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她还面临着,每月要给母亲要求的数额的钱,为弟弟还债;男友依然不愿结婚;孩子出生找不到医院等问题。
她愁眉苦脸地想,要不要把孩子打掉,可是年龄越来越大,以后有可能怀不上。
用微信搜索“中年人”,会出现这类词语:“中年人的不易”、“中年危机”、“中年人的压力”、“中年人的崩溃”等。
做个中年人,实在太“南”了!
他们被生活搓磨的没有任何脾气。只能时刻忍耐,像一只正在焖饭的高压锅,不到最后一刻,不敢泄气。
伊恩·麦克尤恩这本获布克奖(英国文学最高奖项)的小说《阿姆斯特丹》,用黑色幽默的故事,描绘了一组中年人的浮世绘。
1
但她突然发现自己对身体失去了控制,紧接着又对精神失去了控制,最后被丈夫囚禁在家,死得很不体面。
在她的葬礼上,两个男人相遇了。他们是多年好友,同时也是她的情人。
主编弗农也有些不太正常,独处的时候,他总是觉得虚无,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人到中年,健康最重要。
32岁海归女博士于娟,在自己博客的《患癌日记》中写到:健康真的很重要。
如果肝脏功能得不到休息,会引起肝脏血流不足,使肝细胞受损,可见,'熬夜等于慢性自杀'并不夸张。
患病之后我就在想,我们应该在能控制的时候多控制,在能早睡的时候尽量善待自己的身体。
有些娱乐,电影也好,K歌也罢,想想无非是感官享受,过了那一刻,都是浮云。惟一实实在在的,是你健康的身体。
请不要再说来不及注重健康。
富兰克林讲过一个例子,一个修女,一生都很清贫,但是她很健康。他说,无论收入多么微薄,都可以维持生命和健康。
2
中年人的焦虑,源于生活压力
我们大概以为,不论是成名作曲家还是报社主编,想来生活都是极度舒适和随心所欲的吧。
然而,并不是。
成名的作曲家克利夫,面临创作《千禧年交响乐》截止日期到来的压力,后续的公演已经被安排好了。
一阵门铃声打散了他这最后的灵感。
而且,人到中年,精力也越来越不充沛。
“克利夫知道得很清楚,他再也不会试图完成如此规模的作品了;他太疲惫了,已经被掏空了,他已经太老了。”
这些,全都是导致他压力过大的焦虑感来源。
报社主编弗农,同样也轻松不到哪去。
中年人,在生活中,会面临更多抉择、需要承担的后果,接触更多琐碎日常,以及临近自己梦想的实现和破灭期。
就像书里的右相,明明有一些异装癖的小爱好,却不敢显示出来。即使被揭发,也只能灰头土脸赶紧公关。
可他喜爱异装这一点,到底哪里错了?
从私人的爱好都能被用作武器就能看出,那些中年人平时活得有多么压抑。
卡尔·荣格说过:众神通过疾病来造访我们。
如果不切实研究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是一味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这样对永久治愈长期疾病是不够的。
虽然这本书着重呼吁女性对精神和心理多做关注,但对男性也同样有意义。
3
中年人的崩溃,终于无尽的痛苦
莫莉的死法,让弗农和克利夫恐慌。
当时,他看到了,也正好有了灵感。他纠结,是该抓住这转瞬即逝的灵感,还是去救人。
最终,他选择了灵感。
愧疚感,像一座无形大山,永远压在了他心上某个地方,成为他痛苦的一部分。
弗农为了拯救报社的销量,选择登报外相的丑闻。
但事情突变,外相的太太提前进行了公关,弗农为此遭到所有媒体声讨,还丢失了工作。
二人绝望至极,相互攻击,把对生活的失意归责于对方。都去荷兰偷偷买了安乐死,杀死对方。
他曾经见过一个长久被欺负的同学,在河边抓流浪猫,然后虐待它。他没有告发,因为他看着整个过程,心里也觉得有种快感。
痛苦是无穷无尽的。崩溃,就像被海上的巨浪一拍再拍之后,毫无翻身之力。
伊恩在书里说:
人们实际上是以这种方式来否认我们被生育出来是一种随意的行为,来抵挡对死亡的恐惧。”
活着的人,找不到意义。
4
人到中年,痛苦吗?确实。
如季羡林般的大文豪,九十几岁高龄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依然痛苦到想放弃、想死。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普通人了。
他谈到自己生病时的乐观,觉得是一种真糊涂。而他想要的,是一种知道真相的假糊涂,即使痛苦,也甘之如饴。
所以他病得再厉害,也绝不封笔。
作者:七月流火(1992~不详),精读读友会会员。爱好读书,旅行,听故事。
这是第一批90后,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