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自白》是一本由[日]三岛由纪夫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208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01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虽说是半自传性质,开篇很惊艳,但从故事性来说真的是后继乏力,比较无聊的。
●你说你为何如此抗拒幸福?童年的瘦弱,懵懂的感情,明知拖着巨大的悲伤,但还是得像个正常人一般过一遍这戏谑的人生。与金阁寺不同的,对眼前的幸福有种傲娇之感,也是傲娇们的共同之处,不想得到是因为害怕失去,这样的人怎么才能安安心心地呢?那就是活在悲伤里,你看,人生都已经这样了,我一无所有,便无所可失,幸福是人生的羁绊,也是软肋。三岛的自白,对于战争的悲哀,抽离般的冷漠,又执拗不过骨子里的军国主义,一个完完全全的日本人,一个单薄柔弱却满怀着悲壮的武士道精神。对于三岛的自杀,也可以从书中看出,这是唯一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不停地把ejectio写成eiectio,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校对的问题
●向来不喜欢日本文学的我略带艰涩地看完了这本书 深柜的主人公卸下假面自白他关于人关于性关于战争的真实感官 从私人的角度来说 令我感到有些惶恐的是 三岛有大段关于男性肉体的骨感描写 既有幻想式的圣塞巴斯蒂安 也有少年气十足的近江和其他穿着白背心的袒露着肌肉流畅曲线的少年 还有关于“我”内心深处关于死亡与性的暴力美学 可是我完全不为所动啊卧槽!!!!读书时最快乐的体验竟然是看三岛用吝啬的笔墨轻淡地写纯洁的少女圆子 最感同身受的一句话竟然是 处女有不同于其他女人的纯洁的淫荡(原话记不太清了) 看主角在同女性的刻意交往中逐渐认清自己的深柜本质的过程中 我也逐渐认清自己一弯不复返的事实了
●九州这套收得差不多了。这本可以和《青春漫游时代》配套补充阅读。人如书名,既要自白,又难舍假面,三岛真是一个敏感又矛盾的人。
●掐头去尾看了金阁寺和假面自白,三岛由纪夫还真是没成长%……就是我好想死啊好想死啊好想死啊,然后还死不了。
●三星给的翻译,真的是断断续续啃了2个多月才啃完
●圣塞巴斯蒂安之死
《假面自白》读后感(一):舞
小雨淅沥,空中乌云一片 舞步――泥泞路上留下弯弯曲曲的印子 赤裸的上身,道道刻纹,挥舞着破损的袖 一幅幅古雕塑陈列,优美的线条,是血与力 那剜刀,棕黄的铁锈,狮子饥渴的脸 破碎的挽联,残缺的字体,飘飞:肃杀的影 独舞,自歌,枯叶,成桥而断 污红的流,融化模糊的脚印 昏光,扭曲的影
《假面自白》读后感(二):自白
强调三遍,这不是书评这不是书评这不是书评。只是一个小读者看完整本书以后的感官体验。
大概是第一次接触三岛由纪夫的作品。不料朋友看成了三岛纪由夫。哈哈一笑,为收获了一个新喜欢的作者而开心,为黄种人同黏质的细腻而骄傲,而自豪。
扣一颗星的原因是翻译。唐月梅不行,我觉得。
玫瑰花的封面,精致典雅。三岛由纪夫的语言犹如一艘船,带我驶入静静的河流。事情还得从童年说起。“我一直坚持说,自己曾目睹自己出世的光景。”可是大人们总是不相信,甚至嘲弄我。
大人有他们一套的理论与认知。小孩子就不能是一个好好的哲学家了吗?难道,只有戴上冠冕堂皇的帽子,才能变戏法式的给自己扣上高大上的名号?我越来越不懂这个世界。
我感觉到身临其境。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感受,将天真的人们轻易地就拉入回忆。记忆的光波一旦出现问题,我即被卷入那道龙卷风,穿梭回去。而那自命不凡的自我体认,总会格外引起我的偏爱。
书里有神喻。
我对同性与异性的情感,产生了怀疑。或者是打出生起,脐带连接着人类情感的麻木的开端,我就有不可思议的曼妙的情愫。那种似女性优雅般的,丧失男性钢化般普遍的认知,对一个映入眼帘的人产生异样的情愫,到底是内心小鹿般的冲撞,还是湿漉漉的天气带来的感觉?
