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五经》是一本由冯象 (译注)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9.00,页数:4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许多的动辄即死……“愿我的教导沐人如雨,愿我的话语润物如露”。冯先生的译本真是精彩,不知道是不是要冲动一把去香港找找他译的另外两卷。正文正好400页,这个注记也是第400。
●上帝说:光!就有了光,上帝看那光好,便把它与黑暗分开,禁果原是“辩善恶的道德意识和自由意志”,男人要离开自己父母去偎着妻子,与她结为一体,女人倍增怀孕的苦,分娩时越发痛不可忍,然而却要依恋丈夫,要丈夫做你的主人,男人从此你一辈子辛劳,才能勉强果腹,遍地荆棘杂草,是你谋食的去处,汗流满面,才吃的上一口,直到你复归大地,因为你本是尘土所造,尘土终是你的归宿。前段非常有意思,从出埃及记后便带有相当浓烈的惩罚性法规的原始色彩,也许是如此才强大了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有了神的庇护人知道自己是谁,从哪来往哪去的问题缓解了,以今天的眼光看蛮恐怖的,稍稍怀疑就这的那的。
●当故事看了
●挺耐看的。
●中国人读和合本读了这么久,真是造孽啊
刚出版就预订,等了一个星期,前天终于到了。
这样的书要做译注,难度很高。
冯象不仅重新翻译了经文,还做了注释,纠正了过去译文的错误,很是难得。
放在手头作为随时翻阅的参考书,我手头的《圣经》版本已经有多个了。
《摩西五经》读后感(二):作为历史的《摩西五经》
《创世纪》谈世界与人类起源以及以色列人的形成。《出埃及记》记述以色列人在埃及的受难、摩西和亚伦与法老的斗争。《利未记》论述犹太律历法典及其摩西教团的正式创立。《民数记》载摩西带领百姓走旷野道路及两次数点百姓。《申命记》讲以色列的子孙的前景、他们在约旦河的对岸会遭遇的困难和摩西向百姓提出最后训示。以上,作为《摩西五经》大概。
人说《摩西五经》为摩西所作,但据我阅读,认为并非如此。这五经应非一人之作,大概为摩西及其教团集体创作而成。摩西,实乃犹太教创始人,也许在摩西之前以色列人已有散碎不成体系的上帝信仰,但在摩西时代,是摩西把之规范化,使之做为一个有系统性的教派而正式生成。
刨除上帝及神话部分,五经可做以色列人历史。很大程度上我也是把之做史书来读的。
至于上帝,总给人以中二少年观感,大约类似当今一些玄幻小说里的少年主角,靠吸取以色列人的信仰之力修炼,两者关系如牧人与羊群,这在经书里早有暗示(笑一个)。不过,这也恰恰揭示了编写这神话的摩西教团在成立过程中的血腥。血腥,需要理论或权威的解释,中二少年上帝的被解释被二次创造,迎奉了这一点。当然,在另一个层面上,上帝的形象也来自自然伟力对人类冷酷与恩赐的形象描摹。
经书里的乱伦问题之多,以现今看来有时让人骇然。亚当夏娃之后,开头一段时间内人类的繁衍之路,必然伴随的乱伦问题,经中并无明确指出。只经中模糊谈到的该隐在被放逐时娶到的女人,从何而来,值得玩味。这是暗示。而此后,直至亚伯拉罕的出现,经书才明确点出,亚伯拉罕与其妻子是兄妹乱伦。此后,罗得与他两个女儿在山洞乱伦生子,写得更是“楚楚动人”。而犹大父子数人与儿媳的乱伦生子,尤见曲折精彩。这状况直至摩西正式创立犹太教,摩西登西奈山借上帝之名,立下律历法典,严禁亲属乱伦,才有所缓解。这显然说明,远古时期乱伦的普遍现状,而摩西,据经中记载,正是作为把以色列带入文明的引路人而存在的。自此以后,以色列正式跨入文明时代,而这跨入文明时代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摩西教团的创立。
摩西显然是一个伟大人物。尽管出埃及记开初摩西的形象有些暗弱,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他的手段和能力开始逐步显现。这点在与法老的斗争后期,摩西自亚伦手中夺过法杖,亲自施为,至他在西奈旷野亲自击杀三千制造并膜拜金牛犊偶像者,再至据载为“上帝”亲自击杀的不知其数的贪食肉食者,最后至和他的兄姊间权利的斗争,他的铁血手段尽显。文教与铁血的结合,权威一步步确立。
