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乾隆》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3-15 23: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乾隆》读后感锦集

  《乾隆》是一本由张宏杰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8-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乾隆》精选点评

  ●淺顯易懂 讓人更了解這位帝王一生

  ●到后面讲到乾隆老年的时候开始不怎么兴趣了。但是前70%左右内容中,讲到的乾隆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情节,还是挺让人兴趣盎然的!

  ●里面有错别字

  ●好好校对一下 好多年份错误

  ●适合旅途看看

  ●科普类读物,乾隆和富察的爱情可以展开讲讲嘛~

  ●张先提出了许多非常中肯评论,只是今人不能思之用之,故而必是后人复哀后人矣!

  ●看《如懿传》很好奇这个皇帝

  ●不就是饥饿盛世换了个名字重新出版了嘛,有什么意义啊。结构重新编辑了,反而更混乱。不如看饥饿的盛世。

  ●通常人传记比较无聊作者文笔轻松小说式的描述读起来很有趣睡前读物合适不过了。

  《乾隆》读后感(一):建议购买

  张宏杰先生一直受读者追捧,无论是《大明王朝面孔》还是《坐天下很累》!张先生的书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特别适合历史爱好者去读,去思考

  我是一个失去根基的满族人,满语都不会说,看看自祖宗,图一乐!其实,生活在那个时代,满族人还不是人家皇族奴才!也蛮可悲的!

  罗胖子罗振宇一直很推崇张先生的书,罗辑思维有几期推荐了张宏杰的书,因此受到影响!张宏杰先生有自己的思考,启迪人们正确的看待历史!

  建议都买张老师的书!别像条狗一样,读了人家东西还不建议买书!恶心

  《乾隆》读后感(二):并不是开卷有益的历史书

  4月18日开始读,抱着路上读,吃饭读,睡前读,各种读,19日晚上读完的时候点已过。虽然书里引经据典的,看的我感觉自己像个文盲,各种不认识的字没见过的词,一边查一边看的。但是还是根本停不下来的一口气读完了。评价的话,如题。

  我总觉得我看书的态不正,总是边看边吐槽,但是这书……还真没什么可吐槽的。人物清晰来龙去脉因果循环的也很明确。历史的时间节点卡的清楚明白的,前期、中期、后期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影响是什么。

  透过它看到了乾隆的一生,原来皇帝也有他的有无可奈何,也有悲痛欲绝,也有傲娇,也有骄傲,也有努力,也有荒废……

  百十来年的光景经人家一写居然离得很近的感觉,真的太厉害了。这书得买。值得点灯熬油的看完。

  《乾隆》读后感(三):此书关于历史疑案的几点立场和几点讹误

  1、雍正继位疑案:应是多受冯尔康雍正“正统继位说”所影响,此书认为合法继位,并倾向康熙正统传位雍正是因为欲交棒乾隆的跳棋传位。

  2、雍正之死疑案:本书立场是确定为丹药致死并很肯定。出示了张廷玉年谱等依据,又搬了回冯尔康的考证说。

  3、康熙之死疑案:说雍正杀康熙子虚乌有。但没提供史料依据。

  4、乾隆出身疑案:基本重申了阎崇年百家讲坛那几点。

  讹误一:71页,“此后120年宗室亲王不入军机处”。嘉庆时即有成亲王永瑆短暂入职军机处不到1年。

  讹误二:71页,“慈禧时,恭亲王奕䜣进入军机处。” 咸丰三年(1853年) 10月,奕䜣即入值军机处,而非慈禧时,只不过很快罢免。

  讹误三:74页,“高云泄密凌迟。”高云应为“高云从”,作者应为 “太监高云从处斩” 看成高云之误。

  讹误四:82页,“乾隆朝只有三大名臣。”刘墉呢、跟张廷玉杯葛的鄂尔泰呢!

  讹误五:82页,“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这哪儿张廷玉的名言?这是黄庭坚《赠张叔和诗》 所言,只不过被张一直引为圭臬。

  讹误六:91页,“乾隆十三年(1735年)”把儿子当爹了这是。

  讹误七:125页,雍正五年、六年、七年,文中三个年份全标成了1740、1741、1742年。父年号子穿越。

  《乾隆》读后感(四):电视剧之外的乾隆

  读了这本书,就能了解乾隆,了解中国历史和政治。然也。也因为乾隆本人正是书读得好,尤其历史读的好,本人又是罕见清醒的政治动物,才有了乾隆盛世。

  乾隆天资卓绝,受过顶尖的传统教育,又有难得的长达几十年的自律勤奋。中国历史上,君王维护权力会面临几大难题:后妃干政、皇族夺权、宦官政、权臣掌政、朋党乱政、百姓起义。他凭借着极高的个人才能、政治才干和极为清醒的政治头脑将这些难题一一攻克,将大权独揽于手。

