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活着,就要尽兴》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5-05 23: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活着,就要尽兴》经典读后感有感

  《活着,就要尽兴》是一本由蔡澜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38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活着,就要尽兴》读后感(一):我真得好想“放肆”地过日子

  捧着蔡先生的这本最新随笔集阅读,已有数日,无论是封面还是文字,都给我一种清新自在感觉,如猛吸一口后的空气,给我这个忙得灰头土脸城市打工仔一盆清水,擦了擦脸上污渍,才发现自己原来长成这样。

  这本书我目前虽然只了三章,但足见蔡先生洒脱恬淡生活,人皆心向往之。他与名人间的交往竟如此简单;谈及女人之美却毫不掩饰夸赞之词;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他也能滔滔不绝聊上许久,不愧为一位阅历丰富的生活,真正活出了自我。

  羡慕蔡先生这样的人生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感叹,直至去年年末,我才觉得,要为自己而活。之前看过《被嫌弃松子一生》、去年DC大作小丑》,然后最近翻看这本朴实无华随笔集,我愈来愈坚人生短暂痛苦常伴,不必纠结,好好活着,把每一天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天,去尽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诚然,蔡先生的这种生活状态我们绝大多数人很难企及,被工作所累,被家庭所累,被各种繁杂事务所累,即便我有一颗热爱生活,怕是长此以往,所有的热情也会被磨灭。愤怒抱怨委屈沮丧,将会接踵而来。不过,正如这本书封底所说,人生很简单,是人心复杂

  这话确实没错,曾经的我,也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内心的复杂时常让我为人处世都过于小心翼翼,迷失了自我。正如松子,从小到大,在追求爱情中,都是为别人而活,也如小丑,因他母亲一句话:要为这个世界带来快乐,却四处碰壁,被现实嘲弄。他们一个选择沉沦,变成了蓬头垢面大妈;一个选择反抗黑化为城市的反派。而我,不想成为他们当中任何一个,我只想和蔡先生一样,不计较利害得失,只求心中的一份喜爱

  日月如梭,如今的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已快两年,去年也收获了新的感情。翻开蔡先生的书,看到他满是朴素的文字,有时竟不禁有些感动回想曾经遭受过职场排挤,感情的背叛,现在也可一笑了之。父母劝我要和同事搞好关系,要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自己,我答复认真做好自己即可;朋友觉得我对象有些冷淡,对我没有依偎之感,我笑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可强求。有时候,我们真的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若遇上公司裁员,情侣分手,我想,终究还是应该坦然面对,毕竟,我曾真正热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活着,就要尽兴”,这书名起得真好,但愿自己可以一直这样快乐下去,和我家那只肥肥的英短一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活着,就要尽兴》读后感(二):上流社会,不闷的命

  我最初知道大美人高丽虹,是逐一欣赏“香港小姐”历届冠军,翻到1984年得主时,被她精致的混血面孔吸引的;后来没想到她还是洪金宝的老婆;再后来更没想到,高贵的“香港小姐”还亲自劳作,给洪金宝及其好友等一帮男人洗衣做饭。

  这些逸闻,是通过这本《活着,就要尽兴》所知,作者蔡澜在其中一个短篇随笔中不停夸奖洪太太高丽虹,人长得漂亮还这么贤淑,难得难得。

  蔡澜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阅美女无数,食美味无数,无论对视觉还是味觉,评价往往刁钻独到,高丽虹能得到他如此夸奖,可见确系美貌与德才兼备,当然,也不乏蔡澜和洪金宝的故友交情。

  除过洪金宝夫妇,蔡澜在书中还写了金庸、成龙、周润发、黄永玉、郑佩佩等诸多故友。我第一次看到,以身边密友的视角来描绘这些名人的大故事和小细节。蔡澜人脉四通八达,性格潇洒放任,这些名人在他笔下备受调侃,又充满情味。

  我“认识”的唯一名人,是作家贾平凹,在西安一个美术馆周年活动上,我死皮赖脸地缠着贾老师聊了好几分钟,此后就当做一段人生大事,到处写文章回忆。现在看到蔡澜举重若轻写名人,才知道见识决定一切。

