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 咨询师冬阳 | 分手后,如何修复感情,重新开始?」
日期:2020-04-22 21:17:19 作者:冬阳 来源:深刻情感说 阅读:

「 咨询师冬阳

  深刻情感说情感后援团

  记得设为星标公众号不错成长的每一次机会

  文 | 深刻如此

  原创首发︱已委托维权骑士维权抄袭必究

  分手后,如何修复感情,重新开始

  人从出生开始,注定孤独,为了让自己的孤独显得不那么突出,所以就会寻找与自己的孤独感相似同伴——交往就会产生

  分手的“前提”是交往过,分手的后果有两种:结束或是修复情感继续交往。今天我们谈的是后者,即如何在分手后修复感情继续交往。

  凡事存在即是合理,所以,你要记住的就是既然在最初能够互相吸引,有过交往,那么你们之间必定有某种强烈的吸引因素是“共通”的,而通过这个共通的因素,就会修复情感,继续交往,只要你愿意。然你还有另外一个选择:为了不分手,修复感情继续交往,你必须按照如下步骤做才行。

  在咨询过程中遇到最多的情况就是“了解”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互相了解的不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直到和TA分手之后你都不能说出对方的三个基本信息:TA的原生庭怎么样?TA的早期经历有些什么?TA的内在小孩是谁?

  如果这三连问你答不上来的话,那么,我想说,对不起,你还不够了解TA,换句话说,你们分手是必然

  一、那么,常见的“了解”问题,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1、来自于原生家庭的交往模式影响

  若父母的交往方式是被TA无意识吸收接纳了之后,TA在于伴侣的交往中也会呈现类似的模式或是与之相反的模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寻找伴侣,前提一定是要去见见TA的父母,了解TA的成长背景,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交往模式。如果对方父母的交往模式是前四种之一,那么你一定需要警惕你的TA与你的交往模式。

  (1)竞争型:

  也就是说父母双方的交往中,有一方会通过手段(如吵闹、强求、逼迫)来促使另一方妥协,达到自己的目标,无视对方

  (2)迁就型:

  相对于强势的一方而言,另一方一味地迁就,被迫屈服,一再退让,最终导致内积累的“垃圾”越来越多而承受不住,崩溃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3)回避型:

  遇到问题时用暂时的搁置代替当面冲突,直到下次冲突再次爆发。回避是一种维持行为,虽然可以临时减少当面对质,但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日积月累,为长期的亲密关系埋下隐患

  (4)妥协性:

  针对夫妻双方而言,发生冲突时,为了达成短期目标,双方互相妥协,做出一定的让步。若两人都是强势型人格,临时的妥协可以缓解夫妻关系,化解冲突。

  (5)合作型:

  这是一种互补共赢,双方都愿意协调彼此关系,尽可能满足夫妻双方的目标,通过互相了解彼此的真实想法沟通交流表达出来,取长补短

  ● 比如说,你们周末的时间安排问题,你想玩游戏她想逛街,这时你会生出一个想法:“你去逛街,我玩游戏。”当你的这个想法刚刚想说出口的时候,她马上就会反击“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 怎么逛个街你都推三阻四的?你是不是看上别人了?她是谁?你就是想利用我逛街的时间和她聊天......”后续的哭闹不止、对你灵魂的“拷问”徐徐拉开帷幕......你最终还是决定和TA去逛街。

  1)她这就是典型的竞争型交往模式,

  因为她不会考虑你是否愿意,只要她愿意就可以。而为了达到她的目的,她就会利用一些手段,如:对你是否爱她的灵魂般“拷问”以及无休止的哭闹,而最终,你在无法忍受中败下阵来,“好的,宝贝,我错了,咱们去逛街”。

  (2)你就是典型的迁就型交往模式。

  因为你对于她哭闹的“强势”一味地退让,被迫屈服,也顾不得自己越积越深的无奈与万般无奈,慢慢消耗着你对于她的爱。

  (3)因为双方的交往模式都存在问题,

  所以两个有“问题”的人在一起交往,必定会产生更大的“问题”。她错在只顾着自己的感受,从来不会静下来听听你的需求与想法,交往不是强势地哭诉;而你错在没能等她发泄完情绪之后细细说出你的诉求和需要,交往也不是一味地迁就

  (4)之所以会是当前的交往模式,

  全都因为你们的潜意识里接受了来自于各自父母的交往模式,从小你看着父母如此交往长大的,而这种模式会深深植根于你的自我认知里,作为你的标准来被运行。可是,在这种双方独立的交往模式之下,你们必定会分手。

