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4-07 23: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锦集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是一本由(墨西哥胡安·鲁尔福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7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精选点评

  ●形式内容都隐隐璀璨得登峰造极,可们又隐于源头般的黑夜,只从黑夜中重新涌现……在我自身,则生出绵绵的郁郁的荒凉伤感。 鲁尔福先生,您从此也是我的老师了。

  ●黑暗中处处有幽灵

  ●飞机上读的 太太太太太美了 这才是诗化的语言啊 许多描写甚至是超过画面所能呈现自序 回忆 对话穿插 加上魔幻现实神秘感特别迷人全能看出马尔克斯受他的影响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结局也和这个感觉很像 #老公推荐哒❤️

  ●就不能好好说话吗,装什么逼

  ●之前买了看了一半,来学校后重新借来看,竟然发现第一次读的记忆荡然无存根本没弄懂,这次总算是读懂了一些,感受魅力了。

  ●第一遍读到佩德罗-巴拉莫的儿子听从母亲遗嘱村子找佩德罗-巴拉莫,后面就没太读懂了。准备第二遍。

  ●太难读了,剪碎,拆开真的这么有趣吗?还是只是享受难读的过程

  ●有点懵,可能有很多细节没看出来,总是翻几页就不记得人名了。但真是厉害啊,马尔克斯用一整本《百年孤独》来讲的孤寂苍凉之感,这薄薄一本小册子也做到了。改天要一口气读完看看

  ●一年前看的,这几天在看黄锦树的《》时,脑中不时浮现出这部作品中画面与情景。交错叠加时空逝者生者梦境与现实了无界限阅读过程就是一场奇异

  ●马尔克斯遇到了胡安 鲁尔福,才深化明确了自己小说写作方式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都能看到他的借鉴吸收,我的叙述方式又要去哪里找呢?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一):读两遍

  2020B7/9.5 这本书要么读两遍,要么做笔记记录下每个角色才能读懂!我第一遍看的云山雾海,大概情节明白,但是很多细节和时间线是混乱的,只有第二次读加做笔记才弄明

  这本书讲述了三个时间段故事:现在“我”经历的,位于佩德罗巴拉莫已去世的时间段;过去佩德罗巴拉莫的少年时期,以第一人称由少年佩德罗巴拉莫口述;过去佩德罗巴拉莫中年执掌庄园时期,以第三人称讲述。其中在二三部分间夹了主人公母亲对故乡美好讲述,以斜体字标明,其余段落间没有明显区分,这种叙述主体不停变换的方式引起了读者的困扰,但这正是巧妙地方,每一段落都与下一段落有联系,在第二次读的时候不由自主被带入了那个人鬼不分、魔幻离奇世界,那个世界充满恐惧、背叛和报复,唯一的温暖是佩德罗巴拉莫对苏萨娜从小矢志不渝却不对等的

  美中不足是体量太小,情节过多细节相对较少,因为出场人物众多,对主人公佩德罗巴拉莫的笔墨相对不足,如果能扩充一倍的血肉,把佩德罗巴拉莫写得更丰满一些,那就太棒了!

  但是这已经是一本奇书了!《百年孤独》的字里行间暗暗映射着由这本书激发的诗意和想象力是毫不为怪的!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二):《佩德罗巴拉莫》2019.9.20

  引用热评第一:“《佩德罗巴拉莫》是一本需要一次性读完并且再读一遍”的优秀作品。

  是的,一定要一口气读完才行,否则长乏的墨西哥名,跳脱的Pov和缥缈情节会杀死难得的阅读热情。(前期在飞机浅读1/5的我最后还是重读开头)

  整本书暗隐着浓重粘稠的悲伤,若夸张书封所言属实马尔克斯受胡安鲁尔福之影响深远,又或许是译林翻译问题所致,浓浓的马氏绝望和孤独蔓延,像《族长的秋天》

  几乎没有固定走向,靠着人和幽灵的模糊界限的回忆倒叙,暗喻,意识流和写意对话撑起情节。破碎段落不仅仅是把完整的镜子打碎,而是拼凑起本就破碎的镜子。在镜子里,你能看见自己,生与死,忧郁,信仰和赞美诗。

  书里关于宗教煎熬(尤其是宗教)、神秘学、无处不在的死亡、农民暴力革命、疯癫的无辜和虚无缥缈的爱情等侧面描写温柔搓揉在这超现实主义小说面团里,惊喜。

  3h读毕,神清气爽(在读了2/3的时候往前回顾了一遍关键情节和人物网,条清捋顺后更觉写作手法之高级)

  以及——今天独自情愉悦在电影院看了电影,美美的吃了高热量晚餐,还拆了新电动牙刷,这样一来,今晚一定能睡个好觉了。

  2019.9.20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三):随便记录一下

  这位作者是个很神奇的人物,一生只出版了一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中篇小说,却是20世纪墨西哥最重要的三位作之一。而他的作品在诞生之初,被很多人评价为“一堆垃圾”,作者并不分辨,只是默默等待着时光的冲刷。联想时下中国文坛的浮躁和乌烟瘴气,不觉让人十分气馁。

  2017年有一部大热的动画片,叫《寻梦环游记》,以梦幻的方式展现了墨西哥独有的亡灵文化。墨西哥人不畏惧死亡与亡灵,每年的亡灵节期间会将亲人的遗骸重新清洗再安葬,并载歌载舞迎接祖先的亡灵返乡。《佩德罗·巴拉莫》的故事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上的。