  说到见识,把这本书一百四十来篇小散文看完,你会为蔡澜感到惊叹。这些文章分为写人、记事、美食、感悟、小品几类(写人还专门分出一部分写美女),内容都是寻常百姓难以接触的“上流社会”见闻,闾阎扑地,钟鸣鼎食,鸿儒往来……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因此读此书,体会迥异的生活格调和意趣是我最大的收获,它让你眼前展开了另一扇窗,让你知道,哦,世界还可以是这样,生活还可以是这样。在忙碌而重复的生活节奏中,能读到这些文字,生活态度就忍不住想去转变,为什么不活得有滋有味一点呢?也许这就是我们成天寻找的“诗和远方”吧。

  蔡澜在本书一篇《命》的小短文中写道:平稳的人生一定闷。我们可能暂时无法用行动来改变自己的“闷”,但看看这个香港才子的生活是怎么个“不闷”法,也是一件相当解闷的事儿。

  (文/七焱)

  《活着,就要尽兴》读后感(三):千言万语,洒脱二字

  文 / 左叔

  蔡澜先生的这一本《活着,就要尽兴》大概是报章杂志专栏集辑而成的,内容洋洋洒洒、长短不拘,且千言万语、包罗万象,读完之后想要捡起一个头说点什么,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 勉强算是写过月度专栏的人,也曾深切地体验过“开天窗”的焦虑,像蔡先生这样常年累月日日不能停稿的状态,想想也觉得是一件可怖的事情,没有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执行力,绝不容易达成。 合上书页,思来想去,脑袋里盘旋很久的,居然还是“洒脱”两个字,而这状态又绝不是人到了年纪之后,老去一颗少年心之后的认命与看淡。 “人老了,什么都尝过时,还是那碗白米饭最好吃。我已经渐渐地往这条路去走,但要求的米是五常米或日本艳姬米,炊出来的白饭才好吃。这一来欲望又深了,还说什么吃斋呢?还是未能食素。” 确实,岁月消磨,皮相老朽,骨子里的有些东西却愈加坚牢,改是改不了了,不如与其和解,各自安好。洒脱,有时候就是不和自己的劣根或者原始的冲动计较。 还有,那些不欣赏的人与事,大可不必拘着自己的好恶,维持表面上的客套。该讲的讲,该骂的骂,繁文缛节该上手撕胯的,扯便好了。 “什么是喝茶的精神?何谓茶道?答案很清楚,舒服就是。茶应该是轻轻松松之下请客或自用的。你习惯怎么泡,就怎么泡,怎么喝,就怎么喝,管***三七二十一。纯朴自然,一个‘真’字就跑出来了。” 起于式微时,多半身上还有几根反骨,怼天怼地怼空气,看不惯的地方还会不知天高地厚地讲两句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好吃就是不好吃,不喜欢就不喜欢,管你多深的道行,多久的渊源,无所谓怕人看笑话的心态。 一旦被“大师”的名头绑住了,出口便谨慎了许多。是啊,“为老不尊”讲出来多难听。圈层文化里,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少得罪一个人,多一条出路。久而久之,洒脱的锐气被磨光了,整个人“捏起来不像个粽子,摊下去不像个糍粑”,粘粘乎乎、模模糊糊,不成形状,只有一团说不出好,也讲不了坏的“一脸慈祥”。 蔡先生的《活着,就要尽兴》共分了五章,分别是:《不做大师》《女人花》《寻开心》《食神传奇》《好吃命》。“穿是威风,吃是真功”,《食神传奇》《好吃命》都是见“真功”的洒脱,另外一些章节篇目其实也有“洒脱”二字。 有些名人,写到男女之情会比较隐晦,说到对女性的欣赏,但凡涉及了欲望,便会克制,生怕沾上“咸湿”二字。蔡先生显然不是这个路数的,在《女人花》大喇喇地讲起“风流韵事”来,让好操心的人替他捏把汗。 “与韩国女子做起来,也明显地和其他亚洲的不同,她们多数个性比较强烈,也许是想为对方生出一个男孩的遗传基团作祟,她们狂放,简直非把最后一滴精子也挤出来不可,嘶声而出。” 聊到在男女之情上浪子作派的古龙,对风尘女子行事作派的欣赏,除调侃几句之外,也会说到“风尘中的女孩,心中往往有一种不可告人的悲怆,行动间也常会流露出一些对生命的轻蔑,变成什么事都不在乎。所作所为,带着浪子般的侠气。” 讲来讲去,不过是男欢女爱之中的“洒脱”。 还有,名人出书最常有的“明星尘屑”,《不做大师》也不是例外,但字里行间里还是透着对他人“洒脱”的激赏。 说到金庸查先生嗜甜,身体不能负荷,家人不让吃那一小段,读来也是一番生趣。 “查先生偷偷地把一小条巧克力放进睡衣口袋,露出一截来,给查太太发现了没收。甫入睡房,查先生再从护士的皮包中取出一条,偷偷地笑着吃光。” 对啊,与活着时的不尽兴比起来,死又何足惧呢。

