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产品经理手册(原书第4版)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4-23 23:3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产品经理手册(原书第4版)读后感摘抄

  《产品经理手册(原书第4版)》是一本由(美)琳达哥乔斯 (Linda Gorchels)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9.00,页数:3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产品经理手册(原书第4版)》精选点评

  ●这是市场上难得一本写给实物产品经理的书籍,虽然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不一样,但是还是挺多东西可惜借鉴学习的。

  ●翻译有点难受,但越读越觉得好

  ●只是略读,初步了解产品经理的职责需要做的事情,怎么做没有重点关注

  ●和互联网产品经理没什么太大关系

  ●传统零售制造业的产品经理手册(非互联网),可以工具书查看。

  ●思路模型表格,都是教科书式的干货。然并卵,大部分情况活儿很糙,用不上,我们喜欢经验辈分

  ●果然一旦成名,就可以把一个主题写了又写啊~

  ●外国人对产品的见解和国内就是不一样啊。。

  ●要去掌握书里所提到的全部能力是无法实现的,但你可以从整体来了解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应该要去做哪些事,这些事应该怎么去做,以及自己缺乏哪些方面锻炼;也可以了解到如何做好产品的发布,制定战略,如何管理产品等等。部分内容虽然有些难懂和难以去切身体会,不过还是得作为一本实用好书推荐

  ●比较晦涩的一本书,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比较关心产品下游的问题。好的产品的确是是市场调研、了解需求创意生产宣传营销、产品服务通力合作以及全局运筹,不断整合的东西。

  《产品经理手册(原书第4版)》读后感(一):制造业产品经理手册

  本书是制造业的产品经理的手册。跟国内常说的产品经理的默认含义有所不同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产品经理的职责有着两个相互关联根本不同类别:上游职责和下游职责;

  管理解决复杂问题,而领导则是应对变化。经理通过巧妙地利用各种资源来实现可预见目标,从而获得价值

  有些专家把领导分为两种类型: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

  《产品经理手册(原书第4版)》读后感(二):制造业产品经理手册

  本书是制造业的产品经理的手册。跟国内常说的产品经理的默认含义有所不同。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产品经理的职责有着两个相互关联又根本不同的类别:上游职责和下游职责;

  管理解决复杂问题,而领导则是应对变化。经理通过巧妙地利用各种资源来实现可预见的目标,从而获得价值;

  有些专把领导分为两种类型: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

  《产品经理手册(原书第4版)》读后感(三):很全面的手册

  这是一本很实用很全面的书,其将产品管理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环节:上游是战略新产品与创新行动;下游是持续的生命周期管理及发展。比较全面,里面有很多模式和方法,在做具体产品时可查阅参考,的确称得上“手册”。

  书中每个章节后都有相关企业认为的访谈,涉及到医院、快消、互联网等各个领域,案例虽有些老,但其方法仍值得借鉴。

  1.目前国内大多数产品经理应该都属于下游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很多甚至只负责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一环节,缺失对上游战略环节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导致产品定位不明确,很难有颠覆性创新。

  2.西方很善于将思考过程总结归纳,形成具体的模式和方法,如竞争矩阵、象限图、分类等。在前公司,部门与IDEO等国外设计公司有过合作项目,单看其最终设计结果感觉一般,但其整体交付件往往很有说服力。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他们设计分析充分、流程和方法完备,能够将感性的设计付诸于理性的方法和沟通。

  而国内产品的设计管理则大多是一种混沌状态,凭意识形态的经验和感觉居多,不愿深究或者不知道如何深究,都在谈思维价值、用户体验,而往往流于浮躁;都在谈匠和情怀,却难以真正扎实的把某个领域、某个产品做深、做透、做好。

  《产品经理手册(原书第4版)》读后感(四):12.31.18读后感。

  如果把知识比作一栋大厦,那么这本书的作用就像Linda把“产品经理大厦”这个建筑的结构图给你看了(当然这个是她的“产品经理大厦”)。视野会比《启示录》更加高一些,体现在公司战略、财务、产品线、全球化等,而产品经理个人技能方面也更加深入一些,特别是财务和投资。这本书很好地弥补了我之前读《四部创业法》的缺陷,即产品和产品开发流程以外的事情。而且非常欣赏Linda她持之以恒地精进并且持续更新本书(能够与时俱进的人是真的厉害),因为我有买2nd edition英文版的,翻了一下目录,分析方法跟启示录的其实差不多把产品经理进行技能和能力拆分。这其实会导致短视,无法真正激励到其它人共同为目标奋斗。而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其实是一个水桶岗位——能力水平取决于最短的那块短板。因此我很喜欢新版的“上游产品管理”和“下游产管理的方式”的逻辑结构。

