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伤跑法》是一本由戴剑松 / 郑家轩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 跑姿
配速6:00 及以上, 全脚掌前侧落地即可。
- 随速度加快,大腿后蹬和前摆;摆臂幅度;小腿提拉折叠 这三者加大。
1). 步幅过大, 通过步频判定步幅。
lt; 170 是步频过慢,属于跨大步跑。 推荐170-180,180 以上最好。
------------------未完------------------------
3. 跑前跑后拉伸
6. 跑步计划
8. 营养
9. 跑步减肥
10. 马拉松相关
《无伤跑法》读后感(二):不要慌,慢慢跑
之前自己挺胖的,裸足170,最胖的时候体重170+接近180,最开始400米都跑不下来,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现在稳定在70kg左右,这期间控制饮食和骑自行车比较多,因为体重太大,担心跑步伤膝盖太严重。
瘦下来之后,无意间参加了一场10公里的比赛,1小时4分跑完。通过这次比赛,结识了一群爱跑步的小伙伴,两个月后的6月,我也开始正儿八经的跑步了,三个月的9月,完成了第一场半马比赛,十公里也能跑进45分钟,这当然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方法要得当。
刚开始跑的时候,加了一些跑步群,就有很多人推荐这本《无伤跑法》,一直没能有空看,虽然已经有一定的跑步基础和跑步知识,但这次在每天早晨的公交上看完,大概三周,依然收获满满。
比如,热身、拉伸、力量、饮食、排酸跑等等,都有了很多新的认识,而且内容都有很科学的佐证,具体就不一一叙述。
总之这是一本适合入门跑者学习的书,也适合有基础的跑者反复读,温故知新,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安安全全的开始,安安全全的结束,比什么都好。
跑步是为了健康,不冒进,安全完赛,无伤第一。
买过很多跑步书,多数是翻译而来,尽管也学习到许多有用的跑步知识,但总觉得无法运用到实际中,这本《无伤跑法》3天前到手,拆封随便翻翻尽看完了三分之一,既然豆瓣没有人评论,不如就让我来做第一人,首评!
这本书虽然说的事情很科学、很专业,但行文风格并没有那么多学术派的感觉,用我自己的话来形容就事只要识字就能看的懂,当然归根结底理论要和实际结合,不巧的是,最近阴雨连绵,过了这阵子就打算实际操作一下。
:其实已经好久不买实体书了,没想到现在实体书店材质还不错,很有质感啊!!!
作为一个跑龄为5年的跑者,跑过半马,跑过全马,偶尔看一些跑步分享或者听一些资深跑者的分享,也都只是随便听听。前段时间跟一个同事跑步时,他今年跑了第一个半马,却有各种理论知识做支撑,什么半月板,什么慢肌纤维等等各种新名词脱口而出,突然感觉自己跑步实在是太粗糙了,所以经某跑团团长推荐,买了这本《无伤跑法》的书。
看后还真是受益匪浅。本书讲了一些基本的跑步常识和一些跑步技巧。我从中获益比较多的是以下几点:
1. 核心力量训练
之前一直说要锻炼核心力量,我做的办法就是下蹲,然而此书中阐述了两个观点:
1) 所谓的核心力量训练,不仅仅是腿部力量,还包括臀肌、膈腰肌、背部力量、手臂力量。
2) 所谓的下蹲,只是锻炼大腿前端的股四头肌。腿部力量还需要锻炼大腿后部的肌肉群、小腿后部肌肉群、大腿前端的胫骨。。。
就这两个概念,让我深刻的认识到,碎片知识的可怕与独断,碎片知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它只是一个点。而想要让知识成为面、成为体系,必须综合全面的考虑问题,那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了。
2. 如何提高配速
可以说我这5年跑步,基本都是舒适跑,没有间歇跑,没有冲刺跑。最近打羽毛球,想要点爆发力,却总感觉使不上劲。原来长期的舒适跑,只能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我一直感觉自己没有决断力或者说爆发力,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原来这种习惯是自己长期平稳跑步影响的。终于找到了自己长期迷惑的解药,知道了原因,就知道该如何解决了。
因为这个,我还专门看了《狼图腾》,看后虽然明白一些道理,但还是没有养成习惯,看来要从跑步开始着手锻炼这种决断力了。
3. 如何健康的跑
这个需要监控自己的心率,监控自己的最大摄氧量,此时此刻,我好想买过佳明手表啊。嗯,年底发年终奖了,就给自己买块手表,算是对自己一年的奖励。
《无伤跑法》读后感(五):科学的跑步和跑步的科学
在电影《少林足球》里,星爷竖立一字马,对着电视屏幕一本正经的说,球,不是这么踢滴!
