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是一本由张胜男 / 单思聪 / 王子欣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的教育永远是每个家长最重要的事业。今年春节假期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家长的生活节奏,延期开学使在家学习的“神兽”成为很多家长的“心病”。因为为了陪孩子上好网课,做好作业,许多家长吐槽要被“逼疯”啦,出现问题最多就是很多孩子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坐不住,无法专注于学习,搞得家长很上火。这本有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为家长、孩子提供了如何通过Me5模型(“无我”专注力模型)训练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其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指明的方向,提供了具有现实指导性的工具。 这本书是有哈佛大学教育硕士张胜男,哈佛大学工程学博士单思聪,哈佛大学硕士王子欣三人结合中国和美国教育现状提出的提高专注力的模型--Me5模型(“无我”专注力模型),该模型由成长型思维mindset和5个e--情绪(emotion)、效率(efficiency)、精力(energy)、排除干扰(elimination)、神经反馈训练(EEG)共同组成。在Me5模型中,以“成长型思维”模块作为整个模型的地基,帮助读者拥有正确、积极的自我认知,不断保持提升自我的动力,“情绪”模块是从认识情绪入手揭示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因为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条件;“效率”模块为读者们介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采用的简单可行的时间管理方法;“精力”模块则从睡眠运动、饮食、冥想四个角度入手,告诉大家利用哪些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做好后勤保障的;“排除干扰”模块会向大家介绍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干扰、并且教给大家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保持专注高效的学习工作状态。神经反馈训练就像是大脑的健身操、可以帮助大家更快地进入专注的状态,更好地保持专注的感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可见正确方法的重要性。在活到老、学到老的今天,无论是学生、家长和老师在内的各类人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持续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技能,是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二选择。本书通过采访藤校的5位学霸,通过鲜活的案例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借鉴,为家长提供教育模式的参考。同时,也提供了提高专注力的有效解决方案,方便读者进行练习,进而提高大脑的灵活性。 这本书由Me模型与藤校学霸们的学习方法总结归纳而成的21天打卡计划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可以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和家长跨越从理论到实践的门、从而养成高效专注的好习惯。 可以说,全书从习惯养成、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乃至饮食和睡眠,详细为那些致力于冲击名校,实现自我理想的学子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同时也为家长乃至老师在提升自我、指导孩子上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
《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读后感(二):提升专注力,告别低效努力
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教了!简简单单的一个认识时钟,我教了10岁的侄子三遍,他还是没有学会。从简单的分针开始学习,侄子很快就学会了五分钟、十分钟,然后侄子的注意力就分散了,从他的表情就能读出“这也太容易了吧!有啥好学的!”学到时针的时候就走神了,我一问他“半小时的时候时针应该是什么样的”?侄子一脸茫然。我在心中叹一口气,又没学会,还要重新讲一遍。哎~孩子的注意力太容易分散了。到底该如何提升专注力,进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这本《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就能解答这个问题。
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评价人数不足张胜男 单思聪 王子欣 / 2020 / 浙江人民出版社·本书作者张胜男是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单思聪是哈佛大学工程学博士,王子欣是哈佛大学语言教育硕士。这三位学霸在横跨文理化工、越过学科之间的界限后,总结了数百位哈佛学子的学习秘籍,共同撰写、诠释Me5模型,即“无我”专注力模型,由成长型思维(Mindset)和5个e——情绪(emotion)、效率(efficiency)、精力(energy)、排除干扰(elimination)和神经反馈训练(EEG)组成。
这本书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真实的哈佛学霸案例故事,最后一章还贴心提供了21天训练方法,让读者能够看得懂,学得会。Me5模型不止对孩子有帮助,家长也可以学习模型中的技巧,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工作职场上面。
“无我”是最高级别的专注状态,提升专注力,提高效率,才能告别低效努力,切实提高学习成绩。参照《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好成绩不靠凌晨四点半》这本书,结合实际,好好练习,只要有效果,就值得尝试。
阅读建议:
推荐给学生、家长和老师,我上学的时候很喜欢读关于学习类的书籍,想利用科学方法再提高一下学习成绩,但是大多书籍较为泛泛,实用性不强。这本书兼有理论、案例和方法论,值得一读。
不足之处:
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典型的干货+鸡汤的畅销书。读者不妨抱着做小测试的心态,尝试从茫茫信息中找到更有用的“干货”。至于“鸡汤”部分嘛,有的时候就是需要一点鸡汤,滋润一下心灵。但是鸡汤喝多了太腻,适度即可。毕竟哈佛学习的成功之路没有那么容易复制,而且有些人的天赋就是气死普通人。并且学习方法这东西,也不能太迷信,毕竟学习的过程是痛苦且漫长的,只有相对而言的技巧,没有绝对的捷径。焦虑的家长们不要太盲目哦~
《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读后感(三):一本切实可行的学霸养成指南
又要搬家了,才住了7个月,因为房东要卖房子,没办法这些天都忙于找房子、看房子。“租房就是这样,你要习惯。”老妈在微信里淡淡的说。是啊,不是自己的房子,总归自己说的不算。唉,一方面要重新租房子,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找工作。
闲下来的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所有问题的症结在哪儿?现在通过读这本《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我想明白了,我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多时候总是会说“没想好”,就是因为自己没想好以后是否会长期留在这个城市里生活,所以才没有买房,总是搬来搬去;正是因为没想好自己的成长目标,没有把握机会去考研,才变成现在这样——高不成低不就。
