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杜拉克插图本鲁拜集》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5-15 23: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杜拉克插图本鲁拜集》读后感摘抄

  《杜拉克插图本鲁拜集》是一本由[波斯]莪默·伽亚谟著作,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3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杜拉克插图本鲁拜集》精选点评

  ●诗歌真的不能读译本…或者说美妙文学都不宜读译本

  ●电子版,中译,虽是郭沫若先生吧,比起来英译,也貌似不够。真想弄个英译本。

  ●一定要和黄译本一起读,但是黄本稍佳。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百看不厌,好想也翻译翻译,对精神好。

  ●插图更出彩

  ●古波斯(鲁拜Robajo是一种诗体 四行诗)诗歌(插图英汉对照本),郭沫若译作。

  ●人生苦短,我们却费尽思量,无所不用其极地丑化生命须知万事皆虚,所有的在智力框架中的苦苦追寻,怎能找到真正的幸福?欧玛尔早已道尽了处世哲学,那就是及时行乐。

  ●傥若你把酒压唇, 融没在无始无终的梦境—— 你可知今日犹如昨日, 明朝也是如今。

  ●很久以前读过英文译本。偶然翻到了郭沫若的中译。他译得很棒,从第一首开始,谁也不能捧出一个更炽热的异教的太阳

  ●波斯的绝句,Edward FitzGerald的再创作,郭沫若的再再创作……

  《杜拉克插图本鲁拜集》读后感(一):还可以吧,主要因为插图去买的

  作为平装本,这一系列定价偏高,这本特价时买的还可以,要是插图更多一些就好了。文字部分是中英对照的,英译本也挺不容易的,按这种四行诗歌的要求,在译成英文时,尽量做到了一二四行押韵。有几首诗挺喜欢的,有的是喜欢英译本,有的是喜欢中译。“树荫下放着一卷诗章一瓶葡萄美酒,一点干粮,有你在这荒原傍我欢歌,荒原啊,便是天堂!”

  《杜拉克插图本鲁拜集》读后感(二):举杯邀你鲸吞――你可莫用逡巡

  波斯的鲁拜、日本的俳句中国的绝句、律诗,亚洲文学不约而同的以一种简短、押韵、意味深长短句表达思想。 整个亚洲文学,古老细腻成熟期早,令人感叹追惜。诗歌真是奇妙文体,三两句表情达义、直击灵,作者功力,愈见于此。 安徽人民出版社的这版《鲁拜集》,菲茨杰拉德的英译,郭沫若的中译,杜拉克的插图,实在美妙。 “举杯邀你鲸吞――你可莫用逡巡”

  《杜拉克插图本鲁拜集》读后感(三):郭沫若蛮放飞自我的……

  这就看完了,我还没反应过来……这本诗集有意思的,越看到后面越有意思,也就能领会序言里到底在说些什么,其实序言这个东西如果不是背景介绍而是评价总结,明明应该放在后面做跋更有意思嘛!而且这个郭沫若同学翻译的,诶,真是有时代感,到这种时候知道白话文确实又发展流变的嘛,不过话说回来,这本书还有意思的,用序言的话说,就是有太之风啊,确实放达,不过亦有许多严肃和嘲讽的内容,这样个性化的言语似乎中国是少有的,大概是因为我们古人使用古文的原因?

  《杜拉克插图本鲁拜集》读后感(四):比较喜欢的几首

  读郭沫若先生的译文,很喜欢一些篇章,觉得可以损益,也就试译一下,得十首。

  日记原文

  1

  醒来!太阳把自己播撒

  进面前的星星,从夜的领域中飞下,

  从天穹一直向下驱逐黑夜,

  以光之箭击打苏丹的小塔。

  2

  早晨的昧影尚未退消,

  我似乎听到一个声音在小旅馆里大叫,

  “寺院的内部已经准备妥当,

  为什么礼拜者在外面打盹睡觉?”

