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规划局》是一本由[美] 菲利普·迪克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pkd
●小说集的第二本,依然比较经典。感觉大师对地球的未来很不看好,可能是因为处于冷战时期的关系?
●京东
●PKD绝对是我科幻的最理想高度。科技+故事+效果+结果完美融合。风格与星新一相似,但是又比星新一更为真实和大胆。讽刺效果6得飞起。看完简直舒服得飞起。就是有点厚,但是学生党两天300页不是问题。
●很好,不像上本,每个故事的结尾都让人意外,这点好也不好。菲利普·迪克真的是一个阴谋论者。
●本集最出彩的应数《第二型》,曾被收录在另外一个出版社的PKD短篇集里。几个角色的多次反转,最后结局的宿命感,典型的PKD“人与非人”的迷思。
●封面既丑又随便,配不上渐趋成熟的迪克。《二号变种》:武器一旦有了自主意识并且失控,人类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后代》:很有思考性的科幻假设,消除了父母的影响,连伦理都不复存在,发挥人类的潜能变成冷冰冰的机器人。《乘火车的通勤客》:悬念打造得不错。《她想要的世界》:结局显然成了平行世界的设定,观点的逻辑存在破绽,最后还是将球踢给造物主。《关于泡泡世界的纷扰事》:纳芥子于须弥。《头环制作者》:名为自由联邦,实则讽刺极权主义。《命运规划局》:对电影不满意的可以来看原著。《不可能存在的行星》:哪怕地球成了传说,人类对故土也有眷恋之情。《伪装者》:真假莫辨,结局让人怀疑人生。《詹姆斯·P.克劳》:可悲的异族统治,只是机器人不打就走也太顺当了。《异乡客》:人类必须承担因辐射变成废墟的自作自受的恶果。
●作品略有参差不齐,但总体的水准还是不错。 这本短篇集给我最大的印象便是对于战争的反思,PKD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反思人类关于战争和人性之恶,他笔下的未来哪怕看似光鲜,都掩盖不了灵魂的破败。《二号变种》、《往昔曾在》、《暮光下的早餐》、《纪念品》、《火星先遣队》……以上是我最喜欢的几篇,但这类的作品占本书很大的比例。 年轻的时候,曾经幻想过许多战争之后、世界末日的未来画面。而现在有了孩子,才会更明白未来的重要性,所以那些小人物的挣扎,也会是我们的选择——只有一丝希望,都不要留在战争之中。
●没有第一本好看啊〜但也比没有什么读强。
《命运规划局》读后感(一):什么是人类?
貪婪。時間。星際。
• 《饼干夫人》:留与读者的想象空间极多。类同“干瘪的苹果”,吸取生命
• 《变种二号》《乔恩的世界》:电影“Tomorrowland”情节略像
• 《末世战鼓》:火星虫子(“第九区”、“安德的游戏”)
• 泡泡球里套着的仍是泡泡球
• 《头环制作者》:思罪!“少数派报告”
• 《今为人类》:是想讲女性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吗? 什么是人类?无关乎你的样貌,你的出生地,只与你的本性相息。善良的本质
• 《命运规划局》:电影改得不像原著
• 《伪装者》:→电影“银翼杀手”,你相信自己是人类,那就是
• 《火星先遣队》:地球到火星,殊不知是火星到地球。循环无止息。够了,不要再毁掉第三个星球了
• 《显赫的作家》:难怪上司暴怒,开了圣经大玩笑! “来自地球的男人”
《命运规划局》读后感(二):部分篇目的一句话简介
《命运规划局》是《科幻世界》推出的《菲利普·迪克中短篇小说全集》中的一本,619页。大部分是科幻小说,混了一两篇恐怖小说。菲利普·迪克脑洞非常大,写的科幻小说特别有意思。
部分篇目的一句话介绍:
【饼干夫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星球窃贼】偷鸡不成蚀把米。
【往昔曾在】地球人都到哪儿去了?
【头环制作者】Big brothers are watching you.
