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奶瓶》是一部由彭力执导,奶瓶 / 康潇诺 / 高婷婷主演的一部儿童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狗奶瓶》影评(一):领养代替购买
雖然排片率不高可卻是良心製作!拍攝了2年完成。愛狗愛寵物人士必看溫情影片! 一部故事主人公為一條叫奶瓶的拉布拉多電影:完整的故事包括笑點淚點,其中有小段片段很像狗狗版的《小鬼當家》哈哈哈~~後段奶瓶從天津找回北京的畫面配合音樂拍出了日韓片的唯美畫面,但夾雜著幾分孤獨、想念。回到好好的小區等待一年之久期盼主人回來為之感動,快遞員好心的臨時照護可見社會裡的溫暖就在身邊[心]在各種幫助下奶瓶在原地等到了好好的回來(此處哭成淚人[淚][淚]⋯)
和儿子一起观看了电影《小狗奶瓶》,小家伙被感动的泪如雨下…… 有时候,多渴望拥有一双孩子般清澈的眼,高兴时毫不掩饰地笑,悲伤时无所顾忌地哭,率真地用画笔勾勒出眼里的娉婷,那画卷必定是五光十色的。生活如此美好,有诸多感动,比如一部电影、一本书、一餐美食、甚至是一句问候……许多时候,人们总习惯因一时不快而否认了生活,殊不知遮挡你双眼的只不过是一片烦恼的树叶,叶片后面才是广阔的生活之山。获得的多了,反而在乎的就少了。某时某刻,孩子的天真,竟教我觅得了一些生活的滋味。 人终会有那么一天,年轻的容颜不复存在,迟暮里,越来越听不懂年轻人的话题,只能尴尬地陪笑。与其那时再珍惜生活,不如摘掉眼前这片烦恼的树叶,畅快地流连于这生活的山。
剧情不够,水分来凑。为了让小主人和奶瓶分离,强行制造了所谓的走失事件。但以女孩子的家庭条件,重金悬赏下要把狗找回来是分分钟的事情。而且为了“不让狗太快被找到”,寻狗强行无视了自己居住的小区。
故事的后面三分一,完全扯到了快递员和女教师身上去了。割裂了小女孩和狗狗的主线(小女孩在这一段几乎是完全消失的,导致后面的煽情力度明显不足)。
电影最精彩是奶瓶和流浪狗相识,对付偷狗贼,调虎离山偷香肠一段。
狗的演技比人自然,佩服训练的人。动物和小孩是电影最难拍的,能完成就很不错了。但现在的质量很难让人满意。
前几天到国家地震救援训练基地,观摩了几种救援犬的训练,狗狗真的是很聪明的动物。
《小狗奶瓶》影评(四):感觉评分应该要比一条狗的使命高才对呀!
说真的相较于之前那部关于狗的电影,一只狗的回忆吧?这部要接地气很多,因为没提前了解也没看预告片,居然哭的比之前那部还要多,虽然剧情方面有很多刻意的煽情,但真的太接地气了,煽得好也巧妙。
戏弄偷狗贼那里有小鬼当家的感觉,最后奶瓶要去追寻主人而离开流浪狗老大时又一段韩剧般的分手画面,剧情稍微有点违和但画面毫不违和,包括后面的快递员和周老师,一切都在很生活化下展开,狗狗的演技真的好棒!