我仔细分析自己的成长经历,发现小时候的目标特别简单,就是考上大学,可上了大学以后,就没有目标了。以至于后来做了很多草率的决定,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说多了都是泪!忽然想到,没有了目标的人,就像被蒙上了眼睛的驴,一圈一圈的原地打转,一圈一圈的拉磨,慢慢的磨灭了心智,也磨没了向上的生命力。
目标太重要了,这是读《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时给我最大的触动和思考。当然,确立目标只是书中提到的一个点。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无我”专注力提升模型,通过一系列提升专注力的方法,帮助读者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更准确的说,我认为这是一本学霸养成指南,特别适合家长来阅读,想要孩子取得满意的成绩,的确不能靠拼命熬夜,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这本书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的三位作者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张胜男是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单思聪是哈佛大学工程学博士,王子欣是哈佛大学语言教育硕士。他们都是哈佛大学的优秀学子,更是高等教育中的佼佼者。“无我”专注力模型就是他们独创出来的,这个专注力模型包含成长型思维、情绪管理法、时间管理法、精力管理法、排除干扰法、神经反馈训练。所有训练方法都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很强。
全书主要有3个亮点,一是有具体的学霸故事、名人故事,从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里,能看到学霸们的学习方法和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参考借鉴,弥补自身不足;二是书中有具体的测试题,可以测试出自己或孩子在各项不同专注力方面的能力如何,做到有的放矢;三是书中案例丰富,介绍的方法特别详细,让人一看就懂。另外,围绕“无我”专注力模型,其中的训练内容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饮食、身体锻炼、睡眠等等都提到了,既专业又实用。
这不是一本鸡汤书,而是一本切实可行的学霸养成指南,从专注力提升模型入手,帮助我们提高能力,掌握自己的人生!我想,不管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如果在努力的同时,能达到“无我”的状态,能做到“去留无意,宠辱不惊”,自然将无往而不胜!建议家长朋友们看看这本书。
《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读后感(四):做一个聪明的学习者
老子在《道德经》里讲:“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学习也应该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
聪明的学习者绝不会以牺牲快乐、健康为代价,来换取什么知识。顺应人本身的优缺点,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才是最高效的学习者。
《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好成绩不靠凌晨四点半》这本书正是从人本身出发,结合近些年科学研究成就,为学子们提供的一个系统的方法论。
这本书的作者张胜男、单思聪、王子欣皆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在学术和社会上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他们所著的这本书,不同于市面上与哈佛相关的众多书籍,更强调的是学习的原则与方法。这本书更不仅仅面向参加考试的学生,它适合任何想要终身学习的人阅读。
首先,在事情的一开始,我们就要问清楚自己,这件事为什么要去做?为什么它会这么重要?
确定目标,细化目标。
就像做蛋糕,首先确定做一个什么样的蛋糕,多大的分量?然后找到相应的食谱或者视频,准备的食材种类和分量,跟着步骤一步一步下来。
即使每一步都是对照着做,我们仍然有可能会做一个失败的蛋糕。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用成长型思维来思考,不要害怕失败,即使再优秀的主妇也不能在她第一次做蛋糕的时候就将它做得完美。人的能力是随着实践和思索而逐渐提高的,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失败的唯一途径,是放弃。
而专注于烹饪的过程,那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专注力并不仅仅是一心一意。
它具体包括五种:
(1)持续性注意力: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连续的活动中,例如专心读一个小时的书。
(2)选择性注意力: 排除周围不相关刺激的能力,例如一个母亲能在一片嘈杂声中分辨出婴儿的啼哭。
(3)转换性注意力:切换任务、迅速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例如看一段看食谱或教学视频,接着动手烹制一部分的食材,学习与执行交替进行。
(4)分配性注意力: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任务的能力,例如边听课边记笔记。
(5)观察性注意力:个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效接收信息的能力,例如三小时读完一本书后,还能记住多少内容。
不要随便给自己打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你需要做的只是,当察觉到自己在走神时,把注意力拉回来就好了。
走神有时也表明,该休息了。
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人是理性和感性并存的一种生物,我们需要感性给生活热爱与激情,也需要理性来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
控制情绪,不要让它破坏掉生活,首先就要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生气、悲伤、痛苦这些都是一个人正常能遇见到的情绪,我们不必排斥,但需要认识到它的存在,并知道它为什么会存在。
不用过分掩盖坏情绪,恰恰相反,如果能诚实地说出自己因为什么而生气、悲伤、痛苦,这会有效改善自己的坏情绪,并有可能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
训练专注力的方法
《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中提及了番茄工作法,是一个经过很多人尝试并推荐的好方法。
番茄工作法是由瑞典作家西里洛提出来的,一个番茄时间包括25分钟的工作学习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当然,这个时间是可以缩短或延长的,其原理就是要劳逸结合,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让身体休息,补足精力。过度消耗精力并不会带来更高的产出,只会给身体带来压力和疾病。
番茄todo,森林forest,都是当下市面上不错运用番茄工作法的手机应用。用专门的番茄闹钟计时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他需要注意的事情。
凡事量力而行。
保持谦逊,但不要自卑。
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坚持锻炼。
凡事有舍才有得,乔布斯有一百件同样的黑恤衫,他改变了世界。
比尔·盖茨说过:“不要拿自己与世界上的任何人相比较,那是对自己的侮辱。”
《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读后感(五):只有真正专注,才能做到极致
为什么有些人能做到做事专注,而有些人则三心二意,没法集中精神在手上的工作?
