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缓刑》是一本由[法] 让-皮埃尔·吉布拉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战中,男主选择了做个逃兵,躲在鸽子笼一样的阁楼里窥探外面的世界,但是爱情点亮了他的生活,这份爱为期一年,他还是死在了被炸裂的火车里。
●有时候命运就喜欢和我们开玩笑,在胜利的终点面前,却突如其来地给我们带来一步之遥的遗憾。
●太好看了!故事也好!色彩绘画也好!有没有导演想翻拍的求求你们翻拍吧,啊就决定是你了欧容!看看这本漫画吧!
●留给你一年的时间道别与温存,却在幸福的前一刻执行原判,没人躲得过命运
●甜蜜的爱情和残酷的战争,始终是对比鲜明的一对矛盾,这个题材下诞生了无数经典的作品。 也许这就是人性的两面,光明和黑暗,欢笑和悲伤,在彼此的冲突中引发激情和深思,引导每一个人探索人性的本源,追寻自己的未来。
●爱的什么,缘何而爱?朱利安更多起一个视角的作用,通过他的眼睛,我们看见纳粹占领下的法国民众。至于书中的爱情,并没有多少刻骨铭心的印象。画得很精致但故事较为一般。或许是我们期待男主能有一翻惊天动地的作为,配得上漂亮的女主,但却只是挺窝囊地死了。
《爱的缓刑》读后感(一):法式下午茶
本作如同一餐法式下午茶,结尾透着淡淡的哀伤。故事发生在如画般宁静的法国小镇上,即便是二战德占时期的背景也抹杀不了法国小镇醉人的安逸和平静,女主一抹红底白点裙子配上白色短袜是本作最大的亮点,一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贝鲁奇般的惊艳。男主不算英俊,不甘心做德国人的苦力和炮灰,潜逃回小镇东躲西藏做了隐形人,这位小哥有点玩世不恭,若不是之前和女主有点交集,我甚至看不出女主选择这位小哥的可能。好吧,既然是爱的缓刑,自然是有故事的……。
今天也是为别人的爱情流泪的一天。本书以二战时的法国小城康贝拉克为背景,以朱利安和塞西尔的爱情为主线描写了在城中发生的故事。刚开始读的时候实在是被各种法国名字给绕晕了,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物越来越清晰,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被塑造得饱满,性格特点突出。画中人的每个动作,每个神态都被描绘得绝妙,特别是保尔被捕时的那个眼神深深地震撼了我,这个眼神传达出了多少台词也无法表达的信息,也许这也是绘本的魅力吧——让图像和文字互为补充。书中不仅讲述了二人的爱情,朱利安从一开始独善己身到愿意为反抗法西斯而做出努力以及小城人民为保卫自己的祖国各自暗暗出力给这个爱情故事增加了更多的可读性。直到结尾才知道为什么叫《爱的缓刑》,阅读时的心情随着故事的发展不停起伏,甚至比朱利安更急切地盼望他与塞西尔在巴黎的相见,可是故事是戏剧性的,他在死神手中夺来了自己一年的生命最后却以同样的方式离开。看着塞西尔提着皮箱走出火车站时,所有积蓄的情绪和眼泪一起崩溃,在看最后附上的几页关于二人恋爱场景的线稿时心中的悲伤实在难以抑制。让人回味的作品大概就是把幸福毁灭给读者看的吧,吉布拉做的很成功。
《爱的缓刑》读后感(三):一点感受
就像中间那张黄色的空白页一样,我带着这本书度过了2018年,跨到2019年,书里的主人公也一样,从1943,跨到1944。他是个有趣的人,尽管可能不是个君子,他披着大衣把自己蜷缩在床上的时候,格子围巾留了一半在后背上,很有魅力。
我和女主人公一样,盯着车灯前面的“马奇诺”,仔细瞅他举起的手指,猜想他比划的是“OK”还是“小鸟”,然后噗嗤一下笑出声。
他举着酒瓶子在哪里蹦蹦跳跳的样子,和他蜷缩着不动一样迷人。我在书的末尾找到了那张线稿,那些铅笔印儿看起来既温柔又调皮。
半开着红色的长裙子,戴着马奇诺头上钢盔帽的塞西亚站在收音机前面,真是意大利的春日午后最好看的风景了。
最喜欢的一段,就是两个人在山顶上等着最后一盏灯熄灭的几次对话。
“我永远也忘不了他的眼神”
“马奇诺用一种军人式的僵硬姿态同我告别。他的喉咙哽住了,一句话也没说。我猜,这大概就是离愁吧……”
男主人公的抖机灵这次居然让我觉得有点难过,这大概就是离愁吧……(我心里隐隐地感受到了巨大伤悲前的一点颤抖,这可能就是直觉偶尔好用的时候吧)
“你呢,是为了赢得战争而战;而我呢,则是为了赢得一些时间!”