《摩西五经》作为一部历史密码的存在,自然有很多可待破解之处,这形成了我对阅读这部经典的兴趣所在。而作为《旧约》《新约》的一部分,也更使我增加了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
《摩西五经》读后感(三):时间的玫瑰
借用了北岛先生的书名,真不好意思:)
在图书馆找到了冯象先生译著的《摩西五经》作为阅读《Exodus》的参考,结果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我想,对于《圣经》文本本身必然有许多精彩的阐述,而目前我的水平堪堪只能悟到一点故事性的层面,namely,那些比较有意思的层面。
比如为了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而生发的丰富的想象力:男人与女人(亚当夏娃)、智慧善恶和道德羞耻观念的产生(偷吃神果)等。(详见《创世纪》。其实《Exodus》里耶和华降下十灾也很有想象力呀,据考证,第一灾水化成血对应历史上尼罗河红藻泛滥,以及埃及发生的各种灾祸,最终导致的瘟疫,分别对应耶和华降下的前六灾)我就像一个看青少年版《红楼梦》的小孩,跳过某些艰深晦涩的律令条文,挑挑拣拣自己喜欢的看。
真正让我十分感动的是翻译这一项事业。
从本学期上《西方文化选读》开始,我就一直在和各种版本的翻译打交道了(因为英语太菜,没有翻译实在看不下去)。每每读前言后记,都一遍又一遍为从事翻译这个行业的人感动。之前读《俄狄浦斯王》和《埃涅阿斯纪》,就已经感慨过“poertry is what lost in translation”。
我看的是杨周翰先生翻译的《埃涅阿斯纪》,先生在前言中说因为翻译难度和语言差距,不管是英语翻译者还是中文翻译者,在无可奈何之下才只能把史诗翻译成散文——“好歹保留了故事性”。何其苍凉。尤其是古典典籍,在看现有的译本的时候,甚至还能感受到几百年无数翻译家的悲凉和伟大,重重叠叠压在一页泛黄的、薄薄、脆弱的纸上。《埃涅阿斯纪》看完之后,我一整个星期过得非常不好,游荡在未名湖边,经常有被Dido附身的感觉:悲哀、绝望、仇恨,恍然过来之后有往悬崖下跳的眩晕感。我想我虽然没有看到史诗,没有领略吟游诗人和文人抑扬顿挫的姿态,可是译者为我传达的感情,目前已然足够了。
读《Exodus》之前我先看了教学网上给的《圣经》和合本,实在是晦涩难读。冯象先生在前言对各种中文译本做了评述(批评)。而这同时,毫不吝啬对英文钦定本的称赞——称之为文学丰碑,是几代优秀翻译者“经得起时间的甄别”翻译出来的。
翻译也是一种创作,是戴着镣铐跳舞。读的书越多,越明白未竟的事业越多,遗憾也越多。小到为一句话的翻译焦头烂额辗转反侧,大到肩负传承人类文明遗产的艰巨使命。
我对翻译事业的好奇起源于北岛先生《时间的玫瑰》,与其说那是一本介绍西方现代诗歌的书,不如说是一本翻译批评。北岛提出许多关于翻译的见解,并中肯地为现代学者、诗人翻译诗歌提出批评和建议。尴尬又有趣的是,第二次再予这个领域关注是因为看了朱生豪先生的情书集,常在信中看见他翻译莎翁作品时的痛苦、焦虑,更常见他翻译时的快乐与成就。再加之朱生豪先生“伟大”的幽默感,翻译时的苦涩和艰难倒是显得有趣了,不过身在其中的人自然不会觉得是囹圄,只会感到时时刻刻有趣的吧。
冯先生写作,“为的是,通过写作加入前人未竟的事业”。他感恩自己的老师杨周翰先生,有幸阅读了两位先生的文章,我同样在两个人身上感到一种传承,这不仅仅是人生须臾几十年的传承,不仅仅是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翻译界的传承,更像是古罗马维吉尔对古希腊荷马的传承,像希伯来圣经的传承。
《创世纪》里巴别塔一章,耶和华为了防止人们造成天梯,让人们口出不同的语言,造成了语言和种族的分化。我想,巴别塔倒了,仍然有些东西能够通天吧,退一万步讲,无法通天的话,人们仰望的毕竟一直是同一片天空呀。
冯象先生最后提了这么一个故事。虽然这一段似乎和圣经故事本身不甚相关——但还是摘录如下:
有人问耶稣:神的灵与言啊,谁最能诱骗世人?
