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找准自己的位置(深度好文)
日期:2020-01-01 08:05:16 作者:有书不雨亦潇潇 来源:有书 阅读:

找准自己的位置(深度好文)

  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 有书不雨亦潇潇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马谡失了街亭,大部分人都骂马谡:轻敌大意,用兵不精!

  可是细细回味街亭之战,难道身为丞相诸葛亮就没有一点问题吗?

  今天,和有书君一起看看街亭之失背后,那些极具深意权谋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泪为马谡而流。

  泪里有悲,亦有悔。

  泪中含悲,因马谡与诸葛亮情谊深重

  泪里有悔,是诸葛亮深知街亭之失,过在自己

  街亭一战,结局实在太过惨重

  但就如《成败训》中所言:

  “失败缘于忽视细处,成功始于重视小事。”

  当结局已经注定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抽丝剥茧,去探寻失败背后的真相,并吸取潜藏其中的经验教训

  街亭之失,过在马谡

  愁云惨淡,杀声震天,马谡立于山顶,正俯视着山下席卷而来的魏兵。

  四周皆敌,我军已乱。

  此时的马谡知道:这一战,败了;街亭,要失了。

  他的眼里或许会有一滴未落下的泪,而透过其间,可以看到过去种种,皆为街亭之失埋下了祸根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大战之前。

  那时,司马懿与张郃率领大军前来夺取街亭。

  诸葛亮得知后,便与军将商议:“谁敢领兵去守街亭?”

  当时,马谡信誓旦旦地接下重任,许下军令状,赌上性命死守街亭。

  力不可及,轻言承诺,从此埋下了祸根。

  当马谡和王平受命来到街亭时,马谡看过地势,傲然说道

  “丞相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我们已经占尽地利,魏军又怎么敢来呢?”

  盲目自信,轻敌大意,加速了他的败亡。

  面对王平的献策,马谡不以为然,执意要借地势险要,上山屯兵。

  他甚至还在三军将士前,夸下海口,要将敌军杀得片甲不留。

  王平忧虑不减,又点明此处是绝地,担心被断水源

  听到王平再三进言,马谡恼怒了。

  他斥责王平道:

  “你不用乱说,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

  若敌军真断了水源,我军将士当死战之,必以一敌百。

  我熟读兵书,丞相把重任交付于我,你为何再三阻拦?”

  不听忠言一意孤行,马谡距离深渊又近了一步。

  王平无奈,只能请求马谡分兵与他,好在山下接应。

  马谡本不愿意,但正值敌军接近,便松了口,拨了五千人马交给王平,并傲然说道:

  “等我打了胜仗,你可不要在丞相面前分我的军功。”

  马谡虽然表现得自信满满,可战事与他所想截然不同

  司马懿领大军而至,先是围山,再是断水。

  断水之后,没有出现马谡预想的破釜沉舟,相反,只有军心溃散。

  马谡曾说的兵法,此时如同笑话

  最后,马谡等不来王平的支援,只能带着残兵狼狈而逃。

  先前埋下的种种祸根,在此刻酿成了苦果

  街亭之失,这责任马谡确实要承担

  任用马谡,过在孔明

  街亭失守,马谡难逃其咎。

  但还有一个人需要为这场战役的失败买单,此人便是错用马谡的诸葛亮。

  正如司马懿听闻是马谡守街亭时,发出的感慨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这锅诸葛亮背的可不冤,细细说来,他过错有三:

  第一过,在于不听劝诫。

  在白帝托孤之时,刘备曾问诸葛亮:

  “你认为马谡这个人才能如何?”

  诸葛亮回答说:“马谡是世间英才。”

  刘备听后,说道:

  “并非如此,我看这个人名不副实,不能委以重任啊,丞相定要深入观察此人。”

  刘备早就看到了马谡的缺点,一句“不可大用”为诸葛亮敲响了警钟

  但可惜,诸葛亮没有听从。

  第二过,在于不够慎重

  对于街亭的重要性,诸葛亮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但由于对马谡过于欣赏,使得自己在处理这件事上不够慎重。

  马谡出言要守街亭,诸葛亮一开始并不放心

  面对诸葛亮的担忧,马谡拍着胸脯说自己熟读兵法,守区区街亭是小菜一碟。

  夸夸其谈也就罢了,马谡还请了军令状,这一来二回,竟让诸葛亮也昏了头。

  诸葛亮向来以谨慎著称,这次却因太过信任马谡而栽了跟头

  马谡其实并非无能之辈,他胸中确有韬略,但却缺少实打实的作战经验。

  街亭一战,马谡屡屡战略失当,反而是王平将敌军意图料了个八九不离十

  马谡有才,却被错用

  马谡指挥失当,致使街亭失守,连自己项上人头也搬了家。

  因此,很多人将他视作无能之辈。

  难道马谡就真的毫无才能吗?

