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母亲节,今年3月刚刚生子的papi酱在微博发布了动态,表示当妈很累。
但正是这条非常普通的微博,以及她平时分享的育儿日常(用“小小胡”的昵称来称呼自己的儿子,而在此前她在自己的视频中,一直称呼自己的丈夫为“老胡”)等一些细节被一些极端女权主义者抓住开始大做文章。
有网友就对Papi酱让孩子“随父姓”这件事公开进行嘲讽,说她为了生个孩子变得这么疲惫,但孩子还是随父姓…
有人攻击她是驴。
甚至还有人说,让她老公也给她两千万。
看到这,我也是呵呵了。
让孩子随父姓,独立女性人设就崩塌了,是不是她老公给她两千万,她就还是独立女性?
问题是如果她真的问丈夫要两千万,说不定又有人会说,为了钱出卖子宫。经济不独立做什么独立女性?
你看,是不是怎样做怎样说都不对。
说心里话,我特别佩服那些为了去除社会陋习,愿意为女权发声而去争取权利的勇敢女性。
但,我也特别不理解这些打着女权的旗号去嘲笑羞辱其她女性的伪女权者,特别是用如此暴戾的态度。
因为,不管你如何去追求自己的权力,你都不能跨越一条底线,那就是尊重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而“孩子跟谁姓”本应是个人选择,同样papi酱的孩子跟谁姓,也绝对是她的自由。
大概是因为她的言论,和高学历,高收入,不少人将她树立为新时代独立女性的代表。
独立女性指的是人格、思想、经济各方面的独立,且女性独立也并不等于女权。
一个女人,只会人云亦云,只会手心向上,就算孩子冠母姓她也成不了独立女性吧。
独立女性应该是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而不是逃离现在的模样,然后变成另一群人希望成为的模样。
papi酱有经济能力,有独立的思想,她按着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怎么就成了婚驴?
一直以来,社会对女性都挺不公平的。而我们也从未放弃过追求男女平等。只是我们追求的平等,应该是男女平权,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papi酱有权利让孩子冠母姓,她丈夫也有权利让孩子冠父姓。
双方和平商量,papi酱自由选择让孩子随父姓,这是独立,也是平等。
孩子冠父性对于papi酱来说是自由平等的选择,那是不是说它对所有家庭来说都是自由平等的呢?
其实并不是。
之所以说对于papi酱的孩子冠父姓不需上纲上线,那是因为她个人的特殊性。
她和她丈夫的相处模式是平等的,她并没有被逼被动选择,她的人格是独立的,她的思想是独立的。
而且以她的能力,对孩子未来的保障能力,她远胜于她的丈夫。
在这样的状况下,孩子跟谁姓,是不是A就是B的简单自由的选择项。
但对于不少的家庭,孩子随谁姓这个问题,却产生极大而深远的影响。
去年年底很轰动的一个新闻——“春蕾计划”公益陷入诈捐门。
大意是,一项专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春蕾计划”。被网友发现,受到资助的对象有不小比例为男生。
帮助贫困的男生也是帮,为什么大家那么大反应呢?
因为不少人突然意识到,哪怕独立为女生设立专门的救助机构,这些资源依然到不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女生手上。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重男轻女现象很普遍,尤其是贫困的地区。
对于他们来说,以男丁优先是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
而子女冠姓权,很大程度影响着他们这种传统的思想。
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高于女性,于是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子女跟父亲姓。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有一部份家庭开始让子女冠母亲,但大多数还是习惯性的冠父姓。
这导致在很多传统的家庭中,女生受到歧视。
现社会,不少家庭有着传递“香火”的传统思想,而这个“香火”的传递与其说是男性后代的继承,不如说是冠有父姓的男性后代继承。
“香火”的传递某种意义上是姓氏的传递。
因为母亲的姓氏无法传递给子女,这意味着在延续“香火”这件事上,女生是第一时间被淘汰掉的。
而有着根深蒂固封建思想的他们为了保全“香火”,可能会抛弃女婴,或堕掉女胎。
就算女孩活下来,在家庭里也无法得到平等的对待。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男生得到的几乎全方面的辗压女生。生活中,不但吃,穿,玩,哥哥弟弟比她好,家里的教育资源也会优先哥哥弟弟。
据统计,2018年全国未上学人数为57483人,其中男性为16481人,女性为41001人,女性是男性2.5倍。
这种不公平不是仅仅停止在教育上,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
缺少教育资源的女生长大后,出到社会竞争力往往会低于男生。工作能力有限,收入无法高于男生。
但她往往又要担负起哥哥弟弟的人生,就像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安家里的房似锦。
当她们到了结婚的年龄,重男轻女的父母无法成为她强硬的后盾。
而自身因为受到有限的教育影响,思想有眼界都会受到限制,往往会处于一种被动选择的状态。
这样,即便步入婚姻,她们也只能依附在丈夫身上,家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都掌握在丈夫手中。
最终冠父姓的权利一直在男性的手里。
这不是最可怕。
最可怕的是,这样的状态一代传一代。
没受到更好教育的母亲,因为思想上的狭隘,只会打压和教育女儿隐忍。
而从小被打压大的女儿也因为没有受到过多的教育,无法跳出原生家庭,又再继续母亲的教育方式。
这样,最后只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杨澜在《向前一步》推荐序中说:
女人不应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或社会平等指标里的数字。她的价值不是看她做到了什么职位,赚了多少钱,生了多少孩子。
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是否拥有了充实丰盈的人生。
她应该不受内在或外在的干扰,并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无论选择是当总统还是做一名全职主妇,都值得尊敬和欣赏。
在“孩子冠父姓学是冠母姓”这个问题上,并不是简单执着孩子跟谁姓的表面问题。
而是这个问题,放到每一个寻常家庭里,哪怕最终孩子冠父姓,女性们是否都能像papi酱那样是自主,自由选择的结果。
希望这一天,并不远。
— END —
推 荐 阅 读
◆作者:番茄,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知名三甲医院部门主任,专注于女性自我成长,擅长用文字为读者解答恋爱、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的困惑。公众号:遇见番茄()微博@番茄的村庄,配图源自《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