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蓝字”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
西安一名9岁的小女孩,因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15楼跳下,自杀身亡。
4点半时,女孩给妈妈发语音,说自己只写了一页零一行,害怕5点钟无法完成作业。
女孩的“遗书”只有寥寥几字,她写道: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可很多人不知道,因一点小事就全盘否定自己的人,是低自尊的表现,低自尊的人特别自卑。
· 01 ·
低自尊,正在悄悄伤害你的孩子
那天她向往常一样去接女儿放学。女儿很晚才出来,上车就哭:“妈妈,你再生一个聪明的孩子吧!我太笨了,我竟给你丢脸了!”
她赶紧问女儿,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原来孩子英语没考好,觉得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又是补课又是家教的,成绩提高幅度不大,感觉自己太没用,辜负了妈妈的期望,还浪费钱。
最可怕的是,这孩子曾想要离家出走,好在校门卫管的严没让出来。
想想都后怕。
英国心理学家梅兰妮·芬内尔将自尊定义为: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我们赋予自己的价值。
高自尊的人信心十足,既能正面评价自己,肯定自己,也能接纳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而低自尊的人,则常常给自己负面评价,否定自己,无论自己做得多么好,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利斯曾经指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情,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与认知造成的。"
在低自尊者的心里,仿佛装着一根绷紧的橡皮筋,随时有可能会绷断。
小到一句批评,大到工作变动,失恋失婚,都会让他们否定自己的全部价值。即使是日常生活,也会比他人更多一份心事,活得很累。
归根结底,低自尊的孩子,不肯轻易饶过自己。
· 02 ·
心理学家萨提亚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他认为,父母的不当教育,是孩子低自尊的主因。
如果父母长期用负面评价孩子,比如“你是一个笨蛋”“你没用”“又玩游戏,在这样下去,你这辈子就完了”……
久而久之,他们就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
朋友兰兰名牌大学毕业,有稳定的工作,业余时间写文,各大公号都有发她的文章,副业轻松月入过万,妥妥的斜杠青年,写作群里很多人仰慕她。
一个这么优秀的人,编辑一约当天发的稿子,她总是拒绝。明明有能力接,但她就是不敢接,怕到时间写不出来,而她平时一篇稿子从查资料到成文,顶多4个小时。
有个公号欣赏她的能力聘请她做主编,她拒绝了,问她是不是薪水少,她连连否认:我不行,我做不了。
和她熟悉后得知,她自小母亲对她严要求高标准。每次考试,哪怕她考了99分,母亲也会质问她为什么丢了一分。
初三毕业,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进入重点高中尖子班,她兴奋地跑回家告诉母亲,母亲只淡淡地说,有什么好高兴的,又不是全市第一名,你前面还有很多人呢。
从小到大,她就是在母亲的一路挑剔下长大的。
苏珊·福沃德博认为,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母亲的指责和批评,让她觉得自己自己很差,内心一再否定自己,常常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
渐渐地,自尊心变得越来越低,自我评价也越来越低。
即使自身条件很优秀,她还是认为自己“我不够好,有“不配得”感。
这样的人,不仅在职场上吃亏,在亲密关系中,也会为留住而做出顺从对方的事。
比如才女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爱,低到尘埃里,做了很多让人瞠目的事。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的教育,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 03 ·
聪明的父母,不做孩子的差评师
罗曼·罗兰曾经说: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聪明的父母不作孩子的差评师,而是教给孩子希望和勇气,从而避免孩子成为低自尊的人。
首先需要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三岁之前的小孩,非常依赖父母的照顾,害怕分离。
如果母亲过早的和孩子分开,孩子就会很无助,情绪上得不到亲情足够的滋养,孩子的潜意识会认为自己被抛弃了,不被喜欢。
黄圣依的大儿子安迪自小和父母分离,由奶奶带大。
在参加《妈妈是超人》节目中,弟弟安麟一出现,父母都围着弟弟,他畏畏缩缩扒着门,想上前又不敢的样子,太让人心疼。在他心里不确定父母是不是喜欢他,和弟弟比,他是不自信又敏感。
好在黄圣依夫妇意识到了这一点,已经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
其次,给予孩子尊重和赞赏
曾经有一个调查,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话。
调查显示,“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高居榜首。
很多父母习惯打击孩子,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来激励孩子。
在有一期《少年说》里,有个女孩就因此控诉自己的母亲。
她妈妈反驳说,这么做,是怕她飘。
事实上,这样的比较,即不尊重自己的孩子,也在贬低自己的孩子,仿佛暗示孩子:你不够好,你不优秀,你很差。
效果适得其反。
父母一定要常对孩子说“你很棒”“你可以”“你会越来越好”“你是我们的骄傲”……
孩子经常听这样的话,内心获得肯定,自己也会肯定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们不会气馁和退缩,而是会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继续向前。
第三,一定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中国多数父母很少对孩子说我爱你,对孩子的爱也从来不说出来。
而且,父母还常常用错误的方式表达爱,比如,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你表现的好,我给你买什么;你考第一名,我请你吃什么……
对孩子来说这不是爱,这是交易,孩子感受不到爱。
父母真正爱孩子,需要做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爱。
不需要他做什么,也不管孩子是什么样的,哪怕ta是你心里讨厌的样子,也要敞开怀抱接纳ta。
孩子都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当父母全盘接纳时,孩子会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是爱自己的。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中写到:“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我们也不想这样,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训练和培养孩子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给孩子再多的物质,不如用心陪伴,给孩子攒再多的钱,不如帮孩子建立一个健全的心智。
身心健康,才是父母给孩子一生最好的财富。
请用爱和赞赏与接纳帮助孩子穿上一件盔甲衣,以此护孩子们健康长大。
点个“在看”,愿每个孩子都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无惧挫折,一路向前。
作者:三燕公子,冷眼观事情,执笔写温暖。公众号简介: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专注心理学教育10年,累计培养心理咨询师30余万人,成为咨询师的道路千难万难加入我们,你并不孤单。
“爸爸,抱我!”“不,我要先抱你妈!”:幸福的家庭里,孩子总是靠边站
乘风破浪加长版爆姐姐私生活:戳穿成年女性被“圈”住的人生
认知行为治疗(CBT)系统精修与督导班
将联盟公众号设为星标,可以获得更多心理学、情感、亲子类的优质文章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