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度的期末又到了。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位父母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血压的问题需要注意,预防脑梗也提上日程。“七十三、八十四、孩子期末考试”,已经成为当代人民群众内心的三大坎儿。
鉴于往年经验以及前几天我体检血压方面的趋势,我觉得有必要对我儿子进行一下期末动员,以便后续工作可以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落地。
上周末我找了个机会跟我儿子聊了期末考试。我认为他已经是大孩子,所以我可以用更成熟的方式跟他谈。
更成熟的方式就是“不务虚,只务实”,家长讲大道理装逼要装在平时,在垦节儿上就要搞得实在一点,聪明的企业年底冲KPI时从来不靠画饼和给员工描述来年远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承诺下个月发奖金。
我:“期末考试到了。”
他:“嗯。”
我:“考完试放寒假里的安排包括但不限于吃喝玩乐的项目你妈妈已经全部搞定了,绝对让你爽。”
他振奋欢呼:“太棒了!”
我:“你呢也收收心,有个考试的样子,成绩嘛我一贯不做具体要求,关键是学了一学期你得对得起你自己,考出一个正常的成绩。”
他:“对的。”
我:“再说了考试成绩说不过去你自己在寒假肯定也没有心情好好玩呀。”
他:“我应该还可以有。”
我:“嗯??”
他:“你说得对。”
他:“OK,明白的!”他做出一副“get到了你哟”的表情。我很欣慰。
我:“太好了,那咱们从现在起到考试,争取不要超过三次因为考试复习这件事吵嘴生气。好吗?”
他:“你也不用这么乐观。”
我:“啊???”
我感觉被他动员了。
事实上我并不是想在这个时期给广大家长泄气,我反倒想鼓励广大战友,就我个人经验来看,期末考试看似是一道坎儿,但其实是有很多好处的,孩子到了期末考试都变得更加懂事了。
很多人问过我:“你一儿一女哥哥妹妹的搭配,看你拍的照片,是夺么的舒服,是夺么的和谐,哥哥和妹妹是不是关系特别好?”
我听到此处,会微微一笑,不作回答,内心则想起一个声音:“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儿子已经是一个瞅谁都不顺眼的青春期入门少年,而妹妹则处于一个学龄前儿童欠招儿起步阶段,两人相处相当大组成部分是“干架—互不搭理—搭理一会儿——吵嘴—互不搭理”这一过程,循环往复,只有在吃零食或看电视时能达成短暂和谐统一。至于网络上有一些所谓的有爱的兄妹综艺节目,看看就得了,家里真有俩孩子的人都明白怎么回事(这骨节掐了)。
但这一切,都在期末考试时解决了。
我儿子在期末考试时变成了他妹妹的慈兄。
上礼拜六一大早,我看见我儿子主动举着玩具和娃娃跟他妹妹玩起了过家家。这些玩意儿平时求他都不碰,遑论玩什么过家家。
于是我站在门外暗中观察了一会儿。
在双方游戏过程中,我儿子一点也不叛逆。他笑容可掬,语言温柔,耐心倾听妹妹的意见:“小马是哥哥,兔兔是妹妹,泰迪熊是妈妈,爸爸是那条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童话搭配到我这里要加这么一个无比现实的量词让我听起来不是正经狗——我儿子认真听取热情反馈,提出了诸如“其实爸爸更适合这只猪”的合理化建议。
他积极地配合妹妹的故事情节,比如爸爸妈妈带着哥哥妹妹去菜市场买了什么菜,做了什么饭。当然,他也参与了故事创作,提供出更多精彩的情节,比如妈妈去海鲜市场买鱼抓鱼时被鱼尾巴抽了个大嘴巴,爸爸赶紧去捡鱼结果不但被鱼尾巴抽了个大嘴巴,还被螃蟹夹住了脚趾豆儿之类的。
这场面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了。我虽在他们的过家家游戏里承担了不少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但面对此情此景,也几乎热泪盈眶,这场景特么简直可以上电视了!
直到我爱人一声嘶吼:“差不多得了!几点了都!你别跟你妹那耗了!你做不做题了?”
我看见他在慌张中向妹妹郑重承诺:“你想跟我玩就随时跟妈妈说!我都可以的!”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是亲妈吼一声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吼两声。
期末期间我儿子以慈兄人设为基础,更进一步主动扛起了长兄如父这个角色。
以前遇见妹妹学拼音出了什么错误,或者出现跳绳拌蒜、画画儿翻车等遭遇,他八成会作出一副“你也有今天”的表情嘲笑飘过。现在则不同。我女儿有任何疑问困难,他隔着八个屋冲出来指导教学、安慰鼓励、亲身示范,反应迅速之程度可以推断他耳朵势必已竖起很久了,静待时机,厚积薄发。
我认为他一定是早就做好了准备,因为其耐心程度令人发指。妹妹反复出错也绝不起急,因为他根本就没打算以教会为目的。
他表现很有涵养,胸襟开阔,态度温和,只要不回屋去做阅读理解题,拼音、跳绳什么的,都不值得生气。
但我对此表示反对,倒不是有人帮着带老二我还不识好歹,主要原因是就算是抛开他不(纯)纯(粹)的教(躲)妹(复)妹(习)的目的,我也十分担心在他这样一个水平的指导下,我女儿离正确掌握拼音的道路越走越远:
有时是唐山拼音
有时是陕北拼音
他可能希望把妹妹培养成为一个语言大师,这种毫不利己也不利人的觉悟……让人一言难尽。
中国人民的饭桌,远超过吃饭意义本身。“回家吃个饭”绝对不是字面的意思,是感情的交流,心灵的沟通。
我儿子则不这么认为,吃饭狼吞虎咽,边吃边种,恨不得马上扒拉完赶紧下桌,说多少次慢点吃没有用,想跟他在饭后进行交流更是痴心妄想。
但这一切,都在期末考试时解决了。
以前问他吃什么饭,永远都回答“随便”,而最近就不一样,没有问他的时候他也从书桌会冲过来参与意见,从吃米饭炒菜还是吃饺子馅饼,到炸酱面配什么菜码儿之类的问题,他都可以详细提出来。
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吃饭时细嚼慢咽,每一口至少咀嚼20下,一副对各种食物细细品味的样子,还热情参与饭桌对话中,吃完也坚决不下桌,没有话题制造话题也要留在饭桌上,交流欲望旺盛。
他:“爸爸我们今天踢球来的。”
我:“是吗。”
他:“嗯,我们拨儿有我、李狗剩、赵拴柱和张二嘎,对面是刘三烦、董大帽和王弱胎,你猜谁赢了。”
我:“那肯定你们赢了呗。”
他:“十比零!你猜我进了几个?”
