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河》是一本由赵丽宏著作,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规中矩。可能是因为我不是那一代人儿吧,共鸣点不是很多。也无代入感。所以并不能牵动我的心。 写亲婆走得那一段个人觉得有些突兀。中国一部神书《红楼梦》不过才9.6(好吧我知道这不是一类书)姑且就给四星⑧ 还有一些打一星的小弟弟我看见你们啦
●必读书目
●很一般很一般。全书没有讲出哪怕一个精巧的故事或者情节。写亲婆的那两三章在《儿童文学》上单独发过,算是全书写得最好的部分了。插图给文字加了太多分。
●新区馆
●很适合我看哎
●很适合小孩子看,我觉得亲婆很宠溺雪弟,雪弟也很幸福有个好的爸爸妈妈。
●加油
●喜欢
《童年河》读后感(一):小小时代
小小时代
——读《童年河》有感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小时代,然而,这个小小时代就相当于我们的童年,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房,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如果童年的岁月真有一条河陪伴,哪怕只是一条小小的河,那必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这是作者赵丽宏创作《童年河》的感受。
这本《童年河》它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洪雪弟习惯了与亲婆住在一起的日子,而且还很喜欢河。有一天,阿爹将洪学弟接回上海,洪雪弟十分的不舍,但听了阿爹的话后,到了上海,上小学,雪弟画画十分不错,因此交了许多朋友,雪弟水性很好,在桥上与人打赌跳水,奋不顾身地下河救人……最终洪雪弟的亲婆不小心摔下楼梯,不幸地去世了,这让雪弟十分伤心,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在是小孩子了。
但在其中最让我所感动的是“星星的目光”这一章。讲了从乡下来到上海的亲婆,因为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去世了,这对于洪雪弟来说亲婆是对他最好的亲人,在他的记忆中无法抹去,如今,这是雪弟第一次感受到失去亲人的悲痛,他伤心极了,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这天晚上,雪弟觉得没了亲婆世界好像变了个样,他起身来到了屋脊上,他仰望星空,在心里轻声喊着亲婆……读到这儿,我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想:我的童年也像洪学弟一样,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现在的我已经长大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童年逝去了就再也没有了,不管失去了什么,只要珍惜眼前我所拥有的这一切,那不就是最好的吗?
这个纯真的小小时代,像一幅幅画,画中有着我们五彩缤纷的童年;像一首轻快的歌曲,歌唱着我们美好的未来;像一道绚丽的彩虹,虽然很快会消散,但是那种梦幻的境界令人难以忘怀;像一个梦,梦里有着我们快乐的童年生活;像一道划过天空的流星,消逝极快,但那一瞬间的灿烂会在心中沉淀成永恒……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有的酸,有的甜,有的辣,有的苦,有的咸,仿佛一个五味瓶,灌满我们的生活……
《童年河》读后感(二):人生最美是童年
人生最美是童年
——读《童年河》
文/苇眉儿
赵丽宏老师的《童年河》,如潺潺流淌的溪水,清凉漫过读者脚踝,清澈水面上花瓣随着道道涟漪,呈现出一个美妙的世界。
一、小说中的童心、童趣让人莞尔
主人公雪弟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味。小蜜蜂笑话说“这是汽车在放屁呀,你追屁干吗”,“像你这样的人没见过呢,喜欢闻汽车放屁”,雪弟将鼻子凑近摩托车排气管的出口处,结果,哎呀,哈哈,哈哈哈,猛烈喷出的油气把雪弟变成了花脸小丑。
《无法言说的秘密》中,雪弟到底有什么无法言说的秘密呢?好奇怪啊!原来,原来,一年级的雪弟竟然尿——床——啦——要是被小伙伴知道自己尿床喊自己“大尿泡”就完蛋啦!雪弟拼命用身体焐着屁股下面那一滩冷冰冰的水迹,希望自己的体温能焐干“罪证”——“那被褥上的尿痕,像一只褐色的乌鸦,展开翅膀想飞”……可爱羞涩的小鬼头跃然纸上,瞅瞅雪弟那副窘相又手足无措还想拼命掩饰的小眼神儿,童年令人难忘!