这是一篇草稿
《假面自白》读后感(三):“你在放荡的孤独中闪光”
九州这个封面太好看了,贼喜欢这个字体,封面纸的质感也很好,想收全套(哎)。
关于假面自白第一次还是在dyn口中听到,结果看完了想和他讨论,人家也没看过。 买时粗略看过一遍,快期末考试时又在寝室床上细细看了一边。 总觉得在很多日本作家的私小说中能够同情共感,“你在放荡的孤独中闪光的”,这句话多美啊....... 三岛的性向很难说,当然喜欢猛男,但对于园子难道不是爱吗?即使像是一个导演镜头下的演员,但“园子”这个名字一次次地递强在“我”的心头激荡。 在描写与园子相识不久时三岛用了“处女的淫荡”这个表达,这个词组挺值得玩味的。 曾经觉得自己和三岛对女性的态度有相似之处,现在看来是值得怀疑的。 看了一本《知日》杂志三岛的特辑,很多关于他本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对于很多对他的神化我不想苟同,什么“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达到了精神与肉体的交融”,他的死法我也觉得没多大意思,当成茶余饭后的闲谈可以,那么煞有介事地分析就太无趣了。说下来整本杂志我印象最深刻的他的各种半裸肌肉照片啊,特别是那个精致摆拍的《圣塞巴斯蒂安殉道图》。我其实对肌肉也不大感兴趣,但觉得三岛是个骚人。三岛的圣塞巴斯蒂安殉道图
《假面自白》读后感(四):忧伤而孤独的情欲
《假面自白》是三岛由纪夫的成名作,发表于1949年的7月,这一年三岛24岁。
本书译者唐月梅将这部小说的文学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幼时的我那光怪陆离的内心世界”、“校园的日常生活”、“与女性园子的初恋”。这是一种表面的、笼统的划分。并且这部小说其实存在一些结构上的问题,三岛由纪夫自己也说:“有关《假面自白》前半部的密度和后半部的粗糙…这是单纯的技巧失误,因为写到后半部时,我的精力和体力不济,又太担心截稿日期,赶忙拼写造成的。”要理清这个故事的结构与内容,需要借助于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岛由纪夫在《假面自白笔记》中说:“这本书是我想留给我过去曾在那里住过的死的领域的遗书。对我来说,写这本书就是反过来的自杀。”而在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三岛便写信给一位精神医生,信中坦言《假面自白》除了人物模板略为修改之外,“全都是我亲身体验的忠实详述”,并表示对于自己的性倾向无法“朝一般常态的方向走,感到苦恼”,而且三岛还认为,告白算是一种有效的精神分析治疗法。
结合作者的这些说法,我想,他是通过追溯到童年时期,并沿着记忆梳理过去生活中与性倒错意识有关的经历,抛去伪善与修饰,以自白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冷静而深刻的剖析,试图发现某种宿命性的、早已写就的、无法逃脱的东西。而这本书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一是性倒错意识的发展(酝酿、初生、怀疑、觉醒四个阶段);二是对园子爱的本质的自我争辩。
-----------------官能的欲望:结识的肉体、热血和死亡-----------------
追溯到童年,他便发现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那些总会吸引他的视线并唤起他官能上欲望的“奇形怪状的幻影”,如年轻的穿着藏青色紧腿裤的挑粪工、圣女贞德、身上充满汗味儿的士兵们、天胜、童话故事里遭死亡命运的王子们等等。
而到了少年时代,他开始对武侠杂志上那些充满流血和死亡的插图产生一种“爱的或叫欲求的”东西。这一时期,从父亲的画册里见到的圭多·雷尼的《圣塞巴斯蒂安殉教图》则成为他这一欲求的集大成者,让他体验到了“官能性的最大欢娱”,并奠定了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促使他生发情欲的模式。
《假面自白》读后感(五):假面的告白映照出了真实的欲望
衬衫下起伏的腹部、饱满结实的胸脯、丰盛油亮的腋毛、被绑腿裤包裹的阳具。三岛由纪夫事无巨细地描写了有关于男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寸肌肤。他的笔触无法从男体身上挪开。由此也得知,他倾心于不带智性或者说是未被语言、文明、教育、精神所形塑与玷污的男性。可他偏偏是个充满了诗性灵魂的人。他所倾心的特质正是自己所欠缺的。
在这部小说中,他说道了两种关于爱的欲望。一种是想要得到对方的欲望。一种是想要成为对方的欲望。从三岛由纪夫的日常生活与小说中的独白来看,他对于男性的爱更倾向于后一种形式。成为对方是他实践爱与接近爱的途径,而不是征服式的爱。这种爱不涉及到主动与被动。他在这部小说中,主动与被动的问题也没有涉及到。
三岛探索爱欲的另一条途径是与女性打交道。小说前半部分是对男性的凝视,而后半部分则在与园子的周旋中展开。他的多部小说也都在讲述男性如何操纵恋爱关系中的女性。少年唯有去追求女性、观察女性、研究女性,才能证明自己也拥有能征服女性的“男子气概”。而这种“男子气概”是异性恋的证明,即可消除他朦胧的性倒错意识。但通过对女性的告白,他也清楚意识到对于女性的情感参杂着人为的努力与疲倦的演绎。即他因通过接近女性反而更确认了自己性倒错的事实。他把自己无法对女性产生欲望的责任归咎于女性本身。无法对女性产生性欲的恐惧使得三岛在之后的多部小说如《奔马》中黑化女性、要么如《沉潜的瀑布》中弱化女性。
对于男性的凝视是静止的,他可以花费笔触静下心来描绘。但与女性的互动则总是充满来你来我往的动作,主动与被动的牵扯。
三岛也可以细致的描写女性。但“要是你能从我对她脚部的描写中得到肉感,那我也无话可说了。”他也可以反复地用告白来确认自己是爱着女性的。但这种爱中不参杂着情欲与性欲,只是美好与感动。所以他也在质疑,难道唯有性才能爱么,性就是爱么。
从这部自白式小说中也可一窥三岛由纪夫对待战争的态度。他希望战争与轰炸快点到来无非是希望借战争之力来摧毁日常、摧毁日常所设定的结婚生子人生之路,好让他避免在混杂的欲望中挣扎。但世人却不这么看待战争。园子的亲戚认为越是在乱世中就应该越具有求生的欲望,而人与人的结合,婚姻正是生对于象征着死亡的战争的反抗,男女结合的稳定日常正是对无秩序的战争的反抗。少年正是想借着战争来摧毁这样的日常,尽管他也害怕死亡。
这部小说或许更名为假面的告白会更贴近作品的内核。少年披着假面对女性告白,以为能消除自己朦胧的性倒错意识,但反而让他更清楚地意识到了告白的假面具,少年通过这副假面具看到了处在深渊中时而咆哮时而低吟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