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孩子》是一本由[美] 戴维·W.比安奇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9.00,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觉得给孩子做一般的扫盲和科普,很不错的。
●给上初中的儿子买得理财入门书籍,想提高一下他的财商,然而目前来说他每天忙于功课实在没有太多时间来看这本书,何况他对于钱虽然有兴趣,但对于如何理财却没有概念,也还没有到想要了解的阶段,无奈之下只有我先学习一下了。整体来说这本书用很简单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许多关于理财投资方面的基本知识,用来作为投资指南或许不够,但让孩子对这些东西有个概念已经足够了,希望儿子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认真看一下这本书。
●梳理了一下这几个月来操作知道的所有零碎知识,发现基本上没有我不知道的内容,但是这本书实在太宽泛和简单了,但是我会把它推荐给女朋友,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相比而言林奇那本学到了不少东西
●养老规划是任何一个学习理财的人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而直面这个问题的意义,正如《蓝筹孩子》所说,就在于,如果想要确保在不工作的时候(包括老了的时候)有足够的钱维持体面的生活,就要在能工作的时候为之做好相应的规划,比如养老型投资、养老型保险等;或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量入为出,定期储蓄养老资金并坚持下去以供未来生活所需。
●理财知识启蒙读物,不过多是美国概念,迫切需要有一本中国版的。
●2019-20本书的内容讲解比较基础,虽然不涉及经济学的原理,但是对一些常识讲解清楚简单,所以很适合拿来作为家庭理财的启蒙书,让孩子从小培养经济的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知道他们更负责任的生活。但是如果没有家人的陪伴、共读、讲解,一个孩子想要读懂本书是极其困难的。还是推荐阅读。
●2018-11-22;挺烂的。远不如《小狗钱钱》。好像是银行螺丝钉推荐的。
●框架搭得很好,简洁明了,适合十几岁的颇有想法的孩子。培养端正的金钱观理财观要优先于投机取巧赚到第一桶金吧。
我是80后,来自农村,从小家里条件不好,很小的时候父母灌输的思想都是节衣缩食。对于理财的重要,也是工作以后很久才慢慢体会到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是如何做怎么做,没有交过我。我成长过程中的财富教育是缺少,相信很多家庭的财富教育也是缺失的。我们知道攒钱,知道钱的重要性,那也是在拮据后,才知道存钱,这些都是受原始家庭影响和生活所迫。最初,如何理财采用哪种方式理财,不清楚,都是自己查书或者在网上按人家说得做,最开始是定期存款,后利息下调,又看别人买贵金属,自己也跟着买,不清楚情况,在里面有亏的一塌糊涂,再后来那个理财,理财利率越来越低,在网上看人定投,又跟着学。中间还在支付宝或者微信里面买过理财,简单讲就是看谁利率高就买卖谁,两家取现都收费了,就感觉不划算,没在买。
这本书是作者写给自己孩子的,语言简单,构思简洁,对一些专业的术语和常见的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话说出来,不仅适合孩子阅读,对于理财小白而言也是适用的。建议作为最基本的财富教育教科书使用。
《蓝筹孩子》读后感(二):写给不懂理财的妈妈还有孩子们的“财”书
第一次遇见这本书是在经常去的书店,看到前面的插图以及大标题下的副标题-关于钱、投资和股市,每一个孩子和父母都应该知道的事,立刻就觉得这是一本我需要的书。作为一位家庭主妇,孩子的妈妈,我正是在钱和小朋友教育上深深的焦虑,而这本书正对我的胃口。
现在养孩子觉得钱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花,如何支配仅有的资源,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我记账做预算,但是其中的门道太多难于掌握。非常需要简单有趣的书籍和方法来指导。过去在大学,高中,乃至家庭教育中都没有关于如何管理家庭财务的教育,所以我这个家庭主妇只能从头开始学起。这本蓝筹孩子就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这本书主要还是写给青少年的,所以在基础知识上有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可以让孩子们对钱和财务以及理财都有简单却深刻的认识。在他们年纪还小的时候就知道如何聪明的运用钱这工具造福自己的生活。现在的孩子学习学校里的知识太多,反而不会掌握生活技能,股市基金债务,这本书都有介绍。对于我们这些对金融知识完全不懂的大人和小孩非常有帮助。
我主要在这本书里学到的还是股票和基金的简单知识,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以后继续接触关于理财的书籍就更加的有动力了。希望我和我的家庭都可以成为蓝筹股。
《蓝筹孩子》读后感(三):这书很适合缺乏财商的妈妈
小时候爸爸妈妈白手起家,对理财应该最有概念的是我妈。可是,我妈没来得及教我,我也没有这个悟性去领会我妈就离开我了。
所以高中寄宿到大学的时候,我爸给了我还蛮多钱做额外的伙食费,所以我从来都没有很缺钱的概念。不懂自己不需要的钱应该存起来,用来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我爸也没有告诉我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量入为出。所以大学毕业第一年,自己就刷信用卡买了iPhone,MacBook air,当然我没有过度借贷,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经常去玩,所以典型月光。
直到,我为了小孩离开了BAT做起了全职家庭主妇,我才开始去算每个月的一些开支,我才开始去做基金,股票,保险,定期之类的资产增值配置,才踏上我的财商开启之路。
这本书,虽然是作者基于2013年及之前的美国经济体系写的,有些东西,例如期权交易,例如共同基金,例如对冲基金,中国的经济体系里,这些东西就没有那么普及合法化。
还是可以普及很多概念的,例如选取上市公司股票,对公司进行的12项基本分析,在此之前我都是听小道消息,不会去分析年度财报的人。难免跟风大V入一些股,也难免不掉坑里交交学费,即使现在也依然是小韭菜,有点概念的小韭菜吧。
