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科学家的脸书狂想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5-13 23: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科学家的脸书狂想的读后感大全

  《科学家的脸书狂想》是一本由一奈米的宇宙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科学的脸书狂想》精选点评

  ●想读!期待

  ●类似国内的名人朋友圈轻松方式了解科学巨匠。/作者“一奈米的宇宙”以及“脸书”这个平台在qiang内简体中文互联网上几乎毫无踪迹hh感谢将这本书引入的出版社和公司初高中孩子读到,真的可以燃起他们对科学的向往热情的。/读的时候一直想着TBBT里的Sheldon、Howard、Leonard,真的太欢乐

  ●太有梗,颠覆了我的想象,但是有些定理还是搞不懂,抱头逃走……

  ●科学的魅力无论于哪个时代而言,都是光芒闪烁的,而在背后的科学家更是传奇。用新时代的方式重塑,再呈现,奇趣无穷,期待!

  《科学家的脸书狂想》读后感(一):吐槽一下科学

  “科学家“和”脸书“这两个词,我想很多人都很难把联系到一起,我们印象中,科学都是跟严肃枯燥无聊挂钩的,而科学家往往都是严谨认真代名词。脸书虽然在国内不方便使用,不过也跟现在大火微博抖音类似,人们在上面尽情吐槽,激烈讨论各种事情。《科学家的脸书狂想》一书巧妙地将这两种事情结合在一起,科学家们卸下历史包装展现科学贴近生活一面。 《科学家的脸书狂想》一书,采用的形式章节式,每一个章节会介绍一个著名定律或者定理。这些理论涵盖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方面,既有简单的避雷针、杠杆原理一类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利用知识,也有很多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的类似范德华力、傅里叶变换这一类的理论。在每一章节里面,都会有一页脸书上的截图,刚好对应了每一要讲的理论,都是以提出该理论的科学家的第一人称发出来的。然,这个截图肯定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甚至脸书的内容也都是一些吐槽,点赞表情,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一点没有打折扣。进入正文开始也并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作者会想讲一些更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有些例子,虽然很多说得是人性上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又恰到好处可以类比到我们要学习的这些科学理论中去,用简单的例子讲述复杂的科学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想做到想《科学家的脸书狂想》这本书一样通俗易懂顺其自然而又不显得突兀,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这也正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了。 另外,这本书在介绍科学理论的同时,也不介绍相关的科学家,没有花费大量笔墨,而是选取了这些科学家最典型的几个实例,使得科学家平易近人甚至普通的一面生动展示出来。再结合上前面的脸书的界面和内容,让读者眼前科学家互相讨论说笑的场面愈发活现。 最后,我还有称赞一下《科学家的脸书狂想》这本书中的配图。虽然插图在这里并不是很多,但每一张选取的都恰倒好处,既有不少历史上罕见的真迹,也有不少用来讲解的简洁又不乏趣味性的示意图。彩色的印刷,让书中讲的不管是生活中例子还是科学家讨论理论的画面更添了一份色彩。 总之,这是一本既适合学生提前了解不少课堂内外知识也适合大人放松充实自己的好书。

  《科学家的脸书狂想》读后感(二):当科学家们也拥有了“朋友圈”

  《科学家们的脸书狂想》是一本从台湾引进的有趣书籍。脸书,即FACEBOOK是一个风靡墙外的社交网站,它2004年诞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从2009年开始,中国大陆用户无法登入。透过这个网站,你可以看到许多人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你可能会奇怪,书中提到的伟大科学家们许多早已离开,他们不可能拥有FACEBOOK账户并展现自己的生活——其实,这是台湾作者“一奈米的宇宙”自己编纂的,有点像我们国内流行一时的“民国名人朋友圈”。这个来自台湾的团队选取了中外40名在科学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用轻松生动的语言简要介绍了他们,又“模仿”这些科学家的语气和风格运营着他们的FACEBOOK账户。

  讲真,在读的时候一直想着TBBT(《生活大爆炸》)里的Sheldon、Howard、Leonard他们,真的太欢乐了。学术天才并不是都像书呆子一样,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生活和喜怒哀乐。他们绝不是教科书和学术专著里冷冰冰的公式和定理,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这本《科学家们的脸书狂想》里,我们能看到这些用科学创造了人间奇迹,拂去了大地蛮荒的巨人的另一面——他们不一定完美,例如偏执的爱因斯坦、求财却最后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中送上断头台的拉瓦锡、背负着“小偷”名声的爱迪生,但是,他们足够真实,足够有趣,尽管作为一个文科生,已经很久没有触碰过理化生这三门学科,也对书中的科学普及有所陌生,但是我还是很有兴趣的一口气读完了它。我想,初高中的孩子读到,真的可以燃起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热情的,用这种轻松的方式了解科学巨匠,了解科学定理,作为一本科普书籍,《科学家的脸书狂想》无疑是十分出色的。