【项目:地球】小男孩拯救人类。
【今为人类】不爱老婆你就死定了。
【命运规划局】推销员改变世界。
【伪装者】如何证明我是我?
【詹姆斯·P·克劳】作弊拯救人类。
【异乡客】我们回不去了。
【小小城镇】退休人人爱。
【纪念品】强盗的逻辑。
【火星先遣队】大水冲了龙王庙。
【显赫的作家】上帝路过任意门。
《命运规划局》读后感(三):简评
《显赫的作家》:任意门和微宇宙的上帝;
《火星先遣队》:火星起源说,与火星任务这部电影有同样的内核;
《纪念品》:世界大同必须消灭异类;
《小小城镇》:自己创造世界,有种魔幻感;
《异乡客》:对未来悲观的展望,很有想法的一篇;
《詹姆斯.p.克劳》:对于机器人的刻画未免有点太单纯;
《伪装者》:有种克隆人的哲思在里面,虚虚实实,细思极恐;
《不可能存在的星球》:很多科幻小说貌似都喜欢引入对于地球的故乡情怀;
《命运规划局》:标题文,有种宿命感;
《今为人类》:请问你掉的是坏老公还是好老公;
《干瘪的苹果》:像极了哆啦A梦里那个成精的后山;
《头环制造者》:世界没有了隐私是多么可怕,论万磁王如何防x教授;
《给帕翠的礼物》:对于低纬度的人来说,高纬度的就是神仙打架了。
《暮光下的早餐》:冷战时期对于未来的恐惧,人的本质让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关于泡泡球世界的纷扰事》:关于世界的创造与毁灭
《项目地球》:又是一篇关于创造数个地球(宇宙)的文章,地球养成记
《地表突袭》:不同生物之间看对方都是怪物
《乘火车的通勤客》:平行宇宙
《末世悲鼓》:很悲凉的一篇,生物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
《往昔曾在》;为了抢夺能源,最后也掏空了自己
《后代》:择优而生,变相得宣告了人类的灭亡
《星球窃贼》:细思极恐的一画,很适合拍成科幻恐怖片,价值总是相对而言,黄金也可能是别人眼中的废物。
《乔恩的世界》:逆转未来,时间线的分支与交汇
《二号变种》:关于ai的叛变,这种近乎完美的复制能力就像怪形里面一样,让人产生无尽的恐惧。另一方面只有共同的敌人才能让人类握手言和,有种守望者的感觉
《钟门之内》:也是关于ai产生自我意识
《饼干夫人》:时光蚕食者,开篇有点玄幻的感觉
《命运规划局》读后感(四):PKD还没嗑药
愿你沉溺战争后的生活,如天堂般快乐。
1953年到1954年,菲利普·迪克开始在美国科幻圈崭露头角。诡谲奇妙的科幻创意,成熟的叙事技巧,这一时期的PKD进入到了短篇创作的高峰期。
《命运规划局》这部短篇集,整本收录了作者这两年间创作的一共二十七篇作品。正如封面上诺曼所说,“这本书是一枚迷人的时间胶囊……让我们得以窥见他那短暂的、高度压缩的学徒期“。
但在我看来,PKD这时的叙事技巧早已走出学徒期。在搭建幻想世界和吊足读者胃口两方面,PKD已然炉火纯青。
高压下的创作,一方面被评价为充斥着噱头和套路,但另一方面又在写作上不断地修炼。这段时期的PKD,一边是想要以写作为生的理想,一边是入不敷出的生活,在这些故事中,我们随处都能看到PKD对日常生活、对消费主义、对战争的吐槽。写作,对于这时的他来说,也许就是心中的月亮,是逃离现实琐碎最佳的方式吧。
人与神
《乔恩的世界》《关于泡泡球世界的纷扰事》《给帕翠的礼物》《命运规划局》《小小城镇》《显赫作家》真的有以赛亚吗?圣经中的先知、圣灵的派遣者,甚至上帝他老人家真的存在吗?