二、小说中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一个胖子,样子很丑,又白又胖的圆脸上,一只塌鼻子正冒着汗;另一个瘦瘦小小,乱蓬蓬的头发下面一对亮晶晶的小眼睛,看人时有点咄咄逼人”,三言两语就抓住了小胖子和小个子的相貌特征,鲜明对比,过目难忘。
雪弟走丢被阿爹找到后,“阿爹根本没有要打雪弟的意思,他甚至连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只是把雪弟拉到身边,一只手抚摸着他的肩胛,一只手摸着他的头,嘴里连声说‘总算找到你了,总算找到你了',满脸是笑的阿爹眼圈是红的”,一个“拉”,一个“抚摸”,一个“摸着”,一个“连声”,一句“笑的阿爹眼圈是红的”,舐犊情深溢了出来,亲情无价。
三、小说的语言富有诗意
《柏油路,蛋格路》一篇,我读了好几遍,恍若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走铺满小石子柏油路那蹦蹦跳跳的样子。“他抬起头来,看到雨后变晴的天空,深蓝色的夜空中,飘动着一片片白云,白云的间隙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月亮,月光照在蛋格路上,使路上的每块石头,都变成了一个小月亮”,在美丽的夜晚,走在美丽石子路上,雪弟那颗小小的心要飞起来了哦。
而那篇《图画课》中,雪弟在描述“夏天,我家屋后的池塘里,荷花开了,蜻蜓喜欢停在荷花上。很好看”时,你会随口吟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意境这韵味这氛围,啧啧,诗意无限。
四、小说以时间为序描述雪弟学习和生活的成长经历
第一篇《别了,老家》中,雪弟七岁了,是个啥也不懂的乡下小娃娃;第九篇《开学第一天》里,一年级的小学生雪弟,喜欢坐在教室里的感觉,喜欢听老师的声音,老师教的字他都能认识,可真棒啊;第十九篇《彩彩来做客》中,雪弟已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啦,名气大得很哪,是同学们崇拜的偶像;到第二十二篇《雾中的大楼》时,雪弟四年级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除了文字,我还很喜欢书中著名画家万芾老师的彩绘插图,原汁原味,质朴中充溢童真情趣,锦上添花增色多多。
金波老师说:“读完《童年河》,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城南旧事》与《呼兰河传》。”这个评价,中肯熨帖。
人生最美是童年。正是年少好韶光,追梦又何妨?《童年河》,一起游!
《童年河》读后感(三):游走在岁月,游走在回不去的旧时光
岁月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仿佛都是这条河里的朵朵浪花,没有滔天的巨浪有的是偶尔的波澜不惊,更多时候是微风吹动河面泛起丝丝的涟漪。时光的河入海流,我们在岁月里慢慢成长,我们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什么,我们在长大,回不去的童年、少年,我站在了你到不了的现在,你站在我回不去的过去。现如今我们只有隔着岁月的河彼此凝望,凝望。
赵丽宏老师的《童年河》带你重回你回不去的旧时光。每个人的童年时光就像一条潺潺的小河,它时缓时急,它带走了时间带来了成长。随着我们的成长,童年的旧时光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站在岸边看着一切如同昨日,我们就这样长大了。而旧时光里的我们依然在记忆深处疯长,《童年河》一部记录儿童成长的温暖小说,在赵老师的笔下一切温暖如初,看着故事里的人和事一切都如同昨日重现。
成长就是向过去说再见。
在《童年河》的故事里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雪弟的善良男孩。他从小和亲婆生活在崇明的乡下,直到有一天雪弟的爸爸来到乡下说要把他接到上海去上小学。对于大城市他不是特别的向往,在崇明的乡下有他的童年,有他的小伙伴,还有陪伴他成长的亲婆。当父亲带着他坐船离开时,河畔两边高高低低的芦苇里传来小伙伴们儿送别的声音。直到后来他再也看不清楚小伙伴们的脸,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最后化成眼睛里的模糊一片……
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包容。
雪弟和爸爸去上海的路上听爸爸讲了黄浦江、苏州河,以及他将要接触到上海,内心忐忑但又隐隐充满期待。来到新家以后雪弟整个人的情绪不是太高,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村庄,看着密集的弄堂,周围的邻居,以及即将打成一片的小伙伴儿,他心底有一丝的抵触。成长必要的过程就是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新的地方适应。
