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十分钟冥想》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3-17 23:08: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十分钟冥想》经典读后感有感

  《十分钟冥想》是一本由[英]安迪·普迪科姆(Andy Puddicombe)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3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十分钟冥想》精选点评

  ●方法简单关键在于平时的练习

  ●配合一个叫headspace的软件解答了之前自己练习时的很多困惑

  ●喜欢作者的各种比喻,冥想不再高高在上触不可及。

  ●最近在践行冥想,这书挺有帮助,点赞

  ●基本的理念是对下保持专注与觉醒。适合调整浮躁的自我,思绪纷乱,关于过去关于将来,太少关于现在以及眼前的人事物。观看剧院表演/看路上车来车往、蓝色天空野马这三个类比非常形象且易于理解打算开始进行每天10分钟冥想练习和睡冥想。

  ●像一本交流阐述很轻松也很实用

  ●作者文笔好玩

  ●看了两章,没读下去.....最近对于这种个人感觉层面讨论较多的书籍实在没啥大兴趣,以后再说吧

  ●已经有几年的(断断续续)的冥想实践,之前也用过HeadSpace的App,其实做得不错。但这本书基本套路就是:引用一些现阶段科学研究和作者的见证案例强调冥想的重要性,几乎就是啰嗦地给HeadSpace做广告。不推荐给有冥想功底、想提高的读者,推荐给那些想尝试冥想、想说服自己开始实践冥想的读者。

  ●惭愧的是在读这本书时,我甚至没有十分钟是心无杂念的。 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去分心,工作微信不停响,或者自己就会想着去喝杯水吧去吃点东西吧。花了太多时间焦虑去处问题去想接下来的工作,感受当下。 于是好好的假期,因为不断被打断,甚至没能看下去几本书。 所以这就是我需要练习的地方提升正念能力,活在当下,感受内心身体周边变化,觉醒。

  《十分钟冥想》读后感(一):让10分钟学会冥想并且运用生活

  《 十分钟冥想 》安迪·普迪科姆/著

  微书系统推荐的,喜欢淘宝店主也曾在pyq推荐。

  ❤️因为书籍和朋友都推荐常做冥想,所以看到这本书名《十分钟冥想》,啊,那应该简单好上手吧,就读起来了。

  喜欢作者关于野马,道路蓝天舞台的比喻。——想象着自己坐在一条机动车道道旁,边上长满青草,眼前的道路就是你的心灵。你看到车子飞驰而过,们就是你的念头

  正念,就是感觉到自己在路边,看着车辆飞驰,观察它们的颜色大小,和速度淡定地旁观。

  正念(西方医学界引入冥想时的别名),是指“愿意在自然觉醒状态下,安定下来的意愿,它抗拒诱惑拒绝出现任何情感做出评判,并因此既不反对某种情感,也不会被某种情感所冲散”。

我理解所谓的”正念”,是总能抽离出来,澄澈地感受、不带对错的观察自己和环境。

  《十分钟冥想》读后感(二):认识自我、放松身心

  一年前,我给自己立下的flag就是要接触冥想。因为我仰慕乔布斯,读过他的传记,看到过一张他在里闭幕冥想的照片。于是我花钱在微信上报了一门冥想的课程。听了之后能马上进入睡眠,第二天起床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但对冥想的第一印象就是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本书共有七章(含导言),因为在拜读本书之前,就已经通过微信练习冥想近一年了,故导言对我并无太大的吸引力,而从第一章开始,就全程无尿点了。

  第一章讲的是冥想的心态。我觉得作者的运气非常好、遇到的老师都非常会讲故事。如蓝色的天空、野马和车子等生动有趣的案例。

  第二章就是如何练习了。心态摆正了,接下来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呼吸了,人在有压力或焦虑时,呼吸的节奏是不正常的。在锻炼身体时,呼吸没有规律,气息在身体里的流动不通畅的话,对人体也是有很大伤害的,所以在开始前一定要大口呼吸,把所有的烦恼都吐出去,之后再恢复为正常的频率,其次是一定要注意,冥想与思考的区别。