  执政前期,乾隆勤勉于政,收权归己,宽仁执政。以孝贤皇后死去的乾隆13年为起始标志的执政中期,风格转向严苛,惩治贪腐,解决朋党现象,重视农业发展,平定准噶尔,清王朝进入全盛时期。

  执政后期,乾隆一方面抓文治,修四库全书,另一方面积极打压下层文人及反抗的平民,巩固自己的统治,制造了很多离奇的案件。

  执政后期及晚期,开始骄傲自满,过分宽仁,贪图享受,征求贡品,任用和珅,贪腐现象遍布政权的上上下下,为后世清朝统治的溃败种下了恶因。

  不得不提的是,乾隆所接受的教育中,现代科学知识完全空,我想这也是导致乾隆对西方文明发展和整体人类发展一无所知的重要因素之一,使他以完全封闭的心态和方法来面对和解决农业大国发展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和外来先进文明带来的机遇,中华民族也就错失了在新的历史阶段进行发展的机会。可叹对现代科学知识充满好奇,努力学习的康熙大帝怎么就没把这方面的先进思想传授给他疼的孙子呢?

  本书语言风格偏口语化,应该是在类似百家讲坛之类节目的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整体行文平易幽默易读,三天读完不是什么难事。

  文中一些观点也较有趣,比如权力集于一人之手,将群臣变为自己的参谋和秘书,导致的其中一个结果便是臣子丧失执政理想,没有政治底线,使得贪污腐败易于流行。

  总之这本书对于之前没有从历史书中了解过乾隆这位皇帝的读者,一定会彻底颠覆之前的认知。毕竟电视剧也只是电视剧而已。

  《乾隆》读后感(五):建议阅读,但不建议购买

  一上来先表明态度,使有购买意向的读者了然:推荐对清朝乾隆年间历史感兴趣,却又苦于阅读专业类书籍的读者阅读,不建议购买,读电子版,或者直接看作者百家讲坛的视频即可。

  先来说说我是如何知道本书作者及本书的。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部央视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觉得文案精彩,说到楚国历史,时而令人血脉贲张,时而令人动容神伤,于是注意到了开头制作人列表里,写着:总撰稿 张宏杰。

  随着电视剧《延禧攻略》《如懿传》的大红,人民文学出版社借着这阵清宫热风,在公众号里推荐这本书。当我看到张宏杰著这行字的时候,不禁想到《楚国八百年》的总撰稿,在网上一查,嗯,是同一人。

  于是也没看这书的网上评论,就趁着京东折扣买下了。

  时值国庆小长假,看着新闻上人头攒动的景点,在家静心读书,倒不失为一幸事。

  唠叨了这么多,7天时间阅读完毕,总结下感想:

  优点:

  1.语言通俗易懂,还有个别地方用到网络用语,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适合无专业历史知识,又不想硬着头皮啃那些老教授作品的读者。尤其是看了电视剧后想进一步了解人物的观众。且作者文笔流畅,叙事脉络清晰,读之令人酣畅淋漓,反正我是一口气读完此书。

  2.布局合理。从乾隆幼时至晚年的多个方面切入,让我们从多个角度了解乾隆的一生及其性格。章节之间衔接自然,每章末都留下悬念,下回分解,使人手不释卷。选取乾隆朝关键节点(如乾隆十三年,四十五年等)发生的典型事例,阐述作者的观点,说服力较强。事例来源广泛,有官修史书,也有野史,有震惊全国的大事,也有鸡毛蒜皮的小事,读来使人对历史有一直观认识,通过乾隆皇帝处理这些事情的态度,使这位皇帝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3.评论中肯。对封建君主成功之处做出褒扬,对其施政弊端也不隐晦。同时举出正面和反面的实例,使读者更加信服。

  缺点:

  1.本书描述乾隆皇帝漫长人生几个时期性格的变化,但交代变化的原因并不清楚,似乎乾隆只因个别事件,发生了早期、中期、晚期的性格变化,过于突然,没有过渡。

  2.本书内容实际就是作者在百家讲坛的讲稿,经局部修改而成,且与作者的另一本书《饥饿的盛世》内容多有重叠之处。

  3.本书价格较高,原价42元,结合上一条,感觉内容对不起价格。建议可以直接到网上找百家讲坛视频。

  4.校对严重失误。本书会在乾隆某年后加括号标注公元年份,本是好事,但是校对错误,乾隆十三年多处标注成了错误的1735年,而后一章节又标注为正确的1748年。且校对者似乎完全不动脑筋,不管上下文,只要出现年号叫年份就标,如“乾隆五十年间,。。。。”,作者本意是要对乾隆皇帝在位这五十年间做一概括,校对者却在“五十年”后画蛇添足的加一括号,标明1785年。

  综上所述,乃本人阅读本书后之感想,寥寥数语,望对好学之士有所裨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乾隆》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