——以为答案是恶魔撒旦——不料耶稣回答:
歧途上的学者;一个学者误导,无数人要跟着堕落。
《摩西五经》读后感(四):趙武平 :馮譯聖經及其名物考 -
年後一上班,剛進辦公室,就見到從北京寄來的包裹,裏面有朋友送給的新版馮象譯注《摩西五經》,是一部醒目的絳紅色布面精裝書。這不期而來的遲到春節禮物,竟讓我想起了十二年前,為重印他早年的譯稿,也就是那部有名的古英語史詩《貝奧武甫》,在福州路和雲南路口的杭州菜館,同他們伉儷聚談的情形。那一次,他倆是趁了暑假的便利,遠道從新英格蘭回滬來省親的。聽說要編印古典詩歌譯叢,而且我還就版權問題,諮詢過他業師楊周翰先生的哲嗣,他頓時來了興致,爽快答應拿出舊譯,隨着老師譯的古羅馬詩歌專集,一道放在上海重版。不過,他隨即話鋒一轉,又含蓄地表示:正全力重譯和注解《聖經》,一年半載之內,恐難騰出手來,分心他顧。
「那樣一個本子,放在十五年前出,講是講得過去的」,他返美後,又發來郵件說,「但若想現今讀者不失望,就必須全面改訂。」照他盤算,適宜的時機,應在二○○九年。不曾想,那以後轉眼又是四五年了,《貝奧武甫》還沒動靜,新一版的《摩西五經》卻已出來。
「《摩西五經》初版是二○○五年春節過後脫稿的,一晃七年過去。」他在〈第二版綴言〉裏說,「其間於俗務之餘譯注了《智慧書》與《新約》,攢得些經驗體會:『回頭再看看,就見出許多不足』(《創世記/修訂版後記》),於是到了修訂的時節。」
所謂舊本新訂,在我想來,無非正謬、順句,毋須大動干戈,更犯不着推倒重來,另起爐灶。可出乎意料,馮象訂正舊譯,取的竟是少見的老派做法:
「譯文的變動,粗粗算來,將近五千處。大多是進一步節儉文字、錘煉風格,但也有勘誤、取別解或新說的。那初版的底本,原是八十年代中在哈佛念書時的斯圖加特舊版希伯來文傳統本《聖經》(BHS,1976),從《智慧書》開始,才換成第五版BHS(1997)。後者的注釋,總體而言較舊版保守,反映了西方古典及中古語文研究的潮流。這次修訂,生僻語詞的校讀,除開個別無善解多歧義的,一般就參照新版。」(頁i)
看了這誠懇的話,我一下子恍然大悟,難怪他的《貝奧武甫》遲遲上不了日程。《摩西五經》連帶前言、譯序和附錄,統共三十五萬餘言,然而新出一版,變化處竟近五千,譯者投入之大,實是稍想即知。他若要求在封面上,鄭重標明「重譯本」,恐怕誰也不會說過份吧。他的實在和較真,儼然承續了前代上海繙譯家的執着譯風──從五一到五三年,傅雷重拾巴爾扎克和羅曼羅蘭,殫精竭慮修訂舊譯,他應當有所耳聞;我甚至覺得,傅雷從上海往香港寫給宋奇(悌芬)的信,尤其是一九五一年六月十二日那一封裏的話,他似乎也不會陌生:
「《克利斯朵夫》因篇幅太多,私人出版商資力不夠,故暫不動。《高老頭》正在重改,改得體無完膚,與重譯差不多。好些地方都譯錯了,把自己嚇了一大跳。好些地方文字佶屈聱牙,把自己看得頭疼。至此為止,自己看了還不討厭的(將來如何不得而知),只有《文明》與《歐也妮葛朗台》。」(頁一五○)
和傅雷一樣,馮象是負責譯者;他的精益求精,我從來信任。新本在語彙和句法上的進步,識希伯來文、通讀過英譯《聖經》的讀者,自會相應比較。語句修訂的名堂,我看不出,也不是興趣所在。我更願去琢磨,他如何「取別解或新說」,鑑別歧義繁多的名物譯法。
比如,《創世記》第四十三章第十一節,講述猶大諸兄弟再去埃及,父親在以色列行前囑咐他們,花心思選上一些家鄉土產,用作送給約瑟的見面禮。在港版馮譯中,諸多禮物譯作「香脂、蜂蜜、樹膠、沒藥、開心果和杏仁」("a little balm, and a little honey; spices, and myrrh, nuts, and almonds")。但在第二版中,「開心果」沒了,替代的是「篤薅香果子」,──若非手民誤植,該是「篤耨香果子」之謬。這可是個突兀的變更。雖然「篤耨香果子」後面,他還補以夾注:「botnim, 七十士本:篤薅香樹脂。舊譯榧子,誤」(頁九十),但其說服之力,尚嫌不夠充份。一名三譯,畢竟令人費解。
如所周知,希伯來文的botnim,欽定本作nuts;而nuts如何不是「榧子」,或者「開心果」,而非得是「篤耨香果子」,或者「篤耨香樹脂」呢?