  非也,马谡很有才。

  在诸葛亮南征时,马谡曾为诸葛亮出谋划策

  在临行前,诸葛亮曾问马谡:

  “我奉旨南征,听闻你有不少真知灼见,望你赐教啊。”

  面对诸葛亮的不耻下问,马谡毫不怯场,他先是分析了一番情势

  “南蛮离得远,又多山多险,不服的情形已经很久了。

  即使今天打赢了,攻占了此地,难保明天他们不会再起叛乱。”

  一番分析,头头是道,三言两语,便将南征最难之处点明。

  若只是看得清局势,还不算什么,马谡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还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丞相南征,但服其心足矣!”

  好一个“攻心之计”,这正与诸葛亮不谋而合

  诸葛亮后来采用了马谡的建议,通过七擒七纵,彻底解决了南方问题。

  此一役,马谡功不可没

  抓得住关键,想得出妙计。

  马谡一针见血的分析、开阔巧妙谋略,无不证明着自己的才能。

  他不仅在七擒孟获时大放光彩,在离间曹睿和司马懿时也算无遗策。

  当时曹睿刚刚即位,朝中局势还不稳定

  诸葛亮想要北伐,而他唯独忧虑一人,那便是司马懿。

  于是,马谡又生妙计——离间计。

  司马懿虽是顾命大臣,但曹睿却对他怀有疑心,马谡之计就是要利用两人之间的猜忌心。

  他先是派人到洛阳散布流言,后来又贴榜文于大街小巷,扬言司马懿有不臣之心。

  果然,曹睿起了疑心,于是司马懿被夺了兵权,又被贬回乡,北伐的第一劲敌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除去了。

  两番献计,无不切中要害,如此看来,马谡确是实实在在的人才。

  但马谡有才,是谋臣之才。

  只适合在主将身边出谋划策,而无法领兵作战、独挑大梁

  街亭之战,诸葛亮让马谡主持大局,这正是把人才摆错了位置

  用人之道,知人善任

  吕不韦曾说过:“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

  良马固然稀少,但伯乐却比良马更珍贵

  因为只有伯乐,才能相中良马,也只有伯乐才可以用好良马。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

  不同性格,各异的特色,但可叹可惜的是有很多人才没有被善用。

  就如马谡,若是做个谋士,想必还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多的妙策。

  而因为一次错用,不仅使蜀汉丢掉了整个战局,还断送了马谡的性命。

  有时候,上位者用人遣派,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这比人本身还要重要

  有多大的才能,就做多大的事,合适做什么,便去做什么。

  有小才者,不勉强,做好分内之事便已足够

  有大才者,不埋没,委以重任、信任到底。

  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既有小才者做好分内的小事,也有大才者能堪重用大事,大事小事两不误,才能真正成事。

  有的人沉默寡言,但却谨慎细心;

  有的人聒噪扰人,但却胆大敢闯。

  正如哲学家所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人的才能各不相同,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

  就如同齿轮一环环扣上了机器,只有分毫不差,机器的运作才会井然有序

  其实,不论是上位者,还是普通人,都应该明白知人善用的道理

  于上位者而言,通晓了用人之道,方能不拘一格用人才,在无法亲历亲为的事情上,也能做到尽善尽美

  于普通人而言,只要站对了位置,那就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自己也可以做自己的伯乐。

  所谓人才,从来都不是取决于天赋的,人才就是一个挖掘自身、培养自己的过程

  擅长什么,喜爱什么,想做什么,这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

  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方能尽其所长

  只有站在了合适的地方,才能站得更稳、站得更高。

  ?

  记 得 拉 至 文 末 为 有 书 君 点 赞 哦 !

  《三国》之“谋与略”系列正在连载中

  明天我们要讲的是

  诸葛亮“三气周瑜故事

  想知道更多三国精彩内幕

  每天记得准时来收听呦

  如果喜欢今天的故事

  可以在文末给有书君点个“在看”噢

  不让专栏飞走,请宠溺点赞

  点击阅读文】,500G亲子教育英语视频领回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找准自己的位置(深度好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