  第三章是如何将之前两章的知识整合训练。训练的种类有很多种,吃饭也能冥想,走路也能,睡觉也能,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随心所欲。而我之前的是借助音频的正念冥想,而入门后的冥想,内容都是自我扫描,专注且持久。

  第四章主要是知行合一的场所和着装、以及冥想的时长。对于冥想,我们还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第五章是坚持冥想的好处。第六章是冥想改变了许多人的成功案例。

  欣赏完本书后,我对之前的正念冥想有了进一步认识。

  1.冥想可以10min,也可以连续几个小时。

  2.冥想都是正念的,不同的是,我之前是借助音频引导,而书上的都是自身扫描出正念(类似于支付宝春节扫“福”)。

  3.冥想的姿势有很多种,只要能保持专注、澄澈的状态,不一定是只有睡眠冥想。

  4.越读到后面,越觉得冥想是一门高级课程,思想引导很重要,调节放松也很重要。我之前一年来的练习,连入门级别都未达到,非常惭愧。今后将多加练习,努力提升。

  《十分钟冥想》读后感(三):如何冥想,比尔·盖茨读这本书

  最早知道《十分钟冥想》这本书,是因为比尔·盖茨把它列为2018年自己最喜爱的5本书之一,他评价说:“ 这本书一开始讲述了普迪科姆(注:作者)从大学生到佛教僧人的个人历程,接着便成了教你如何冥想的有趣指南。如果你正想尝试正念训练,这会是一本完美的入门手册。”

最上面那本,就是《十分钟冥想》

1.三个概念:冥想、正念和头脑空间

  为什么正念训练可以由冥想入门?以及如果按英文书名(The Headspace Guide to 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直译,得到的“冥想和正念的头脑空间指南”中,头脑空间又是何物?冥想、正念和头脑空间,这三者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书中对此给出了明确阐释:“正念”是做任何事时,都能心在当下、安定在当下的能力;“冥想”则是习得这种能力的最佳方法;而“头脑空间”则是它们的结果,是一种深层的、无关情绪的宁静感和满足感。

  对于头脑空间,理解时还要注意两点。第一,头脑空间虽然是正念和冥想的结果,但它一直都存在,不是说需要被创造出来。书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头脑空间就像是蓝天,蓝天永远都在,只不过偶尔有云(各种想法和情绪)飘过,我们才会觉得天空晦暗。

  理解头脑空间需要注意的第二点是,头脑空间与情绪无关。可能你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心情不好,又怎么能保持宁静、满足呢?

  还是用蓝天的例子来看,负面情绪就像一朵乌云,但就算它再厚重,也无法和蓝天的辽阔相比。你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然后放下对这朵云的执著,去感受它以外更广阔的蓝天。正如本书作者一直强调的,冥想并不能消除情绪,它只能帮你正视情绪。

2.开始“十分钟冥想”训练

  理解了冥想、正念和头脑空间的概念之后,就可以实践了。我建议你读完导言,直接跳到第2章“习练”,按照讲解,做一遍“十分钟冥想”。为了做足准备,也可以再阅读下第4章“践行”,在这一章中,作者对练习的时间、地点、着装、姿势等,都给出了精要、可行的建议。

  只有亲身经历过冥想,再来读第1章“接触”,才会更有共鸣。你会了解作者最初学习冥想时的困惑,而这也可能就是你正在面对的。例如,你是不是觉得让自己停止思考,冥想就成功了?冥想时如果升起了优越或挫败的情感,无法继续专心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作者的老师们都能用生动、有趣的比喻来解释,读完让人豁然开朗。

  为了学习冥想,本书作者安迪·普迪科姆曾辗转多个国家的寺院、静修中心学习。而最后,他从寺院院墙一跃而下,回到了俗世中来,这也是《十分钟冥想》的开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尽管冥想如今已被正式用于医疗救治、运动员及表演者的训练,但对一些人而言,“冥想”仍然带着些许宗教意味,让人敬而远之。作者从寺院“出逃”,正是为了改变这种观念。经过数年修习后,他在2010年成立了“头脑空间”项目,倡导将冥想与现代生活融合,帮助大众从冥想和正念中获益。