最后电影结束的两句话才是最棒!#以领养代替购买# 本片拍摄没有伤害任何一只动物。
排片太少但真的很适合小孩子去看,看片途中坐背后一男孩一直在说如果是我怎么怎么办,“如果是我肯定不去新西兰,不想见未露过面的爸爸,毕竟一直陪伴孩子身边的是奶瓶”,小孩子就这样,你付出了什么就给予你什么,而狗狗呢只要付出一次好,永远会记得你的好。
以上点评里的狗不包含雪橇三傻,包括家里那只傻宝贝二哈[二哈]毕竟很难想象如果主角换成二哈就是搞笑片了,也曾想过101斑点狗要是变成101只二哈?拆迁灾难片……
《小狗奶瓶》影评(五):还行
很暖 也有很有趣哈哈笑的地方 也感动 还好结尾不是以悲剧 就是演员 好好妈说话那强调怪 演技比较一般 但人和狗狗的故事 真实 狗狗用一生爱你 等你 找你 确实就是如此 有些镜头和唯美 喜欢
《小狗奶瓶》影评(六):组队吸狗了解一下
提前看了明天上映的小狗奶瓶,非常想给这部电影做个自来水,贩卖安利的同时诚邀各位组队云吸狗。
从电影本身说起——
监制徐导说:“如果想害一个人,就让他去拍一部小孩和狗的电影”。我想除了技术层面(小孩和动物不可控)的难度,其实这种题材的剧本也并不好处理,因为很容易落入表面温馨可爱,实则幼稚无趣的境地。
而小狗奶瓶,它完全超出我的预期(预期并不低)。它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故事的节奏很舒服,故事里的笑点和泪点随剧情发展自然地被带出来,包括BGM都很配合情节,不会有请你尬笑的嫌疑,也没有强行煽情的意图。相信喜欢动物(尤其是养宠物、云养宠物还有养呱儿子的老母亲们)和爱看电影的大家都会喜欢。
从演员来说——
奶瓶真·聪明可爱小天使,它顶着花瓣微笑的样子、霸气踩住扫地机器人的样子、跑起来耳朵背到后面的样子都让我觉得吸奶瓶应该跟吸猫一样过瘾。
演技方面,奶瓶的业务水平在国内小鲜肉里绝对是top(除了听不出台词功底),下一站影帝。
从感情来说——
我家养狗,我也爱狗,所以看到“没有任何动物因为参演受到伤害”这样的说明,还有“以领养代替购买”这样的呼吁,觉得温暖。爱动物的团队绝对加分。
总而言之——
小狗奶瓶真的非常适合冬季合家欢,买张票我们一起大荧幕吸狗吧!
《小狗奶瓶》影评(七):从这部即将上映的狗?题材电影说开去——《小狗奶瓶》
今天开了寒假期间即将上映的电影,无意中看到的了这部电影,怀着既定的猜想“肯定到时候排片可怜,被同档期电影碾压”,看了1分钟左右的预告片。
关于情节, 我大概总结为:这是“又”一只忠心的拉布拉多犬由于小主人家里移民,但是一直等待主人归来,翻山越岭,最终像忠犬八公一样,等到将死之时,终于见到已经成年的主人的年度“治愈系”催泪瓦斯电影。
最后,让观众再感慨一句“狗是我们忠实的伙伴,我会有狗的”“谁的会离开,但是狗不会”的爱狗人士(或者萌宠一族)鸡汤影评。
从去年的国产《忠爱无言》到国外大制作《一条狗的使命》(我都看了,有泪点,也有不足),再往前推以“猫狗”等为主线的电影打的套路从本质上是一致的,关键可能在于电影的制作工艺(灯光、场地取景、后期剪辑)的差距。(国产电影可以学习的地方)
表情包另外编剧的剧本功力和导演的把控能力在这类小众电影里也至关重要。电影的情节高潮部分能不能成为观众的记忆点,我私以为是电影还是微电影成败的关键。因为电影如果一味走流水线,容易让观众在短短的1个半小时内抓不住重点,乏味可成。
以上是我作为普通观众和影迷的小随笔,如有不当,欢迎指正与交流。最后补充,我家里也有爱犬,所以我认为在我认知中美版的《忠犬八公的故事》日本《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是我治愈系电影的启蒙,给了我很多记忆点。
最后,考试月打字不易,
《小狗奶瓶》影评(八):那些触动人心,沉淀于心的人与宠物的情感故事
