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是一个最看重人际关系的社会,中国文化是一种最看重人际关系的文化。因为与其他社会和文化相比,中国是一个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传统的国度,家庭关系在中国扮演着世俗宗教的角色,祖先崇拜在中国发挥着世俗信仰的功能。按照费孝通的看法,中国社会有一种以个人为圆心以亲疏远近为标准一圈圈向外扩展的格局,他命名为“差序格局”,这是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模式,除了极少数例外,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这样生活的。而西方社会就不大一样,他们虽然也有亲属圈子,朋友圈子,但是其重要性远逊于这些圈子在中国的重要程度,在他们的社会中,每一个人大多都是一个人来面对社会和人生的。
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国人来说,孤独永远是一个负面的价值,它是悲惨的,痛苦的,难以承受的,是一种惨烈的生存状态。“鳏寡孤独”是悲惨的,“断子绝孙”甚至是受到诅咒的表征,中国人最不能忍受的生存状况就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无人环绕身侧,寂寞凄凉。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要想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谈何容易。对于那些处于这种生存状况的人,我由衷地欣赏,尽管他们当中大多不是出于自愿(离婚、鳏寡、没找到伴侣、没有生孩子),而且处于被一般人否定和怜悯的境地。他们的生活寂静,不热闹,冷冷清清,但是他们因此常常会面临对生命意义的沉思,活得更加自觉、清醒。
最大的好处是自由。没有太多的人生责任,可以任意挥洒自己的激情,可以去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尽情地享受人生。
其次的好处是有大量的空闲时间。那些本来要为他人付出的时间和生命全都可以留给自己享用,生命的空间和时间在无形中增量和延长。
当然,还有一个大好处,那就是他们会不断遇到存在意义的叩问,这是生活在人堆里不容易意识到的问题。一人独处时,存在意义的问题时时来到心中,活得更加自觉,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不断检讨,不断探询,能够时时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即使在面临死亡这个唯一重要的哲学问题时,也会比完全陷入人际关系中的人更加清醒,更加从容。而严格地说,当人的存在是不知不觉的时候,他并未真正存在。
在孤独中生存;在孤独中思考;最终在孤独中从容结束自己的存在。
也许你还想看:
独自一人面壁修行
以自由的名义,我赞美孤独
人的灵魂归根结底还是孤独的
人,诗意地栖居
愿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充满美与爱
王小波到底有多有趣?
叶赛宁的村庄
做个反熵的生命艺术家
生命是用来打发的吗?
什么样的生活是高效的生活?
就像打开了一扇大门,看到了满眼的珍宝
我要用我无处挥洒的时间和生命去追寻美
写作是我唯一可能的生活方式
什么人需要雅文化?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既然活着,就宁愿活得神采飞扬
欲望不除,人无宁日
信仰的功能及其替代品
如果一天没有在心中感受到爱和美,这一天就是虚度
独处使你的生活值得一过
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黑骑士的王国》李银河著
插图设计:胡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