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3-19 23: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读后感锦集

  《掌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世界》是一本由约翰·奈斯比特 / 多丽丝·奈斯比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17-12-1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精选点评

  ●对中国和印度的评价蛮好,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些忽略宏观经济的变化速度和一些政治上的因素,比如过去发生的英国脱欧、特朗普的选、俄罗斯外交等等,目前的整体环境的不确定很大,趋势性我觉得还是需要回归到宏观分析

  ●4.3 人类未来学家探索,趋势掌控,了解未来~感觉李光耀对于政治经济掌控的更老到,奈斯比特多了一些科技性的预测,总之未来属于中国与印度,中国第一印度随后,非洲慢慢崛起

  ●对当下的热点做了一点总结与分析,有些小意思但没有大的惊喜

  ●如果这本书在中美贸易战之后写,不知道作者是否还保留同样的观点。作者认为整个大趋势是世界中心由西方一个中变为多个中心,最大的变化来源于中国的日益强大,总觉得缺少干货。后面几章关于教育大众传播思想改变有点意思

  ●作者大概是把大趋势系列吃得透透的了吧,不过这也没妨碍他们夫妻在对现代化、全球化信息技术前路上的思考。在如何掌控大趋势这个问题中有点老生常谈,总之保持广泛的阅读怀疑精神总是有益的。

  ●和稀泥

  ●在打开思维上是可以给五星的,但实质内容较为空洞

  ●今早醒来不知道为什么迷迷糊糊之中脑子里闪过这本书书名,买了Kindle版很久;读了之后并不怀疑趋势判断,就是读了一半发现只看小标题就够了....我对书的能量级越来越敏感了哈哈哈

  ●我喜欢书中的若干素材,但不喜欢他们梳理方式。 尽管立论很简单——“全球规则根本改变”,而且采用了“金字塔结构展开“改变”的几个特征,但细部内容散乱,收放无度,只见所谓的Megatrends,而不见凿凿的Mastering。留作ppt素材,但闲随便翻翻罢了。

  ●大国崛起,一带一路

  《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读后感(一):在读中,说点感悟

  看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任何组织个体都不能固守思维模式,总相能够让时间停下来,用习以为常的方式做事。欧盟和美国陷入的这样的困境,我希望等中国发展起来以后也要吸取教训社会不断的在变革,要实事求是,不能僵化,还要获取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指导自己发展

  面对两大技术:计算机互联网,两大趋势:数字化和全球化。中国要充分发挥自身能执行长期规划进行战略转向的优势,克服体制机制弊端,重新制定新的规则和掌控。

  《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读后感(二):空洞散是高深的套路,看不懂不是你的问题

  昨晚阅读本书时,就发现作者内容散乱,很难就一个知识点提取出相关内容,一开始还以为是速读法不适合阅读此类书籍,今天阅读完豆瓣的书评,发现大多数对本书的评价也是空洞散乱,展开书写的地方过多,而对未来预测又是老生常谈的知识。昨晚啃不动,还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想想之前也不是没看过高深的书籍,譬如《太傻天书》,读完第一章就有种重塑世界观的痛快感,甚至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本来计划明天拆解此书,录制音频放在喜马拉雅上,看来只能跳过此书,提前进入下一本书《云梯》了。

  吸取了教训,以后买书不能只看页面推荐,还是需要上豆瓣溜达一圈。

  《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读后感(三):改变自身的定位,树立更清楚的目标

  总感觉读这本书像是小时候老师长教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那种感觉。

  作者真的做到了让其具有普适性,不仅是对莫些人群或某些国家,每个人都可以和其产生共鸣或是从中汲取一些养分。

  不能一味地读书,抛开读书,我们更需要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正是因为趋势不一定是对的,可能和未来截然相反,我们便不能一味地按照大家共同的想法去做,读书考证,更多的还是要自己的喜爱和热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要有教育的方式,与其教出一个门门满分的天才,不如造就一个放荡不羁的鬼才。

  东方与西方热门职业的差异是由于教育不同所导致的,但是我们要清楚中国的走向,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准备,只有长久远见才能保证一个光明的未来,视野和视角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和深度。

  还有一些则是政治上的抉择和国家战略,为什么我隐约在美国身上看到了当年中国闭门锁关的影子,固执也许是埋下的那个祸根。

  相比美国 中国就显得朝气蓬勃,与友邻打好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使自己更富更强,一种让大家都接受的心安理得的崛起方式,变强却不会让他人有危机感。

  还有经济货币,互联网,大众传媒,银行,西欧,拉丁美洲,非洲,等等板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阅读。

  如果不是篇幅所限,删减一些内容,在某方面的展望,再将对其他方面的展望填充,详细,也许这本书会更有深度。

  2019.9.2

  大鱼海棠

  《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读后感(四):3星|《掌控大趋势》:全球当前政治经济形式的资料汇编整理,对未来的预测很少,也缺乏独到深刻的见解

