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选择》是一本由[美]罗希特·巴尔加瓦(Rohit Bhargava)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刻意选择》读后感(一):反过来看
春节到珠海、广州玩,在广州机场买了这本《刻意选择》。在飞机上读了一半,回到家第二天就全部读完了。这本书的中心意思非常明确,每做一件事都要有预期的效果,都要努力达到预期的效果。书中举了很多奇怪的例子,通过这些反常态的例子还说明可以选择的作用,以及可以原则给人们带来的优点和好处。读这本书,算是给大家提了一个醒吧——做每一件事都要力求达到某种效果,这样才不浪费时间。
《刻意选择》读后感(二):简评
质量不高的一本书,十几种逆向思维的方法,最终还是副标题,学会用左手吃饭,可能因为有共鸣所以有记忆点。
15条几乎都是常用思维逻辑的方法冠之以算法的高度,着实有些大言不惭。
作者用左手吃饭的原因也颇让人不屑,只是为了在交际中腾出右手握手,并号称因此建立了更迅速的关系以及让出半个身位思考。相比之下,本人练习左手吃饭以便控制饮食速度达到减肥的目的,似乎更像是个符合逻辑的选择。
一 开始抽烟
1.去领导,而不是去跟随。2.拥抱开小差的自己 3.选择离开
二 透支你自己
为什么读书就像建立一个播放列表:我相信你的时间非常宝贵,绝不能浪费在一本你根本不感兴趣或毫无用处的书上。
人生算法:如何透支自己
1.专注于你最擅长的地方 2.重在过程与经历,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3.卖掉你拥有的东西
三 学会一些现在看似无用的东西
四 工作
完成领导没有要求你做的工作(你的工作不应该只是职位描述中罗列的内容,那只是你必做的工作)
人生算法:如何完成领导没有要求你做的工作
1.理解真正的需求 2.让它变得更好 3.重新写自己的职位描述
五 即使没有人盯着你,也要保持一致性
人生算法: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
1.分享大家未曾期待的真相 2.履行你的承诺 3.写上你的名字
六 学会共情
无论是通过穿高跟鞋走路,还是戴上VR眼镜,都是让你产生共情的方式,它能让你从另一个视角看世界,给你带来意想不到但很暖的结果。
人生算法:如何学会共情
1.想象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背景故事 2.谨防无意激励(在工作中,往往因为激励方式的问题,导致我们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合作) 3.询问他人感受 分享自己的感受,并且让自己看上去有些无助是快速建立信任,获得对方反馈的最佳方式
七 为什么要用左手吃饭
要慷慨分享自己的时间,多关注别人,让我脱颖而出,也让我拥有了比自己想像中更多的机会,你每天做出的刻意的微小的选择,都具有力量。用左手选择是一个概念,它不仅是字面理解的意思“用左手吃饭的人显得更聪明”,它更是一种与他人不同,改变自己的舒适度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让你区别他人,区别于过去的自己,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可能。
学会遗忘:找到你的复原力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失败你是不会承认的,更不用说去庆祝了。那些拥有较强复原力和克服逆境能力的人,总是能够很快地接受现实。面对困境,保持平静或许并不会直接关乎你的生死,你是当你拥有这份心境,并能快速认清现实时,无论你面对的困境是多么的严竣,你也可以从任何挫折中迅速恢复。
降低要求:当你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屑一顾,或者你认为你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时,或许是因为你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
《刻意选择》读后感(四):五条可以立刻使用的职场建议
这是前段时间在翻看《刻意选择》这本书之后,挑出的五条职场建议:
询问下自己: “你每年会在个人成长方面花多少钱?”
比如:一对一学习、健身、各种课程、参加培训、购买书籍等等。
有很多成功人士,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在事业的早期他们乐于进行自我投资。
审视下自己,花的钱,有多少是浪费掉了,有多少物超所值。应该如何避免。
今年的预算要新增多少?
