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会伤人》是一本由武志红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虽然感觉某些解释有点牵强,例子有点极端,但是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童年、父母以及曾经有过的亲密关系,还是很有启发的。
●很快翻完了。不想多说。就此话题要说出很多话来的话,还需要我去多积累积累。
●有一些观点还是不错的,但是很多过于偏颇,也夸大了童年对于成年以后感情生活的决定作用…
●解析原生家庭的自我投射,不停的看似客观的主观例子分析,指引读者走向自我内醒,能引起自我屏蔽的人多角度思考。
●从根本上而言,是我们自己要去审视自己的内心,要去学着尊重那正在发生的爱与美好
●重复太多
●强迫性思维导致一成不变的关系,改变起来很难。一直以为自己很健康,跳出来看自己,那些习以为常的毛病是存在的,只是自己看不见而已。可换言之只要不影响生活的都不叫做毛病,可以叫做情趣,小脾气,小性子,这样描述自己显得可爱一点。自省并自我约束真的很难。
●映射到人际交往、亲密关系的问题,其实很多都是个人问题的不察。 很好的一本有关自我认知的入门书籍,读完很有收获。但是,确实解决方法基本没怎么讲。不过,能够清晰理性地意识问题出自哪里就是自我提升很重要的一步了~
●对号入座。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一):不敢说是烂书 真能说自己水平不足
说实话我一点都没看懂 默读法不适合后 我开始大声朗读这本书 结果这样读了半本 这书也不薄啊 我还是不知所云 这书名为为何爱会伤人 你倒是告诉我啊! 一个答案也没有 唯一的主线就是妈妈是孩子的轮回 三岁前妈妈与孩子的关系决定了孩子一生心理底色 呜呜 我想哭 我孩子过了三岁四岁半了 难倒底色已定 我不服 !作者作为心理咨询师 扒了自己无数个来访者的案例,只讲案例,不管别人的隐私,这样好么!只讲案例罢了,又不具体分析透彻,一笔带过,整本书就是这么个结构,看的人想吐
1.恋爱的本质是童年与亲人相处的轮回重现。所谓“看对了眼”,是指回忆起童年相处的美好,或者想修正童年相处的不美好。 2.恋爱开始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和“幻想的完美情人”打交道。面前的人是“完美情人”的投射,怎么看怎么好。时间久了,原来对方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爱伤人一次。 3.沟通从来不容易,恋爱意味着天天沟通。沟通双方内心都有自己的需求,不满足不行,满足错了不行,不但不满足反而要改造对方顺应自己需求更不行。偏偏你就喜欢把“汝之蜜糖,彼之砒霜”送给对方,还抱怨爱得那么用力却那么惨。爱伤人两次。 4.童年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埋下了心理创伤。在恋爱中爆发出来,爱伤人三次。 5.解决方法如下:第一,接受。对方就是眼前这个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的实实在在的人,不是什么完美的人。接受ta,理解ta,学习ta的优点。 6.第二,满足对方真正的心理需求。从对方的角度把对方的想法复述一遍。平时记录下对方的喜好需求。 7.第三,坚韧。有能力解决问题,这叫能力。能接受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叫坚韧。接受事实真相,接受童年不完美,接受父母不完美,接受世界不围绕自己一个人转。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三):上周在书店里翻完,还不如去看李松蔚的《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
心理类的书很多。完全是因为作者名字和书名,想看一看这本书。觉得作者写的不认真。而且很多次都在强调一个母亲对孩子怎么怎么样。我就想问问,爸爸呢?
花了一两个小时翻完了。里面的句子摘下来,是为了争论的时候说服那个和我世界观育儿观不一样的你的。
1.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2.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 3.有谁,能比我们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 4.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5.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助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6.要尊重一个孩子受挫折的权利。 7.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 8.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 9.成熟的父母不会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10.不能将自己的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 11.有真自我的人,他会形成内部评价系统,即,他行动的动力来自自己的内在。有假自我的人,他会形成外部评价系统,即,他行动的动力来自外部的他人。 12.他们怕的其实不是失败,而是怕被人否定。 13.真正能制造安全感的只有爱。 14.心里需求的核心是感受,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交流并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15.你再亲密的人也是另外一个人,是和我们一样重要,一样独立的人。 16.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17.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与自由。 18.我要买一盆星球。 哈哈
现在星球已经在淘宝买了。也种上了。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四):别盲目自省,用心感受你认为的不对劲
