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少年巴比伦》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6-20 23: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少年巴比伦》读后感1000字

  《少年巴比伦》是一本由路内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巴比伦》精选点评

  ●青春文淆典范了。以多年后之口叙多年前之事,行文喜欢带点自以为是幽默,殊不知非常傻逼,结尾把过去和后来一对比企图营造一种时间无情的落差,然后发一通无关痛痒感叹,写几句“他坐在我左前方,靠在座位上,眼睛望着窗外。后来,他莫名其妙地哭了”这种臭不可闻的句子突出一个当代蚊青劣根性好吧。#同类型的动物凶猛不知道比这玩意儿高到哪去了#

  ●“由此可见爱情是高于饥饿的,但不能高于死亡。” 我是一个时时怀缅90年代的人,所以我要给这本书五星。

  ●朋友相赠,一翻开就合不上了。确实是一本很好看的书,迅速把人带到90年代初工厂工人生活场景,非常有画面感。或许就是因此而拍成了电影吧。这本书也是戏谑的,也总会透着一丝无可奈何污染事故,这些元素,以一个20岁的年轻人口吻说出来,变得,轻飘飘的,还有些见惯不怪。以前讲述90年代的电影,总是没法理解。现在看这本书,觉得上一辈人和我们之间,从生活场域状态差异不可谓不大。再想想自己往日学习的那个时期,或许还是更需要多看那个时代作品才能稍稍体会到他们的内心吧。

  ●化工厂版的《阳光灿烂日子》 93年,那是个遥远年份……不会修水泵只会您螺丝的钳工、成长为了只会换灯泡电工、最后变成了三班倒的糖精车间工人路小路同学,听歌读诗满嘴屎尿屁的青春。果然,每个作家的青春里都有一座城或一间工厂或一所学校或一个村庄一个女人和一段无疾而终的情#每一片枯叶只能踩出一声咔嚓,那是夏天风声留下的遗响#

  ●戏谑痞气伤感与无力…时代的青春啊!

  ●路小路,苏到我了

  ●我算看透了,小北从头到尾就是帮助引导你讲出工厂故事的一个工具人,虽然她最后成了你老婆

  ●意外地觉得还挺好看的! (离职前的日子太闲

  ●路内说戴城早就没有亭台楼阁,只剩几幢民国房屋摇摇欲坠,但那可是苏州啊,苏州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呢?那不会是罗马,不会是耶路撒冷,不会是雅典,是少年眼中崩塌了的巴比伦。

  ●九十年独有的 穷途末路的浪漫 路内真的好会写 幽默地 伤感地 让人想破口大骂的 也让人捧腹大笑的 二十岁

  《少年巴比伦》读后感(一):不适女生读的书

  看完很后悔,一个姑娘家的不适合读这种书,书中讲的是少年路小路的故事,一个二十岁的少年怎么成长的心路历程,让我不得不想起以前哪里看到过,一个男生总会遇到让他长大的女生。只有看到尾声,“坐在左前方的二十来岁的少年,靠在座位上,眼睛望着窗外。后来,他莫名其妙的地哭了,他摘下眼镜痛哭。我坐在那里看着他,不能去安慰他。他哭得如此之伤心,泪水汹涌...”这段话是把我看哭了,想起前年爷爷去世那一年,刚从家里出发到丽江,中午饭点正在吃午饭的我接到妈妈电话说爷爷去世的消息,来不及跟朋友解释,匆匆的收拾完行李买了天最近的机票又往回赶,一路强忍着眼泪,忍不住的时候就默默地用纸揩。

  等我到了三十岁的时候(虽然也没有几年了),估计回想起我的二十来岁,也只有这件事了。

  《少年巴比伦》读后感(二):Soso

  算是本还不错的书。前面我是断断续续地在看,该笑的时候笑,该睡的时候关灯睡觉,仿佛成了我的睡前读物,好几次它走进了我的梦乡。说真的,是个题外话,这一段时间以来大概有两三个月了,我每天晚上都会做梦,梦境和现实生活很相似,无非是把白日里发生的事情上面,某些细节无限放大,或者是跟着睡前读的书,进入到小说的人物环境里。

  其实看到一半的时候,有一回真的想弃书了,我总觉得这作者俗字当头,老是把生殖器官挂嘴边,类似的比喻有点过头了,简直让人想吐。为此我在书的第一面写道:俗是真的俗,好笑是真好笑。值得一提的是,尾声的短诗给了我心灵一颤,醍醐灌顶之感。所以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本不赖的书。

  最后我就说下这个版本书的封面,真的好迷,完全没get到它的点,没质感先放一边,选图也就那样吧,有一点好,挺写实。还有外壳上印的作者的照片,看了之后,我就完全没法好好想象路小路的脸,总是浮现一位中年男子的油腻脸,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吧,还是省了好,也没觉得作者长得有啥特别之处。