专注于你最擅长的地方
你投资的首要方向,应该是加强你自己最擅长的地方,让你的优势更强一点。
记住越专业,赚钱越容易。
学会一些现在看似无用的知识:
乔布斯传记中,有一段一直让我印象深刻。他在上大学时,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花了不少时间去学一门“英文书法”的课程。在几十年之后,设计 Mac 电脑时,当时所学的字体设计知识全部用上来了,导致 Mac 系统对字体的重视程度跟其它系统完全不同,也是因为这一条而受到设计师、艺术家和印刷行业的喜爱。还在印度旅游时学习冥想和禅修,跟他后来追求极简的设计风格,一脉相连。
很多人只完成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你的工作不应该只是职位描述中罗列的内容,那只是你必做的工作。
你要学会挑战一些自己不擅长,但能给你带来成长的工作。千万不要被工作职位限制,去承担更多的负责。不是为了老板,而是为了你自己。
把星巴克从一个街头小店变成一个国际连锁巨头的霍华德·舒尔茨,当初只是一家瑞典公司的家居用品销售员,获得了一笔数额巨大的滴漏式咖啡机的订单之后,主动拜访了星星巴克的两位始创人,才有了后来的星巴克。
理解真正的需求,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比如领导让你提供 20 个报表给他。你要尽量找出为什么需要这 20 个报表,报表中的哪几个数字 对他比较重要,你的领导会向老板汇报哪几个报表。
把你工作做的更杰出,提供超出意外的惊喜。在提交你的工作成果之前,对其加以改进是超出要求的关键因素。当你让领导或同事印象深刻,你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首先要无私,想着如何在帮助自己之前帮助别人,愿意付出时间,主动与他人沟通。这些是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交关系网的基础。
这一招跟一个朋友学的,收获很大。把一个需要帮助和能够提供帮助的人联系起来,那么双方都会记着你的好。
《刻意选择》读后感(五):全网最快解读:惯性思维 正在毁掉你
炫先森读新书 让你的知识和见解时刻领先
9分钟搞懂突破惯性思维的方法
这次,炫先森和你分享的书是,刚刚出版的《刻意选择》。
刻意选择什么呢?这句话好像没说完,所以,用了一个副标题,学会用左手吃饭。
我们大部分人的惯用方法是,用右手吃饭。
这本书为什么告诉我们,要刻意选择用左手吃饭呢?
用左手吃饭,是隐喻,是指代那些有违我们惯性思维的行为或方式。
由此,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刻意选择那些有违惯性思维的行为或方式。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本书认为,刻意选择有违惯性思维的行为或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工作、掌控生活、成为赢家。
这本书提供给我们的,就是那些有违惯性思维,但能成为赢家的方法。
我来跟你讲个故事。
2014年,伦敦地铁系统发生了两天大罢工,270个地铁站中的117个站点被迫停运。无奈之下,那些平时坐惯了地铁的市民,只好选择了坐公交车出行。
当罢工结束后,三位经济学家收集了市民的乘车信息,结果发现:当地铁恢复运行后,仍有5%的市民选择了新的出行路线。
显然,这5%的市民,发现了新的出行路线更有效:要么是更省钱,要么是更省时间。
你看,这个故事就说明了,更好的出行路线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惯性使我们视而不见;主动增加不确定性,就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
这本书的作者罗希特·巴尔加瓦,是趋势研究者、营销专家、演说家,同时也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作家,已出版5本作品,包括《非显著趋势》。
1
成功人士都懂得自我投资
多年前,作者受邀参加了一次高端论坛。参会的人中,有畅销书作家,有企业家,有成功学大师等等。
主持人问大家,每年会在成长方面花多少钱?