  2、来自于童年早期经历的影响

  生命脚本是一个人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童年的早期经历汇总就是一个人的生命脚本,不管这个人成年以后会发生什么,但TA的心理状态的发展会按照TA的早期经历作为脚本进行。这就明白了为什么你总觉得TA很固执,总会没有缘由地按照你理解不了的方式看待和处理事情。

  ● 比如说,在逛街时候,你很累,她也明显很累的时候,你想找个地方坐下来歇一歇,顺便喝个冷饮就更好了。而这时的她会说“边走边喝吧,还有好几家店没逛呢,再不去就来不及了”。逛到最后你会发现她买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多,只是单纯为了逛而已。

  ● 看似简单的一个场景,投射出了你们双方各自的童年早期成长经历,经历之后的经验会告诉你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就该这样做。

  (1)她的角度来看,

  因为童年时期可能没有满足自己的某个需求,会产生危机感,一旦有机会去实现,就会不顾一切去争取,即使已经精疲力竭。一旦这种对于需求的未满足造成的缺失感作为经验保留到潜意识中,就会出现刚刚的例子,她买的不是东西,逛的也不是商场,她在满足心理需求。

  (2)你的角度来看,

  因为童年的经验甚至是长大后的经历都在告诉你累了就歇一歇,遇到问题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忽略,所以你才会出现“找个地方歇一歇,顺便喝个冷饮”。

  (3)这时候你们的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在于早期经历对自己的影响,

  不管当前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当中,一旦当年的早期体验被唤醒,你会瞬间被拉回去,用过去的方式处理当前的问题。最可怕的是整个过程中你从为察觉如此,还一直标榜:“我就是这样呀,这就是我的行为风格。”我想说的是,错了,你不该是这样,你要做得更好。

  3、来自于内在小孩对你的控制

  人生的早期阶段,都是小孩,在小孩成长过程当中,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以及对TA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发生,内在小孩就会出现。如果你忽视它,它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出现并让你看见它的存在——让你痛苦。在交往中,更加明显。

  ●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她要去做头发,由披肩长发变成锁骨发,这时候你看到了她,突然炸毛了:“怎么剪成这样?太难看了,一点都不好看,快去休整一下......”一向温柔体贴的你突然变得严厉起来,那么,你自己也会被吓到。

  ● 这就是你内心的小孩在作祟,它不喜欢锁骨发,或许是你成长过程当中,受到过留着锁骨发女士的伤害。也许是小学老师就是这个发型,但是你不喜欢她,她经常批评你,惩罚你......

  ● 你们的交往关系也会因为你的突然发毛而产生危机,你必须做的是安慰你的内在小孩,同时安慰她的情绪并夸奖她的发型。结果就是她夺门而出,你缓解突如其来的情绪并默默发呆回神......

  说到底,分手的原因就是来自于以上这三点,了解不够。

  而究其根本,就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分析完分手原因,那么,怎么才能增加彼此的了解,获得安全感,修复感情,和好如初呢?

  二、修复感情的第二步:理解。

  

  1、缺乏安全感或安全感不足都是因为对于未知的害怕。

  当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时候,内心自然是安全的。

  2、双方拥有足够的了解之后,就会想到如何去适应彼此的交往模式,

  如何去理解和揣摩对方的想法。怎么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和解决问题。这里当然不是告诉你成为对方,而是告诉你对方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想着怎么去改变对方,而是要思考怎么才能让自己获得安全感。这里你要记住的是安全感从来都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给自己的。

  3、当对方出现让你感到不安全的行为时,要有理解的心态,拥有抱持的精神,

  TA之所以是这样,因为TA经历过的事情让TA变成了这样,不是TA的错。因为了解,所以理解。这点很重要。

  说完理解,就到了第三步,

  三、是最关键的一步:懂得。

  说懂得之前,需要先学习一个心理学知识: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来的,心理学上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两个字概括:期待。

  你期待TA是什么样子的,那么你在对待TA的时候就展现成什么样子,自然而然,TA就会成为你所期待的样子。

  咨询中遇到过很多关于两个人吵架的案例。比如:当两个人因为小事开始吵的时候,男方总会说话“你总是那么小心眼,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听我解释......”这几句话在日常交往当中经常出现,但是,却会在吵闹中扮演火上浇油的角色,这也是期待效应的反面应用。拆开来看:

  “你总是那么小心眼”,涉及到“你”、“总是”“那么”“小心眼”四部分。一个一个分析:

