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男波杰克 第六季》是一部由威尔·阿奈特 / 阿龙·保罗 / 艾米·塞达里斯执导,剧情 / 喜剧 / 动画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男波杰克 第六季》影评(一):第二集
一直最心疼的就是Carolyn,一直以一种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的状态迎接生活照顾每个人,可能是工作性质的原因吧,始终是付出的那一方,无论是工作还是爱情,对BoJack,对花生先生来说,她永远都是最强的后盾吧。这一集看到她的生活因为baby变得更加忙乱疲惫,直到最后找到平衡,很欣慰。一直希望她可以跟老鼠和好永远在一起,应该有这样一个温柔的人照顾她爱护她。这集片尾曲都是柔柔的呢!
《马男波杰克 第六季》影评(二):Summer Camp总会结束
几年前看第一季的时候最喜欢花生酱先生,那时候大概只看到了表面。后来慢慢爱上了Zoe们。看完六季想了想,除了Princess Carolyn和小粉,这里的所有人都有或多或少“渣”的地方。然而真实的生活和人心就是这样,也不可能像Bojack想的那样,永远躲在Rehab House里面。夏令营是短暂而美好的,它总会结束。你终于还是需要面对那一切不想要面对的人与事。
也许因为年纪大了,看每一集每句台词的感触更加深了。也难过的更深更久了。第七集的最后Take me down easy的音乐一响起来,充满了Everything’s getting better的氛围,瞬间泪目。然而谁知道呢,Maybe it’s not getting better. 但这部致郁系的动画治愈你的方式,大概就是告诉你,还是要与自己和解。
保持亚撒西:D来自Bojackhorseman的ins
《马男波杰克 第六季》影评(三):真的不想要马男为那些事负责
看完bojack放出来的上半部分,我真的真的快要窒息了。
特别是从第一季一路补回到现在,看着bojack反复折腾,看着bojack身边的人反复折腾想要追求一个平淡的生活平和的心态。
到了第六季好不容易好像大家醒悟过来了,大家能够过平淡生活的时候做一些好事,能找到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能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就像伦敦生活的编剧说的,不想再折腾她了。
我也希望bojack可以不再被折腾了,希望有个平和的结局。
结果最后一集,却一切都变了。
每一个点每一个剧情都在点燃一颗炸弹。
或许因为代入的是bojack的视角,“被带坏”这种说法是真的不存在的。
那个毕业舞会上的女生自己本身就打算偷偷喝酒,赛琳戒酒戒毒都是为了复吸的时候更爽,那包海.洛.因bojack也曾阻止过赛琳娜不要吸,更不要说那个墨西哥女孩从一开始就是拒绝的。
这些烂事的发生,本人本来就肩负着无可推卸的责任,每个人身上都要那么点想要破坏自己生活想要叛逆的莫名想法。
ojack就像那个我们每个人在找的做坏事的理由,因为他甩了我所以我要暴饮暴食,因为我的事业不见起色所以我可以喝得烂醉,因为我的压力很大所以我做喷子……
其实任何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这样做的人,都会像陶德一样离开bojack。
如果结局真的让bojack为这些事情负上责任我估计会意难平一辈子。
《马男波杰克 第六季》影评(四):向前看,回头不是岸(1-8上半部)
从他踏入戒酒疗养院开始。
看到他不愿意离开疗养院时还以为他只是将对酒精的依赖换做对被救助的依赖。
戒酒期间他好几次接触酒,带着矿泉水瓶装的伏特加,总担心他仰起头一饮而尽。
每当冠军马问及深层问题时,波杰克总是会打岔,然而波杰克在戒酒互助会上发表的“每次喝酒都是第一次”(反复戒酒反复失败)“父母善于把童年回忆变的糟糕”(大概是这么说的)大家只是不以为意的一笑而过,冠军马还会生气认为波杰克不严肃不认真。
可能波杰克以为最终根源在酒,然而酗酒也好药物依赖也好都不过是他逃避过去的避风港。他无法接受清醒但解决不了问题的自己,索性麻痹自己看不到问题。但问题客观存在,就摆在那里,他也总会有短暂的清醒。
在戒酒疗养院里跟大家一起,从自己的视角旁观,随大流,到主动参与分享,认识到大家都有问题,自己并不特别,跟大家一起挣扎想要摆脱现状。独自溺水怠于求生的马男,开始与同样问题的人一同寻找出路。
冠军马因不小心喝了马男扔出窗外的矿泉水瓶装伏特加,重新酗酒并归咎于马男,指责马男的语句与其内心认同的一致“总是会伤害爱自己的人”。
庆幸马男没有再中它的魔咒。开始联系伤害过的人,态度诚恳的说抱歉。开始,慢慢变好,会收拾凌乱的房间,会想着从新开始——做个大学教授传授表演之道。
戴安也开始了新生活。
然而,新娘猪记者二人组对卡拉琳的死刨根究底,跑到墨西哥要去找佩妮,霍克莉莉陌生酒吧遇见的陌生酒友讲述的经历,这两条线会不会切碎马男的改变之心,尚未可知。
毕竟《马男波杰克》系列剧对于一些人而言,也像是波杰克带着的矿泉水瓶里如星空一样的酒,鼓励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做出改变。“从现在开始,我要改变我的生活”——波杰克
《马男波杰克 第六季》影评(五):我的前男友是波杰克
这个所谓"剧评"并不是真正的剧评,我只是想找个地方,把它写出来,仅此而已。
今天是我们分手的第二天。也是我九月以来第一次睡懒觉——准确地说是第一次赖床,因为我醒来以后躺在床上一口气补完了前八集。
剧还是一如既往地丧,但这次却能在波杰克的操蛋生活中看到希望和曙光。第一集觉得他丝毫没变,依然是一匹无可救药的老马,依然会拖身边所有人下水,依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身边的人,也依然会在做出即将无法挽回的错事之后追悔莫及,带着说不出口的道歉继续他深不见底的自我厌恶。后面的剧情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所有人的生活都在变好。