KD在初期的创作中就已经展开了对这一疑问的书写。人类用各种方式遇到神灵,或者人类本身就是神灵、预言师。这种对神圣性的消解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
对”上帝是否存在“这一问题的书写,在PKD后期的作品中愈演愈烈,直至充满宗教哲思意味的”VALIS“三部曲。
人与日常生活
《饼干夫人》《钟门之内》《乘火车的通勤客》《她想要的世界》《干瘪的苹果》KD的短篇处女作《沃昂》讲述的是一直狗眼中的垃圾回收工。那些每周定时来清理垃圾的工人们,在狗狗眼中就是一群按时来收取祭品的外星生物。PKD说,自己一直以来写作的方法,就是进入到另一个人的脑海中。有这样想法的人一定不会无聊。因为当他在看一个贪嘴的小男孩,一台时不时出故障的闹钟,一个报错站名的乘客,一个说啥来啥的乌鸦嘴等等等等这些人时,他都能脑补出一整篇故事。
贪嘴的小男孩会被烤饼干的阿姨吸食生命,闹钟时不时出故障是因为不喜欢男主人,报错站名的乘客其实来自平行世界,说啥来啥的乌鸦嘴其实具有着预言的能力……
KD用诙谐的笔调调侃着贫乏的生活,在自己的故事中开启了一个逃离日常生活的出口。
人与战争
《二号变种》《往昔曾在》《暮光下的早餐》KD是反战的,这毫无疑问。他笔下的战场又不可避免,人类必然掉进自己挖的陷进中。
人们会为了维持当下高科技的生活,不断投入到物资的争夺当中,一代又一代。人类会陷入与自造机器人的战争中,毫无获胜的可能。但人类永远不会记住教训,战争总是会到来。
人与异人
《末世悲鼓》《地标突袭》《詹姆斯·P.克劳》《纪念品》《火星先遣队》《星球窃贼》对非人生物,或者说异类,人类会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呢?PKD看来,只有排已和掠夺。
我们无法对异己生物产生同理心,对于外星人、机械人,甚至是持不同政见者或是来自未来的我们,只要有不同,只要不能达成共识,战争和毁灭必定接踵而至。
而这样对同理心的缺乏,和肆无忌惮的掠夺,最后带来的结果,也终将是毁灭。
人本身
《后代》《项目:地球》《头环制作者》《今为人类》《不可能存在的行星》《伪装者》《异乡客》何以为人?是情感,是出于本能的爱,还是对自由的追求,对故土的眷恋……PKD从创作伊始就不断重复着这一主题。
如果说从对战争、对人类与异己之间的关系来看,PKD是悲观的。那么对于人性本身,PKD又可以说是乐观的。他相信人必定克服不了自身的弱点,会迎来毁灭性的结局。但他又相信,通过小人物的美德,人与人之间单纯的情感,是人类维持自身,坚守“人类本性”阵地最有力的武器。
随着科技的进化,人类的破坏,人们终将与这个地球格格不入,成为需要背弃家园的宇宙流浪者。但爱会拯救世界。
KD还真是那个时代正宗的嬉皮士。
《命运规划局》读后感(五):今为人类,烂漫浪漫
KD另一短篇集《少数派报告》中的《第二代》在本书被译为《二号变种》,《冒名顶替》在本书中被译为《伪装者》。
《乔恩的世界》与《二号变种》的世界有所关联。
《命运规划局》曾在《科幻世界》杂志2014年1月刊登,译名《调整队》。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有剧透。
《饼干夫人》
年轻的男孩巴博将自己鲜活的生命力作为献祭品,得以满足餐食的欲望,年迈的德鲁夫人以美味的饼干作为诱饵,通过接触年轻的生命获取早已消逝的青春活力。
《干瘪的苹果》
年轻女人洛丽与果园的一棵老苹果树定期相会,老树丢下干瘪的苹果夺去离开它的她的生命,自己焕发生机。
《今为人类》
《星际迷航:原初》第一季中,瓦肯人Spock因为收到某外星球上的能治百病使人开怀平和的孢子影响,爱上一位六年未见的人类女性莱拉,在那一集的最后,他告别莱拉时说道:你不能发出那个(我瓦肯名字)音节。