  书评约稿请豆邮

  《活着,就要尽兴》读后感(四):老顽童式的人物,潇洒恣意的人生

  最开始知道蔡澜这个名字,还是中学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找到本破旧的书,没有封面,我就随便看看,无意间看到个故事,主人公找了个小姐睡觉,第二天醒来,发现那个小姐趴在床上看书,顿时觉得很有意思,跟这位小姐聊起来。

  我那个时候毕竟年幼,心想,“怎么有人睡了小姐,还这么堂而皇之地写出来?这人是谁?”翻回到文章开头,看到作者是蔡澜。当时没怎么听过这个名字,不以为意。

  后来才知道他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很有名,确实也挺风流、挺浪的,至少从他的文字里面来看是这样。虽然是名人,但蔡澜很接地气,他在微博上分享美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还开了自己的网店,专卖美食。他还曾经在微博上跟网友互怼,上过热搜。微博火的时候,他跟网友互动频繁。——总之,他让人感觉真实、充满烟火气。

  最近看了他的新书《活着,就要尽兴》,这是本短篇文集,说是新书,其实很多内容是以前发表过的。这本书有很浓郁的蔡澜风格,语言简单质朴,如话家常,读起来很舒服,不时冒出颇有哲理的金句,让整篇文章顿时生色,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这本书由许多短篇文章连缀而成,共有五章,分别为:

不做大师:写的是和香港那些大咖的趣事,诸如金庸、黄霑、成龙、郑佩佩等,多是文化圈和电影圈的人。女人花:记录的是一些“奇女子”的故事,有些是跟自己有交集的,有些是名人。寻开心:说的是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那些好玩有趣的事物,以及自身的经历,可以简单理解为“小确幸”。最后有两个章节,都跟吃有关,分别为食神传奇、好吃命。——他真的喜欢吃,善于吃。

  这本短篇文集还挺有意思的,看似闲散琐碎,其实蕴含着许多人生道理。可能也只有蔡澜这种衣食无忧、洒脱不羁的人,到了这样的年纪,才写得出来这样境界的文字。闲暇的时候翻翻,还是不错的,既愉悦心情,又让人增添生活感悟。为整本书比较散,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句子也有很多,我就从整体上说下这本书给我的感受以及带来的收获吧。

一、生活态度:率性洒脱,遵从本心

  倪匡说蔡澜真,“他看世人,不论青眼白眼,都出自真,都不计较利害得失,只求心中欢喜。”确实如此,读他的文章,就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这种率真和潇洒,其人有点像老顽童,洒脱、淡然,这种生活态度让人羡慕,但不是人人都学得来,得有资本。

  他讲到自己小时候不肯学几何代数课,经常交白卷,老师用尺子在他头上敲了不少包,他感慨,幸亏自己没有暴力倾向,不然肯定会抢过木尺,把那个“大肥婆”胖揍一顿。看得我哈哈大笑,他现在是个名人了,还这么口没遮拦。

  蔡澜的母亲九十多岁了,喜欢用粽子当早餐,很多朋友会劝他,说糯米不好消化,不要多吃。蔡澜的态度则是,笑嘻嘻地,并不搭理别人。他觉得自己母亲已经九十多岁,喜欢什么就应该吃什么。

