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钱.圈套:上市公司内幕调查》是一本由徐国允著作,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45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013-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本书出版的时候,还没有“市值风云”。财经记者囿于专业性所限,难免不够深刻或用力过猛,但作者敢于站出来,做一个“记录者”,值得肯定。
●感觉就是作者用亲身经历的那么多时间浓缩成一本书,虽然文章中点到即止,仍然爆料不少,值得了解。
●作为财经媒体从业者说句公道话,这完全是上市公司记者教科书!!!
●各种细节摘录+阴谋论式欲言又止的臆测。另外 因为我国的土地产权是属于国家的,因此土地在会计上记作“土地使用权”,属于流动资产不是固定资产ok?!三星给作者的正义感和不妥协吧。
●作者经济学的修养还是不够,有些信息的来源不太确实,但是作为财经记者,叙事还是清晰的。
●直截了当的暴露了资本市场的众多黑幕和灰色操作手段,非常的犀利、有价值。
●在书架上放了4年……现在看完了就觉得作者是个外行人,内容上是一些信息的汇总,说来说去大多得不出结论,但故事讲得不错,这本书可以当小说看着玩
●太散不深
《圈钱.圈套:上市公司内幕调查》读后感(一):看了这本书很多感悟
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赚钱?上市的目的是什么?圈钱?但上市是不是我们做企业的终极目标,我们上市又是为了什么?以上市评判企业成功的标准吗?我们中国企业以及企业家应该深思。也确实中国股市一直处于各种风口浪尖,争议不断。各种所谓内幕消息不绝于耳,各种圈钱手段层出不穷。似乎上市公司的背后,总有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
作者作为财经记者,行文布局处处均体现了财经报道的风格,适合初入门者,内容较为浅显易懂,缺乏深入分析。对于大多数投资人来说,书中的多数内容属于常识,国内资本市场的设立之初即为帮助解决国企的财务困境,在这个过程中泥沙俱下已是事实。与其追究初始资本积累的原罪,不如探讨时至今日最初的一幕一幕闹剧为何仍在反复上演,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圈钱.圈套:上市公司内幕调查》读后感(三):作者敢说真话
过瘾,揭黑幕的书,希望这类的书更多点,推荐大家都可以看看这本书,对于炒股的,做投资的,想上市的,都可以看看,看作者的角度是记者,有良知的记者。中国股市一直处于各种风口浪尖,争议不断。各种所谓内幕消息不绝于耳,各种圈钱手段层出不穷。似乎上市公司的背后,总有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作为投身资本暗战的当事人...
《圈钱.圈套:上市公司内幕调查》读后感(四):不要掉进了上市公司的圈套
作为一名记者,作者做了很多记者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值得敬佩。作为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一代,我们很多人的父母都经历过国有体制改革,经历过下岗,经历过眼看着国有资产变成了私人资产。书中列举了很多案例,也许是因为有共鸣,每一个案例都像发生在身边的。如果你想通过一本书就知道怎样炒股,可能没有哪本书有这个功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关于上市公司的运作方式更加了解中国股市,我想这是理性的股民应该选择的书。
《圈钱.圈套:上市公司内幕调查》读后感(五):从IPO企业改制,到公司运营增资并购
从IPO企业改制,到公司运营增资并购。
IPO重启后,700多家创业公司登陆创业板。它们像一台 “抽血机”,源源不断的从股市上吸金,共募集资金 9000多亿元。
财富流动之后,最终获益者就是 “抽血机” 背后的人,即 “抽血机” 的主人——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们。(实现了财富暴增)
在IPO实现创富神话的同时,新股发行体制中的 “三高” ——高募资、高发行、高市盈率也日益被人们诟病。
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大批公有制企业改制成私营企业。在此过程中,他们再搭上IPO的创富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