闲暇时间,看了一部豆瓣上得分还蛮高的电影。《小狗奶瓶》。是彭力导演自编自导的一部电影。一部泪水比笑声多的电影,一部触动心弦沉淀在心里的电影。因为从小家里就有狗,直到现在,所以特别有代入感! 在影片的开始,刚出生的小狗奶瓶被小女孩好好带回家,成为好好生活里最亲密要好的伙伴。 不喜欢去幼儿园的好好,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和事都充满了恐惧,害怕,还有点自卑。 而奶瓶的到来与陪伴,逐步变得勇敢而自信。 令我感动的是在参加小朋友和狗狗共同比赛的那个片段,好好恐高,不敢挑战危险,扶着绳子不敢向前走,奶瓶向前无声的拥抱她,暖暖得亲吻了她,给了她勇气,同时也无声的告诉了她:“我们一起来,有我在。” 她不再怕了,没有选择退缩。在这个人生第一个小挑战中他们拿到了第一名。 当主持人问她,过奖后有什么想说的时候,她对着妈妈唱起了那首“祝你生日快乐” 。 原来,这是给妈妈的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我再一次声泪俱下。还有什么礼物比这个更用心,更有心,更有爱! 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核心情感:直面挑战,选择勇敢,心中有爱! 后来,身在新西兰的爸爸决定接好好和妈妈一起到国外生活,也只能寄养在亲戚家。 一直以来,最害怕离别的我,那个分别的场景,奶瓶在楼上隔着玻璃看着好好离开的场景,那个万般不舍,满眼伤心的场景,再一次打湿了我的眼眶。 因为太过想念,奶瓶脱离了寄人篱下的家,开始一路寻找好好,回家的路上长途跋涉,经历了一连串刺激有趣的冒险,这其中令人心疼的同时也不乏令人欢笑声的场景。有趣也有意义。 他和与狗贩子的斗智斗勇,和同伴大黑狗的手足深情,和快递小哥的温暖故事。 从初冬走到热夏,走到寒冬。他终于从天津路远迢迢的找到了北京的家。一直守在家门口,等着好好。 在影片的结尾,奶瓶见到马路对面卖冰淇淋的小车,想起好好曾经在那里买过一支冰淇淋,他们一起吃,一起笑,便冲了过去。也许,它错觉得认为那个小女孩就是好好,不顾一切横穿马路,飞奔跑过去,被一辆飞驰而来的车撞到,奶瓶倒在了血泊中。 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湿了纸巾。 那一刻,我觉得动物在某种情感上胜似于人。 那不仅仅是冲动啊, 那是一种力量啊, 一种漫长岁月里积累的眷眷不忘的想念而爆发出来的力量,充斥着那颗赤子般真诚的心。没有生命的顾及,没有得失的顾及。 想见终究会相见。 最终,一天夜里,生了病的奶瓶,头部包裹着纱布,生命之光如那若隐若现的夜星,一点一滴在暗淡。 就在那时那刻,明亮的车灯照亮了奶瓶的全身,它猛地坐起,那是从新西兰赶回来的好好,正朝它飞快地跑过来,好好拥抱着受了伤的奶瓶,一句话不说!泪如雨水的往下流!荧屏外的我也一样。纸巾不知湿了多少。 夜色阑珊处的这一幕,充满了温情,充满了爱! 总会实至名归!这部影片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 这部影片,人与宠物美好而纯粹关系的温情,让我们感动。那些细枝末节的点滴,提醒我们,对待弱势群体和动物,要爱护与尊重。 愿我们对动物多一点爱, 愿我们的心中多一点光。 让这个冬天的每一个角落,常驻温暖! 最后,我想说 爱才是永恒的方向。
《小狗奶瓶》影评(九):人哭狗不哭,狗傻人别傻
给看完电影《小狗奶瓶》,孩子也要养条狗的家长,提个醒。
全片,没有一个镜头是狗狗拉屎的。
这在电影里,是美学需要。
但在生活中,是你的工作。
狗有四个属性,
商品属性,动物属性,家人属性,朋友属性。
不管你花没花钱,狗都是有价钱的,活的死的,都有。电影里,狗贩子,强调的就是这个商品属性。
你没法跟动物讲道理,人有护照就可以坐飞机去新西兰,狗不行,它底走动物流程。
狗的麻烦,就是人的麻烦。养狗,跟养孩子一样,都是要负全责。
“狗眼看人低”这句骂人的话,对狗不公平。狗对所有朋友都不歧视,你是快递员,还是女白领,对它没差异。
《小狗奶瓶》中的奶瓶,
在爸爸眼里,只有商品属性,奶瓶丢了也好,送人也好,无所谓,可以再买一条一模一样的商品。
在姑姑眼里,只有动物属性,狗叫闹心,狗不听话,狗丢了正好,省心。
在女孩眼里,才有朋友属性,她答应跟朋友永远在一起了,这个承诺就有效。
而妈妈,要同时兼顾奶瓶的4个属性,
把奶瓶当商品,在移民和移狗这个选择上,选择移狗,把狗寄养出去。
把奶瓶当动物,喂狗粮,拴狗链,铲狗屎,替狗闯的祸道歉。
把奶瓶当朋友,因为女儿把它当朋友,狗丢了,就是朋友丢了,从新西兰飞回来,找。
把奶瓶当家人,因为它把女儿当家人,那就给它办动物检疫证,带狗一起出国。
o,
观众朋友们,当妈有多操心,养狗就有多麻烦。
电影里的狗可爱,不等于养狗是件赏心悦目的趣事儿。
【备注】
单身狗跟奶瓶一样,也有商品属性、动物属性、家人属性、朋友属性。
(性价比、颜值、长期风险、短期收益。)
脱单的关键,就是让对方因为短期收益而忽略长期风险。
会说话,会送礼,敢表白,敢承诺,奶瓶都做得到,你不行?