我很怀疑,13岁的小孩子真的都能理解并实操这些概念吗?天了噜,我31岁。。。
继续学习,继续鄙视自己。
《蓝筹孩子》读后感(四):《蓝筹孩子》与律师父亲
《蓝筹孩子》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金融方面的科普图书。该书的作者并不是一名专业的金融工作者或者科普作家,而是一名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执业律师。有趣的是,这本书最初是源自作者写给他13岁儿子的讲稿。因为他发现儿子的学校没有开设任何金融方面的课程,遂决定亲自给儿子授课。而他写给儿子的讲稿后来竟出版成书,即这本颇受欢迎的《蓝筹孩子》。
《蓝筹孩子》没有枯燥的理论,没有令人目眩的公式和图表,也无关复杂的金融实务操作,完全是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跟他们进行了一场“课堂对话”。风趣幽默的文字配上简单的漫画插图,那些听起来专业高深的金融术语被作者信手拈来,逐个破解:股票、期权、基金、债券、上市公司、风投、私募……全书不仅读起来轻松有趣,而且干货满满。这本书本来是老婆买给儿子读的,但是我却随意翻开之后难以释卷,意趣盎然,不知不觉270页的书竟然一气读完。之后掩卷回味,仿佛轻松啜完一大杯果茶,舒坦惬意又不失营养。
而最令我感慨、感动的是作者的写作初衷:作为父亲,有感于儿子学校教育的缺漏,亲自捉刀给儿子量身定制了一堂金融课。所以,这本书首先是深沉父爱的结晶。若不是出于这份纯粹的父爱,难以想象这位声誉卓著的大律师会专门为儿子倾注时间和心血“私人定制”一部如此精彩的讲稿。给自家儿子上课的讲稿,一旦跟全天下的孩子和读者分享,便拥有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正可谓:育吾子,以及人之子。
同时,我还注意到,本书的中文版定价高达59元。妄加揣测,这位父亲应该还通过出版此书顺便赚了一笔相当可观的稿费。真乃一石多鸟啊!同样作为父亲,我要向这位睿智风趣、对儿子满怀深情的美国父亲致敬:他的书不仅给我们科普了金融知识,同时还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更好的父亲。
《蓝筹孩子》读后感(五):《蓝筹孩子》:财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人人都爱钱,可是这种爱往往非常表面。很多人从未深入地思考过金钱是个什么东西,他们对钱的认知,就是两个字:能花。 有钱的人希望后代更有钱,把自家的“皇位”继承下去。没钱的希望后代能争气,扭转家族命运,光耀门楣。 家长们总是把眼光放在孩子的应试教育上,认为孩子只要考上了好学校,就能靠知识改变命运。殊不知,在当代社会,财商教育,才是后代们实现财务自由的必经之路。 《蓝筹孩子》的作者戴维·W.比安奇,原本也以为把孩子丢到学校就好了。但是他却沮丧地发现,他儿子在学校并没有学到一点关于金钱和投资的基础知识。身为银行创始人的他,想亲自为13岁的儿子写上几页纸,培养儿子的财商,没想到一写就写了一本书。 所以说,《蓝筹孩子》是一本连十三岁小孩子都能看懂的书。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不仅适合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也适合对金钱、投资、股票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把它当作入门书籍来阅读。 本书的第一章,就直入正题——谈钱。钱是什么?全世界有多少种钱?为什么买同样一件东西,不同国家要花的金额却不一样?汇率是什么?为什么有人可以利用汇率赚钱?这些作者都给出了简单易懂的解释。 我们都在赚钱,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赚的是哪种钱。谈好价钱做一件事,干完后结账,叫服务费。按小时付钱,叫时薪。按年发的叫年薪。按提成发工资的叫佣金。一件事成功了才能拿到钱,是成功酬金。 但这些都是常规的赚钱方法。但很多成功人士,都不走寻常路。他们靠创办公司、培育公司,然后把公司卖掉而发家致富。例如谷歌、脸书和推特的创始人。 我们常常听人谈论股票,赚了赔了,牛市熊市,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升了多少基点,下降了多少基点,还有电视剧里总裁们明争暗斗,分分钟做空价值几千万的股票,听上去很洋气的样子,但是门外汉们却一头雾水。 这本书用最浅显的方式,讲清楚了这些名词究竟是什么含义。教会孩子关于股票基金的基础知识,培养孩子利用“杠杆”赚更多钱的意识,会让孩子拥有高于同龄人的财商,在赚钱这条路上先行一步,棋高一着。 谈完股票,就不得不提期权了。期权是什么?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有什么区别?如何利用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保护自己的资产,获得收入?这些知识对于整个家庭的财富而言,都是有实用价值的。 如果没有时间研究个股,还可以投资一些由投资专家管理的基金。此外,你还可以考虑投资一些债券。债券意味着固定的收益,对于资产而言,是一种保障。倘若你突然得到了一大笔钱,又不知道怎么花,这时你可以买一张大额存单,到期会收获一定的利息。 这些实际且可行的方法,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教育家长。在作者浅显的语言和书中生动的插图背后,蕴藏的是关于金钱的智慧。 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父母会给孩子买这本书,然后自己偷偷地读。” 不错,这本书越往后看越有价值。作者告诉我们对待金钱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聪明地分析要不要买某个公司的股票,错误地对待金钱会付出什么代价,怎样才能在睡觉的时候也赚到钱。这些都是基于作者多年在金融行业的经验,总结出的精华。 卢梭说:“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不仅自己要掌握这种工具,还要将掌握这种工具的技能传递给下一代。越早教育,就越早见到成效。玩转金融,方能在通往财务自由的路上事半功倍。 财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公众号一棵花白,棵是一棵树的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