在恋爱里,我是一个常常自省的人。我意思如果恋爱进展不顺利的话。我就会疯狂自省,然后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问题。然而面对一个总觉得自己没错,别人错了的伴侣的时候,多数时候我是迷茫自卑的。自卑的想得到他的肯定,想打败他以前的女朋友,想成为他心里最好最好的。所以我自省方向是——如何让自己更加忍让。因为如果我觉得我是对的,我争论,往往被说极端或者无理取闹。反正不管怎样,我都是道歉的一方。后来我放弃了反抗,我选择逃避和忍让。因为这比抗争容易多了,忍受一时的气愤绝望,换来后面几天的安宁祥和。为什么我都是输家?因为他时常对我使用冷暴力,我最害怕的冷暴力。不到一天我就会奔溃道歉。这简直是对我最大的折磨。所以我自省导向发生了改变,我没有自省整个恋情对我的影响,因为我投入太多,我不愿意放弃。所以我自省我自己是不是太矫情,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太多要求太高。所以我一直忍耐,一直绝望,一直觉得无路可走。而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的视野被遮住了其他路,我只看到这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别反抗,撑住。我想撑到我忍无可忍的一天,没想到这一天这么长,我低估了自己的忍耐能力,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因为我这个决定而精疲力尽。武志红老师这本书,简直让我打开了黑匣子。让我看到我被遮住的眼睛,甚至明白我为何会做这样的选择。当我明白,当我了解,当我分析好我的感情。我发现,我的选择多么错误和悲观。我像一直被蒙在鼓里,然后我开了一双天眼一样。我明白了为何他这样打击我,说我的不是。我明白了我为何失眠。我明白了为何我选择面对这种生活都顺从。我明白了以前我彻夜不眠时图想清楚这些问题的时候,却得出这样一个解决办法是多么愚蠢。我永远记得一句话:如果你不是内在模式很好的人,尽量远离那些内在模式很差的人,除非他会自省。了解他的以前的恋情,就了解了这个人。
我天真的认为,我和人家不一样。我比她优秀,会沟通,所以我一定能跟她不一样。我高估了自己,也美化了他。我该自省的是,从那个时候,我就应该发现,他自私且从不自省。我从后面的相处中发现,我根本不喜欢这样一个人,我无法接受他的缺点(他的缺点是我在意的),他的优点我也不以为然……但是因为我想不通,我付出了时间感情,所以我不想离开,我觉得这是爱,其实不是,是我对我的错误判断买单而已。这本书很好的让我走出一段让我整个人变得很差的恋情,让我想通很多想不通的事。让我的眼睛放宽,甚至多了一只心灵的眼睛看破迷局。让我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更加学会如何爱一个人。可是说,让刚踏出入社会,事业爱情都迷惑的时候,给我一个指路的灯。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五):爱情里让人失望的秘密
俗话说,能伤害你的人一定是和你亲近的人。这句话不无道理。越是你在乎的人,越能轻而易举地伤到你。
在爱情里,我们受到的伤深刻而痛苦。也常常会自问:他到底爱不爱我?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为何一开始美好而单纯的感情,在确立关系后就变得不一样了,他就好像变了个人呢? 为何关系越亲密就越伤人?我们到底对爱有什么误解吗?
武志红的这本著作《为何爱会伤人》中解释了这些问题。但很多读者对这本书的评论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观点很值得思考和学习。
作者在书中写到:
恋爱的感觉,无非是两句话: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童年的感觉是人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印象,深刻而久远。
而异性父母在童年时对我们的影响,足以大到我们对伴侣的选择。
如果小时候童年生活幸福,异性父母给自己留下的是快乐的回忆,那么在以后的爱情里,这样的人很可能会选择和自己异性父母相像的人,重温童年美好的回忆。
而另一种情况是弥补自己童年时所受的苦。
比如,很多人小时候经历了父母的情感不合,父亲不负责任不顾家,而且脾气暴躁。那么女儿在成年后,很大程度上不会选择父亲这样的人。
问过我的很多朋友,关于在选择伴侣这个问题上,她们都表示:以后绝对不找像自己爸爸那样的,而是找一个温柔负责任的。面对自己童年的不幸,她们想要在爱情里获得拯救。
爱情之所以伟大,也在于它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是我们自愿的。也因为它能够给予,那些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伤害的人,以温暖和鼓励。
当亲密关系确立后,我们总会对伴侣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甚至会觉得,伴侣如果不能满足我们就是不够爱。
作者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男人与女人正在感情的升温期。有一次男人给她打电话,她没接而是直接挂了。
后来女人打回来跟他说,自己那个时候正在开会,不方便接,只好这样。
男人则说,如果换了是他,他会先接电话,说明原因,而不是直接挂电话。
面对同一件事,男人认为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好的,他不认同女人的做法。
在这件事上,他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女人身上。这样的人,会特别关注恋人是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待自己。如果对方没有如自己所愿,长此以往,会让彼此心累失望。
在两人的关系中,期望常是一种微妙的暴力,因为这是要求别人顺从我们的意志。——约翰·威尔伍德其实,我们对伴侣的要求,也是自己的欲望和诉求的体现。我们总是用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评价伴侣,其实,我们应该想到,伴侣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与我们不同的人。
当亲密关系发生冲突时,不妨试着自省:我有没有尊重对方,有没有太过自我。
或许我们将太多对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伴侣身上,希望他来拯救我们,带给我们幸福。
但是,爱情不是神话。幸福也不在于从其他人身上寻找。幸福在于找到自己,然后遇到一个合得来的人,一起走下去。
高晓松曾说:“什么是好的感情?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纯良的自己、诚恳的自己、磊落的自己。”
一段好的爱情,应该是它帮助你找到真正的自我,而不是将自我的幸福寄托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