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带》是一本由[意]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1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于《鞋带》的封面,看到有人说跟译林版《陌生人的孩子》封面撞车。解释几句。中文版《鞋带》沿用意大利Einaudi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鞋带》封面插画。译林版《陌生人的孩子》出版于2016年。这幅插画原载于《金融时报》,作者是Jonathan McHugh。中文版《鞋带》是通过视觉中国获得了代理图片的Getty Images授权使用。这不是免费资源。
这本书的结尾有一种爽剧结尾的感觉:
一生被毁掉的儿女像复仇一般把父母家翻得一团乱,还把猫咪带走了。但看得却不是那么畅快,最后一句“猫咪很开心”有种压抑和啼笑皆非的感觉在里面。
看完之后,母亲正在看一篇公众号文章,里面提到“丧偶式育儿vs无偶式育儿”,我说我就是被丧偶式育儿养大的,她刚开始不懂,之后她突然说“你太不知足了,比你不幸的孩子多了去了。”
在这之前,夫妻俩刚又因为一个原因,一个从我小时候就开始争吵的原因,吵架了,冷战十天,我在中间说合。我一直是她情感的垃圾桶,她对丈夫、婆婆的不满,都会倾倒在我这里。我突然很想落泪,想冲她吼,你不能这样,你们不能这样,你们不能把负面情绪发泄给我,毁了我对婚姻以及生育的任何想象,然后又来责怪我不知足。但我很无力,我什么都没有说,她只是一个凡人而已,我不想责怪她什么。我又想起了那首诗歌《那棵树》
有一次,躺在她的腿上,就像现在躺在死去的树上一样;
我学会了使她微笑,抑制她的眼泪,免去她的罪过,治愈她内部的死亡。
第一次读真的很想落泪,后来明白这是因为自己的情绪有太多母亲情绪的影子。
我很欣赏朋友父母对待婚姻问题的态度,两人如果有争吵,不会让孩子插嘴,说这是夫妻两个人的问题,孩子也不能说夫妻双方的不好,因为这是我的老公(老婆),你不能说他(她)不好。
理想主义者会说,孩子到这个世间,不该是为了养老或者成为夫妻双方制衡对方的工具。可怎么可能呢?哈哈。
《鞋带》读后感(三):鞋带---多梅尼科 读后小感
嗯哼,不幸的是,我没看过我想要的婚姻。现实里,我看到过太多我不想要的婚姻。
分别从女人,男人,孩子的视角去写了同一件事,以及他们的个中体会。
第一趴,女人婉妲以书信的形式控诉着她的男人阿尔多,抛家弃子跟别人跑了。一封封信写给阿尔多,先是控诉,后是祈求,而后愤怒,再来自杀逼迫,最后沉默接受。
第二趴,丈夫跟妻子两人出门旅行,回家后发现家里被洗劫过,整个家一片狼藉却没有任何财产损失。然后开始了丈夫一边整理收拾家,一边回忆讲述当初出轨的心路历程。
第三趴,儿女登场,女儿主导怂恿哥哥,美其名曰是帮助父母整理几十年都不舍得的家,实际觊觎房产。把整个家操乱,乱到熊孩子都甘拜下风的样子,继而让父母把房子卖掉,把财产留给他们。(嗯哼,他们就是这个家的熊孩子)
其实我挺同情婉妲的,作为妻子的婉妲,步入婚姻之后,一点点的丢失了自己。她的生活都是围着丈夫在转,等有了孩子后,就是围着孩子在转。知道阿尔多的背叛后,接受不了现实,一次次的情绪崩溃。理性让她控诉斥责着阿尔多的背叛;可感性又让她离不开她,仿佛阿尔多离开了,她的世界似乎就不会转了。内部的撕裂让婉妲变得疯癫,她受了伤害,她想要被治愈。丈夫不回头,她就拿起孩子做武器。她用的错误的方式去挽回,在破裂的状态下,教育下一代。最后这个已经有裂缝的家庭,一碎再碎。(当然,这种婚姻结果,也是她自己造成的)
阿尔多,就是一个虚伪的假绅士。明明自己被诱惑了,还要将问题转嫁到婉妲身上。“我出轨我背叛,不是因为我不好,而是因为你不够好”这就是他内心的逻辑。TMD,阿尔多在这里真的是又当又立啊。他享受跟莉迪亚在一起的时光,又想在世人面前拥有完美形象(在孩子面前装好父亲),阿尔多就是一个没有多少担当的人,各种方面都有所体现。唾弃,还跟人谈什么体面的痛苦,加害者凭什么要求受害者要痛苦的得体。