  他推着母亲在公园里散步,被路边的水梅花吸引,“虽然会被罚款,但也不理三七二十一,摘下一撮,放在母亲怀里,继续推轮椅回家。”这场景想想就很温馨美好。他真是个有趣、随心的人,懂得领会生活的各种趣味。

  蔡澜还很敢说,在评价最美王妃的时,他说戴安娜年轻时能颠倒众生,“还没有老就遇到车祸死掉,只留下倩影,是她的运气。”认为凯特王妃很平庸,不论是出身、教育还是衣着,都非常一般。品评完许多国家的王妃后,他最后说,对于最美王妃,大家可能各有想法,“但如果是选最丑的王后王妃,大家会一致赞同,那就是查尔斯王子的现任老婆。”哈哈,看到这句,我忍不住笑出声。

  他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发现很多真理,幽默有趣,充满着市井气息,很接地气。比如他说,“大食姑婆才是最可爱的人物,她们又不会来侵犯你,为什么要那么尖酸刻薄来批评人家呢?”让人哑然失笑。他还说,“旅行,最好的土产品应该是回忆。”真是字字珠玑,让人醍醐灌顶。

二、自我提升:把兴趣变成特长,就能带来财富

  很多人羡慕蔡澜逍遥自得的生活,当他跟人谈起生活之道,别人都会说,“你有钱,所以有条件培养种种兴趣,我们做不到。”蔡澜则认为,兴趣和钱虽然有点关系,但并不是绝对的。种花养鱼,可以由平凡的品种研究起,读书更是最佳兴趣,虽然现在的书越来越贵,但并不没有到买不起的程度。而且,图书馆是免费的。

  他在《寻开心》里面说,“我说过的一天活得比一天更好,是生活品质的提高,不一定靠金钱,但需要努力,花时间研究任何事,结局都能变成专家,一变成专家就能卖钱。”

  这让我想到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她也说过类似的话,钱固然很重要,但并非所有的东西都需要钱来实现,认为没有钱就办不成事,其实是对自我设限。

  李欣频讲过自己的故事,她之前想去迪拜旅游,于是将迪拜帆船酒店的照片作为电脑屏保,看到迪拜的相关资料,就放到收藏夹里面,给自己营造在迪拜旅游的情境。神奇的是,过了几天,有旅行社联系到她,让她帮忙写宣传文案,以免费入住帆船酒店几天作为回报。所以,有时候想实现某个目标,并不是只有“等我有钱了”这条路走。

  兴趣可以变为财富,当你对它研究深入的时候,就成了专家,到时候,各种资源就涌过来了,不说其他,起码能够写稿赚点稿费。我们的才华、资源,有时候也能当钱用。“玩物并不丧志,养志还能赚钱,何乐不为?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努力,肯不肯花心机。”

  即便不为赚钱,培养几个兴趣爱好,对自己只好有好处,没有坏处。漫漫人生,如果没点兴趣,怎么打发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兴趣也能塑造人格,是你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增长见闻:信息含量高,让人获益匪浅

  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学识丰富,见多识广,去的地方也多,对于电影、艺术、美食等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看书就有这样的好处,很多没吃过的东西,经由书籍可以“吃到”,很多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可以在方寸之间了解。

  我看书的时候,习惯把不知道的东西,作为线索或者关键词记录下来,然后据此去搜罗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我称这样的读书法为“线索读书法”,这能扩充阅读范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本书就很涨见识,关于吃的章节,聊到世界各国的美食以及文化,越南的果仁鸡或鸭,莲藤沙律,法国的鹅肝酱,法式田鸡腿,看得人唾液津津,只恨自己没机会尝试。我还解锁了不少家常菜的新做法,比如:火腿蒸蚕豆,在腌笃鲜里面加煮粉丝、瑶柱等,感觉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除此外,我还列了不少关于吃的电影、书籍清单。

  除了谈吃,蔡澜在书中还谈了电影和艺术,从他寥寥几字的点评中,也有着另外的新世界等你挖掘。比如书中“琉璃”的篇章,讲的是琉璃艺术家杨惠珊的故事,通过这篇文章,我串联起自己对于琉璃琐碎的知识,也扩充了自己对这种艺术形式的认知。先前知道“琉璃工坊”这个品牌,在广州天河城还去看过这家店,高端奢华,透着股“穷人莫进”的高冷气息。看完蔡澜的文章,我意外发现,杨惠珊居然就是“琉璃工坊”的创始人,真是interesting~~