  主人公遵循母亲的遗愿,来到母亲的故乡寻亲。明明是早已荒无人烟的村庄,却似乎总是人声嘈杂:无法解脱的鬼魂们依旧在此生活。偌大的空间之下,时间线不断来回交错穿梭,你必须步步紧跟,否则就会迷失在时空之海。在这里,你看不到生与死的界线,分不清真实与幻境,故事如同一面被打破的镜子,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碎片在黑暗中四散在空间里,每一片都在不断上演着过去的某个片段,你要在看过全部的碎片信息之后拼凑出自己理解领悟的真相。作者不会给你任何解释,你在看每一块碎片时不一定认识出现在里面的人物,甚至正在进行对话的人并不会都出现在画面上,你需要在其它碎片里找到相关线索将它们联系起来。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本书的阅读难度,但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成就和内涵。看完了之后就会理解为什么加西亚马上读了第二遍——不读第二遍根本理不清啊……的确得深入之后才能懂得作者的厉害之处。

  这种手法如今在电影的剪辑里运用得更加广泛(尤其是那种被标签了“高智商烧脑电影”的分类),但在当时应该是一场非常了不起的壮举,从此以后的拉美文学基本都带了“这个味儿”,并成为了他们的标志性特点。

  这本算得上是魔幻主义的鼻祖了,加西亚·马尔克斯正是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才写出了之后的著作。如果想多了解拉美文学,又看不懂《百年孤独》,这本短小精悍的《佩德罗·巴拉莫》会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四):谁的文学没有一个惯性触礁地

  南美洲,我的文学禁地。我读书生活中的百慕大三角洲。

  真的。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电影,天天看电影,但外国电影只看日本和英美。因为他欣赏不了别的语言,看外语片生理性头疼、烦躁、昏昏欲睡。类似我看拉美文学的感受。

  真的。很尴尬。我从来就不觉得马尔克斯好看,不要喷,我内心充满疑惑而不是对他们的抗拒……真的很尴尬,多年来马尔克斯在我心里地位非常尴尬,尤其是在我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后……

  除此之外我还尝试过波拉尼奥,科塔萨尔,保罗·柯艾略,以及,当然,博尔赫斯……然后现在终于见识了了大名鼎鼎的堂·佩德罗……真不是为了显得我多特立独行,我只是很奇怪,这些南美作家真的在我看来是有共性的,但这种唯一的共性就是让我觉得很难看。我不是不喜欢魔幻现实,《午夜之子》和《大师和玛格丽特》我都喜欢;上学的时候有好几部特别喜欢的超现实风格电影都是南美的,尤其喜欢《恰如水之于巧克力》,其他人纷纷表示过于另类,我看得很开心。除了新浪潮外拉美超现实可能是我唯一愿意每部都看两遍的超现实注意电影了(专业要求观片量早年不太注重品味都是囫囵吞)。

  可我就是从来都觉得这些小说很、难、看:没有阅读快感,没有情感共鸣,没有思想震撼,没有悬念,没有欲望,对我来说就是纯逼逼,琐事堆砌,然后突然来一句惊世骇俗的,但是又不能真把你唬住,等半天等不来一盘热菜。福克纳,你能看出他很“用功”地在做结构,而且人物也有真实的情感;伍尔夫还有些女人的细腻可以感受;普鲁斯特,你什么都get不到,只有美和爱在一片朦胧中异乎寻常的真实;最极端的例子,卡夫卡,我经常说看卡夫卡就像你好端端走在街上一个人突然大笑着跑到你跟前来拉了一泡屎又“略略略”地跑开,虽然莫名其妙,但这种莫名其妙至少能让你惊讶或者一脑门黑线,至少是有点反应。

  可是南美文学……可能我真的太肤浅了,是个死麻瓜,反正就欣赏不了……最后打算尝试一下略萨,再不行我就不再踏足这块禁地了……抹泪……

  留此为证,不喜勿喷。书,确实没看完。没看完不配长评,但我是个话痨。且等哪天我觉悟了再来反思自己走出禁土的历程。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五):了解一下!大佬是怎么写小说的

  不了解作家胡安·鲁尔福没关系,看过这本《佩德罗·巴拉莫》之后,保证让你跪下喊大佬!我服了!

  上一次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读一部作品是啥时候了?上一次读完一部作品久久不能平复又是啥时候的事了?能让另一位文坛大佬—马尔克斯激动地连读两遍、倒背如流的作品,你确定不了解一下吗?

  很久之前就被种草的作品,今天终于怀着期待又激动的心情将它打开,就这样,我这三个小时就再没放下过它。有毒啊!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果然开篇就让人沉浸在墨西哥热烈又奇幻的世界中。“我”长途跋涉来到科马拉找爸爸,自此开启了一段玄乎的人鬼情未了,nonono!是孤魂野鬼上门找我聊天的故事!从这些叙述中,我们了解了科马拉、半月庄以及生活在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他们信仰上帝,生怕自己死后上不了天堂。整天被前来忏悔的人围绕的神父却连自己都无法被宽恕。而最应该受到惩罚、下地狱的人就是半月庄最有财富、权势的堂佩德罗·巴拉莫,他心狠手辣、阴险狡诈,从家道中落一步步走向富甲一方。最后因为心爱的女人去世而在绝望伤心中死去。

  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意识流、梦幻、独白、追叙等等,不仅打破时空的限制,将一段段故事放在一起,同时也打破生死的界限,让亡魂与生者对话,表面看似破碎,内在却紧密联系,不仅不会给人割裂的感受,反而在多样的叙述手法下对故事的脉络充满新鲜感与好奇心,满满拼凑故事的全貌。

  说到这里,想多说一点,之前很火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让我们一窥墨西哥独特的文化魅力,亡灵节的魔幻色彩,对死亡的看法,同样也能够在这部作品中看到,墨西哥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