桑德罗、安娜,两个孩子。作为哥哥的桑德罗因为姨母的喜爱,获得了大量遗产。安娜想分一杯羹,他不肯,最后兄妹闹翻崩盘,多年不往来。而后安娜又把目标放到父母身上,跟哥哥合谋把家里“造作”一番,迫使父母买房,提早获得“本该”属于遗产。如果问这个家教会了两个孩子什么,应该是自私吧。父亲因为一己之私,出走多年,完全没有承担起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离婚后,也能是好前夫好父亲)母亲因为无法接受丈夫的背叛,多年一直用孩子来挽回丈夫,另外对孩子灌注过多期待。所以,桑德罗&安娜都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只会考虑自己是否获益,不会考虑别人。
最喜欢书里的一句话,出自小三莉迪亚“我需要自己的空间,就像你也需要你的空间”。
一段婚姻,抑或者任何一段感情,如果失去了个人的空间,一心放在他人身上,最后翻船的可能性很大,所受的伤也更难愈合一些。
其实读完了,还是不知道需要怎样完整的婚姻教育才能拥有一段好的婚姻,也许以后也摸不清出。但仍会追寻,仍会努力尽量让自己拥有一段比较美好的婚姻。
以上,读后小感。
《鞋带》读后感(四):鞋带式的婚姻
感谢@上海译文文学室 惠赠的新书,《鞋带》是意大利作家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在2014年发表的一部小说,内容很简短,蕴含的情感和信息却很丰富。鉴于最近手头书堆得比较多的缘故,延迟了些天。 首先,不得不惊叹斯塔尔诺内巧妙的构思,全书共为三个部分,分别出自四个不同人的视角。作为读者,也是旁观者,我们既能深入其中,又能脱身而出,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同一个问题,最终全面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或思考,这应当是很有趣味性的设计。 第一部,出于母亲婉妲的视角,以书信的形式表现了一位妻子在丈夫背叛后的无助与辛酸,甚至走向自杀的境地。这里面有初遭背叛时的困惑,也有难舍中的渴求,更有接受现实后的绝望与重振。其实,一个女人的成熟与坚强,恰恰正是一个男人犯错导致的结果。 第二部出自父亲阿尔多·米诺里的视角,以还原故事情节的方式,展现了当时意大利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潮流,借此来解释丈夫的出轨是一种出于自然的本能,一种向往自由的行为,丈夫所做的一切,都无关于物质生活的贵贱,仅仅是欲望的充分表达。
第三部出自女儿安娜和儿子桑德罗的视角,凸显了孩子们在父母婚姻中受到的伤害与影响。其中,安娜选择拒绝爱情,而桑德罗则对爱情视作是随意的消费品。他们在父母婚姻的影响下,走向了两个极端,也活出了有别于父母的另一种人生。 回过头来,四个人对家庭的婚姻有着不同的思考,也对自己的婚姻采取了不同的抉择。而这些诉求的表达,恰巧是通过一只猫的走失来揭示的。这里,斯塔尔诺内将猫的名字进行了一个戏剧化的处理,“拉贝斯(Labes)”,在拉丁语中,它是坠落、崩塌、倒塌、毁灭和灾难的意思,而这也代表着父母的婚姻,始终充满了混乱、不幸、肮脏、可恶和耻辱。 至于书名为什么叫“鞋带”,以我的理解来讲,鞋带象征着父母的婚姻,相互间牢牢绑定,彼此却又艰难而行。书中出现“鞋带”共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试图让父亲展示系鞋带的方法,父亲满足了女儿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表明了在现实背叛后,内心仍渴望与女儿保持亲近的情愫。日本女诗人中成文子写过一首和歌,其中有句“俯身为君系鞋带,幸福有此谦卑态”。我想,父亲那时也怀有这种类似的心态吧!而第二处,解释了为何女儿试图让父亲展示系鞋带的方法的原因,是母亲。母亲要求女儿将这一诉求告诉父亲,这也恰好说明了母亲从未能够放下父亲,放下曾经的那段爱。