我:“五个?”
他:“我一人进了七个!”
我爱人:“都什么时候了还玩?”
他:“我去复习去了。”
亲妈三连,足以干掉任何话题。在拨乱反正的道路上,我爱人一贯是稳准狠。
平时让他睡觉至少要催二十分钟,在三顾茅庐凑足次数或亲妈狮子吼使出之前之前,他捧着小说绝对不放手,耗到十点多才算消停。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每天早起来睁眼挑天挑地炸了毛似的先犯五分钟起床气,冬天尤甚。
但这一切,都在期末考试时解决了。
睡觉现在根本不用催,刚过八点半就犯困。每晚我儿子和我爱人会以一种酷似成年人酒桌劝酒的套路般很社会地交涉一番,看似平静的对话,实则暗流涌动。大家可以品一品。
我儿子:“妈我困了。”(不行,我真喝不动了)
我爱人:“刚八点半,再复习会儿吧!”(胡说,这才哪到哪啊,还能喝点!)
我儿子:“不行了不行了,睁不开眼了。”(不行了不行了,喝不下去了!)
我爱人:“我觉得你可以再复习半小时。”(我觉得再来二两问题不大!)
我儿子:“不了,我真得睡觉了,要不然明天该起不来了。”(哪啊!真不能喝了,明天起不来了。)
我爱人:“好吧,那再背十五分钟单词就成了。”(行,那再来点啤的!)
我儿子:“不行,我看了一晚上数学,现在看英语单词脑子转不过来。(不行不行,我喝酒不能掺!)
我爱人:“英语单词又不用你动脑子!”(啤酒还算酒啊?)
我儿子:“明天还上学呢,老师说可能考试。”(我明儿还上班呢,还有一会呢!)
我爱人:“就背五分钟!”(就来一瓶!)
我儿子:“行吧。五分钟!”(好,就一瓶啊!)
区别就是喝酒的人在这一瓶“啤的”后大概率还会再来两瓶啤的, 而我儿子表现出很克制和自律的状态,绝没有第二个五分钟背单词。
(真是特么欣慰啊的图)
当然,期末考试还有很多值得让家长欣慰的好处,比如孩子更爱参与家庭生活了,以前问他吃什么永远都是“随便,现在没人叫他也要冲出来讨论吃炸酱面配什么面码儿;比如孩子连新陈代谢也变得旺盛,连拉屎撒尿的频率也提高很多,十五分钟一小撒,五十分钟一大撒,从医学角度上来看,有利于身体健康。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广大家长不用为期末考试焦虑,更没必要大动肝火,因为从长期来看,期末考试可以使孩子获得人生中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玩蝎了虎子和耍鸡贼,混迹社会许久的同志们对此应该有所了解,有时候想让生活过得去,二皮脸是必备技能。
昨天偷摸听到我家俩孩子互相鼓励。
“哥哥,期末考试加油,考好了咱们出去玩去!”
呵呵呵。
前两天我在翻看我儿子的练习卷子时,发现他也可能也在自己给自己进行心理疏导:
上句缺了个“满”,隐晦地表达着作者内心“不满”的情绪,而下句的“对愁眼”也精准表达出了一个在期末复习的孩子的沉重心境,不但看书已经看对眼儿,还不忘对个愁眼儿。(此题我阅读理解满分)
当然,比起上面这种隐晦的表达,下面这种近乎北京人骂街的直接表述,可能代表他那时对期末考试最真挚的情感了。
话说到此,我仍旧坚持期末考试是好的很好的非常好的,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我劝各位必须得信,不信伤身体。
现在有很多养生的理论,其实都是瞎扯淡,养生最根本的道理是不管遇到什么事,一定找个辙让自己痛快起来。家长倘若学会一些精神胜利法,日子要好过得多。
挨撅,当代家长必备技能
人不挨揍枉少年
情人节最浪漫的礼物,莫过于爱人镜头中的自(shǎ)己(mào)
回家别告诉你妈
我要回家告诉我妈
你妈盖好,便是晴天
有了二胎的父母,都成了社会人儿。
为期末养生的爹妈转发和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