其实这都是平时不注重练习的结果。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孔子也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一书,让我深刻意识到学霸们的好成绩并不是靠熬夜温习得到,他们普遍有个共同点:注重养成良好的专注力。
曾经我的一位朋友,总是习惯性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在上学时候,她几乎每次考试都是临时抱佛脚,直到有一次她考砸了,老师当众批评了她,还让她重修哪个科目,明明很简单的考试只有她没及格,这也使她半个学期都抬不起脸,她从此决定奋发图强不再偷懒。
说到学习,上学时期我们身边不免会出现那么几个学霸,可是他们就真的那么聪明那么厉害吗?
不是的,这些所谓的学霸,只不过对别人更懂得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罢了。
他们早早在开学初期就为自己制定好学习计划和目标,或许当时的我们还在乐此不疲地嬉笑打闹,却忽略了学霸们甚至课间休息时间,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学习。
当然,有人会说,我真的很难做到学习或者工作全神贯注,受周围环境影响,我偶尔会走神,真不明白那些成功人士怎么做到专注的,明明很难。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之所以你做不到,是因为你没有清晰且明确的目标,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一个崇高的目的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回想起前段时间,好友小玲她和我诉说自己的烦恼,原来她生活中是个不够自律的女生,她的房间总是乱糟糟,以至于每次回到家里,心情都不好,可是又提不起劲收拾,衣服多、用的东西也多,不知从那收拾起才好。
于是,我给她建议,不常用的东西先收起来,确定不会穿的衣服就放到捐衣箱,书桌要保持干净整洁,这样每次看书时心情会好很多,后来她照做了,渐渐做到了断舍离,让我意外的是她还坚持早睡早起。
接着,好习惯养成后的她,还意外收获了一段爱情,她回忆和男友相遇的片段时我看到了她眼里闪着星星,温柔又动人。
因为自律,她每次出门都打扮得美美的,因为家中写作没头绪,她会经常到家附近的咖啡馆写文章,一坐就是一整天,那天,刚好老板的朋友来帮忙,给她送上咖啡不经意看到桌子上那本哈利波特,这成功吸引了男生的注意。
在那之后,男生会经常往店里跑,小玲的咖啡也是他亲自送到面前,于是两人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他们喜爱的作家和书籍,还互加了联系方式,再之后聊着聊着就走到了一起,真神奇又让人羡慕。
其实,自律也是建立在良好习惯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好习惯也是形成专注力的关键因素,平时注重训练专注力,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并坚持持续做,就能不断完善成为更好的自己。
发明苹果手机的乔布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吧?但你或许不懂他竟有100件黑色T恤,比较了解他的人也许知道他最经典的形象就是黑色高领T恤。你一定会好奇也很惊讶,这么成功的人,怎么他穿衣品味这样简单乏味?
其实,乔布斯只是不想分心浪费在与工作关联不大的着装选择上罢了,他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好的产品,他说过,专注和简单就是他的秘诀之一,只有简单,才能做到专注,只有专注才能做到极致,他做到了!
专注力的养成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不知道不足;
第二阶段:自觉不足;
第三阶段:自觉有能力;
第四阶段:不自觉有能力。
关于专注力,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但只要我们早点为自己设定好人生目标,踏实往前走,今天比昨天进步,你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学霸,收获更好的自己。
喜欢这篇文章就关注,转发评论是对我的支持,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作者简介:琉琉聊情感,热爱生活,坚持健身,励志看完1000本书的写作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