  《少年巴比伦》读后感(三):《少年巴比伦》书摘

  1.我说,理想这个东西,多数时候不是用来追求的,而是用来贩卖的。否则,我二十岁的时候,怎么会对那么多的姑娘说起我的理想呢? 2.天幕黯淡,雨还在下,我睡了整整一个下午,整个世界都被我睡颠倒了。我在一个颠倒的时空里看着她,我在我所有破碎的意识中看着她。 3.前者是那些亲爱的人们,我从生下来就要为他们唱歌写诗、讲黄色笑话,我要用很温柔的态度把他们写到小说里去;后者则完全是浑蛋,我要八辈子去***。这个想法很幼稚,像个二元论者。 4.我活了二十岁,仍然有人长久地爱着我,也有些人短暂地爱过我,这些我都不会忘记。 5.我说,很长一段日子,我都认为自己无人可爱,所以只能爱你。我为这种爱情而羞愧,但在这样的旅程中我无法为自己的羞愧之心承担责任,假如无路可走,那不是罪过。但我也不想睁着无辜的双眼看着你,你既不在此岸也不在彼岸,你在河流之中。大多数人的年轻时代都被毁于某种东西。像我这样,自认为一开始就毁了,其实是一种错觉,我同样被时间洗得皱巴巴的,在三十岁以后,晾在我的小说中。我说,我不再为这种爱情而羞愧,在我三十岁以后回忆它,就像一颗子弹射穿了我的脑袋,可惜你看不到我脑浆迸裂的样子了。

  《少年巴比伦》读后感(四):少年巴比伦

  有时觉得像王小波,有时又觉得完全不同

  没有人蜷腿躺在

  高高的行李架上

  并且没有人想过

  在疾驰的列车中倒下

  农田飞奔,以及树木和云

  这一切多像是悲剧

  那些沿途追逐的人

  很年轻时就嬉水而死

  这一切,多像悲剧的开始

  乘务员穿行在80公里时速中

  悠游自在

  激流中的雨停靠在岸上

  赤裸鲜艳

  那些搭乘悲剧的人在凌晨惊醒于噩梦

  她们年仅十七

  她们手捧糖果

  她们的制服早就歪斜在

  黑暗中

  衰老可能来得更慢一些吗

  是kindle出问题了?所有的剪切都已不见 剪贴本一片空白?断断续续 少年 就像王小波所说 会觉得自己永远生猛 路小路 也是如此 敢爱 敢恨 书里的每个人 都敢爱敢恨 敢抒发敢表达 白蓝 长腿 小撅嘴 小李 这是这一遍下来我所能记住的人物名称 关于白蓝 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放弃路小路 考研 以及日后的出国 不是知足常乐安于现状 长腿也如此 表面看来搞笑 其实悲伤

  沿途追逐的人 嬉水而死 张扬的人 祸更无穷

  而二十岁 不是本就该张扬 秉着狂放不羁 既然捶不死 的心 或许 二十岁的年纪不就该这样 不畏惧 而自己呢

  《少年巴比伦》读后感(五):笔记

  1.白蓝

  作为以男性旅程为视角的青春小说,白蓝首先是典型的诱人缪斯。和姜文一样,作者喜欢的女人,青春期的缪斯,也是姐姐型的,很强的,很肉欲的大妞。生命力强,又有眼力,追求自我实现,又有公开的性感与力量。

  但是白蓝又似乎层次更丰富一些。她在乎的是男人吗,并不只是,她的格局大得多。她的一切都有条不紊进行,工作,读研,出国。除了男人,小路只是她意外的插曲。所以白蓝又是一个出世的人,虽然老练,但不世故。

  但是在一个工业小城,凭什么就让一个小姑娘摆出看淡人世的姿态呢,这未免“中二”。后来又逐渐揭开,虽然她只有二十四。但这个国度,那二十年中,两次的创伤,都砸到她身上,让这一切又都顺理成章,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第一次失去家人,她无可选择。但第二次却是她选择的,所以她是救助者,是男孩的缪斯,同样也是亚马逊女人。是主动跳出家庭,寻求斗争的女人。“救助他人”的优先顺序在“个人安危”之前,永远是人群中少数,她不仅是小路这段旅程的光,寻求彼岸的人,注定是光。

  本书的价值比韩寒高,就在于这是一本低配版的《活着》,把《活着》杂揉进了青春小说里。

  青春小说都是在讲失去,但是仅仅青春的失去,未免是无奈人生中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但路内包裹了一些真的“悲”进去,比如开头李奶奶被逼跳,奶奶的胸像两口垂下的麻袋,砸到地上。用戏谑的描写,就把“悲”的内核隔离了,让人还觉得有趣。

  说是低配版,是因为作者的的确确是一个温良的人。结局用了“好人好报,恶有恶报”的臆想,把锋芒收回了。拿了二等功的坦克兵,得了奇怪的皮肤病,彻底偃旗息鼓。浑身都被烫伤的“小撅嘴”,还能收获幸福的婚姻。

  这真实吗,都是小概率事件。“二等功”爪牙只会飞黄腾达,混到处级。百分之九十的身体都烫伤的“小撅嘴”是不会死,除非她自己选择死。

  当然无论如何,就还是让白蓝逃逸吧。

  2.摘录:

  九十年代一眨眼就过去了,我的二十岁倒像一个没有尽头的迷宫。有时候是这样的,那些实际的时间与你所经历的时间,像是两个维度里发生的事情。

  那是二十世纪初吧,那就是你的青春最香甜最腐烂的年代。

  理想这个东西,多数时候不是用来追求的,而是用来贩卖的,否则,我二十岁的时候,怎么会对那么多姑娘说起我的理想呢。

  我经常会梦到那条河,宽阔的河,有很多运送化工原料的货船在水面上航行。突突的马达声很像一幕摇滚音乐会的开场,但要是听久了,会觉得这声音很无聊。我的梦里没有马达声,只有货船无声的驶过。

  我对张小伊说,这就是我香甜腐烂的地方,像果子熟透了,孤零零挂在树枝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少年巴比伦》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