  他谈电影,谈喜欢的明星,都是一个索引,能够让我顺藤摸瓜,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总之,这本书的信息含量还是挺大的,闲来无事,翻上几页,既能愉悦心情,又能增长见识。

写在最后:

  蔡澜还是CCTV《开讲啦》的特邀讲师,节目组评价他,“其实,人生简单,是人心太复杂。好想像蔡澜先生这样,潇洒而闲适地活着!”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愿望,但正如我前面所说,这样的生活需要资本。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很学习他的某些生活态度,以及处世的方法。

  《活着,就要尽兴》读后感(五):你能看见别人的潇洒,也要能看到别人的努力

  从14岁在《南洋商报》发表第一篇影评《疯人院》开始,似乎就注定了此后蔡澜对工作价值的取向——拿到稿费他就带着一帮同学去吃喝玩乐。

  倪匡说:“蔡澜是少有背后没有人说他坏话的人。”黄沾说:“蔡澜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金庸说:“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蔡澜

  人生总是漂浮不定的,我们为什么能够稳住呢?好像船上有一个锚,我们有最传统的信条,就是很简单的,孝顺父母、守时、对朋友好。”蔡澜始终坚持答应朋友的事情一定做到,互相尊重,就能得到朋友的信赖。

  蔡澜之所以活得如此通透,潇洒,其实和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

  从容来自从小家庭的滋养

  蔡澜祖籍广东潮州,但出生在新加坡,所以,他通晓潮州话、英语、粤语、普通话、日语等,是个真正的“全球通”。 其父蔡文玄,外号石门,因为老家有一个很大的石门而得名。他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诗人,最后才是电影从业者。蔡澜十几岁离家去香港去日本打拼,但和父亲关系一直很好,每周都要写一到两封信,几十年下来,信纸堆积如山。

蔡澜父母

  蔡澜的几个兄弟姐妹多少都受了父母的影响,大姐蔡亮当了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校长,大哥蔡丹在父亲退休后也到邵氏做发行和宣传工作,弟弟蔡萱在新加坡电视台当监制直到退休。 蔡文玄原本在潮州做教师,后入邵氏做电影的发行和宣传工作到了新加坡。蔡澜年轻时之所以到邵氏做制片,也与其父从事电影事业有关。小时候,因父亲工作需要,蔡澜家就住在一家叫南天戏院的三楼,一走出来就能看到大银幕,差不多每天都在看戏。 蔡澜则受父亲影响从小便阅读了大量的名家作品,因此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后期的影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4岁便发表了人生第一篇影评。 年轻时蔡澜极爱喝酒与美食,大致也与其母亲有关,蔡澜的母亲到了南洋后做了小学校长,做事意志很坚决,爱喝点酒,并就着燕窝喝XO级干邑,九十岁了,皮肤比儿女们还白皙。

蔡澜与弟弟蔡萱

  蔡母曾邀倪匡共饮,倪匡是个酒性极重之人,但在老人家面前保留了一丝矜持,说白天喝酒会显得堕落。哪知蔡母拿出一瓶白兰地,说,你年轻人怕堕落,我老人家不怕。 蔡澜对美食的爱是真爱,香港几乎被他吃遍了,一半以上的店铺都有着蔡澜的题字或与食铺的合影。他说,从事电影事业四十年,晚年该开始自己的美食之旅了,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

  嘴上风流,婚姻始终如一

  蔡澜曾与倪匡、黄沾主持过名噪香江的《今夜不设防》,这档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这三大才子采访的都是香港一等一的美女明星,而且话题相对劲爆,不避讳私隐,甚至在节目中吸烟、饮酒和爆粗口。 蔡澜也毫不掩饰对美女的喜爱,也曾在多本书中提到自己对韩国美女亲眼有加。但这样一个嘴上风流的才子,自己的婚姻却相当和谐。

