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册)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5-27 23: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册)的读后感大全

  《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册)》是一本由曹雪芹 / 脂砚斋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011-5-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册)》精选点评

  ●第一次通读,是在大一的暑假,在宿舍吊顶电扇微风下,我一页一页,逐字逐行,瞻仰经典。时隔十年,再次阅读,备感年轻时的浅薄岁月,终究让我们成长,然后明白很多道理。如果叫我遇上宝玉,我宁愿躲着远远的,因为我无力承担爱情背后的患得患失

  ●脂砚斋揭露了一些事情,不过还是期待原版

  ●略看无妨,细品有味

  ●十星。只有曹公的八十回,脂砚斋评注,字大,纸好,排版装帧好,阅读体验超一流,收藏良品

  ●看过个版本的汇评之后可以鲁迅说《红楼梦》是“人情小说”最贴切。什么哀悼前朝、穿凿历史人物或者革命说都是附会。尤其是脂砚斋的批文,读后感觉红楼实在中国的《追忆似水年华》。

  ●二读红梦,从书中看不同也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前更多的是我喜欢谁,不喜欢谁,现在则是试着去理解书中的人,他/她为何是这样的,他们言谈举止逻辑性。因此对宝钗偏见的恶到,对王夫人也能全然释了。现觉王夫人极庸却不恶,像极了生活中普通妇人善念,却也行可恨之举,陷于生活的规规矩矩中,豪无灵气张力。然曾亦为珍珠般的女子,而今概王夫人一人之罪乎?若三读红楼,不知又有哪些新的理解,心中亦充满期待。

  ●2015年暑假旅行中读完,中国最伟大古典小说,绝非虚言。曹芹未能写完后四十回,是文学史巨大遗憾

  ●一是版本,绝赞,不过需要注意这本只有前八十回。正文前有“红楼梦旨义”,此文只有早期的甲戌抄本有,而此文加重了红楼梦的梦幻色彩。另外脂砚斋的书评,能帮助理解红楼大概,以致我怀疑批注是作者自言自语,如若这样便更加加重了梦幻色彩,奇文奇批。 二是内容写作手法、叙事风格、立论立意诗情画意,都是绝妙的,纵使世间千万小说也抵不过此一本。

  ●脂评本隽永

  ●百闻不如一见

  《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册)》读后感(一):好版本

  这样的书然不用评内容了,只能说版本的好坏。这个版本很精致、朱批全在,质量好。上次读大概还是中学时期,很多是不懂的,这次读有两点体会:第一、中国古代的贵族生活太奢侈了、太讲究了、贫富差别太大了,真是需要革命。我们还好生活在新社会:)。 第二、全书确实应该是108回,前54回和之后的26回差别很明显。从55回开始就是各种问题的逐步展现,到最后28回一定会有个总爆发;而且这个爆发一定要有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方能使人性的丑恶面充分展现出来。

  这套书是去年在东北滑雪时买的,刚开始读得很慢,半年下来也就读了二十来章的样子。7月这次去晋豫考察前开始认真读起来,速度才快起来,回来后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比较集中地读完了。

  《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册)》读后感(二):读红楼梦有感

  香菱的判词明明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遇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第三句是拆字法,两地就是双土,加上一个孤木,就是桂字,所以香菱的命运就是五岁被拐子掳走,养到十二、三岁,被卖给薛蟠,薛蟠外号阿呆哥,本不知怜惜女儿,又娶了个老婆叫夏金桂,这夏金桂枉得了个婷婷女儿像,却是个河东狮,按照曹雪芹的判词,自从薛蟠娶了河东吼,香菱就改名秋菱,继而被薛蟠夫妇折磨致死(或病死,或折磨病死),死后灵魂返回故乡金陵,香菱的名字被夏金桂改为秋菱就预示着香菱的死期将至,秋天的菱角还有多少日子好捱?而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红楼梦夏金桂为了毒死香菱,在汤中下毒,结果毒死自己,香菱反而和薛蟠过上了幸福生活,还有可能扶正,好可笑,彻底歪曲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本意,严重偏离了开篇十二衩的判词,三春去后诸芳尽, 大观园中的女儿们死的死,散的散,贾府恰似树倒猢狲散,食尽鸟投林,续本误人子弟呀!

