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新义》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呼应时代,与时代或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互动和思考。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也借鬼狐反应清代的贪腐和不公。郭沫若先生也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同样汪曾琪先生在改写《聊斋》故事时,从哲学的高度、审美的视角,对故事、人物“注入了现代意识”。使《聊斋新义》更适合于我们所了解的、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故事,而不单单只是奇闻异事的记录。
●妙笔生花,古著新读
●一开始中图下单,迟迟不发货,孔网奸商加价卖,一度打算先不入了---毕竟十三篇内容早就读过。后来还是抵不过心里痒痒,好在节前拿到了。不成想竟成了这个毕生难忘春节的精神调节剂。蒲松龄原文留白处,汪老多有闲笔上色,不多不少,刚刚好。
●文字美,版式信,有创意,还有汪曾祺和蒲松龄的手稿,聊斋的插图都很漂亮。
●聊斋志异的故事本身趣味性就很足,加以汪老的改写,可读性与哲学性更强,多篇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 排版结合蒲松龄的原著,可以对比阅读,以及蒲、汪二人的手稿可以欣赏。
●改动的还是很有意思,就像先生所说的那样,小改而大动,有时只是结局的一点小小的变化,有时是缩写,有时是扩写,总而言之,整个故事就似乎多了一层含义。
●这书做得不错,颇可玩味
●蒲老汪老的文字,对比着看挺有意思的。
●我爱豆果然不会让人失望,结尾加了简简单单两句话,就让故事的韵味更悠长了。get了加盖爱豆印章的版本!不过排版太浮夸了,一页只有四分之一版面有字,无意义的留白超多,我在这儿买纸呢?
●每一篇在原文的基础上改的并不多,但是却有了新的意境和思想,在我看来就如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比如《蛐蛐》,汪曾祺将原文结尾成名一家喜剧式的结局改了,这样他们一家因当政当权者的无聊玩乐导致成名儿子变异形的悲剧,对抨击封建统治者的力度才够强。 另外汪曾祺以其笔表其心,对蒲松龄原文中的人物不喜的就以笔改之,让我大呼过瘾,比如《黄英》一文,马子才过于迂腐,假命清高,汪老就没让他娶黄英。 总之,每一个故事都在原有框架下赋予了新的灵魂。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集新文、原文、汪曾祺手稿及蒲松龄手稿高清图、文中配以于受万的水墨图,排版装贴精致又大方,个人觉得是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聊斋新义》读后感(一):聊斋新义
每读一篇汪先生改写的故事,就急着要去看蒲松龄的原著。看两个讲故事的高手过招很是过瘾,一个是通俗的古文,一个是精炼的白话文,文字不分上下,价值观确是有所差异,每每思考此处为何改写成这样呢?这样对比着看就更有意思了。
《瑞云》这篇,原著讲到高人帮助瑞云恢复原貌皆大欢喜,汪先生加了夫妻两个若有所失的结尾,让人好生怅然。
《双灯》这篇,原著中是一位已婚男人和狐仙的故事,汪先生改成了未婚穷苦青年被狐仙爱恋又因缘尽分手的故事,不同价值观,写出了不同的爱情,也是另有回味。
《聊斋新义》读后感(二):再看聊斋
这不是我第一次接触《聊斋》,但却是我离聊斋最近的一次,也是我对《聊斋》一个新了解的开始,从这本汪曾祺的《聊斋新义》开始。 说起《聊斋志异》,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很多人都阅读过很多遍,而我就是一个对《聊斋志异》了解很少的一个人,由此我突然开始了对《聊斋》的探索,原因有二,读书这么多年,对汪曾祺老前辈一直都有一种很尊敬的态度,对他的书也是采用一种很认真的阅读分析的方式,而每次,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这次的《聊斋新义》也不例外。 其次,世间万物,皆有因果,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里,深刻的让我知晓了这个道理,凡事皆有因果,不论新旧,汪曾祺的这部《聊斋新义》,从书名上的新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改编版的聊斋,说起聊斋啊,是不是很多读者都会第一时间想起聂小倩与宁采臣,其实不简单是如此。 读完这部汪曾祺改编的《聊斋新义》,我在里面读到了很多东西,不止是宁采臣与聂小倩绝美的人鬼情未了,还有很多潜藏的东西,是卖笑女子与落魄公子的一见钟情至相濡以沫,是九岁儿子为父亲为家庭的命运自愿化身蛐蛐,只为父亲一生繁华,是爱花之人为自己所喜的坚定不移,是两个人互相争石头的癖好? 太多太多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脸上的表情时笑时哭时哀恸,因为它包含的情感太多了,在读《蛐蛐》的时候,我还觉得这个儿子太不懂事了,太调皮了,简直就是一个带不动的猪队友,可是在最后原来那个百战百胜的蛐蛐就是儿子为父亲为家庭献身的证明,那一刻我又觉得一瞬间泪目。 