《小狗奶瓶》影评(十):一只“奶瓶”的坚守 ——《小狗奶瓶》观后感
四人观影,四人流泪。大人泪盈满眶,小孩嚎啕大哭! 为什么?情节多么新奇吗,倒不是。然而,来自于生活的温情,能击中人内心的柔软!影片中“好好”的念念不忘,狗狗“奶瓶”的忠贞坚守,总让人唏嘘不已。 生活中已是“忠贞”代名词的狗,在影片中进一步“神话”,那么聪明、有人性,那么忠贞不二! 在杏花林中,花瓣飘飞,乱逛的白色奶狗“奶瓶”和小女孩“好好”相遇,从此注定了他们的缘分。“好好”性格稍有问题,内向不爱交际,而“奶瓶”还是只特萌特萌的奶狗,就这样一孩一狗互相陪伴一起成长。是“奶瓶”夜里听到女孩的哭叫,帮她“喊”来了妈妈;在萌宠大赛中,是“奶瓶”的鼓励(舔脸)使女孩克服恐高症赢得了比赛第一!她们相拥而眠,她们同分一片火腿肠(从此火腿肠成了奶瓶的最爱)! 但,让人流泪的却是“奶瓶”的执着坚守、“好狗不跟二主”。女孩爸爸在新西兰,让他们母女过去看看环境,所以“奶瓶”被送到了女孩在天津的姑姑家。 女孩姑姑并非爱狗人士,只是简单照顾狗狗。“奶瓶”被禁锢在阳台上,一直在等待。当电话想起,它会竖起耳朵,当明白不是“好好”的电话,它会露出失望的眼神,继续趴下!就这样一天天又一天,“奶瓶”等不及了,就趁机逃出那个“临时的居住地”。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得知“奶瓶”跑丢,“好好”万分着急,她反问她妈妈“如果丢了的是我呢?”如此,母女两立即回国寻狗,她们拿着寻狗启示,穿梭在天津的街道乡村,瓢泼大雨也没有阻挡女孩寻狗的脚步。实在无奈,她们才选择了放弃! “奶瓶”开始了回家之路。习惯被人喂养的狗,刚开始流浪即使翻垃圾箱也找不到多少食物,总会饿肚子!不久,“奶瓶”遇到了狗生重要过客的“黑狗大哥”。“奶瓶”在垃圾箱旁找到一个被遗弃的有剩饭的饭盒,还没吃几口,就被威武雄壮的流浪黑狗驱逐了,专心吃的黑狗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被狗贩子用抓狗的大夹子夹住了脖颈,即使奋力挣扎也无法逃脱。胆子不大的“奶瓶”稍有犹豫还是勇敢的冲了上去救黑狗。就这样,“奶瓶”就跟着“黑狗大哥”走了!并且在之后与两个狗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一黑一白两只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若不是一个意外,“奶瓶”可能就成为了流浪狗的一员! 北风凌冽中,“奶瓶”看到了“好好”当初贴的寻狗启示,由此,它毅然告别新伙伴,踏上了回家之路。 历尽千辛,“奶瓶”终于回家了。可是,冲进家门,迎接它的是陌生的女人和陌生的家!然后,房屋新主人理所当然地驱赶“闯入者”。从此,无家可归的“奶瓶”白天流浪,或者趴在之前和“好好”嬉戏的那个公园长椅上,晚上溜进小区,躺在旧家楼下的地砖上。一天又一天,这样等着“好好”的归来。 在等的过程中,“奶瓶”帮一快递小哥从小偷手里守护了一件快递,从此这个也是孤独一人的小哥因感激和喜欢“奶瓶”,就愿意领它回家。然而,“奶瓶”犹豫了些时候,还是没有走进他的家门。之后,一人一狗成了好友,互相陪伴,小哥陪着“奶瓶”等待着。寒暑易节,两年过去了。快递小哥也一直和“奶瓶”分享食物,但奶瓶最喜欢的还是从小喜欢火腿肠。 快递小哥通过网络终于联系国外的“好好”妈妈。(不过之后影片安排的情节也有点生硬,纯属赚人眼泪的。)小哥刚要告诉“奶瓶”,这时“奶瓶”不经意间看到站在冰淇淋车前的一对母女,就这样冲了出去,然后就被三轮车撞倒,头下身下滩滩血迹。 快递小哥立马送“奶瓶”急救,但兽医说,伤势很重,得看狗狗自己的运气了。在这时,我们观影的孩子嚎啕大哭。我一直说,这种电影不会是悲剧的,应该不会是悲剧的,毕竟是给孩子看的!结果,真的是喜剧。“好好”回国找“奶瓶”,并把它带到了新西兰。 后记:有个观点我很认可,就是类似“禽兽不如”“狼心狗肺”的词,过于侮辱动物。用这些词来骂一些坏人,真的不是对他们的“变相赞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