其实不光球不是这么踢滴,步,也不是这么跑滴!
最近受朋友影响,开始跑步,朋友极其变态,每天中午在单位跑十公里,我一方面感叹他对自己的惨无人道,一方面又无比羡慕他们单位的人性管理,据朋友说,他们单位的健身场所是无比土豪的。
然而跑步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科学,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长跑机构研究了。
今天我要推荐的一本书,是一本名叫《无伤跑法》的图书。
这本书在长跑人群中,有着超高的人气,作者是戴剑松和郑家轩,两个人都是专业人士。
戴剑松是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教师,也是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更是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学院路跑指导员培训师,服务过江苏省网球队和多名奥运冠军。
郑家轩更是跑步达人,全马成绩2小时57分13秒,是名副其实知行合一的理论实战派。
《无伤跑法》是一本系统而科学介绍跑步的书籍,与网络上惯看的那些似是而非甚至以讹传讹的文章不同,整本书以科学训练和研究为基底,以严谨的态度传授跑步知识。
无论你是跑步小白还是跑步达人,都能从这本书里得到自己未知的答案。
成人每天跑多长时间合适?一周需要跑多长时间?如何建立正确的跑姿?哪些热身动作才是科学规范的?如何无伤痛的跑步?面对跑步的众多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简单直接,数据说话。
比如书中给出,成年人每周应该累积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至少持续十分钟的运动才算是有效运动。
每次拉升持续时间最佳为20到30秒,不建议短于20秒,也不建议超过一分钟,研究显示,拉伸一分钟与拉伸30秒,效果基本相同。
这样的数据很多,让人看了直接明白,省心省脑。
对于我这种大脑容量低,连僵尸都看不上的中年废柴,都能以小白的身份看懂这本书,书中专业词汇不多,即便给出专业词汇,也会用咱老百姓都懂的语言通俗化。
比如讲信封效应,就直接用举例解决,看一遍就懂,讲法特莱克跑法也是通俗易懂,直接明白。
书中采用大量的配图,印刷清晰,针对正确错误的动作都做了配图,很多数据以图形的形式形象化,让人快速理解。
如果你还不明白,可以扫查书中给出的二维码,观看动作视频,更加直观形象。
如果非要给这本书找个毛病,那就是价格偏贵,但是价值摆在那里,如果你是一个虔诚的跑步爱好者,又怎么会纠结这个价格呢,毕竟千金难买我喜欢呀。
梁军年:关注读书、思考与个人成长,热爱电影与阅读。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公众号:梁军年的书桌(liangjunnian123)欢迎勾肩搭背。
《无伤跑法》读后感(六):满满的干货
我所看过的最言简意赅、最接地气、最实用的跑步书籍,没有之一。
非常认真地做了笔记,一是为了当下的“消化吸收”,二是为了将来的“温故知新”。
“一个跑步计划的成功体现在不发生伤痛和令跑者乐在其中”。加油,许三石。
我学到的:
1.务必在饭后1-2小时后再开跑
3.对于月跑量在100千米的跑者而言,一双鞋的寿命就是半年左右
4.现在的“慢和久”是为了将来的“快和久”
摘抄:
国外文献研究显示,跑者伤痛发生率从19%到79%不等,而针对中国跑者的调查也显示,跑者伤痛发生率高达85%。
《美国身体活动指南》对于运动量的基本要求: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75分钟的大强度运动,能做到两倍以上的你将能获得更多的健康提升。(力量训练的频率建议一周2次或更多。)
新词汇学习:MET 梅脱,能量代谢当量,=运动时摄氧量/安静时摄氧量(成年人平均3.5)。举例:快走速度4千米/时的METs为3.0,即中等强度活动;慢跑速度7.2千米/时的METs为7.0,属于大强度活动;9.7千米/时以上均为极大强度活动。每周跑步75分钟是维持健康的最少跑量。
关于晨跑:
1.晨起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的概率极低,吃不吃东西看个人,补水则人人需要。如果要跑LSD则应该吃一顿正规的早饭,饭后1-2小时再进行拉练。
2.目前没有足够科学证据证明晨跑更有利于燃烧脂肪,不存在晨跑更好还是下午跑更好的说法。
关于夜跑:
1.夜跑是消除一天工作疲劳的最佳方式,换一种方式让你的身体疲劳从而使大脑得到休息——术语叫“交互抑制”,夜跑出于安全考虑,不建议间歇跑或长跑,建议3-5千米。
错误的热身动作:绕膝、脖颈环绕、腰部环绕、弹震式弯腰、下腰转体、快速踢腿。(总之别绕啊扭啊就对了)
正确的热身动作:1.热身慢跑2.肌肉动态牵拉3.肌肉激活
正确的跑后拉伸:1.让跑后拉伸面带笑容,而不要龇牙咧嘴。拉伸时,只要肌肉有轻度牵拉感就足够了。2.每次跑完步如果能将拉伸和泡沫轴放松结合起来最能消除疲劳和放松肌肉。
岔气:肋骨的下方有尖锐刺痛,引起岔气最可能的原因是膈肌痉挛。策略:1.加强核心力量;2.跑前避免吃油腻、粗纤维、含糖高的食物;3.跑前热身;4.加大呼吸深度;5.发生岔气时,降低配速,持续按压发生疼痛的部位是正确的方法,不可勉强硬撑。
选跑鞋的注意点:
2.跟趾落差为6毫米为佳。
3.鞋基底的纹路如果几乎磨得看不见,就该换鞋了。
4.男性跑鞋重量一般在285克左右或更轻,女性跑鞋重量一般在230克左右,或者更轻。
5.跑480-800千米,鞋底致密部分磨损超过50%,因此大多数鞋在跑480-800千米后需要更换,行走640-800千米后鞋底夹层破裂,这大大增加了潜在的危害。对于月跑量在100千米的跑者而言,一双鞋的寿命就是半年左右。
6.尝试买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跑鞋,几双鞋换着穿有助于健康地跑步。
7.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没有所谓最好、最顶级的跑鞋。
压缩腿套通过挤压血管,让更多氧气和血液供应给肌肉,这样有助于提高能量产生效率,让跑者跑得更快。
不同配速的整体跑姿:
6:00配速:脚外侧缘先着地,然后全脚掌着地,这个过程称为足外翻。(重心可略微靠前,重要的是着地时膝关节避免伸直锁死,而是自然弯曲以有效进行缓冲)
5:00配速:虽然速度快了很多,但着地方式去6:00相差无几。
4:00配速:对运动员来说不算什么,但这个速度在民间就是大神速度。前脚掌外侧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内侧和脚后跟着地。
跑步伤痛的头号原因是大步幅慢步频。
无伤奔跑的基础:力量训练。
良好的上肢力量可以辅助提高跑者的跑步能力,俯卧撑和臂屈伸是上肢徒手训练最常见的两个动作。
跑步稳定的关键肌肉——臀中肌。
大量研究证实爆发力训练可以提高耐力,可以提升跑步经济性,其原因和肌肉的爆发力增强以及弹性势能提高有关。
慢不下来,快不上去成为很多跑者的顽疾,最佳的训练模式应该是80%低强度、10%中强度、10%高强度,这是大多数马拉松教练认可的模式,我们称之为80/10/10法则。而很多跑者实际却是按照30/65/5的模式在进行训练。
轻松舒适跑的好处: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有效燃脂、愉悦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MAF180(Max aerobic function heart rate)跑法是特别适合减肥的跑法:以180减去年龄的数值作为目标心率,可依据个人情况小范围浮动。
日本跑者进步神速的秘诀:细胞分裂法——关闭口腔,只用鼻子呼吸,相对减少通气量增加通气阻力,强迫跑者慢下来,从而实现低强度慢跑,把基础耐力打得非常扎实。“更轻松、时间更长的训练”比“更痛苦、时间较短的训练”,在带来更好体验的同时,反而促进了成绩的提升。
健身跑者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竞技跑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3.3%。对于大众而言,每周跑量的上限为92千米,每月跑量的上限为368千米。
根据2015年中国跑者调查显示,只有约15%的跑者没有发生过伤痛,这就意味着跑者伤痛发生率高达85%。身体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是有上限的,无论是一次过量跑步,还说跑量增长过快,都有可能使运动负荷超过身体承受和修复能力,从而导致受伤。
力量弱和柔韧差是导致跑步伤痛的两大重要原因。
没有跑过至少15千米请不要报半马。没有跑过至少30千米请不要报全马。
抽筋的根本原因是肌肉能力不够,是体能不够的表现。
跑马拉松时应该依据心率去跑,而不是按照配速去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