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6-27 23: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摘抄

  《杜月笙传(上.中.下)》是一本由章君榖 著 / 陆京士 校订著作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0元,页数:123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杜月笙传(上.中.下)》精选点评

  ●传记文字肯定不会完全可靠,但如果有了参照物就会豁然开朗许多。许多在小时候历史书上板上钉钉概念,也终于有了全新的解释。除了年代依然浓重意识形态之外,确有相可信之处。杜老板是聪明人黄金荣所不及,啸林更所不及。因此,杜才可开创大事业。沧海横流,书中涉及江湖人物白驹过隙。汪寿华、朱学范、孟小冬梅兰芳、潘汉年、戴笠、陈群,均跃然纸上。这书不是传记,更可成为传奇

  ●作者主观色彩太强,对传主吹捧过甚,而且很多史料未必可靠。

  ●: K828.9/4978-14

  ●洪门的裕云山主徐朗西很鄙视杜,更不给面儿。呵呵~

  ●读杜月笙,认识杜月笙的圈子里面的人,了解那个时代更多类似的人。

  ●喜欢国史,就像喜欢北欧一样喜欢。

  ●当年的冯近尧,下场还算可以

  ●“杜月笙出身市井,不识之无,以一介平民名满天下。”宅里,了一天青帮大佬的人物传记。十里洋场,杜先生驰骋纵横,等到发迹时,滴水之恩永不民族大义前,他不卑不亢,撂狠话怒斥软弱政府师傅有难,他只身前往,胆识过人,周全;孟小冬,梨园冬皇,他一生,让她在乱世中终有所依靠心狠手辣如他,义薄云天如他,情深意重亦如他…

  ●浮华一声,漂泊一生。国民党光复大陆之日,再把杜月笙的棺材抬到上海,他会显灵的。可见其对当时上海的影响巨大

  ●这都能有大传。。。还有上中下三册。。。看来作为男人想上位还是要搞定老板的情人,作为女人还是要成为老板的情人啊。。。晕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一):看不完

  本来是奔着杜月笙才看的,不过感觉作者极尽阿谀之语,转而想着能了解一下民国野史不错的,再看到文章过多使用吴侬软语,难称大气,更像是自己家人在写自家人,难免对此书诸多立场产生怀疑。何为传?不客观便无价值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二):杜先生

  我借的我朋友的书来读的,这套书是他最喜欢的一套,我看了一半发现我也爱上了,如书名一般讲述一代大亨杜先生的传奇一生,无论是精读还是速读都可以感悟良多,其中还有许多上海滩隐秘,作者的叙事立场也有助于我们看待那时的风起云涌的上海,杜先生最令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做人方法,很值得研究一番,但他对金钱态度可不能轻易学习相信《杜月笙》一书会打开很多人的眼界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三):如小品般的厚黑学,不走心

  一部传记仿佛厚黑学的教材,一般光明社会下的另一重景天,可以当作史材来读,也可当作小品来看,作为一个人的传记,还是单薄了些。杜先生厚厚的表面作为下的真心,传记作者完全没有传达出来。

  能出人头地的人,运气是必需的条件哪。杜一次的把自己玩到快死,却一次次得到亲人朋友的帮助,看好他的能力也罢,捡拾一个劳力也罢,终是有人在他身边伸出手来推他一把。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四):看《杜月笙传》有感

  杜月笙(1888.8.22-1951.8.16),享年64岁,戊子年七月十五-辛卯年七月十四,月笙的由来便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月圆之日所生,月生月生,后改为月笙。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私以为近代有两位人杰把“人”做到了极致,一则是本朝太祖,另一则是杜月笙。太祖信奉的人际哲学是一个“斗”字,斗争之后,上天入地,为我独尊。而杜月笙则信奉一个“和”字,以和为贵,别人存铜钿,他存人脉。书中讲杜月笙的第一笔较大的收入,桂生姐考验他,如果是存钱,则不是同路人,如果是吃喝嫖赌,虽是同路,今后也只是泯然众人,杜月笙选择了第三条路,散尽千金,只为与人交往,这也奠定了他今后的出路。台版的原书有五本之巨,大陆版的只有三册,删节(或者说是技术处理)是难免的,毕竟杜月笙一贯的反动立场和作者的反动观点,但总体来说还是保持了较多的原始数据,也为从另一个侧面对历史进行解读提供了可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