  (1)“你”——

  没什么好分析的,双方闹矛盾,对方说的肯定是你,毫无疑问,但是对事不对人,凭什么从对方身上找原因,也不看看你自己什么情况,你如果能解释清楚,恰当处理了,不就吵不起来了么。

  (2)接着往下看“总是”——暗示经常,

  谁听了会舒服?就事论事,为什么扯以前的事情?“总是”不是对方的惯性行为,是你的“惯性思维”,一旦发生事情,你会用惯性思维思考,TA总是会小心眼,这次也不会例外。但是TA这次真的小心眼了吗?没准儿是TA想听你说话,想和你深度沟通呢?当你说出“总是”的时候,其实一定程度上浇灭了TA改变的可能性,说白了是你的期待让TA成为了“小心眼”。

  (3)继续分析“那么”——

  到这里我很想问一句“哪么?”这个程度副词说出去很难让人心平气和地认真讲话。我怎么样为什么要让你来评价?你有什么依据冒出“那么”?严谨性在哪里?

  说服力有多大?不就是过嘴瘾吗?能起到实质性沟通吗?回答当然是“不会”。

  (4)最后一个“小心眼”——

  不管前面的主语、形容词、副词有多么大的威力,让对方成为什么样子起决定性的词是“小心眼”。

  这是那你期待TA所成为的样子,所以每次你们吵架,TA便会一次次加深你所期待的“小心眼”的样子,越来越像,直到最后,TA变成了你的负向期待——小心眼。

  (5)同样的方法,

  我们可以分析你们对话当中任何一句,检验你是否对TA有所期待,要判断清楚这种期待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要清楚正向的期待会让你们越来越接近对方想要的“完美伴侣”,负向的期待会让你们越来越成为彼此所厌恶的样子,直至最后一地鸡毛,一拍两散,这是你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这就是我要你明白的期待。它在“懂得”这一层面上,更恰当,给予前期的了解、理解,当你懂得一个人的时候,TA的那个你期待的样子,就会出现,这点,你必须要记住。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话句话说,当懂得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对TA的生命成长的关心和关注。这是爱一个人的极致。

  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和探索,先解决了为什么会爱TA,那么这个积极关注就会顺其自然的进行,不由自主。你必须要搞清楚的是你是不是爱TA,这点至关重要。

  四、如何修复感情

  分析完分手的根本原因,我们切入正题,解锁怎么按照步骤修复感情?

  你一定要明白,修复感情不是你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你要让对方和你一个阵营一同去战胜“分手”这件事情,共同成就彼此,变成彼此的挚爱。

  1、重新了解对方

  ——从TA的原生家庭、早期经历和内在小孩入手。

  列出TA的喜好,TA的害怕,TA的优缺点,TA对于什么敏感,TA喜欢你的地方,TA的可爱之处,TA喜欢去的地方,TA想和你完成的心愿,TA只告诉过你的秘密以及小时候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心心念念的玩具......所有你想了解任何关于TA的,都要去深度了解。分手后,想要修复你们的感情,这是第一步,万事开头难,你必须迎难而上。

  2、必须理解对方

  ——TA没有安全感,那就给TA安全感。

  当你真正了解对方的时候,从对方的角度看待你们的事情,就会容易很多,理解到极致,你会发现,你对TA的不是抱怨,是心疼。想要修复你们的感情,你只能这么做,别无选择。

  3、一定读懂对方

  ——正向积极期待。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必须耐着性子认真研读,才能收获你想要的。一知半解,只会让你生出更多疑惑不解,甚至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到那时候,那就完蛋了。

  4、真正爱对方

  ——对TA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关系和关注,积极关注。

  分手后,想要修复感情,你必须明白你爱TA,才能得到TA的爱。

  最后,我要说:分手,是两个人的事情,修复感情,是你自己的事情,本着了解、理解、懂得、慈悲的道理,给TA安全感,是你唯一修复感情的机会。

  我是深刻团队的咨询师:冬阳。如果想和我具体聊聊,可以添加下方助理微预约我的咨询。

  查看咨询反馈案例

  预约咨询师详细咨询

  冬阳原创推荐

  《挽回前任,解析高位挽回的核心》

  《有哪些与爱情有关的心理学知识》

  《要想挽回,切忌纠缠》

  《挽回中如何巧用断联》

  《分手挽回,教你挽回有新欢的前任》

  欢迎收听我们的公益情感电台,每天3分钟,每晚10点我们不见不散。

  听刻哥团队聊聊关于婚姻、恋爱、挽回的那些事儿。

  点击下方「菜单->干货必看->听电台」即可收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 咨询师冬阳 | 分手后,如何修复感情,重新开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