「榧子」和「開心果」不稀罕,皆系常見可食堅果;「篤耨香」系異類,雖以香料名,但其用不家常,也幾與食物無關,──在古代中國,歸於「香木」之類。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卷八云:「篤耨香,樹如杉檜,香藏於皮,老而脂自流溢者名曰篤耨;冬月因其凝而取之者名黑篤耨。盛以瓢碎,瓢而爇之,亦香,名篤耨瓢香。」(頁二七七)謝肇淛《五雜組》「物部二」亦云:「宋宣和間,宮中所焚異香,有篤耨、龍涎、亞悉、金顏、雪香、褐香、軟香之類。今世所有者,惟龍涎耳。又有瓠香、猊眼香,皆不知何物。」(頁三○二)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四卷,亦載「篤耨香」條,云:
「篤耨香出真臘國,樹之脂也。樹如松形,其香老則溢出,色白而透明者名白篤耨,盛夏不融,香氣清遠。土人取後,夏月以火炙樹,令脂液再溢,至冬乃凝,複收之。其香夏融冬結,以瓠瓢盛,置陰涼處,乃得不融。雜以樹皮者則色黑,名黑篤耨,為下品。(頁一九六四)
回過頭來,借馮注線索,還可檢出兩部專書:一為亞當˙克拉克《評注本〈聖經〉》(辛辛那提,一八五六),一為約翰˙休頓˙巴爾福《聖經植物》(倫敦,一八六六)。克拉克專治欽定本之學,對nuts(botnim)注有詳解:
【Nuts】בטנים botnim,有說是「開心果」(pistachio nuts),凡在敍利亞出產的,都優於世界其他地方的;也有釋為「海棗」(dates);還有解作「核桃」(walnuts);更有以為是「鳳梨」(pineapples);「篤耨香果子」(the nuts of the terebinth tree)亦為一說。(頁一五八)
巴爾福之著分析更細,進一步肯定「開心果」(拉丁文pistacia vera)之解,所依系法國神學家、地理學家和希伯來語言學家撒母耳博夏爾(一五九九─ 一六六七)之考據,後代學者亦多從之。在植物分類學上,「開心果」和「篤耨香」(拉丁文pistacia terebinthus)同綱、同目、同科,但花果枝葉形貌相異,功用也有別。「篤耨香樹」是巴勒斯坦習見植物,樹幹可取香脂或香料,即所謂「篤耨香(脂)」(頁六十七);「開心果樹」之果仁覆有綠色薄皮,可榨油料,果和油在產地,人皆食之,是阿富汗至印度間大宗貨品,也由敍利亞出口歐洲,──「所以,在送給約瑟的禮物中,它算作一份,很好理解」(頁七十七)。
相對而言,馮本排除他說,獨尊一解,把botnim(nuts)定為「篤耨香果子」,委實大有可議之處;而且放棄「開心果」之緣由,他亦需更多解釋。倒是他指舊譯「榧子」為誤,卻毋庸置疑。因為不光和合本(1919)會把pistachio(nuts)錯譯作「榧子」,就是更早出版的、國人所編第一部英漢詞典即顏惠慶主編之《英華大辭典》(一九○八),也同樣譯之為「榧」,──勞費爾《中國伊朗編》已有證明,此譯確定是張冠李戴,因為兩乾果產地一西一東,而「榧」系東亞物產,是一種大不相同的植物Torreya nucifera(頁七十六)。它又別名「香榧子」。清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載「榧實」條,云:「樹似杉,實青時如橄欖,老則黑。玉山與浙江交界處多種之。」(頁七五八)
