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种感觉愈发强烈:年纪越大,朋友越少,认识新朋友的速度赶不上老朋友消失的速度。
小学的时候,和谁都聊得来,朋友多到数不过来。
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是朋友的门槛变高了;也许是维持友谊的成本太高;也许某些人只适合陪你走过某个阶段。
以前你会傻傻地觉得,朋友都可以维持一辈子。现在才醒悟,各个阶段的好友不辞而别,就是常态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我和发小10多年的友情,也过期了。
我和她小学初中高中都在一个学校,天天黏在一起,连洗手间都要一块儿上。
她大大咧咧没心没肺,什么都不怕;我内敛谨慎,想得比较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性格是互补的,特别合得来。
人生中第一次逃课就是她带头的,那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天我心情跌到谷底,整个人都恍惚了,她看我不太对劲,执意要带我去散心。
靠她的机智逃过了老师的目光,跑出学校去了爬山,一起在小山坡上大喊大叫,把坏情绪统统宣泄了出来。
是她一把将我从低谷救了回来。那时就觉得和她做朋友太快乐了,我们一定可以一直像现在一样好。
大学我们不在一个城市,一开始每周还会打几次电话,聊各自学校里好玩的人和事。
后来她有了越来越多的新朋友,渐渐地把我晾在一边。
很多次我主动找她聊天,她都心不在焉,没聊几句就冷场了。放假约她出来玩,她的行程永远满满当当,从来没有为我预留位置。
可能对她来说,我已经可有可无了,但我又不想就这么失去一个好朋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维持着这不温不火的友谊。
我们高中的时候就约定好了,以后我要当她的伴娘,说啥都不能变。可后来我却发现,她婚礼伴娘的名单上没有我的名字。
是忘了吗,还是有意而为?我不愿去想。要问我生气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更多的是失望和心累吧。
可是我没再追究了。她一直都只顾自己大步向前走,把我远远地丢在了后面,这一次,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挽救不了了。
原来不止爱情,单方面的友情也是不会有结果的。
有些人的使命,只是陪你走一段路
来自#低调学霸星球
小K的好友列表里常年只有几十个人,在这种社交泛滥的时代里算是很罕见的了。
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删好友是他的一大爱好。
他觉得,把不熟的人从列表里删掉的感觉太爽了。像中学毕业、大学毕业这些时间节点,他都会把一大批人删掉——这些人的“使命”完成了。
“在学校里,每个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都被模糊了,交朋友很容易,但这些‘朋友’真的是必须的吗?
之前吧,天天要和社团成员、同学打交道,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保留联系方式说不定哪天会用得上。
一旦毕业,大家的人生轨迹就完全不同了,有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再见面,不删还等着他们以后来问我借钱吗?”
话糙理不糙,我理解他的意思。有些人就只适合陪你走一段路,既然之后都不是一路的,就没必要继续当朋友了。
毕竟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我们还会认识形形色色的人,得给他们腾出位置啊。
而且步入社会之后,每个人都要为各自的生活焦头烂额,留给朋友的精力少之又少,交朋友的标准也在一直变。
以前“聊得来”“趣味相投”的都是朋友,现在更在意的是,自己和朋友有没有资源可以共享、能不能给彼此提供情绪价值……
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好友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从社交狂人到远离社交
来自#细致精英星球
我以前是个离开社交会死的人,沉迷游走在大大小小的社交场合,人际关系处理起来游刃有余。
身边的人都说羡慕我这么social(会社交),但其实很多人背地里都偷偷叫我“交际花”。
那时候也结交了不少朋友,但其实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酒肉朋友,一个能掏心掏肺的都没有。
我也是之后才意识到,天天见面时刻说话的人,不等于朋友。
逐渐地,我开始思考这种频繁而不计质量的社交能带给我什么。
然后发现自己把太多时间精力都投到了没有回报的黑洞里,反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
那段时间我一度陷入低迷,还好最后走出来了。重新审视了以前认识的那帮人后,和绝大部分划清了界限,只留下一两个三观相近、值得信任的朋友。
以前,我渴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想通过社交证明自己的价值,交了一堆“无用朋友”,陷入了怪圈。
现在,我深知成年人的友情掺杂了太多复杂因素,环境、想法变了,朋友自然而然也会变,只顾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妥了。
当你和一些人走远了,自然就会离另一些人更近,每到一个新阶段总会找到一起走下去的同伴。
伤感和不舍在所难免,但更重要的是学会体面地告别,然后在各自的轨道上发光发亮。
?
魂淡君:
你觉得朋友是阶段性的吗?
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吧~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分享更多故事请发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