蔡澜与金庸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吃这件事上,蔡澜与太太方琼文是心有灵犀的。 方琼文年轻时和蔡澜算是同行,曾是电影监制,工作能力极强,也很聪明,但不算太漂亮,并不符合蔡澜对美女的要求。虽然人不美,可做出来的菜美,尤其是她能用别人不要的下脚料做出美味佳肴。 好比猪肺捆,就是猪肺外面包的那层膜,有肉,有筋,还有软骨。这东西几乎没人吃,但经方琼文精心烹饪后就变成了绝品美味,无论是拿来炒还是做捞饭,嚼起来美味一层层绽放,肉的厚实、筋的筋道、软骨的脆爽,既层次分明又杂糅融合。蔡澜尝过后惊叹:“天下至美。” 在家时,蔡澜每天的行程如出一辙,尤其是每天早晨,一定是跟太太一起活动。 背着那个标志性的金黄和尚袋,挽着太太准时出现九龙城街市三楼的乐园茶餐厅,这家茶餐厅是方琼文发现的,随后推荐给了蔡澜,从此这里就成了他们吃早餐的定点餐厅。

蔡澜与倪匡

  从结婚到现在,方琼文几乎没有变过,当年什么脾气,,现在还是什么性格。蔡澜说,这才是一种比较好的婚姻状态。他们俩之所以能安然相处几十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方琼文对蔡澜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或者说,根本不管。 蔡澜曾经很羡慕金庸有个比他小29岁的太太林乐怡,金庸也颇为得意,到哪都带着太太。可一次饭局后,蔡澜就不羡慕他了。林乐怡对金庸的饮食监管可谓滴水漏:海鲜不能吃,怕痛风;猪肉不能吃,担心血脂高;浓酱不能沾,会影响血黏度;豆腐不能吃,血酸浓度会增高……一顿饭下来,金庸只能吃一份白灼青菜,太可怜了。 反观方琼文,对蔡澜吃什么喝什么抽什么,一概不管。 蔡澜跟太太平时互不干涉,想套近乎了,蔡澜就下厨做个皇帝蟹,太太亲手做个鲈鱼羹,然后开一瓶好酒,一顿美味足以让两人和平共处。

  足够努力,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蔡澜的潇洒背后并不是人们所看到的表面那样轻松,读书时为了能看懂外文电影,他上午读中文学校,下午读英文学校;他始终保持惊人的阅读量,“如果一个写作人不喜欢看书,他就没资格做写作人”。时至今日,他仍两袖清风,每天仍在为生活而努力:“我是很努力很努力做人,这样才有今时今日。” 十六七岁时,蔡澜便离开新加坡去日本求学,就读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科编导系,学习电影制作。也是在日本,蔡澜受邵逸夫先生钦点,成了邵氏公司驻日本经理。蔡澜作为监制请香港的艺人去日本拍电影再拿回香港放映。

蔡澜与龙成

  蔡澜拍了四十年的戏,不可谓没有低谷,鲁豫曾经在一个节目中采访蔡澜,他说当年在日本,邵先生问他,你喜欢电影吗?蔡澜说喜欢。邵先生说,你要喜欢电影的话,就要做得长久一点,只要有人看的电影,你都要拍。人要先活下来,才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蔡澜践行了自己的想法,一做就是四十年,结交了港台大半个娱乐圈的名人明星,赚了钱到处旅行,到过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等,那时候他还没想过要去寻找美食,纯粹是为了体验生活。 正因为有了足够的阅读和阅历,在他功成身退离开电影圈后,他开始环游世界,开始自己的美食之旅,为美食节目做顾问,做撰稿人,坚持每天写作,继而著作等身。 所以,蔡澜现在经常在微博上怼年轻人,他认为,没有嗜好的年轻人,才是真正老了。

  “活得潇洒并没捷径可走,很简单:你在前期获得求生本领多了,人就有自信了,自信有了,潇洒也就来了。”蔡澜说自己从年轻时就喜欢看讣告,而且是那些寂寂无名的人的讣告,想象着他们是如何度过一生。可能,他们的人生并无惊涛骇浪,但一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便无憾。 睡起宛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一切看得开、放得下,活着,就要尽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活着,就要尽兴》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