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81》是一本由汪小菲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想到有天会看汪大少的书,而且还看了两遍。足足16万字,内容还是很丰满的。第一遍只是以看故事的心态草草浏览,没想到文笔十分流畅,诸多地方有洞见,超出心理预期。第二遍着重看了政治问题和台湾文化的部分。作者也是颇信玄学之人,整本书点缀着宿命论调调。作者在后记中说,当初编辑部给了他这个题目,他写着写着也就有了“野心”,所以内容不仅仅限于自身成长、家庭这些微观层面,也颇不自信地小小谈到了政治、宗教、时代、经管理念等,作为“随笔集”,深度算是够了。如果说挑毛病的话,就是有几处别字未被勘误出来,不过不影响阅读。PS:最感人的部分还是关于爱情和家庭,尤其是爱人生子险些丧命的部分,作者记叙之详细,仿若昨日,心理描写也感人肺腑,足见对他的震撼。
●童年的很多回忆感觉可以共通(´▽`) 那种恍然间意识到自己长大的失落感,可以理解鸭 非常正确的三观和不同寻常的经历,向小菲学习,遇事要冷静。向大s学习,成为一个有智慧成熟的女人。控制情绪。
●20190307 因为真的喜欢大S而关注她的生活,看了综艺喜欢这俩人。这本书算是一本乱七八糟的杂文吧,但是读的挺开心,感觉汪小菲确实是个和微博上看起来一样的冲动又热血的直男,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容易,难得他肯直白不加掩饰的描述负面和低谷,这本身也是自信和勇敢的表现了。
●少年时期的迷茫孤独写的诚恳而饱含深情,涉及创业商业的部分,却颇为自吹自擂。
●我觉得写得很诚恳,也挺坦率,不过还是很浅。看了之后才会知道他为什么跟大S那么能互相理解,配合大S最近那篇专访看。他从普通职工家庭到小富之家,再到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孩子,经历的许多也是时代巨变的时候的标志性事件。另外,里面那个半夜把他一个他撂在马路上的是张雨绮吗?
●感觉像是听一位大哥哥把自己经历过的感悟到的东西娓娓道来,特别舒服的感觉,对他有偏见的看完这书会消除一些偏见,一个35岁男人的自省。很多人浑浑噩噩活到35岁不一定有这样的觉悟。
“ 我一直跟别人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就是夏天,多年后我才懂,我喜欢的不是夏天,而是留恋夏天的人和事儿。” ——汪小菲
在孤独与缺少家庭温暖中度过童年时期,每个周六半天与姥爷相处的温馨时光成了最美好的回忆。美容大王变成了老婆,不仅没有公主病,对汪小菲体贴入微,童年缺失的爱在大S这里得到了弥补。汪小菲在微博上发自内心感慨:“我们四个一个都不能少”
《生于1981》读后感(二):自传
一个下午在咖啡店看完了,没有华丽的文字,经典的语录,平平淡淡的描述,能感受到汪小菲的诚恳,北京人的真性情,通过一本书了解一个人的半辈子人生,也替他解释了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
依稀记得,当年他和大S闪婚#海边婚礼#亲友包机#同学各种惊讶羡慕,转眼间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家早已儿女双全。
《生于1981》读后感(三):你所有的经历,都是冥冥中的注定
这是一本虎头蛇尾的自传。
如果你认为汪小菲是个纨绔子弟,请一定要看这本书,前半本,或者说是青春期之前的汪小菲,是个亲和感非常强的孩子。小时候赶上父母下海,赶上物质生活非常不富裕的时代,相信大部分父母为了家庭拼尽全力去赚钱的家庭,都少不了争吵打闹,汪小菲也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他有很多同龄人都有的烦恼和不安。
他也赶上了好时代,80年代前后也是我国大踏步放开的时候,大多抓住机会的人都富裕了起来,家庭生活也变的不一样了,这个不一样,有好也有坏。尚在读高中年纪的汪小菲小小年纪去了国外,租房,念书,海外生活,经历过的都知道那种苦,尤其是远离亲人的孤独和不得不万事靠自己的坚持。但后来,这种苦被证明为他的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包括之前的兰会所,现在自己做S hotel,海外生活经历都帮了不少忙,不仅在实际工作中,更实在心性的磨练上。
但是书的后半截明显太过于生硬,硬是要把自己往爱国上靠,缺乏内容支持,太过于墨迹,如果后半段更多一些关于事业失败的描写,或者更多一些娱乐圈的纠缠,相信人物刻画更丰富的多,相信汪小菲不缺少这样的内容~
还是感谢这本自传体让我们更加了解汪小菲这个人,我一直没有认为他是个纨绔子弟,看完全书感受是,原来新闻上的这个人,也跟我们一样会有的这样那样的情绪。
衷心祝福汪小菲跟大S生活幸福,孩子们健康长大~
《生于1981》读后感(四):不愧是大 s 选中的人——《生于1981》书评