雪弟在经历了迷路、走失、又返回家的过程后,意识到这就是一种成长。而后他结交了新的小伙伴,小蜜蜂,牛嘎糖,这两位都是他们一个弄堂里的邻居,孩子们是善于接受新朋友的,他们一起在弄堂里疯跑玩耍,同时他们也在一起期待着开学的日子。在开学以后,他们又认识了新同学彩彩,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是纯洁无瑕的,每一个朋友都值得他们付出十分的真心。
成长不仅仅是相遇,更有别离。
成长中的别离包括朋友之间的遥远相隔,也包括亲人的渐行渐远。雪弟就在成长的日子里不断的遭遇着别离,第一次别离是离开乡下,第二次别离是和彩彩异地相隔,第三次别离是和亲婆生离死别,每一次的别离都是一次长大的过程,尽管痛苦但这是人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很多时候我们会说现在的别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可有些离别那就是一生的距离,一步天涯,不可追。
《童年河》是记录成长故事的小说,在有关长大的岁月里我们一边疯长,一边接受人世间的人情世故,这并不是生活的冷酷,而是岁月的脚步在我们成长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雪弟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他在自己的童年有着自己的烦恼,他更像是小时候的我们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他会淘气,他会乐于助人,他会心思细腻的顾虑到朋友的感受,同时他又是善良勇敢的。赵老师给我们写下了一个温暖的故事,一个有关平凡孩子童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有的只是平凡中的温暖。我个人很喜欢《童年河》里所展现出来的温暖,生活本就是这个样子,人在哪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烦恼,而雪弟也是曾经的我们。
我个人在很多时候都曾幻想回到过去,回到自己的童年旧时光,和之前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在烈日当空的中午看蚂蚁搬家,在池塘里摸鱼,那时候会为了一颗糖而开心一天,也会为了一场考试的失败而哭的测彻底。那个时候梦想简单而满足,快乐也是召之即来。然而在岁月的河我们慢慢的向前,不停的把自己的记忆留存在过去,那些属于我们的美好时光活在记忆里,却再也回不去。
少年郎,少年郎,你游走在四季,你游走在回不去的旧时光。
少年郎,少年郎,你慢慢在长大,我站在你到不了的现在,你站在我回不去的过去,
少年郎,少年郎,我们隔着岁月的河,彼此凝望,凝望……
《童年河》读后感(四):岁月悠悠,让我们重游《童年河》
你的童年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记起哪些有趣又美好的回忆呢? 我的童年是这样的。虽然物质生活很贫乏,但是童年的生活却丰富多彩。 春天的时候去爬树摘榆钱,回家让妈妈做榆钱饼;夏天的时候,到池塘里游泳,下过大雨后,到河沟里抓鱼;秋天的时候,在地里烤玉米、烤地瓜;冬天下雪的时候,玩打雪仗。 平时放了学,跑到街上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跳皮筋、弹玻璃球、玩泥巴……只管尽情地玩,到了饭点,听到父母喊回家吃饭的声音响起,拍拍身上的土,屁颠屁颠回家吃饭。 童年的我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也最快乐。英国诗人拜伦说过:“呵,幸福的年代,谁会拒绝再体验一次童年生活。”当我读到赵丽宏先生的《童年河》时,感觉又体验了一次童年。 在书中,我又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快乐而短暂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也被书中的亲情、友情和人生中的真善美所感动。 书中的童年在上海的苏州河,小主人公名叫雪地,是个憨憨的、可爱的、善良的小男子汉。他从崇明乡下来到了繁华的上海,遇到了新的玩伴,新的老师和同学,他观察并适应着新的环境,小小的心灵不时地被温暖、被感动、被震撼、被启迪,他也用自己的才华和善良感染着周围的人。 本书的作者赵丽宏,著名散文家、诗人。出版著作70余部,部分作品被选人大学、中学、小学教材。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首届冰心散文奖等30多种国内外奖项。 1、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彰显人间的真善美 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塑造了主人公雪弟。