  3

  然后,公鸡们站在小旅馆前面,

  喊叫——“打开那门关!

  你知道我们只能待在这里多么短暂的时间,

  且一旦离去,也许永不再返。”

  4

  现在,新年让过时的渴望也恢复了精力,

  沉思的灵魂孤寂退场,那里

  树上的摩西伸出白手,

  而耶稣在地上叹息。

  12

  树荫下一卷诗章,

  一壶酒,一条面包,以及你,我的女郎

  傍着我在这荒野里歌唱——

  啊,荒野也就是天堂!

  18

  他们说狮子和蜥蜴已接管

  贾姆什德曾夸耀和纵饮的宫殿,

  巴拉姆,那伟大的猎手——野驴

  踩过他的头颅,却不能惊起他的长眠。

  22

  我们爱的人,最可爱最好的,

  流逝的时间压进葡萄酒里,

  他们喝了一回,或者两回,

  然后一个又一个安静地走向安息。

  29

  (记得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引用过,文字是:“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按英译本,无疑的丢掉了诗的一部分,但两个比喻都抓住了,甚至加强了情绪,虽不忠实,却可作再创作视之,用来做感慨正合适。)

  入世,如水无可奈何兮流而流,

  不知何故,亦不知何所出。

  去世,如风无可奈何兮吹而吹,

  徒然又徒然,不知终何处。

  69

  (承接68的譬喻,所以开头的but,译作或者)

  或者我们是无助的游戏棋子,

  在日与夜构成的棋盘里,他执子,

  移动到这里,到那里,将军,杀棋,

  一个接一个收回到橱柜里。

  70

  球也没有选择,

  在这里或那里,一任玩球者操弄:

  他把你抛到场中,

  一切的一切,就只有他懂——他懂——他懂!

  《杜拉克插图本鲁拜集》读后感(五):浅谈鲁拜集

  《鲁拜集》其实上中学时,就有听说,好像是在鲁迅的一篇文章里,或者教材的一个注脚里吧?印象不深。读这本书的念头,还是由《文学回忆录》引起的。在书里面,木心专门拿出一讲,介绍波斯文学(或者是中东文学?书不在手边,记忆有些模糊了)。其中里面就有提到这位叫莪默·伽亚谟的诗人(那个“莪”字音蛮难记的,查了三次才记住),木心在里面,引用了几个他诗歌的段落,我读完后,发现自己很喜欢。那种和西方文学完全不同,透着别样异域风情的诗句,非常触动我。(和我之前读土耳其作奥尔罕的小说有相似感觉)

  而后木心又说,在自己年轻时,几乎每个爱好文学的青年都争相传阅这位诗人的《鲁拜集》。听到此说法,我愈加好奇了,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文字,能够得到“五四一代青年”的青睐。于是乎,我下定决心把《鲁拜集》找来读一读。

  学期伊始,在网上选购此书,也费了一番周折。我心里最想要的,当然是郭沫若的译本。我始终觉得,诗人们的灵魂有相通之处,如果不通诗歌,只是干巴巴翻译的话,势必会丧失掉不少美感。可网上郭沫若的译本装帧都不大漂亮,另有一个安徽人民出版社的插图本,看着“童趣”太浓,少了些庄重。装帧漂亮的,当然也有,不过就不是我心仪的译者了。再三取舍,还是决定买了插图本的《鲁拜集》,译者无疑是最重要的,况且中英对照起来读,再看两眼插图,感受也更全面。这算是我选购书籍的一点小趣事吧。

  莪默·伽亚谟生于1048年,卒年如今已经无从考证了,是一位距离今天有近千之久的波斯诗人。和古代其他著名学者相似,除诗人之外,他还兼有天文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哲学家这些头衔。在学科出现具体分化前,此类现象确实挺普遍的。

  初次翻阅《鲁拜集》,我本想找到木心引用的那几首诗,后来打开之后才发现,和自己想象的有偏差。“鲁拜”是当时流行于波斯的一种诗体,相当于一种四行短诗。而我读到的那几首长诗,应该是收录在莪默其他集子里,一点小遗憾吧,也怪我太过想当然。