3.在生活中运用正念

  在你基本掌握了“十分钟冥想”训练之后,可以有两种使用它的方式:第一种是“阿司匹林式”,也就是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之余,想起来了练一练,放松之后再次投入忙碌中。当然,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正念式”,即将它融入生活的每一刻。而后者正是作者所推崇的。

  通过阅读第3章“整合”,你可以了解到如何在日常的饮食、行走、锻炼、睡眠时,做到正念。当然,你还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运用。只有当你将冥想时的那份觉醒,带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专注在生活的每一刻,才能获得更深刻的洞察,而这也将帮助你更好地完成手中的事务。冥想以及由其实现的正念,并不是要带你“超脱”,而是教你更清醒地面对现实。

  诚如比尔·盖茨所言,《十分钟冥想》是一本很棒的入门手册,它没有大量的理论堆砌,而是以实践指导为主。作者个人生动的学习经历,以及各种对冥想的精妙比喻,为本书增色不少。对这本书而言,“读它”并不是最终目的。当你合上书本,开始重新面对生活时,才是它真正的用武之地。

  《十分钟冥想》读后感(四):冥想,保持心灵平静、头脑清醒就靠它

  大家都知道,“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靠着冥想改变了世界,他的办公室有他的专属冥想空间。而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畅销书《原则》的作者雷伊·达里奥一直宣称冥想是帮助他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在欧美国家,从大佬到普通百姓,都热衷于冥想。据调查,2012年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进行冥想练习,在职场中,这一比例更高:每7人就有1人进行正念练习。

  什么是冥想?练习冥想能带来哪些益处?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冥想?《十分钟冥想》一书给了我们最通俗易懂、且方便练习的操作指南。

  作者安迪·普迪科姆,他几岁时就跟着妈妈接触到冥想,在他20岁出头,因为连续遭遇亲人、朋友的离世,长期陷入悲伤无法自拔,以至决定从大学辍学去喜马拉雅山区修习冥想。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修,他创建了"头脑空间",以帮助大众从冥想和正念中获益。

  《十分钟冥想》这本书,被比尔·盖茨视为最理想的冥想入门书,因为其方法简单易学,而不像其他书那样让人望而生畏。

什么是冥想?练习它有些什么好处?

  冥想它既是一项技能,又是一种体验,但它不是让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一个新人,甚至不是让你变成 一个更好的人,它是关于觉醒训练的体验,让你理解你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和感受,使你在训练过程中培养更健全的洞察力。

  冥想不过是对心灵的日常状态的抓拍,一种能够充分感受自己内心平静、祥和的简易形式。冥想有两个基本要素:专注和澄澈。

  关于专注(一般指平静),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真正专注于某个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感到非常的平静,冥想其实就是这么类似的一个过程。而观呼吸,就是让我们把注意力专注在呼吸这个事物上,从而让心灵安顿下来的时候,让焦虑和紧张从身体中出去。

  关于澄澈(一般指洞察),我们都有观看过湖水的经历,当你面对一吃非常平静、非常清澈的湖水时,你能看清水底的一切事物。一阵风来,或者往里扔几块小小的鹅卵石,层层的涟漪会让我们什么也看不清。

  澄澈是自然而然地从宁静的内心中生发出来的,当我们专注了,内心平静了,澄澈也就自然而然发生了,你便能看透事情的本质,这也是乔布斯每次遇到重大决策必把自己关起来冥想,然后再做决策的原因。

  冥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很多。冥想会改变我们的大脑形状,来自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发现,冥想者的大脑中管理痛苦和情感的区域更厚实,从而让痛觉敏感性降低,提高应对悲痛的能力,减少负面情感的强度,缓解焦虑和抑郁,激活大脑中与快乐相关的领域。