  全书基本是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式的公开资料的汇编整理,对未来的预测比较少。个人看法书中也缺乏独到或深刻的见解。

  总体评价3星,有一些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预计,至少在特朗普任职中期,中国都将是赢家。美国的所作所为就是对中国政治自信心的一种提振,中国治理模式也会因此在美国国内受到更多的追捧,还有中国在其友好国家中的地位也会随之更加稳固。#381

  2.整个“欧洲的塑像”共有25种思维模式和两个心脏。25个国家的思维模式与其他无法融合的因素——传统、雄心、福利和经济领导权——混杂在一起。它的两个心脏也是以不同的节奏在跳动,一个是经济霸权,另一个是社会福利。#399

  3.瑞士幸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又在后来的欧洲重建中分得了一杯羹,但它没有选择欧盟之路,成功避开了萧条经济的拖累,超越了美国、德国等地成为最具创新性的国家。#656

  4.然而,美国已经失去了最具创新性国家的引领者头衔,在2015年它只排在第5位。而小国瑞士连续5年名列榜首,领先于英国、瑞典和荷兰。#736

  5.和中国不同的是,欧盟国家过多关注于阻碍改革的本土政治和国内政党政治,这是欧盟国家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839

  6.欧洲正在迅速地老去。德国声称,62%的德国公司已经无法填补熟练性的技术工作岗位的空缺。中小规模的公司预计空缺接近36万个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85%的公司愿意雇用难民,却又受到官僚体系和缺少语言技能的束缚。#888

  7.中国高效的治理模式培育了中国的竞争优势,它所追求的是“要想领先别人一步,就要先追随别人的脚步”的思维模式。#1001

  8.和美国人一样,大多数中国人都会优先关注国内问题,这一比例占到了56%。只有22%的中国人支持中国去帮助其他国家解决问题,#1016

  9.令人难过的是,我们很难期待北非国家有多么大的发展空间。它的人口被马格里布人、柏柏尔人、科普特人、埃及人和富尔人,以及有着1400年宗教冲突历史的占多数的逊尼派和占少数的什叶派从种族上深深地割裂开来。#1128

  10.一幅新的世界图景将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混合着各种意见,以及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的世界;同时,从一个长期框架来衡量,这也是一个多种新治理模式层出不穷的世界。#1471

  11.中国人以“友好使者”来纪念郑和,因为正如中国人所强调的,郑和带去的是瓷器和丝绸,而不是杀戮、掠夺和殖民主义。#1568

  12.2012年6月29日她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并不是新型帝国主义,而是非洲经济增长最大的希望。#1584

  13.对非洲国家来说,如果政府有一个良好的治理环境,就可以从非洲不断增长的人口中收获很大的红利。#1614

  14.“怪不得美国政府要猛烈抨击它的竞争对手,因为中国正在非洲进行巨额投资,而美国却呆呆地站在那里,眼看着自己在非洲的影响力慢慢消失。”丹比萨·莫约写道。#1619

  15.我们已经习惯了乘坐航班时大部分航程都是自动驾驶的,那么卡车实现自动驾驶还需要多长时间呢?根据美国卡车协会的数据,在美国差不多有350万名职业卡车司机。#1700

  16.责任。如果数据是错误的或者会带来错误的假设,受害者可能也不会拥有追索权。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的个人信息会被纠正或者运算法则在将来的某个时间能得到修正。#1757

  17.该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在20世纪80年代半开玩笑似地说,终究有一天这家公司只会留下看门的人,其他工作岗位都不会是人工的了。事实证明,这种对数字生产力前景的悲观预测是错误的。#1787

  18.美国的互联网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了,而中国却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令人毫不吃惊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还在飞速增长。#1855

  19.他主持了一个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要用软件分析1700—1900年出版的所有故事发生地都在伦敦的1.5万部小说,要提取出小说中与伦敦公园、广场、街道以及桥梁相关的文字,从而分析总结出每个地点对人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让人毫不吃惊的是,伦敦塔很长时期以来一直让人们感到恐惧。#1975

  20.中国在比特币的世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所有的比特币交易网络中,有超过70%的交易通过4家中国公司完成。#2095

  21.虽然中国对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评分排名是引以为豪的,但针对电子和工业技术人员的相对比较专业的国际学生项目评分,只有很少一部分中国人才能达到他们的竞争对手德国的水平。#2263

  22.可以说,教育就是各种临时解决方案的混合产物。我们的子女和孙子、孙女们将会为此付出代价的。#2273

  23.在哈佛大学选择学科也并不容易,因为它的学科数量超过了8000门。#2485

  24.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很容易接受一个重复多遍的故事或观点就是真实的和准确的。现在,有史以来,便利的通信系统使得驱动主流思想的故事和观点更加容易重复。#2636

  25.Twitter承认,2300万名活跃用户实际上是虚拟机器人,大约占到其用户基数的14%。#2768

  26.分析、研究显示,在所有的与美国选举相关的话题标签检索条数中,Twitter虚拟机器人发布的条数占1/4:#2771

  27.在意大利,荒芜的建筑被看作迷人的象征,但同样的建筑在其他国家就被看作衰败的迹象。#3227

  28.基于这一事实,人们读到《泰晤士报》的预测就不足为奇了:“在50年的时间里,伦敦的每条街道都会被9英尺的马粪所覆盖。”#3247

  29.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对德国索取的这些战争赔款最终促发了“二战”。凯恩斯是对的。他的反对者——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有充足的理由推动德国进行赔款——却是错的。#3325

  《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读后感(五):5分钟看一本书之《掌控大趋势》下一个让你飞的风口,会在哪?