  但看完之后关于产品经理知识架构我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其实全书看下来之后,会发现上游产品管理和下游产品管理有“重复”的部分。上游产品管理中需要做客户调查,而下游产品管理中的营销策略里面讲到的“客户信息沟通”的概念其实也就是客户调查。但这两个客户调查是有区别的,而作者却没有细说。暂且说一下我的粗糙的想法(仅是一个思维的方向非结论),正如品牌管理当中说到品牌层级问题,大学-学院-专业,三者要招生,打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同理,上游产品管理当中要做的客户调研的目标要解决的是整个公司品牌定位的问题,而下游产品管理的客户调研的目标是解决某一个产品(或者产品线)需要解决的产品定位问题。

  同理延伸,我认为其实CEO、产品经理都适用的思维逻辑。

  MRD-品牌定位-财务和资产管理-销售支持-产品发布。

  e.g.

  CEO负责上游产品管理:MRD-品牌定位-财务和资产管理-销售支持-产品发布(给股东、中层管理者)。

  产品经理负责下游产品管理: MRD-品牌定位-财务和资产管理-销售支持-产品发布(给市场)。

  《产品经理手册(原书第4版)》读后感(五):经典都被机工玩坏了

  琳达.哥乔斯,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个不那么有趣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要不为什么会写一个“手册”呢。后来发现她还出版了有《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和《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愈发好奇了,究竟怎样的人会用这样的书名?

  当然,我错了,我猜测情况大概是这样的,(亚马逊上发现)2000年她就出版了《The Product Manager's Handbook : The Complete Product Management Resource》,这本书就是《产品经理手册》,太成功了,因此被称为产品经理第一本书。2003年,她出版了《The product manager's field guide: practical tools, exercises, and resources for improved product management》,问题出在中译版上,2004年就有出版社译出一本《 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 》,(完全不对的书名把读者带到沟里了),2012年机工搞出一本同名同源的《 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 》(机工你让我们失望了),实际上,琳达.哥乔斯没想过那么搞笑的书名。后来琳达.哥乔斯一直在更新的是《The Product Manager's Handbook》这本书,如今已经更新到第四版了,于2011年出版,机工的中译本《产品经理手册(原书第4版)》于2015年出版,即本书,2017年又搞出个白金版。

  从《产品经理手册》近20年的历史来看,这是产品经理书籍中,经典的一本,第四版之后有博大精深的感觉。作为手册,又有十多年的积累,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产品经理相关的方方面面,包含了从概念到商品化,从本地化到全球化,从业务能力到管理能力都涉及。当然,从2011年到现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AI,以及全球化趋势都给产品管理带来了新的内容,我更期待她赶快出第五版,以便对这些内容进行补充。

  作为一本手册书,作者为产品经理搭建起一个庞大的知识框架,并对各个方面进行阐述。不过很多内容的阐述都是点到为止,很难做到深入,部分庞杂的内容,行文的条理性也稍差,如果读后不清楚或者有疑问,读者应该再去找其它的更专一点的书籍继续阅读,或者去专门的产品经理课上学习,这本书并没有定位成一本教科书。

  还有一个我喜欢的特点是,本书每章会先提一两个容易混淆的问题,接着是对主题内容的大段阐述,最后,访谈一位顶尖的专业人士,这样读起来很有趣,因为你时刻被问题和情境环绕。我建议,在读到问题的时候,遇到给出的案例的时候,停下来,自己解答下,再继续,对比之下,收获会更大一点。

  本书是产品经理的必读书,它带给你框架,概念和思考,可以常翻。不过,对于实操和落地的东西,它阐述的较少,这也许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 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的原因吧。我做了一个脑图,以揭露本书的核心内容,列在下面,方便自己记忆,但不建议没有读过本书的人看:

  http://naotu.baidu.com/file/87c604001a0cf40166b08660cea08ebd?token=0120e58aa30fd6ce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产品经理手册(原书第4版)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