至於西來之pistachio nuts,何以誤為中土之「榧子」,如今似已無可稽考。但極有一種可能,是來華傳教士,或者晚清英語學者,繙譯時不備植物學知識,僅憑目力所及,就把樣子近似的「榧子」,誤作是同一樣果子。此物入華已久,且早有從波斯本字(agōz)對音來的漢名「阿月渾子」,──唐陳藏器《本草拾遺》云:「阿月渾子氣味辛溫,清無毒。主治諸痢,去冷氣,令人肥健。阿月渾子生西國諸蕃,與胡榛同樹,一歲胡榛子,二歲阿月渾子也。」段成式《酉陽雜俎》亦云:「胡榛子。阿月生西國,蕃人言與胡榛子同樹,一年榛,二年阿月。」其實,自唐朝直至一九九○年代初,也就是市面上流行「開心果」以前,植物學和農林學科著述,以及部份新疆地志,凡述及此物之處,皆以「阿月渾子」相稱。
從pistachio nuts到「榧子」的衍變,和olive(油橄欖)初來被誤作「橄欖」的故事相類。按岑仲勉考證,到訪漳州的古代阿拉伯商人,碰到閩地產物「橄欖」,以為形狀相近,即把olive率爾繙譯作「橄欖」,一誤以至如今。譯者不諳它們本系異物,且olive亦早已得名「齊暾」,──那也是按波斯語(Zeitun)發音而來(《中外史地考證》,頁四七一至四七五)。
二○一四年三月四日,在福州路
《摩西五经》读后感(五):言辞边界以外
我把《旧约导论》、和合版译经以及这本书交错着看,很过瘾。旧约里最熟悉的经书就是《创世记》,但其实我读了那么多遍,反而越读问题越多,这一次阅读体验很好,部分解惑了。和合本比较正统,但由于摩西五经其实是犹太民族的民族史,因此很容易看得云里雾里;旧约导论更侧重从文学结构以及内容背景方面进行概述,而这一本书则翻译的更口语化,且多了很多注释,对于不太了解犹太历史的我来说,可以作为圣经辅助读本看。
在这本书中第一次看到创世之初人类是食素的,要到大洪水时代之后才变得吃肉这个说法,真是amazing的说法。其实除了主母不育及其克服是贯穿以色列家史的主题,认妻为妹同样反复出现在创世记故事中,旧约导论认为必须代入当时的背景和习俗才能了解它、接受它,但这个母题实在接受无能。同样接受无能的是亚伯拉罕对上帝信心的变化,他会信任主信任到愿意把独子杀了献祭,却不愿相信主在他妻子萨拉身上显神迹赐子,人的信心如此捉摸不定。
旧约中的上帝是严厉的,摩西五经中反反复复的在强调信心的重要性,强调遵守上帝律法的重要性,以眼还眼、血亲复仇才是以色列这个流浪于荒野的民族一开始从神那里得到的诫命。一直到新约耶稣的出现,才开始加入了更多人性的东西,开始提倡有人打了你右脸,要把左脸也凑过去。律法治国VS仁爱治国,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手段,唯一不变的是上帝对人类的爱。
阅读笔记:
创世记
1、上帝看那光好,便把它与黑暗分开。---黑暗非上帝所造。光or,也不是肉眼可见的光:当时还没有日月星辰。
2、上帝---elohim为复数名词,我们,指上帝与天庭神子。
3、看哪,我把大地产的五谷同树上结的果实都赐予你们,做你们的食粮;而飞禽走兽和爬虫,我给它们吃青草嫩叶。---所谓黄金时代,人与百兽和平共处,无肉食者。
4、耶和华上帝造天与地之初---圣名初现:YHWH,读作yahweh。此名源于古希伯来语词根hwh,本义是/在/有/生
5、只有那善恶智慧之树结的,你不要去吃它;---恶也是神赐的知识,是神恩与拯救的伦理前提。因辩善恶须有道德意识和自由意志,原是神的特权,不容人类篡夺。
6、两人一吃,眼就开了,发现自己光着身子。---色欲坏了乐园,但此罪起于违背神谕,根源在骄傲;故骄傲为”七宗罪“之首。
7、亚当道:是你放在我身旁的女人---人第一次撒谎,推脱责任,堕落发端。
8、做得不对,罪就蜷伏在你的门口,垂涎窥伺---圣经初次言”罪“hattath,比作猎食的野兽。初民观念,罪罚无关行为意图,神明不问道德动机。