让作者万分惊讶的是,这些已经成功了的人士,每年在个人成长上,仍有大笔的投入。其中,有几个成功的知名人士,每年花在购买视频课程上的费用,高达10万多美元。
原来,他们之所以能够挣到百万年薪,就在于懂得进行自我投资。作者羞愧万分,在这之前,他觉得自己每年买几百本书就已经算是奢侈的投资了,这次会议结束后,他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作者说,“对于那些成功人士来说,拿到学位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有的人甚至直接跳过了大学生活。他们明白,自己的目标并不是那一张学位证书,而是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更好、更聪明的人。”
2
放弃眼前利益才能收获长远目标
一次,作者去南非旅游,意外发现一本专门针对农场主的杂志《每周农民》。
作者并不是农场主,所从事的工作也与农业毫无关系。但,他还是翻了翻杂志。
这期杂志讲了这么一个主题故事。阿米什人试图通过轮耕和减少使用化学肥料的方法,实现在短时间内种植出更大更多蔬果的目的。结果事与愿违。种出蔬果的时间更长,所收获的果实也更小。不过,这两个方法也有好处,那就是土壤更肥沃了。
这个主题故事,让作者深受启发。有时候,我们就是要放弃眼前的利益,才能收获长远的目标。
作者说,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与农业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是不会翻开一本农业杂志的,所以自然也就不会有这样的启发。
3
凡事不能只顾自己方便
作者在读研时,在餐馆做服务生,挣生活费。他所工作的餐厅,在早餐烤面包时,面包的一面常常被烤得焦糊了。餐厅服务生们处理的方法,往往是把好看的一面翻过来,焦糊的一面压在下面,递给顾客。服务生们侥幸地想,顾客不会发现,即便发现了面包也已经被吃了一口,这时就不好退货了。
这天,作者把面包递给一位顾客时,这位顾客拿起面包,把它翻了个儿,焦糊的一面暴露在外了。作者迅速拿起盘子,准备更换一份面包。
不料,这位顾客说:“你早就知道面包烤焦了,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端给我呢?”作者面红耳赤。
这件事让作者认识到,凡事不能只顾自己方便,而是要一直去做正确的事,即便没有他人的监督,我们也要保持正直,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工作。
4
不求准时但求及时
家里没有牛奶了,你是立马去超市购买,还是等购买其他东西时一起购买?
这就是作者说的战略性拖延。将需要做的事情延迟到能优化的最佳时间里做。
在工作上,也应如此。比如,你要编辑一封电子邮件,但有些话一时半会儿决定不了该不该说。与其纠结和权衡,不如关闭电子邮箱,几个小时之后再去看它,很有可能就有了新思路。
高效率人士总是知道如何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以及在什么事情上可以适当的拖延。
5
动手画而不是动嘴说
在这个日趋复杂的世界,简约成为企业或个人终极的竞争优势。
如何简化你要表达的内容?不妨用画的方式。因为人们对图案的识别能力要超过对文字的理解。画画可以将一个复杂问题的方案可视化、形象化,而且有可能是针对大部分人唯一的解释方案。
1966年,在圣安东尼奥的一个酒吧里,一名飞行员和一名律师在喝酒,他们边喝边聊,边在一张餐巾纸上,用线条的简单图画,来讨论即将要开通的新航线。正是这次讨论,成就了现在著名的西南航空公司。时至今日,西南航空还保存着这张神奇的餐巾纸。
6
使用平实的语言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不必拥有惊人的词汇量。不仅如此,还进一步要求我们用平实、人人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沟通。
要想做到这一点,有个很简单的办法,打印出一篇文章,大声地朗读出来,如果不像你平时的语气,就把它换掉。
7
在朋友的交流中适时离场
建立有效社交圈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中间人,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你作为中间介绍人,把一个需要帮助和能够提供帮助的人联系起来,这样双方就都会记得你的好。
但是,很多人很难意识到,只有自己主动选择离开,所介绍的双方才能自如地展开交流。
不要担心自己会错过他们说什么,也不要焦虑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比跟你的关系还要好。不妨这样想,这是不是就好比你给别人推荐了一家餐厅,你总不能指望别人每次去那里吃饭都会邀你一起吧。实际上,你也会遇到相似的情况,你也会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新的、更要好的知己。
8
根据场合而不是规定来决定穿着
把自己收拾干净,这会有效地增强自信,这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同时,作者也指出,穿着是融入所在环境的重要手段。作者很不喜欢穿西装、打领带。但是,只要与政府相关部门或者银行的工作人员开会,他就会西装革履。他说,这不仅是这种场合的规范要求,也是对客户尊重的一种体现。
说到这里,相信你也看出来了,这本书并非是心理学行为学书籍,书中几乎没有数据调查和实验调研,书中有的只是作者的个人经历,来说明其方法的有效性。
这反而是这本书的亮点之处,轻松好读。
我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完了。相信你读下来,也会毫不费力,也会收获颇多。
最后,我再来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表达的是这样一个观点,刻意的选择反常的行为方式,可以收获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