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伦敦上插画课》是一本由朴相姬 / 李智善著作,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还行,类似于体验日志的样子?货不多,但是作为了解经验还不错。
●成长不是在你所画的图之中,而是在你的心里。改变心所感受到的方向,你所画的图就会不断革新。画画要用心来判断,自己是否觉得愉快,是否沉醉其中,心都会先感受到,然后再从你投入的那一刻起开始改变。
●启发比较少,絮叨的表述很多,而且会把两个人搞混。编辑内容无序甚至无意义导致的hard to read。
●传道授业解惑。
●买了好多年了,今天终于看完了…啰里八嗦的话实在是太多了些
●这么厚厚的一本书,却让我读的欲罢不能。虽然没有这两位姑娘的横溢的才华,却让我回忆起当初在奥本时为了设计的梦想而拼尽全力奋斗的日子。虽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换来最好的结果,但仍感谢那段努力努力再努力的日子。感恩
●打高分的我看不懂。如果问我差翻译能有多差,那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
创意的路如此难行,对女孩子的艺术家梦想,没有煽情,只有客观的记述,喜欢,真心推荐她的插画。一级棒。
《去伦敦上插画课》读后感(二):真的是很费解的翻译啊
目前读了不到三分之一,真的是很费解的翻译啊……
不造为啥非要140字……不造为啥非要140字……不造为啥非要140字……不造为啥非要140字……不造为啥非要140字……不造为啥非要140字……不造为啥非要140字……不造为啥非要140字……不造为啥非要140字……不造为啥非要140字……
《去伦敦上插画课》读后感(三):在行走的路上,停下来,溜进了一个小巷子里。
这是两个韩国姑娘写的书,记录了她们如何思考,如何去了伦敦,如何上了插画和动画课。毕业之后又如何走上职业道路。
在书的最后,有她们的总结。其中有一位写到,去伦敦读书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经历了一次人生中的不知道,但又想试着去改变的旅途。旅途中碰到了有趣的人,朋友、导师,良师益友。痛苦而又忙碌的课程。但一切的经历在最后又开出一朵又一朵美丽的花朵。去经历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变化不多。从以前有工作,然后毕业回来找工作。看似好像在人生中按了个暂停键,当时间一到,魔法消失,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同时还损失了时间和金钱。但是那些宝贵的经历,让自己快速成长的过程,这些东西都因为那一次的暂停魔法而深入了骨髓,长成了自己的样子。
读书也是,书可以打开你的视界,去看看别人眼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了。但是如果你想从里面找答案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对不起,它做不到。
《去伦敦上插画课》读后感(四):从此一笔一画也是独一无二的人,说不像也不会跟你急!
以前,没看过这本书前,我翻的最多的是素描技巧,那些书不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无一不是从零基础开始,从头到全身,所有的耐心会在一本书没翻完前就耗尽了。
找到这本书,还是先关注了朴相姬,才发现的。我是那种一旦喜欢或者崇拜某个人,就要挖地三尺,把ta的全部作品都看一遍,也就一遍啦。但是朴相姬的红色的《遇见绘画》我看了两遍还拍了百张照片,受益匪浅。
现在这本和人合著的留学心得(更愿意这么说),还是受益匪浅。至少我准备了黑色笔记,随手把看到的人画下来,不在乎他们长得丑还是美,在我眼里,只有分割为一点一个细节,哪部分好画,我甚至发现我也习惯挑男性人物来画,我讨厌画手,但是我又那么喜欢手好看干净的人,朴老师说自己当初也是不擅长这个就会选择逃避,我又看到一个成功的人不神话的过程,这个时候我就会代入,自己脑补哈~
画画能锻炼一个人的注意力和坚持力,没错,有时候画多了手顺了,在本子上变成努力的证明,最后会是创意的素材,在朴老师的心得里她反复强调这一点。
总之,我是冲着朴相姬去的,我能驾驭的也就是那种简单的一笔一线人物画,省去阴影,省去光线,那些杂质,只有线条和圆圈。就算喜欢清新文艺的人不喜欢,说不像也没关系,我又不是以像为标准,当然能像是最好不过了。
《去伦敦上插画课》读后感(五):《去伦敦上插画课》评论-24分
非常棒的一本书,用短篇记录的方式,描绘了两个韩国女生去伦敦追求各自理想的点滴。书的纸质非常好,平面版式中分布着两位作者的插画,使得阅读的过程更加舒适。
朴相姬,书读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这并不是第一次读她的书,之前还有一本精致的关于LOMO的书,也是她完成的。这次更加深化了印象,朴相姬的可贵之处在于她独到的关于艺术的视点,能够写LOMO又能写插画,这样的情况大概非她莫属。回想我们身边周围,从事艺术类工作的人比比皆是,也有着专业能力超群的高手,去欧洲求学的人也不在少数,然而这种犀利的洞察力和切入点,却和出版物保持着持久的疏远的距离,这其中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李智善姑娘,从她的履历来看,她的绘本水平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无论是在求学中还是在之后的创作成果中都显现得出来。朴相姬和李智善是英国的同学,之所以共同来完成这本书,也是为了增添这本书的分量。
书中直观的描写了国际先进的艺术类教学氛围,引起了我的兴趣,也正是我需要的,它带给我一连串的思考......
我所看到的现状是:他们每天被动的,愁眉苦脸的,心惊胆战的做着作业,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在做作业,只是为了不挂科而做作业,真正能以兴趣为前提去学习的比例,不到百分之十。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扭曲了求学过程中的愉悦感,也影响着最终的所得,作为高校的教学体制,是首先要承担责任的根本。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能让求学的过程变得更加的流畅快乐和赋予动力,这显而易见的区别,直接延续到了最终的结果,屏蔽了我们的视野,阻碍了向前进取的动力,随着时间,也改变了我们看待事物的观点。
书中展示了英国动画教学的模式和细节,虽然不能全盘模仿,但其中必然有我们急需学习和改变的地方,这也是这本书能带给我们的最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