9、该隐突然扑向弟弟(亚伯),把他杀了。---人类头一次谋杀
10、后来该隐建城,即以儿子(以诺)的名字命名。---据此家谱,该隐并未终生流浪,反而造了人类第一座城,其子裔则开创了牧工乐妓四大行业。
11、玛土撒拉一百八十七岁生拉麦。之后又延年七百八十二,生儿育女,九百六十九岁去世---圣经中最长寿者。
12、耶和华见人类一个比一个邪恶,整天在心里互相算计,便很后悔造了人在世上。---造物主第一次后悔,显露人格神的特征。
13、我要与你立约---berith,非平等主体间的合约,乃是上帝答应信从者的恩典,故名信约。
14、方舟搁上了亚拉腊山---ararat,今土耳其东部,与亚美尼亚、伊朗交界处。
15、各种动物都是你们的食物,如同菜蔬,我全部赐给你们---上帝第二次祝福人类。从此人与动物不再和平共处。
16、只有一样例外:凡有生命即带血的肉,你们不可以吃---禁食未放血的“活肉”,一切生灵的血归天父。
17、迦南---kena'an,巴勒斯坦古称/示拿---shin‘ar,巴比伦古称/耶布斯---yebus,耶路撒冷旧名/希伯伦---hebron,在耶路撒冷西南,历史上曾是迦南王城/以色列yisra‘el:与神el角力者/以弗拉’ephrath:伯利恒
18、你们全体男子都要行割礼---arlath,割阴茎包皮,原是部落的成人礼或订婚入籍的仪式,此习俗在近东始于古埃及。
19、顿时,所多玛与俄摩拉一片火海:耶和华夷平了这两座城和整条河谷,连同城中所有的居民并地上生长的草木---解释死海成因;地震可引起油气喷发和大火。一同毁灭的还有押玛admah泽波zebo‘im二城。
20、罗得的妻子忍不住回头张望,立刻变成了一根盐柱---象征惨死的无辜妇孺,盐柱至今仍是当地的景观。
21、老大要给老二为奴---老二常受神的惠顾,如亚伯、以撒。
22、以实玛利yishma’el:上帝听见/以撒yizhaq:他笑/以扫esaw:谐音多毛/雅各ya‘aqob:谐音脚跟/拉结rahel:母羊/西缅shim’on:谐音他听到/利未lewi:谐音他要依恋/犹大yehudah:谐音我要赞美,后世“犹太”一词源于此名/
23、天一亮,雅各起个大早,将枕在头下的石块立着,作一石柱,在柱顶浇上油---立石柱膏油供奉神明,本是迦南旧习,石柱象征男根,表示神在,后为摩西之律所禁。
24、拉结却一直荒胎不育---主母不育及其克服是贯穿以色列家史的母题。
25、我面对面见了上帝,居然还留了性命---凡人见上帝必死;不死,定有特殊的恩惠。
26、约瑟将孩子从爷爷的膝间抱下,自己叩鼻于地---膝间认子是收养仪式
27、权柄不离犹大---大卫王是犹大与塔玛的后裔
出埃及记
1、过了三个月,实在藏不下去了,她取出一只纸草篮子---tebah,同诺亚方舟,暗示拯救。
2、公主收为养子,起名摩西---mosheh,谐音“捞起”mashah。摩西是常见的埃及名,意为(某神)赐生。/米莲miryam,谐音”苦“,今名玛丽源于此,旧译米利暗。
3、话说米甸的祭司有七个女儿,常来打水,灌满水槽,饮父亲的羊群。---雅各遇拉结故事的翻版。
4、上帝道:我乃我是者。---ehyeh asher ehyeh,我是,即我在,我生,或我生万物,一切在我。
5、上帝谕示摩西:你就告诉以色列子民:是耶和华---说出圣名。人类呼唤圣名始于亚当之孙
6、不过,我会使法老死硬了心,好让我在埃及降示诸多神迹---恶行灾祸也源于天父的安排,最终实现他的目的。
7、否则,我就叫埃及全境青蛙成灾---一说此神迹源于古埃及神话,蛙首女神Heqt掌生育,蛙灾便是对法老杀婴的回报。