  另外,“关于人生”这一栏是一奈米的宇宙的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读着这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的句子,仿佛我也回到那个爱幻想的中二年纪。作者把这些科学家的经历的经验和教训用清丽的文笔写出来,让我们看到了这几个台湾理科青年的人文情怀——当然,很多人都是文理兼修的,既有着理性的思考和冷峻的眼光,又有着感性的博爱与罗曼蒂克,就像书里提到的很多科学家,他们的生活中的剪影,和我们其实很相似,孩子们读了这本书,就会在心底种下一个科学的种子,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加,终将长成茂盛的参天大树。

  《科学家的脸书狂想》读后感(三):浪漫科学魂灵

  浪漫之桥

  桥梁作为一个伟大的建筑,在现在的人们看来已经是平平無奇的生活一部分,但这也无法降低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历史与现今,晦涩难懂的科学与普罗大众之间搭建起的桥梁,而《科学家的脸书狂想》就是那么一道平平無奇又处处有惊喜的桥梁。 当打开这本书,就知道,看到的不仅仅有历史书上的生卒年月,功过评判,更多的是,拉进了我们与名曰科学家的距离,让人让人看到,原来科学家们,与我们有那么多相似之处,也有那么多不同的坚守,在看到了历史的同时,更看到了人性。 这是多么浪漫有温度的桥梁啊。

  历史之暖

  历史+科学家,这是一个多么硬而没有温度的领域。但是在《科学家的脸书狂想曲》中,似乎有一种和而有度的力量,把二者揉搓,再度融合,给人呈现出历史之暖。在里面大雅之堂的科学家也可以是直男,单身汉,妻管严,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有自己的盘算与温度。 通过现代化的社交工具,把时间线与科学家揉搓在一起,这个浪漫的构想,让人一暖。 薛定谔的猫理论同时也可以用于判断女朋友的心情上;ATP不仅仅是一个高能磷酸化合物(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能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了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还可以借喻为我们生活中所喜所爱,赖以保持活力与快餐剧目垃圾食品和我们独特保持活力的方式方法。 这些小小的故事与冷知识书中不胜枚举,在科学的角度看来这些不合逻辑不严谨,但是在科学家与人们的连接中出发,却不失为一个好的角度,这些理论成果可能已是日用而不知,或是束之高阁难以触碰。在这样的一个场景连接下,归于日常生活,归于大众之间,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承传与迭代。

  吾辈之光

  在《科学家的脸书狂想》中,以为载体的是西方应用最广的现代通选工具——脸书。里面记载的十有八九都是西方的科学学家,为数不多国内的只有明代的沈括。 虽然科学无国界,尤其是在更加融会贯通的当代地球村。但是在无论何种科技,在一定的时代内,总会有所归属的国界,由此不可避免的产生技术壁垒,技术封锁,等等一系列以保护技术为由高高的挡板。直至别国技术攻克与普及,才能把壁垒消除,降低技术成本。 环视至今,技术壁垒仍然是科学界新科技发明的一大特征,在面对这种情况,吾辈不断有时代之光,民族担当不断的涌现,无论是何种领域,我国都有了可喜的成果与不可缺失的席位。在此希望我国可以早日出版一辑《科学家的朋友圈狂想曲》让世界之林看看,我们的科学家同样活泼可爱,成绩斐然!

  《科学家的脸书狂想》读后感(四):《科学家的脸书狂想》一份简单的书评

  哈哈哈哈哈!喜欢!喜欢!喜欢!真是的是“始于颜值”,初见就被封面吸引了!自己平时真的很少看书,编写书评也是第一次,万年家里单位两点一线,到家累趴趴,玩会儿游戏就睡觉(今天又是没学习的一天呢.jpg),2020年1月底入手了这本《科学家的脸书狂想》,决定开始看看书,春节放下手机拿起书充实自己吧!