网上很多争议性蛮强的人其实私下里都非常优秀真诚,尤其是把生活经营得风生水起的人,汪小菲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螃蟹很久没看到可以如此真诚地表达自己的人,过去对的,错的,带有情绪的,做得好的,做的不好的,都统统摊开在读者面前。大多数人并不擅长在网络上营销自己,营销自己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被人关注到往往是自己做出了一些成绩,所以网络上有时会有一些颇具争议性的评论出现,仔细想想,大多数都不值得推敲。网上的只言片语不足以了解他,还好有这本书的出现。
我现在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到 S Hotel 的新闻的时候,台湾的媒体环境比国内更宽松,什么都敢讲,再加上这是以大 s 的名字建立的酒店,更是抓住了大家的眼球。所以背后付出的辛苦和汪小菲以及大 s 的发心,反而很少有人去留意了,至今仍觉得可惜。
如果了解到酒店背后,以及汪小菲的生平,以及两个人婚后的生活,真实的大 s,便会觉得 S Hotel的创建理所当然又超出期待。S Hotel 承载了汪小菲内心里对家庭满满的渴望,这所肩负着Love 和 Happiness 的使命的酒店,同时也是第一所大陆人在台湾创建的酒店,是维系两岸感情的纽带之一。
(汪小菲的求婚)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优势,我所能感觉到的,汪小菲身上的优势,是他的清醒。可能这得益于他的独立,他开始成长的年纪似乎比大多数孩子的年纪都小一点,年幼时父亲养家收入不是很稳定,父母离异,母亲出国赚钱,早早开始去国外读书,并且在异乡漂泊。早早让他学会了清醒地去看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使得他不得不一直问自己,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汪小菲内心想要传递的东西无关利益,名望,只来自于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快乐和温暖。汪小菲寻寻觅觅三十多年最终找到的,也是 S hotel 的使命:爱和快乐,这让人感动。也许这也是打动 Philippe Starck ,以及他能得到很多人帮助以及喜爱的原因之一。
每一篇文章都能看到他发自内心对过去的反省,看完之后发现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啊,三十多年的回忆浓缩在一本书里,居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书。同时又觉得希望每一天都尽善尽美的人,哪里有那么多故事能拿出来讲呢?毕竟真实幸福的生活是平平淡淡的每一天,能写下来的只是情绪的波动,平淡的幸福,只能自己收藏体会了。
原本是因为大 s 才爱屋及乌喜欢上汪小菲,结果汪小菲身上做到的对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对爱和快乐的传递,也格外吸引人,不愧是大 s 选中的男人。希望他们全家一直幸福美满下去~
1、做餐饮这行,太接地气,太现实了,绝对不是飘在天上,空谈一些经营思想,经济理论就能干好的。脚踏实地地做事,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这个理念一直跟随我至今。如今做酒店,我也讨厌一些假大空的东西,做一行,要怀着一颗单纯的心,把这一行最重要的那块认真做到最好,能把这一点做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2、一个男人内心的强大,应该体现在保护家人的时刻,在真正应该挺身而出的时候绝不后退,毅然决然地站在妻儿面前,承担迎面而来的风雨,这才是一个真正坚强成熟的男人应该做的,这是我在后来的婚姻后,才领悟到的道理。
3、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自我延伸”。就是当一个人接触过很厉害的人之后,尤其和很厉害的人成为朋友之后,就会感觉到那个人是自己“自我的延伸”,仿佛自己也拥有了和那个人一样的地位、才华、力量。生活中经常有人会炫耀自己“认识某某”和“某某是朋友”,因为自己能身处某些圈子而倍感荣耀,这些都是“自我延伸”的体现。
4、所谓“命运”,难道不就是当内因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某些外因触发,结成的看似“命中注定”的果吗?人要想把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命运”牵着鼻子走,则需要时时反省,时时总结,关照自己内心的“因”,在“因”上不断下功夫,而不是把一切都归于“时运”,归于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