合上书的时候,我想起的是那双蓝眼睛,望着山谷里灭了又亮起来的灯、望着大熊星座……还有低着头不知道望向什么的时候。
《爱的缓刑》读后感(四):《爱的缓刑》
第一遍阅读的时候,这个结局实在令我大吃一惊且难以接受——因为这本图像小说看到快结尾处,正是我觉得我已经喜欢上男主角的时候。谁知作者早就写好了他的命运线而且埋伏在书名中,等着我这个读者喜滋滋地往后看的时候呆住的这一刻。
作者从形象设计和台词设计都时刻表现着男主角的狡黠、玩世不恭和喜欢逗趣的性格。故事开始的时候,他的“逃役”还没有什么沉重的色彩,直到战争的残酷越来越不由分说地显示在他眼前,他无法不面对自己身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所指向的责任——而当他下决心想要承担的时候,命运则不再给他机会。本来我以为这本书会是一个光明的结局——保尔的牺牲带给男主角心灵的震动,最后做了他该做的,爱情和战争都有了结果。然而作者没有这样安排,像是给男主角一年置身事外与偷得浮生欢愉的惩罚。战争不是普通人的错,然而带给他审判的是内心良知的煎熬。就像书后记者书评写道的“放任和坚守有着与今日截然不同的分量”。我想我之所以越来越喜欢男主角,是因为他如此像我,像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也曾想过置身事外祈祷平安度日享受生活和爱情;我们也曾为那些身边人的选择所打动;我们也曾为了私欲误会别人;也都或多或少是自己责任的逃兵。也曾在内心的藏身之处向外窥视,也曾对自己的选择无法再容忍。所以当他终于踏上那列火车的时候,我多么希望那是他是刑满释放——是我们自己的刑满释放。
作者的画风老练而写实,人物神态刻画细微而准确。两处香艳的场景颇吸引人,嘿嘿。还有保尔的最后一个神态,应该是唯一一个直视向读者的分镜,使读者站在男主角或是自己的立场上全盘接收(或投射)角色的情感。
《爱的缓刑》读后感(五):有你在身边,我就是个不关心大事的人
虽然是以二战为背景,推动剧情的冲突也可以说的上是残酷真实,可通篇都弥漫着一股柔和和浪漫的气息,大概是画面更多的记录了美好和浪漫的生活和爱情瞬间,把更加广袤和荒蛮的世界都隐藏在了画与画的中缝里。法国人似乎特别擅长这类题材和叙述方法,在看的过程中让我不断的想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从开篇起,作者用细腻又写意的办法勾勒出了一个偏远的法国小镇在二战时的风情画,又用画面感和话语勾勒出了一个美好的女子形象,当她从咖啡馆走出来的一瞬间,白点的红裙子和白袜子出现在画面里的一霎那,其他的色彩都是黑白。画工真好,尤其是眼睛,情绪简直跃然纸上,还有中间男主的情感流转和喜怒哀乐,融入其中的话,真的是意味悠长。更别说结局的瞬间,戛然而止又理所当然,浮想联翩又惊诧错愕。不过,在这里面的黑色幽默和世事无常涌动里,又有什么不是理所当然的呢?
在女主的美好衬托下,男主除了幽默感之外似乎一无是处,大历史下的小人物,似乎不去推波助澜只是随波逐流都是错误。其实,又有谁不是被感情裹挟着前进的,不管是亲情,爱情,激情还是家国情,每个人都是感情动物。生在不一样的时代,同样的选择都会分出对错,鲁迅和周作人的纠缠,放到现在,估计也只能是一时之谈资吧。
只是可惜了女主,最后的身影,让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