  《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册)》读后感(三):未转头时皆梦,梦中是真是假?

  小时候只看到书中众人,如今看到了落笔的人。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什么家族兴衰朝代更迭意识觉醒,历史书上大笔概括的几句话,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个人的血泪。同样地,我们自己在长河里太渺小太渺小,这样想来,太多事情不足为提,倒是可以豁达许多。

  正所谓非亲历者不能写,潇潇洒洒世家公子指缝里的几行字,不知养活了后世各行多少学家。后人最乐道的一句话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脂砚斋批的却是“此联极俗”。俗的道理流芳百世,洞明炼达的人水起风生,正如飞鸟投林以前,受上下爱戴的是袭人,担了虚名的是晴雯。世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我们是活在茫茫的路上还是活在当下的梦里,这就又回到了消极与豁达之争,又回到了虚无主义与存在主义。梦中之人辨不得真假虚实,想必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做个俗人,也就怨不得王安石有“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了。

  这样,不知是该说谢谢曹公的教诲,还是该说辜负了他。

  《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册)》读后感(四):梦中真假

  小时候以为此书都是闺阁琐事太过无聊,是只看到了书中众人。高中的时候读到空落落的虚无,是在象牙塔里时日不多的自由。现在呢?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什么家族兴衰朝代更迭意识觉醒,历史书上大笔概括的几句话,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个人的血泪。同样地,我们自己在长河里太渺小太渺小,这样想来,太多事情不足为提,倒是可以豁达许多。 正所谓非亲历者不能写,潇潇洒洒世家公子指缝里的几行字,不知养活了后世各行多少学家。后人最乐道的一句话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脂砚斋批的却是“此联极俗”。俗的道理流芳百世,洞明炼达的人水起风生,正如飞鸟投林以前,受上下爱戴的是袭人,担了虚名的是晴雯。世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我们是活在白茫茫的路上还是活在当下的梦里,这就又回到了消极与豁达之争,又回到了虚无主义与存在主义。梦中之人辨不得真假虚实,或者说,都是俗世里的人,牵绊太多,责任太多,有几个人敢谈大梦。也就怨不得王安石有“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了。 这样,不知是该说谢谢曹公的教诲,还是该说辜负了他。

  《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册)》读后感(五):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这册书只到80回,加了脂砚斋的评注,87红楼以前刷了两遍,这次看书就更好懂了,台词情景也更熟,熟悉的后果是前几十回姊妹们玩闹的时候,先跟着姨母笑然后莫名心梗。秋爽斋结社,刘姥姥进大观园,芦雪庵吃鹿肉对诗,怡红院群芳开夜宴。戏谑携蝗大嚼图时,笑着笑着就想到87大结局,刘姥姥去瓜洲找巧姐,路上偶遇已经出家为尼的惜春,拉着惜春的手,“那年在园子里,我还同你要过画呢。”也不晓得最后这幅画到底有没有画完。

  70回后颓败之势已尽显,诗社也开不起来了,凤姐的病一直也没好,家里缺钱用典当了不少,甚至于都动了老太太的私房,王夫人要个像样人参也找不到,无一不是败象。中秋夜宴已远不是当初元宵夜宴的热闹欢乐,凄凉伤感,老太太都在强撑。抄检大观园,逐了司棋,入画,芳官若干人,死了晴雯,还立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的flag,薛大傻娶了夏金桂,迎春误嫁中山狼,迎春香菱命不久矣。诸芳流散或早或晚而已。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无论是那喜聚不喜散的人还是那喜散不喜聚的人都逃不过聚散离合。花无百日红,最后还是聋子放炮仗,散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册)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