而后来的朱尔旦妻子换头事件,我又觉得很搞笑,但是也有一种无言以对的心态。 就是这样神奇的一本书,而最让人称赞的是,这本书不止包含了汪曾祺改编后的聊斋的故事,还有原版蒲松涛创作的聊斋原文,也有着绘画大咖于受万的插图,可以说这一部《聊斋新义》涵盖了三本书的内容,喜欢文学的书友们,这一定是不可错过的一部创作。 看其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说这本书是一种“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可以说是很棒了,汪曾祺老前辈用了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不一样的聊斋展现在我面前,让我第一次全面的接触聊斋,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聊斋新义》读后感(三):再看聊斋
这不是我第一次接触《聊斋》,但却是我离聊斋最近的一次,也是我对《聊斋》一个新了解的开始,从这本汪曾祺的《聊斋新义》开始。 说起《聊斋志异》,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很多人都阅读过很多遍,而我就是一个对《聊斋志异》了解很少的一个人,由此我突然开始了对《聊斋》的探索,原因有二,读书这么多年,对汪曾祺老前辈一直都有一种很尊敬的态度,对他的书也是采用一种很认真的阅读分析的方式,而每次,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这次的《聊斋新义》也不例外。 其次,世间万物,皆有因果,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里,深刻的让我知晓了这个道理,凡事皆有因果,不论新旧,汪曾祺的这部《聊斋新义》,从书名上的新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改编版的聊斋,说起聊斋啊,是不是很多读者都会第一时间想起聂小倩与宁采臣,其实不简单是如此。 读完这部汪曾祺改编的《聊斋新义》,我在里面读到了很多东西,不止是宁采臣与聂小倩绝美的人鬼情未了,还有很多潜藏的东西,是卖笑女子与落魄公子的一见钟情至相濡以沫,是九岁儿子为父亲为家庭的命运自愿化身蛐蛐,只为父亲一生繁华,是爱花之人为自己所喜的坚定不移,是两个人互相争石头的癖好? 太多太多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脸上的表情时笑时哭时哀恸,因为它包含的情感太多了,在读《蛐蛐》的时候,我还觉得这个儿子太不懂事了,太调皮了,简直就是一个带不动的猪队友,可是在最后原来那个百战百胜的蛐蛐就是儿子为父亲为家庭献身的证明,那一刻我又觉得一瞬间泪目。 而后来的朱尔旦妻子换头事件,我又觉得很搞笑,但是也有一种无言以对的心态。 就是这样神奇的一本书,而最让人称赞的是,这本书不止包含了汪曾祺改编后的聊斋的故事,还有原版蒲松涛创作的聊斋原文,也有着绘画大咖于受万的插图,可以说这一部《聊斋新义》涵盖了三本书的内容,喜欢文学的书友们,这一定是不可错过的一部创作。 看其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说这本书是一种“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可以说是很棒了,汪曾祺老前辈用了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不一样的聊斋展现在我面前,让我第一次全面的接触聊斋,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聊斋新义》读后感(四):以旧瓶装新酒
这不是我第一次接触《聊斋》,但却是我离聊斋最近的一次,也是我对《聊斋》一个新了解的开始,从这本汪曾祺的《聊斋新义》开始。
说起《聊斋志异》,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很多人都阅读过很多遍,而我就是一个对《聊斋志异》了解很少的一个人,由此我突然开始了对《聊斋》的探索,原因有二,读书这么多年,对汪曾祺老前辈一直都有一种很尊敬的态度,对他的书也是采用一种很认真的阅读分析的方式,而每次,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这次的《聊斋新义》也不例外。
其次,世间万物,皆有因果,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里,深刻的让我知晓了这个道理,凡事皆有因果,不论新旧,汪曾祺的这部《聊斋新义》,从书名上的新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改编版的聊斋,说起聊斋啊,是不是很多读者都会第一时间想起聂小倩与宁采臣,其实不简单是如此。
读完这部汪曾祺改编的《聊斋新义》,我在里面读到了很多东西,不止是宁采臣与聂小倩绝美的人鬼情未了,还有很多潜藏的东西,是卖笑女子与落魄公子的一见钟情至相濡以沫,是九岁儿子为父亲为家庭的命运自愿化身蛐蛐,只为父亲一生繁华,是爱花之人为自己所喜的坚定不移,是两个人互相争石头的癖好?