  郭沫若的译本和费慈吉拉德的英译本,比较起来读,可以说是形神兼备,翻译的极出彩。该译本付梓出版的时间是1923年,恰恰是郭沫若的著名作品《女神》甫告完成之际。所以从他翻译这本书的文风来看,也是意气风发的,颇有李太白的遗风。莪默·伽亚谟的另一美誉,恰好就是“波斯李白”,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郭沫若似乎也有意识的,把他的诗歌和我国的李白相互对应。这一点,从下面这首短诗中,我们可以有所体会:

  天地是飘摇的逆旅,

  昼夜是逆旅的门户,

  多少苏丹与荣华,

  住不多时,又匆匆离去。

  看到前两行诗句,我想大家应该都能立刻想到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想起开头的那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为欢几何?”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的译文,完全是脱胎于李白的这段话,甚至连意思上都是相通的。同样表达出了,面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使我们不得不佩服郭沫若翻译上的巧思。

  《鲁拜集》所收录的一百首诗,按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描绘现实生活的。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吧,其中有些和“苏丹”相关的题材,或者放到咱们中国的话语里,就是指君王。比如,诗集开篇的第一首:

  醒呀!太阳驱散了群星,

  暗夜从空中逃遁,

  灿烂的金箭,

  射中了苏丹的高瓴。

  和现实生活相关的另外一部分,就显得更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里面会写到盛宴,写到一些饮酒乐甚的场景。这类东西,烟火气很足,并且读起来比较有趣味,例如下面这首:

  朋友哦,你是知道的,

  我家中开了个盛大的欢筵;

  我休了无育的“理智”老妻,

  娶了“葡萄的女儿”续弦。

  第二类,则是具有哲思性的诗歌。这些诗篇更接近中国古代的律诗,用极短的篇幅,生发出不同尺度的感叹。比如像先前和李白有异曲同工的那首,描写光阴易逝。另外一些则是关乎生命、死亡、梦境这类话题的,就像下面这首:

  倘若你把美酒送入嘴唇,

  融没在无始无终的梦境,

  你可知今日犹如昨日,

  明朝也是如今。

  第三类,我认为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莪默把生活中的物品,赋予人的情感,借死物之口,来讲述人世道理。这个写法放到今天不新奇的,挺古老的技法。不过,想到这些东西,为一千年前的古人所撰写,还是相当有趣的。就比如莪默借陶土瓶子之口,写的这几首相互联结的短诗:

  种种品类规模的土盂,

  大大小小站在地面、壁旁;

  有的是唠叨多言;

  有的疑似倾听,但总一言不讲。

  其中一个道:真的不是徒劳!

  我的体质是从泥土塑成,

  又要被人损坏,

  践成泥土,复归无形。

  二一个道:不会有顽皮儿童

  肯打破他欢饮过的器皿;

  他亲手做出了我们,

  不会在日后发怒之中破损。

  沉默了一瞬之后,

  几个外形更怪的发言;

  世人都在嘲笑我苦窳歪斜:

  哼!难道是陶师的手儿颤也?

  随后有一个雄辩的小瓶——

  怕是“稣非”之流,奋励一声:

  陶器与陶师一如——我且问你

  究竟谁是陶师,谁是陶器?

  由于今天状态不好,所以,好像写成一篇欣赏为主的文章了,没有谈多少自己的观点。不过索性如此吧,亲身领略这些诗篇,想必也别有一番味道。忙完这一阶段的事情,我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好的文章。

  最后,再分享一首,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诗歌:

  莫问是在纳霞堡或在巴比伦,

  莫问杯中的是苦汁或是芳醇,

  生命的酒浆滴滴地浸漏不已,

  生命的绿叶叶叶地飘堕不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杜拉克插图本鲁拜集》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