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超新星纪元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04-16 23:2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超新星纪元读后感精选

  《超新星纪元》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34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超新星纪元》精选点评

  ●大人离去交换国土震撼

  ●前面很激动,尤其看到死星造成的效应,后面就没了感觉。。。 交换国土真的狠。

  ●与其说是科幻小说不如说是童话故事画风天真甚至有点naive

  ●交换国土的情节牛逼

  ●3.5。 觉得idea很棒,但是后期比较糊。

  ●科学来讲确实结尾仓促漏洞也有,但幻想“大人死光光只剩孩子”的世界有意思。书中果然也提到了《蝇王》。

  ●Idea是有意思的,然而对话描写开始惨剧了。

  ●任何作家想要描述孩子们的世界时,都面临着一个问题:他们已经不是孩子了。即使他们也曾经是个孩子,但还是无法想象孩子们的思想

  ●感觉小说还没写完就这样完了....

  ●流水账…很多想法还是太天真了。设定很好,但是就虎头蛇尾

  《超新星纪元》读后感(一):美丽世界的孤儿

  通读刘慈欣之后,居然最喜欢核心创意是这篇和乡村教师。出版的版本很多东西和谐掉了,此书成书过程一波三折不去提,单就用硬科幻的方式给出一种人类文明年龄上被腰斩的可能性就非常震撼,继而把故事延续了下去,其实是用了比蝇王更难的方式构建一个更加宏大的自洽的世界。

  很多人不喜欢书里过于成人化的孩子,那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深刻体会失去双亲对于孤儿来说意味着什么。1亿个孤儿挤在一起仍旧是孤儿,孩子们会极速长大的,这一点不是大刘不懂孩子,而且太懂了。讽刺的是,作为明显在可知的宇宙是孤儿的人类,真的足够成熟么?

  《超新星纪元》读后感(二):“无人知晓”

  这是我读刘慈欣的第二个科幻小说,真的很佩服他的想象力,但是到最后总觉得这个故事未完结……。世界在没人大人的情况下,孩子们自行操刀主宰,这些想象力就未必是观察一个幼儿园小朋友所能触及的,从模拟国到试运行,再到正式交接,孩子式的思维贯穿这个故事线,主动权握在手里后,哪怕再如何成熟的孩子,都避免不了玩耍,群体性和从众理是孩子最容易表现出来的状态,至少在这个程度上还算不错的,但是往后的剧情发展确实显得很为难,故事就一味地借着历史被推进。记得是枝裕和有部电影《无人知晓》,就是讲述了五个孩子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的生活痕迹无助感和孤独感一直在挤压着孩子们的精神,直到最后落魄影片根据现实改编翻拍的,呼吁的是对弱势群体关注。现实里最小的孩子是饿死的。虽然只是科幻小说,看完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到底还是觉得这故事有点“悬空时代”。

  《超新星纪元》读后感(三):大刘这回写着写着,就写跑偏了

  你能想象出有一天地球上的大人全部消失,地球变为一个只有孩子的世界,那是什么样的吗?这本书的这个命题非常的吸引人!大刘也一如既往的用他那坚实的科学知识把我们引入这样一个世界。这部书前半部分写的还是非常好的,大刘描绘的超新星爆发,地球成年人为了即将到来的离别而做的各种准备!孩子们掌握了世界之后最初的混乱和迷茫,都写得栩栩如生!我也非常感兴趣,想看看大刘这回是如何开脑洞,他要怎样带领孩子们克服重重困难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生存!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大刘跑偏了,后来的一切都那么的不真实,战争,移民,这不是孩子的世界,这是成人的世界,只是披着一个孩子的外衣而已!细节也禁不住推敲,孩子怎么会开飞机,怎会开航母,怎么能到南极,怎么能发射核武器,怎么能移民,三十年后怎么又居住到到了月球上?这都是孩子能干的事吗?只能说大刘这次没写好,开局不错,写着写着就写跑偏了!这也使我重新认识了大刘,他并不是没部作品都那么好,他也是个凡人!

  《超新星纪元》读后感(四):内容太多篇幅不够这是大人眼中的小孩

  很有意思的故事,带给了我很多想象,但是写这么庞大的一个世界,单单以某群小孩子的视角及思想去代表所有的小孩,导致整篇内容架构高大上但是叙述方面就有点“不真实”,有点薄弱。失去大人们的小孩子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大人眼中的小孩,强行给小孩们贴上了大人的标签,而不是让我读完了有一种他们还只是孩子啊的感觉,反而觉得他们比我还“大人”。人变小了时间走得也慢了,这么多事情发生以后也只过了几年。交换国土非常有意思伏笔很多,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带古董,中国孩子的潜力在哪里,古老的文化带给我们后代什么样的力量,全部都没有,即便按照后记所说离开了地球,但是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最喜欢的就是交换国土这一段,这才叫做游戏。前面的战争游戏不是游戏,不是孩子们会做的事情,孩子们是任性的,会耍赖,规则是制不住他们的,即便要打仗,也是玩闹的打仗,可是超星新纪元的孩子们都冷静,听话,没有一点惊喜。整篇文章还是非常有意思,很值得回味,后记也给作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如果只有六岁以下的孩子活下来会怎么样?作者的脑洞真的大啊,佩服大刘。

  《超新星纪元》读后感(五):评《超新星纪元》

  有一个成语“天马行空”,大概讲的就是大刘科幻作品中的想象力。

  一场光年之外始料未及的灾难,“近在眼睫毛上了”是很好的比喻,把地球搅的天翻地覆,气候骤然变暖,海平面持续上升,动植物变异和死亡增多。但这些对生态的影响都不是最让人揪心的,或者说,和另外一个惊天消息比起来,就算月亮现在从天上消失也不值一提,“13岁以上的全部人类会在半年内死亡”。

  好了,这已不是简单的科幻,是大胆疯狂的社会学实验。地球上在一夜之间,只剩下13岁以下的孩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但所有的设施都要运转起来,所有的经济政治军事系统都不能崩溃,水厂、电站、警察、消防、垃圾、保育、教育、农业、工业、政府、军队,一夜之间全部成为孩子们的阵地,“世界是你们的了”。

  孩子本不是“天真善良美好纯真”的代名词,如果有人这样认为,那么我只能遗憾地说这只是大人们天真的附会。但孩子确实像一张白纸,简单自然,重视情感。孩子的身体和智力也尚未发育健全,许多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无法被胜任。

  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他们构建的社会一定不是大人社会的“惯性”发展,他们有自己最珍视的东西,有自己的“价值规律”。插上一双奇崛瑰丽的想象翅膀,欢迎来到超新星纪元孩子地球。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超新星纪元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