本书中《今为人类》的末尾,就有这么一段相似的对白:
吉尔突然把头转向他,“你叫什么名字?你真正的名字。”男人的灰色眼睛闪动了几下。他露出了温文尔雅的淡淡微笑,“恐怕你没法念出我的名字。人类的声带没法发出——”女主角意识到,冷冰冰的真正丈夫,却还不如一个逃亡的外星生物更有温情。
《钟门之内》
机械钟有意识地选择喜欢自己的主人。
《詹姆斯·P.克劳》
机器因其在战争后拥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反仆为主,机器人实际上发展成完全不同于人类的物种。
《二号变种》
三战苏联和美国都开发了机器战士作为帮手,然而它们发生了变异,自行升级,背叛造物主。也许智慧生物,注定会反叛上帝,注定因差异而内斗。
《往昔曾在》
战争是饕餮,吃掉男人,年轻男人,女人,剩下他们要守护的东西,成为未解的考古之谜。
《伪装者》
经典的PKD风格结尾,不禁哈哈大笑。
(个人认为本书体现反战思想的共有十篇,现分在其他分类里)
《乔恩的世界》
时空穿越者改变了历史的节点,历史开始截然不同。是战争促进了科技,还是科技促成了战争?
《她想要的世界》
无数平行世界中,必然有一个对我是完美的。
《乘火车的通勤客》
平行宇宙已经吞没自己原先的时空,而自己浑然不觉。
新的事物出现,旧的事物消失。过去的世界正在发生改变,而记忆依存于过去。他怎么能相信自己的记忆?《火星先遣队》
人类毁坏自己的家园,踏上殖民星球的道路,但人类是健忘的,人类从历史中能学到的,就是永远也不能从历史中学到什么。
《异乡客》
人类将地球变得不宜自身生存后,就变成了外来人。
《纪念品》
人类有高尚的目标,他们声称:为杜绝战争,才进行毁灭。
《项目:地球》
西方传说中,亚当与夏娃吃下能获得智慧的禁果,就被驱逐出了伊甸园,并要忍受身为人类的痛苦。生命自会找到出路(《侏罗纪公园》)。监管之下,反抗必会存在。
《关于泡泡球世界的纷扰事》
人类把玩手中的微观世界,释放自己因找不到外星生命而无处安放的精力。无数世界,均是如此。
《小小城镇》
有点像PKD的另一个短篇《电子蚂蚁》,以为自己是真实的存在,却也被他人的观察所操控。
《命运规划局》
人类,生活在被规划队规划好的命运中,却丝毫不自知。
电影版完全是一个爱情故事,涉及自由意识的真相,不过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子,“我们一直监管着你们,我们也曾放手,可第一次你们回馈了五个世纪的黑暗时代,然后我们用六百年教你们用理智控制冲动,1910年再次放手,这次以古巴导弹危机收尾。(非原台词)”不禁让我想到《终结者2》中T800的台词:“以邻为壑是人类的天性”。
《显赫的作家》
我当我自己的神。
《后代》
被绝对理性的机器人用绝对科学的方法教养出来的孩子,还会将上一代自然养育出来的人类当作同类吗?
《地表突袭》
战争毁灭世界后,躲入地下的人自认是“智人”进化后的“技人”,实则与机器同化,地上的人倒退回归农耕时代,西方传说中的哥布林,就是他们眼中的“技人”。
《不可能存在的世界》
当地球成为传说,伊甸园便变为废墟。
《头环制作者》
妄想统治世界的读心者,是一群真正的残疾人。
《暮光下的早餐》
战争会毁掉每一个人,好运不再来。
——在这样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设计武器的聪明人和使用武器的傻子。《星球窃贼》
人类以貌取物,将灾祸认作宝贝。
《末日悲鼓》
生物并不能理解他种。
《给帕翠的礼物》
超级逗。和《啊,当个布洛贝尔人!》的风格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