雪弟不是个活泼外向的孩子,他是个内向话不多、善良的孩子。他实现了邻居牛噶糖想去大世界游玩的愿望,牛噶糖家境贫寒,雪弟就央求父亲带牛噶糖一起去。 看到牛噶糖、小蜜蜂等7个孩子掉到了苏州河里,雪弟毫不犹豫跳下河救了他们。校长来看望雪弟,雪弟又趁机央求校长让下水救人的陈大鸭子和小鸭子也去上学。通过这些小故事,塑造了雪弟淳朴善良的形象。 此外,书中还描述了雪弟的父亲帮助牛噶糖付学费,小蜜蜂的父母承担陈大鸭子和小鸭子的生活费;亲婆执意让做错事的雪弟向疯婆子道歉;大世界中杂技青年三次顶盘子才成功,不禁为观众的包容心点赞。这些细节不做作、不说教、不生硬,展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无形之中浸润着我们的心灵,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事做人。 2、以儿童的视角,凸显童真童趣 这是一部写给儿童的书,虽然是成人写作的,但是却以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视角描述故事。书里有几个小故事,不仅有趣,而且充满童真。 比如雪弟养蚂蚁的故事。雪弟认为什么动物都能养,而且所有动物都能从小养到大。于是,他就养起了蚂蚁。第一次养蚂蚁,他把蚂蚁养在玻璃瓶里,没想到第二天蚂蚁就憋死了。第二次为了防止蚂蚁憋死,他把养蚂蚁养在火柴盒里,并扎了很多透气孔。晚上睡觉还把火柴盒放在被窝里。结果,第二天蚂蚁全跑光了。 妈妈在床上发现了蚂蚁,把他批评了一顿。爸爸告诉郁闷的雪弟,蚂蚁喜欢自由,不愿意被关起来。是的,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养蚂蚁的故事非常符合儿童的天性,因为天真,所以会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雪弟尿床的故事也符合儿童的视角。白天玩得多,晚上喝水,夜里实在憋不住尿床。尿床后雪弟阻止妈妈晒被子,表现了儿童害羞、怕丢人的心理。 还有雪弟偷吃苹果、饼干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也偷吃过大人藏起来的美食。书里描述的这些故事,孩子做过的事情,我感同身受,仿佛回到了童年。因为是儿童,所以做着同样的事情。本书通过儿童的视角,凸显了童真童趣,让人不由得会心一笑。 3、以散文的笔触,彰显小说的艺术美 《童年河》是赵丽宏先生创作的第一部儿童成长小说。因为赵丽宏先生写散文居多,他的散文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没有任何做作的雕饰,文章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一般。他将散文的特点融汇到了小说中。 他自己在后记中说道:“作为一个小小说的新手,面对读者,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我写惯了散文,写小说,难免多一些散文的笔调和气息。散文的散淡和自由,散文的自然和真切,应该不会对小说有什么损伤。” 可以说,这是一本散文体小说。虽然本书没有什么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但是文字真诚质朴,情感真挚,处处体现了文字美、诗意美。 比如,雪弟夜里经过苏州河边的“蛋格格”(石子路),书中这样描述的:“深蓝的夜空中,飘动着一片片白云,白云的间隙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月亮,月亮照在蛋格路上,使路上的每块石头,都变成了一个小月亮。雪弟觉得,这一条由无数小月亮铺成的道路,像是一条银河,比天上的月亮更神奇。”诗意美油然而生。 再比如,雪弟的亲婆去世后,雪弟看漫天的星星,书中这样写道:“星光闪耀的夜空,仿佛变成了亲婆的面孔,亲婆正在天上俯瞰着他,所有的星星,都是她含笑的眼睛,而那条流淌的银河,就像她随风飘拂的白发……”通过星星的描述,表达了雪弟对亲婆离世的不舍。 文字就是有这样的力量,简单的排列组合,让你感受到文字美、意境美、以及人物的之间的情感。 《童年河》就是在文字的美中,发现人世间的真善美。这个故事有其时代背景,故事中的人物经历过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通过雪弟的视角,有一定的映射,让我们窥见远去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时代人情。但无论时代和生活状态怎么变化,人们对于真情、幸福生活的向往不会变化,对于童年的回忆也不会变。
《童年河》读后感(五):《童年河》:走过多少年,童年都是一个人无法跨离的家园
从心理上来讲,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内心最深处和童年的告别。
著名散文家、诗人赵丽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之所以选择涉足《童年河》,或许就是因为如此吧?