太多太多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脸上的表情时笑时哭时哀恸,因为它包含的情感太多了,在读《蛐蛐》的时候,我还觉得这个儿子太不懂事了,太调皮了,简直就是一个带不动的猪队友,可是在最后原来那个百战百胜的蛐蛐就是儿子为父亲为家庭献身的证明,那一刻我又觉得一瞬间泪目。
而后来的朱尔旦妻子换头事件,我又觉得很搞笑,但是也有一种无言以对的心态。
就是这样神奇的一本书,而最让人称赞的是,这本书不止包含了汪曾祺改编后的聊斋的故事,还有原版蒲松涛创作的聊斋原文,也有着绘画大咖于受万的插图,可以说这一部《聊斋新义》涵盖了三本书的内容,喜欢文学的书友们,这一定是不可错过的一部创作。
看其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说这本书是一种“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可以说是很棒了,汪曾祺老前辈用了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不一样的聊斋展现在我面前,让我第一次全面的接触聊斋,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聊斋新义》读后感(五):如果你想变美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自然容颜就变了。写这些话的时候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想想到底是平日里软文看多了。可是行动派并不满足,看着热血澎湃,但“千帆过境”之后“我还是我”的惆怅,更与何人说。
不急不急,正经人诗诗给您解惑。古往今来,人之美分为两类,一类是皮囊的美丽,肤如凝脂,臂喻藕节;一类是心灵的美丽,纯洁无暇如通透宝玉,相处越久越感之魅力。书籍是不能像整容那样,一下子改头换面的,得通过文字输入到你的脑中,你的心里,慢慢地移情改性,使你成为一个温柔可爱的人儿。
那既然如此,读的这书,写书的这作者可必有讲究,非得温柔有趣,亲切可爱,热爱生活,富有童趣的人才写得出性灵美丽的书!你且看:“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说这句话人,该是多么的温柔呀。他眼中的一草一木,都是有心的,甚至“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做他的朋友也得跟花草树木做朋友。
他的温柔,对世界的热爱通过文字散发出来,吸引了一大波粉丝群众。这个他,正是汪曾祺。
如果你正好是汪曾祺的粉丝,那你一定有这样的烦恼:看遍了他《受戒》、《人间草木》、《大淖记事》、《羊舍一夕》等散文、小说,还有什么新鲜的没了?有!史航作为汪曾祺的头号粉丝,为祝贺明年的汪曾祺老先生的百岁诞辰,他带头策划并作序,出了一本好书——《聊斋新义》,可拯救你的书荒。那如果你不是他的粉丝,你可就错过了一个亿。汪曾祺魅力随着时间的累积在不断地发酵,读他的书,就像吃那小葱拌豆腐,朴实却入口即化,十分清爽,又像涓涓细流,缓慢流淌,好不舒坦。
要不就从读这本《聊斋新义》开始吧!汪曾祺在美国的时候思乡心切,便重读蒲松龄的《聊斋》,没想到这一读更读出了另一番感悟:“石能择主,人即是花,这种思想原来是相当现代的”,“中国的许多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从六朝志怪到《聊斋》,都得重新处理,从哲学的高度,从审美的视角”。于是汪曾祺拿《聊斋》中几个故事做实验,“小改大动”,注入了现代的意识。他更改了《蛐蛐》(《促织》)和《瑞云》的结尾,把《黄英》删减了了些,于是变戏法似的,《聊斋》一下子变得鲜活。古版《聊斋》中《瑞云》的大结局,瑞云恢复了本来的美丽的容貌,夫妻两个过上了更幸福的生活。但汪曾琪老先生改了结局,和生觉得恢复美貌的瑞云些许遗憾。这个改写,将文章的寓意上升到了“审美”高度,瑞云的美是个性,神韵,品质之美,美在骨不在皮,而这正是汪曾祺老先生传达的审美观。这样的改写很巧妙,突出汪曾祺的风格:透过混沌的表象,看出单纯,可爱,明晰的内里来。风轻云淡,让俗尘繁事,随风吹散,热爱活着,爱好美好的事物,心态平和,自然美丽可爱。
你,不想细细地品读一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