而父亲又何尝不是呢?父亲在听闻母亲自杀未遂后,开始反思的行为,念及尚幼的儿女,便开始主动联系母亲,并试图重新回到家庭之中。但就像夫妻二人的金戒指那般,再次佩戴上原物,却已是物是人非了。往后的日子里,父亲总是以沉默来弥补以往的过错,以掩饰来遮蔽欲望的冲动,从而使这段爱情,在痛苦中维持了下去,不禁让人有些唏嘘,也有些感伤。
《鞋带》读后感(五):#不要停下读书的脚步 6⃣️May #
鞋带8.6[意] 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 / 2020 / 上海译文出版社《鞋带》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
这是前两天看到一本书,这个月看的为数不多的外国小说。
quot;真正的背叛是背叛自己的本能,需要和身体,是背叛自己。"这是一本探讨婚姻生活的一本书。
男主人公阿尔多在叛逆期,为了和父母赌气鱼婉妲结了婚,不久有了两个孩子,作为一个编剧和作家,他收入可观,事业也很体面。他们养了一条狗叫"拉贝丝",一家人过着平淡的生活,那种不带任何色彩的平淡。
后来工作原因他遇到了迪莉亚,一个让他从婚姻生活里逃离出来的人,一个充满渴望和魅力的女人,"在那个年代,婚姻作为一种机制已经陷入了危机,家庭生活也奄奄一息,对伴侣忠诚是小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失去了一家之主的日子则充满了辛酸,妻子写信求他回去,孩子长大了,突然间在熟悉的环境里没有了父亲的身影,他同意见孩子,女儿安娜对着哥哥说,你系鞋带的方式跟父亲一样,作为父亲的他说,"我没有这样教过他。"
当然,婚姻之外的感情是没有契约的,激情过去之后终究要回到家庭,但是有些东西终究已经回不去了。在磕磕拌拌又小心翼翼之中,彼此度过了他们的后半生。
家里的一次失窃,翻开了陈年的回忆与夫妻间彼此深藏在心底的秘密。拉丁语里拉贝丝的意思是灾难和毁灭,父亲给宠物狗起名,或许早就预示了这一场婚姻的灾难。
婚姻就像一个容器,人们把什么东西都往里面放。作为哥哥的桑德罗最后说"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把他们绑在一起的是让他们可以一辈子相互折磨的纽带。"
最后,这对夫妻在寂静的房子里各自藏着自己的秘密,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貌合神离。
我在看这本书想到的是《我的前半生》这部电视剧里罗子君和陈俊生的婚姻,婚姻生活里的扮演的不对等角色让双方地位和看世界的角度不断的拉大,而婚姻本身并不能使这种差距消失。在《廊桥遗梦》里,弗朗西斯卡谈起了罗伯特,充满了萦绕了后半生的思念。这本书里,阿尔多在家里一直留着迪莉亚的照片,爱情与婚姻不是一件对等到特别契合程度的事情,一定程度上来说,对等是一种福气,和运气。
这本书一共分了三个部分,第1部分是妻子得知他出轨之后写信,种种的挽留和吐诉,第2部分是阿尔多的叙述,第3部分是两个已婚孩子对父母及婚姻的辩论。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婚姻有着比我们想象的更宽广的维度,随着人精神思想的解放,婚姻观念在也人类生活中也变得越来越开放,由两个人组成一个家庭,并且携手共度一生这件事情失去了它的神圣性,而尊重并且敬畏自己的婚姻已经变得越来越难。
在日剧《我不想上班》里有一句话“你恋爱的经历尚浅,应该不会懂的,四目相对就能产生火花,让人欲罢不能的恋爱,是没有未来的。眼里只有对方的话,会妨碍到各自的未来的,到头来两个人哪里也去不了。” 之前看了一些《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我觉得所有决定走进婚姻的两个人必须好做好应对婚姻风险的准备,因为填满婚姻的不是想象的浪漫,还有被高估的勇敢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