  另外冥想使你保持聪敏机警、提高在压力下的业绩,还让你的入眠时间缩短一半,能使你的皮肤更加干净,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冥想的好处那么多,你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练习了吧,冥想分为预备、签到、专注于呼吸、结束四个步骤,下面就逐一进行解释。

冥想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预备

  找个不受人干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腰背挺直,并设好10分钟的闹钟。

  第二步:签到

  坐好以后先做5次深呼吸,用鼻子吸气,再用嘴巴呼气。吸气时,注意体验肺部充满空气的感觉和胸腔扩展的感觉;呼气时,任由气体出去,想象自己卸下来一直以来紧紧持有的紧张或压力。

  然后轻轻地闭上眼睛,去体察躯体的感觉,感受身体重量压在椅子上的那种感觉、脚底和地板之间的接触感。然后留意一下周边的声音,对于这些来自各处的声音,只是觉察不做评判,任由自由来去就好。

  接下来需要花30秒的时间来扫描身体,从头顶开始一直扫描到脚尖,然后留意每个部位的感受,紧张的或舒适的都值得留意。最后短暂地确认一下自己的人生现状,特别是那些会影响你当下心情的事情,以免在冥想过程沉溺其中。

  签到在十分钟冥想中的重要环节,如果只有5分钟时间练习冥想,那么只做这一步练习就可以了,因为不做签到直接专注于呼吸,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第三步:专注于呼吸

  练习专注需要一个具象化的事物,呼吸是可利用的、最容易、最灵活的东西,当然吟唱、凝视蜡烛这些方式也可以。

  在正式数呼吸前,我们需要花上大约30秒来体察呼吸,特别是气体进出身体时带来的起伏感,去感受哪个部位的感觉最强烈。

  充分了解这些躯体感觉之后,我们开始数呼吸。吸气时数1,呼气时数2,一直数到10,然后再从1开始数。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心思就游离开了,只需要温和地把注意力带回到呼吸上就行。

  每次都能从1数到10是很难的,所以说,当自己刚开始无法完成这个练习时,千万不要责怪自己,只需要温和的把自己带回来就行。

  第四步:结束

  闹钟响了,不要马上起身,花10~20秒的时间任由自己的心灵放松一下,再将注意力收回到躯体的感觉上,带着这份觉醒回到一天剩下的时间中去。

将冥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在欧美国家,和冥想经常一起提及的是正念,所谓正念就是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你当下所做的事情上,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保持觉醒。冥想是训练自己保持正念的最好方式。

  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对于当下习惯多任务工作的人来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拿吃饭来说,很多在办公室吃午饭的人,都是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一盒饭下肚,饭菜的味道可能根本不记得。

  正念经常就在我们的一吸一呼之间,在吃饭的动作中、在你在喝水的动作中、你的洗碗的动作中……

  曾经,我在师傅的带领下做过正念饮食。吃饭的时候,我们都保持静默,吃东西前,深呼吸几次,让身体和心灵安顿下来。接下来花点时间欣赏食物,看它来自哪里,谁把它们带到我们身边,然后感恩的这顿饭。

  夹菜的时候,注意它的纹理、颜色,将其送进嘴里时,细细感受它的味道,留心心灵对食物的感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太酸还是太甜......

  吃完以后,面对空空如也的盘子回想一下它满是食物时的样子,感受一下胃部的饱腹感,体会一下此刻的心情是满足还是失落。

  除了在饮食冥想,还可以进行行走冥想、跑步冥想、睡眠冥想等等。通过这些观察,你会发现留意到不断的变化和有始有终的事物,留意心灵是如何随时间流逝而越来越自在的。

  冥想成为1800万美国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在抑郁症发病率十年增加近20%、精神健康愈发被重视的当下,冥想进入日常生活似乎已经是不可逆的潮流。

  《十分钟冥想》的作者安迪·普迪科姆,通过无数的自身体会和教学经验,深切体会到了冥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益处,如果你也想拥有清醒、平和和快乐的生活,一起来练习冥想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十分钟冥想》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