5分钟看一本书之《掌控大趋势》下一个让你飞的风口,会在哪?

  前几年,有一句话特别的火,“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这就是著名的“飞猪理论”,其实这个理论也很好理解,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顺势而为。

  现在回头看看,我们都知道中国20年前的风口是互联网,10年前的风口是房地产,前年的风口是自媒体。紧跟这些风口的人,确实都飞了起来,因此,我们急迫地想知道,下一个风口在哪里呢?

  今天有书君就和大家聊一本关于未来世界趋势的书,那就是《掌控大趋势》,作者以60年的趋势研究成果为基础,分别从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出发,系统而深刻地解读了这个世界的现在与未来。

  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你以为的世界了

  毋庸置疑,我们正处于一个变动的时代,而且正经历着全球规则的大转变。这样的转变,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威胁。变化是好是坏,全然取决于我们如何未雨绸缪,如何抓住变化所带来的机会。

  首先,我们要熟知过去、放下过去。作者在书中说,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放弃过时的观点并接受开发适应现实环境的新思维模式,就能决定我们能张开多大的怀抱拥抱未来。比如老一辈的人总想守住一个铁饭碗,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能过一辈子。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却明白,只要跟紧变化、主动适应,才是生存之道。

  这个世界其实存在着一套游戏规则,只有我们努力对外部环境,对世界规则了解得越多,我们从变化中所得出的判断就越准确,决策行动也会更轻松。

  未来的世界究竟长什么样?

  首先,我们谈论下未来的工作。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主流观念,一种对未来工作较为悲观,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现在多数的工种,比如司机、银行柜员、文秘等等;还有一种认为人工智能和人类是可以协同工作的,它是让人类更好地工作,而不是为了取代。

  但在作者看来,未来一些工作机会确实会永远消失,不过,新的工作机会将会取代那些逝去的工作机会。因此,正如我们刚刚谈到的问题一样,我们不应该纠结自己的工作是不是会被人工智能替代,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应对这种变化上。

  类似这样的“工作终结”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宣布了,几个世纪以来,这种预测总是不断地重复。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工作岗位会不断消失,但是所有的结构性改变所带来的工作机会,却远远比失去的岗位要多得多。

  那么除了工作以外,我们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毋庸置疑,互联网改变了我们工作和交流的方式,它对全球GDP贡献出了极大的份额,而且它也成为创造工作机会的催化剂。同时,依据互联网产生的大数据也影响并改善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早在2006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工程师就开始用大数据来管理交通,不到三年,这个城市的平均开车时间就减少了一半,而尾气排放量也差不多减少了1/5。

  可是,当我们看到大数据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改变的同时,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滥用数据也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未来互联网要做的就是,确保数据存储和交换的安全性,把重点放在密码术和隐形传输上。

  先要掌控什么,才能掌控未来大趋势

  当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和社会媒体给我们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它们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缺陷,例如在一波又一波的新技术中,我们可能患上“智能依赖症”,思维可能变得呆滞,和真实的世界更少接触,仔细想一下,你是不是已经有这样的症状了呢?

  所以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要想掌控这个新的高科技世界,就要做好一件重中之重的事,那就是教育。每个人都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从学生时期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而不是只关注考试成绩。另外,我们还应该让高等教育的选择更多,你也许发现了,虽说我们国内的大学很多,但专业却是雷同的。金融、计算机、销售、物流这些专业,其实也是受到就业市场需求的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世界不断被发现,大学的专业就应该及时地做出调整,增加与时俱进的学科。例如德国大学,每年都会增加约700门新学科,还有哈佛大学,它的学科数量已经超过了8000门,这些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选择真正热爱的专业。

  此外,我们还要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好的思想会导致正确的结论,而坏的思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最终会误导判断和决策。因此,要想掌控你自己的思想,最关键的,你要培养和保持你的思维模式,避免你被失真信息误导或是对真实情况产生错误认知。

  比如,我们要把自己从“一定是对的”这样的固有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手握权力或是从小在赞美声中成长起来的人,往往害怕、甚至拒绝承认他们是错误的。

  这样,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受到限制。如果我们学会以“不一定是对的”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就能摆脱束缚,开拓自己的思维。

  我们或许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掌握抓住世界趋势的方法,做好人生的每一步选择,从而借助风潮,将自己推到成功的彼岸。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