8、摩西回答:那么办反而坏事,因为我们向上帝耶和华献的牺牲,恰是埃及人禁忌的---以色列人放牧为主,祭献用公羊等牲畜,而埃及人视公羊为圣物。
9、将来你好告诉子孙后代,我是怎样愚弄埃及人的,对他们行了哪些神迹---神迹为见证而施,历史因训诫而起,圣法证成一切。
10、你们要以本月为正月,开一年之端---在公历三、四月间,初称穗月abib,后从巴比伦历称尼散月nisan
11、不可妄呼耶和华你的上帝的名---妄呼指以圣名赌咒骂人发假誓等
12、也不可踩着台阶登我的祭坛,以免露出下体---起初献祭者仅围一条腰布,如埃及风俗,故有抬腿露体之嫌
13、若非伏击,而上帝使其失手者,可到我指定的处所躲避---非预谋杀人;意外归因于上帝;当时盛行血亲复仇,故有圣所避难的规定。蓄意谋杀则不受庇护。
14、幔子将帐幕一分为二,外边是圣所,里边为至圣所。---圣所作日常祈祷献祭用,至圣所是耶和华的居处,只有大祭司本人在赎罪日可以入内。
15、祭坛的四角做成犄角---极神圣,献祭时首先用牲血涂抹,避难者抱住犄角可免受惩罚。
16、赎罪祭:令亚伦父子伸手按在牛脑门上---象征以牛代自己牺牲;祭司先得自己赎罪洁净了才能供职。
17、宰羊取血,涂在亚伦父子的右耳垂,右手大拇指和右脚大脚趾上---象征听上帝的话,行善事走正道。右yamin,可作正、善、福分、力量等解
18、凡登记在册的都应向耶和华献赎命金,以免核查时遭逢灾祸。---人口普查本是上帝的事,古人视为禁忌,故需赎命消灾。大卫王曾因此遭祸。
利未记
1、伸手按住那祭牲的脑门--- 表示祭牲是自己的赎金,此为单手按(赎罪羊),双手按替罪羊。
2、把血洒在会幕门内的祭坛四周---古人视血为生命之本,洒血有赎罪之功、见证之力
3、由祭司献上祭坛一起烧化,此即全燔祭---仪式类似迦南大神巴力的祭礼,或是受其影响
4、若是向耶和华献素祭---minhah,本义礼品。穷人献不起祭牲,以农产品替代
5、供奉耶和华的素祭,一律不可含酵---面食发酵,视为祭品变质亵渎神明
6、凡含酵或含蜜的食物,都不可烧献耶和华---蜜debash兼指葡萄和椰枣糖浆,周边异族常用于祭礼
7、各种素祭都要搁盐---盐可防腐,亚述人用于祭拜、缔约。故有“盐约”的说法。象征缔约之坚。
8、一切脂肪归耶和华---一如鲜血,脂肪也是生命之本,属于上帝的禁忌
9、你们无论居于何处,皆应禁食脂肪与血;此项法例,万世不移。
10、注:只有大祭司和全会众的赎罪祭,牺牲的血才能进会幕。首领或平民个人赎罪,一切礼仪包括抹血都在会幕外进行
11、然后倒了些圣油在亚伦头上,将他膏立归圣---祭司行膏礼是第二圣殿(波斯统治)时期的制度;之前只有国王受膏表示君权神授
12、七月初十,必须禁食---即新年第十日,在公历九、十月间,是犹太人最神圣的安息日。
13、以色列子民不可像平素那样,在野外设祭---取消各地圣所,贬为异教劣习
14、自家子实,不可当祭物烧献耻王---迦南童子祭。旧译摩洛,迦南冥王,享人祭,对以色列影响极大
15、你要爱邻人如爱自己---八节归一:爱人如己,耶稣引为第二大诫命(第一大诫命:爱上帝)
16、两种料子织的衣服不要去穿---特指毛麻混织,通说与巫术有关,故为禁忌
17、伤人者偿伤,依样报还---重申同态报复律
18、对于我,你们只是旅人、过客。
民数记
1、你们可按照宗族家系,清点以色列子民全会众的人口,做一部男丁名册---此为第二次人口普查,为征收圣所税
2、阿门---amen,惟愿如此
3、献身者戒葡萄---此戒通说源于游牧时期的禁忌,视葡萄为迦南农业社会的罪恶源泉。