  本书作者“一奈米的宇宙”,这个学学学霸团队!为你们点赞,着实创意满满!身为学渣的我表示不爱看书都觉得科学原来可以换一种形式这么有意思的展现在眼前,甚至有点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读完。整本书的展现形式均左侧为科学家们的Facebook页面“牢骚发文”——生动形象;右侧从他们的涂鸦墙上的内容领略他们科学成就与人生感想——关于人生,当然最感谢的地方就是“一奈米教室”部分,为我这个学渣渣科普了相对应的科学成就,省的我去百度啦!——一本正经。

  从科学探讨人生,由人生体会科学。一则则有趣的日常生活帖子让人联想到他们的科学成就:牛顿会因为被苹果打到头,在Facebook上抱怨“可恶头好痛”还顺便改了状态“讨厌苹果”。爱迪生发文后收到点赞,其中有“大心”109人点赞,有评论“我们都有功劳,为啥就你一个人红?”有一则趣闻,说爱迪生曾经在火车上当报童,然而却在打工期间尝试制作火药,被发现后火车管理员重重打了爱迪生一记耳光,造成他日后的重听,他发表动态“在火车上做实验错了吗?”南西马修斯艾略特在下方评论:“儿子,但是实验的是火药= =”。哈哈哈!这个评论印象深刻!不得不说《科学家的脸书狂想》真的是哈哈哈哈!咳咳,真的是一本很有哏的书。

  100个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人生不同的阶段,看到的风景不同,都会有不同的领悟;这本书剩下的内容你们要自己去读啦,最后欧几里得人生感悟的一段话:“人一辈子会和数不清的人擦肩而过,多数人如同平行线,只是悄悄经过身边,没有一句寒暄,这并不让人觉得可惜,可惜的是那些不只是经过身边,还在人生中陪自己走了一段路,但此刻却不再熟悉的人。你离开了,他也越走越远。”感谢遇见你,感谢遇见《科学家的脸书狂想》。

  《科学家的脸书狂想》读后感(五):在荒诞不经中探寻科学真理

  若说我学生时期写作文,最常引用的素材人物是谁,那肯定是非爱迪生莫属。不只是我,几乎我所有的同学,甚至是遇到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认为爱迪生的灯泡发明历程有着无穷无尽可深掘探讨的可能性。

  当然了,因为文理科不太经常交流的壁垒阻碍,以及古今中外历史也不大互通的缘故,可能还需再加上所处地区偏远乡下的地理因素,你该知道有关科学人物的历史真相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会变的如何扭曲,甚至已经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也不为过了。

  在我和我同学曾经的笔下,爱迪生是一位穷苦的饱经社会摧残的身残志坚的伟大发明家。他因为没有钱还热爱发明,在火车上做实验结果被列车员一巴掌打残了耳朵的听力。发明灯泡的时候也是失败999次,却仍然坚持不懈,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扬眉吐气。可以说爱迪生一个人的经历就印证了好几句话,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志者,事竟成”等等……

  想当然耳作为写作素材的肯定不止一个爱迪生,被苹果砸到头的牛顿、被闪电劈的富兰克林、发明相对论的爱因斯坦等等,也在我们笔下被赋予了各种传奇的人生。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因为不了解以及被灌输的这种想法,我们在捏造伟人生平历史一路上越走越远。如今在看曾经的自己,才是可笑又无知。

  说起来即使我们靠着编撰历史名人的伟绩论证着我们的论点成功的毕了业,也未必会真的想到切切实实的了解他们真是的生活。即使高中选择了理科,可能也只是在繁琐的学习中看到一笔带过的名人简介而无动于衷。分数让我们变得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有的更多的是你教我背的麻木被动。

科学家的脸书狂想评价人数不足一奈米的宇宙 / 2020 / 现代出版社

  所以突然看到一奈米的宇宙用一种戏谑无厘头的方式编制的《科学家的脸书狂想》,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觉醒了对各位曾经被误解的科学家的求真欲,也可以说是八卦欲。

  原来科学家爱迪生非常有钱,压根不可能饱经风霜摧残,他在火车上制造炸药才被列车员一巴掌扇到重听,这放在今天妥妥的恐怖分子行为。其次爱迪生虽然有发明灯泡的专利,但那是他花钱从别人手里买了专利之后进行的二次发明,甚至金钱最后使他成为了一个发明大王。我们曾经深信不疑的励志名人偶像,都在此刻成了我们高攀不起只能膜拜的偶像,励志的光环褪了色,平凡和伟大的天堑露出了冰山一角。

  《科学家的脸书狂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曾经的信仰坍塌,但是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修正了记忆的错误。更难能可贵的是,曾经学习生涯中没有理解的一些定理法则,我在这本书里又重新理解了一番,虽然还不能达到做题满分的效果,一般场合下和朋友们吹吹牛还是没啥问题的。

  你知道“我说愿意就是不愿意,我说不想就是想,我偶尔想偶尔不想”是什么傲娇定理吗?想知道就一定来《科学家的脸书狂想》里看看楞次的脸书哦,保管你有不一样的体验!

有点帅的洪德符合时下买书狂的本杰明被苹果砸后头痛的牛顿小肚子渐突的魏格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科学家的脸书狂想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