《童年河》开篇和结尾都是写的离别,一次是小别,一次是永别,两次离别都让童年的雪弟万般不舍,而两次离别却又带给了雪弟巨大的成长。
离别是成长需要背负的沉重,如同《童年河》中的雪弟,3岁被父母送到乡下被亲婆(奶奶)照料,快到上学的年龄被父母接回——雪弟要和亲婆分开。小说的最后,亲婆站在门口送他上学的身影定格在了雪弟二年级的记忆之中。
无破茧,便没有蜕变。从这一角度而言,每一次成长中都会打包着淡淡忧伤的味道。
每次离别带来的悲痛,既让雪弟伤心至极,同时却又将他推向了更大的成长。
诚如一条大河,每个人都容身其中,谁都无法将它止住或逆流。
一个孩子从无忧无虑到长大成人,需要学会面对各种挫折、分离和种种无奈,又是什么原因会让童年茁壮成长呢?
虽然《童年河》刚一出版,就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入选《人民日报》100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精品书第一名等一系列奖项和各种少儿读物推荐榜,但是这本书其实并不只是适合孩子去读,值得每个年龄段的人看向童年,或汲取温暖,或获取成长的动力。
雪弟跟随亲婆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崇明岛像一个天然游乐园,鸟语花香,各种动物,最重要的是,雪弟的童年里满满的都是亲婆的爱——追随的眼神,对雪弟的支持和鼓励,对他成长的细心呵护……
当雪弟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这些爱就像长了腿的思念,从上海的蜗居瞬息跑到崇明岛,跳回亲婆用爱织就的温暖而柔软的童年记忆。
和现在许多为家庭忙碌的年轻妈妈一样,雪弟的姆妈(上海人对妈妈的称呼)爱雪弟,却总是被期待、要求变得强硬,这让雪弟总难融入到父母的小家。
细心的爸爸接来亲婆,有了亲婆的从中调节,雪弟日渐打开了自己的心,看到了更多的爱,更有勇气面对成长的挫败。
感受到爱、看到爱,童年的河才会更加勇往无前地奔流。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都无法离开的精神家园。
奥地利著名精神学家阿德勒曾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句话引发大众共鸣,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引用。
这正是因为童年是每个人成长的根基,有的人童年植根沃土,所以内心枝繁叶茂,富足而自信;有的人童年植根贫瘠,内心匮乏、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着安全感和幸福感。
所谓的成长,说白了其实并没有什么花架子,无非就是以身高年龄的增加为基础,更重要的就是让自己不断获得精神上的蜕变,不断地和“幼稚”“年少无知”“少不更事”等告别,更好地明白自己是谁,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成为内心想要成为的自己。
无论贫瘠的童年还是富足的童年,一个人的成长无疑都要不断与之告别。
要么超越痛苦,如同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塔拉·维斯特弗在她的自传体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描述的那样,17岁之前几未踏出过大山,没有上过学,从小被固执而专制的父亲当做小工一样带大,再加上有暴力倾向的二哥。
灰头土脸,身上和心灵都伤痕累累,内心充满了恐惧,她的童年一片阴霾。
在她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童年所受的苦难不是她的错,她逐渐与童年的苦难告别,通过不断学习,寻得自信,让自己的人生闪亮。
要么如雪弟一样,虽然家庭并不富裕,却有爱自己的亲婆、爸爸和姆妈。
他的成长是慢慢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看到世界的善恶并存、看到更大世界的同时,接纳或者忽视身边人的狭隘。
看到自己需要克服的窘迫,比如小学了还会尿床;明白自己需要面对的错误,比如听了市井怨言,用西瓜皮去砸一个看似邋遢癫狂的流浪老太,最后在亲婆的陪同下,去向人家道歉;接受友谊温馨的同时,还要承受分离的无奈和思念;面对生老病死时,学会把爱留在心里,不再只期待亲人的翼蔽。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也在告别童年——不幸的童年需要告别,幸福的童年同样需要告别,只是成长更需要拥抱,不幸的童年,需要自己强大内心,拥抱童年的自己;幸福的童年,同样需要告别,然后拥抱着童年的幸福面对人生。
这本书儿子三天内读了两遍,我推荐给了老公,并打算开始读给4岁的女儿听,我把对这本书的阅读,当做回忆童年,沟通亲子关系的桥。
读《童年河》,总是能在幸福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找到自己期望的样子,并学着拥抱过往中的自己。
当雪弟最后感觉离亲婆最近的时候,回头看到了父母关切的目光。
——————————
我是晨光微晓,学英语、爱绘本、专注育儿心理、育儿经验分享的俩娃妈,欢迎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