4、献身耶和华结束之前,应当圣洁,留发蓄须---长发标志力量,象征献身决心,如参孙故事所示。
5、可是人们居然叫起苦来,怨声传到了耶和华耳里。耶和华大怒,降天火噬了营地一角---抱怨不休是信仰动摇、不忠的表现,而上帝“容不得不忠”
6、那灵一上身,他们就口出预言---神灵附体而进入迷狂状态,称先知
7、从此那地方就叫作馋鬼坟---后世以饕餮为罪。
8、大地张口,吞下他们和属于他们的一切,把他们活生生关进阴间---人死后(不论善恶)的去处,当时子民尚无地狱的观念
9、第二天以色列会众一片哀怨,摩西与亚伦成了众矢之的---镇压失了民心,寇腊事件,以色列精英大损
10、那收拾灰烬的,也要涤衣,等到天黑,重归洁净---红母牛并无残疾,接触者却沾了不洁。这是因为献祭仪式是从巫术改造而来,带着“污秽”的记忆
11、果然,被蛇咬了的人凡望着铜蛇的,都保全了性命---基督教以此为耶稣上十字架救世之兆
12、摩西回答:耶和华啊,众生之灵的上帝!愿你为会众立一位领袖---首先想到的是接班人问题和族人的福祉,而非自己的命运(被上帝指为抗命之子)。
13、不过,将来他(约书亚)遇事要去艾利阿泽面前,由祭司用石阄为他求问耶和华的旨意---约书亚不能如摩西那样直接与上帝交谈,须通过大祭司领受神意。
14、(摩西)手按约书亚的头顶,宣告了自己的继承人---不像亚伦,摩西之位不传子孙。
申命记
1、因为判决终归上帝---正义源于圣法,判官应为上帝主持公道,但伸冤报应皆在上帝,非人力可以完成。
2、上帝之外,别无他神---比十诫禁拜偶像更进一步,摩西否认异教神的存在
3、他是因为爱你的祖先,才选召了他们的子裔---上帝之爱,基于信约,必体现于圣史或以色列的拯救
4、听哪,以色列,这些典章律例---统称圣法,不止本章十诫或“耶和华之言”
5、听了永生上帝从烈焰中发出的话音---永生乃专属上帝的品性,特意举出,反言异教神(偶像)无生命,甚而摧残生命
6、听哪,以色列!耶和华我们上帝,耶和华吾主惟一。你要爱耶和华你的上帝,以你的全心、全灵、全力。---这段为犹太教每日晨昏祈祷,《听哪》信经首段。爱上帝出于忠信与敬畏,实为耶和华的命令。耶稣引此二节为天父第一条诫命。
7、要把训言系在手上作你的记号,绑在额头当你的信条---后世演变为一对黑皮经匣,内置手抄诫命,绑在左臂和前额
8、还要刻上你家门框并你的城门---犹太人前门右手门柱钉一手抄经卷的习俗,由此而起
9、为的是要你懂得,人活着,不仅靠面饼,更要靠耶和华口中的每一句话---耶稣禁食退魔,曾引用此句
10、到那时,顿顿饱餐,你应赞美耶和华你的上帝,是他恩赐的美好家园---用餐前感恩习俗源于此
11、快给你们的心割包皮吧---古人以心为思之官;心受割礼,见证立约,乃真正的“信仰之印”
12、上帝耶和华要在你们众支族中挑选一处,立他的名,做他的家。---约西亚改革,以耶路撒冷圣殿为惟一圣所,禁止各地分设祭坛
13、我要擢立一位像你一样的先知---此段为犹太教“受膏(弥赛亚)先知”,或“摩西第二”学说的经文依据
14、听哪,以色列!今天是你们上阵杀敌的日子---全民皆兵,以色列进入王国时期才建立常备军。
15、若有人犯了死罪,处极刑,吊在树上,那尸体不可悬在树上过夜,须当天埋葬---耶稣钉十字架,犹太人要求当天安葬,依据在此
16、因为被悬尸的受上帝诅咒---故圣保罗称耶稣上十字架亦受诅,却救了万民
17、不可因子杀父,也不可因父杀子---首次提出罪罚个人承担
18、摩西享年一百二十---人寿之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