗衣,说些少儿不宜的情话。若按照我这种思维发展下去,朱赢椿养蜗牛想必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试想哪天蜗牛变成大美妞,还自带一套复式楼,该缓解了多少生活压力。

  不过这也只是我等好吃懒做之人,不劳而获的意淫而已。这本书说白了也是朱赢椿与周宗伟的意淫,把蜗牛拟人化,经历我们曾经历的以及将经历的。也许蜗牛的身上有些特质与朱赢椿相同,或者是他需要。但更是借蜗牛讲了关于人的故事,他把人卑微到无限弱小,不构成威胁,难以自保。很强的代入感让你读一个蜗牛的故事,又会让你错觉原来自己是只蜗牛活在人的社会中。故事很简单,简单的说就是一只蜗牛不停的怀疑自己,到最后悟出生活的真谛。不能剧透太多,它本身就没太多字,废话稍微多点,字数就超过原著。但周宗伟的文字很简练,寥寥数语,直指人心。

  一开始你会不停的怀疑,怀疑自己是错的,就像蜗牛一定要学“快”来摆脱“慢”。跟着对自己感到嫌弃,认为“慢本身并不是过错,错的是因为缓慢而滋生的懦弱性格” (书中语),要强势,而强势本身,则是害怕。香港回归之前,刘伟强的《古惑仔》大行其道,反映了香港人在面临大变化的格局中,内心的不安和躁动。遥想高中当年,成绩好不值得炫耀,在外面认识多少人,能打架才是重要。我记得第一次打架是何等的疯狂,忘记挥拳头,直接把人家的衣服撕裂,事后哥们笑我是暴露本性的打法,只有我自己知道内心是多么的害怕,短短的几分钟耗尽了所有力气,我不觉得强大,只感到强大的恐惧。因为恐惧而用尽全力,因为力竭而被恐惧吞噬。就如跟蝉蜕打斗的蜗牛,打完才明白“一切都是自己在伤害自己,我们常常是自己给自己树敌。”(书中语)就像多年后,我开始能理解那时的我们,推崇的不是暴力,而是在努力的证明自己。

  接着会有朋友,会拉帮结派。也许都只是胆小懦弱的人,但他们的存在像一堵厚墙给你的安全,让你踏实、安定。可朋友会有失去的那天,正如爱人总有离开的那天,子女总有送你走的那天。似乎最后你拥有的一切都抓不住,我们一个人来,一个人回去。巨大的孤独感还没解决,关于生命更大的命题“无常”就接踵而来。

  托尔斯泰清清嗓子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孤独是一种磨砺,自己与自己相处,即是自己与灵魂的一场相遇。至于无常,它则会比希望、温暖等积极的词汇,更频繁的在生活中出现,并主宰生活。今年,我的一位壮年亲戚变成黑白相片。在他去世前几个月我们还一起吃过饭,几个月后他意外的从二楼摔下,腰部着地。给他上香时,恍惚觉得亲戚还没走。他躺在停尸房里,像在睡觉,当晚我大醉了一场,不愿去想人命的渺小与脆弱。书中说:“无常不能逃避,不能抵抗,它不是一个敌人,无法用斗争去消灭它,之所以会害怕无常,是因为我们不愿随顺而总想抵抗。一旦懂得了随顺,学会了接纳,无常便不再是无常,一切只不过是平常。”

  由此,才发觉“节哀顺变”是一个内涵无限的词。但愿我死时,没人想买醉,没有人流泪。倒有人鼓盆而歌,若再烧两位体格风骚的妙龄女纸模,我保证不愿活过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蜗牛慢吞吞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