这部剧的毒性强于砒霜。前五季是我在前面的三个月补完的,每次都让自己被这匹像极了当时还不是我男友更不是前男友的老马拖进深渊,一度怀疑人生,哭也哭不出来,又看得欲罢不能——我对前男友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也是通过这部剧获得的。
说来有点可笑,我们认识十年,前九年半一直是不关系不远不近的朋友,然后纠缠半年,从确认关系到分手不过三天。牵手过也拥抱过,但也仅限于此。分手是我提的,尽管如此我依然有点难过。分手的原因是我不希望他一味在我身上索取,而并不想为我付出什么。
事实上,在我们纠缠的这半年,只有两三个月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另外的四个月中,我消失在了他的好友列表里。我们彼此牵挂,但谁也没能鼓起勇气联系对方——我怕他依然对我冷言冷语,他认为我已经走出来了不想打扰我的生活。直到国庆前夕突然接到了他的电话,我们发现还是和以前一样无话不谈,仿佛任何不愉快都从没有发生。
有一点我更是心知肚明——我不爱他,他也不爱我。忘了在第几季中,我最爱的PC问波杰克,是否真的爱过她。波杰克过了很久才得出了这样的答案:"I do love you, by the way. I mean, as much as I'm capable of loving anyone. Which is never enough."我告诉他,我知道他对我也是这样,我也不要求更多,不抱太多期望,所以不会因为这个伤心,也不会因为这个理由离开他。他沉默了只一瞬间,然后和我说,你知道就好。
他曾经问我,在全世界都抛弃他的时候,我依然站在他身边,这是不是因为我可怜他。我告诉他,不全是,我对他的感情非常复杂。有句话当时没说出,这也来自于我莫名其妙野蛮生长起来的责任感,以及,大概没有人比我更懂他了。他是波杰克,我是PC和Diane的结合体,所以我曾是他的知己,现在大概是他不想提到的前女友——大概再一次刷新了他的记录,31位前女友中,大概只有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最短,仅仅三天。
我又能怎样强求一个病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呢?他曾让我伤透了心,看了马男以后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所以马男像毒品一样吸引着我,这样我就不会再伤心了。
《马男波杰克 第六季》影评(六):时间都是缓慢向前的
ojack Horseman出第六季了,看了一下,这季很短,总得来说还是延续了一贯的风格,上一季结束在diane把bojack送到rehab.
以下内容有剧透:
E1是bojack和一个spoiled child逃出去又回来的小插曲,以drinking为主线又写了几个bojack以前/小时候的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sarah lynn死掉那集人气居高不下,感觉这集/季特别强调bojack对sarah lynn有多guilty,很常规的一集.
E2写princess caroline当妈以后兼顾事业和养孩子焦头烂额,这集表现手法挺progressive的以前从来没看过,但是说实话观感不好也不觉得mindblowing,恶意揣测下觉得制作就是洋洋自得觉得自己想出这个点子就很牛逼了也没再为了观众去polish.
E3好看,Diane和big corp whitewhale conglomerate斗争、Diane的new date、bojack给diane写的信三条线穿插得好,台词挺witty的各种joke很多(animal jokes终于回来了).
E4E5E6普通,就是正常风格的bojack horseman推进剧情,开始串进拍horsing around的时候bojack和sarah lynn的回忆
一般每一季second to last episode都是最好的,把E7留到第二天看,我个人真的很喜欢这集,很平静的一集,bojack horseman变成了一个好人&made his amendment,可能其他人会觉得anticlimax.
finale bojack一整集都没有出场,写的他身边所有人仍然活在他过去的行为的阴影里,他过去做的事仍然在haunt him,对比E7很peaceful的和过去和解、向前看的氛围.
ojack horseman这个show就到此完结了,也没有续订. 我觉得这剧这么火倒不是情节台词有多精彩,是很多人在剧里的角色身上看见了自己,尤其是bojack和diane,然后这剧reveal的一些很无奈的事儿比如:
ojack,因为内心的黑洞永远在伤害他人和自己的人需要很大力气和勇气才能走出寻求帮助的一步,即使真的最后成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的和解成为了更好的人,回头一看做错的事伤害的人造成的无法挽回的后果都还在那里,好人坏人都一样被haunted;
Diane,always trying to deconstruct the outer world and internalize its pieces,结果和自己的identity混在一起越攒越多越想越乱,感到一无所知感到永不满足,被自己做出的事和短暂的信念的矛盾撕裂,觉得全世界都是hypocrite的同时空虚的自己也经不起审问;
rincess Caroline,永远在take care of不靠谱的人的破事儿,永远在被他人消耗,看起来别人都能轻松达到的光鲜亮丽的满分当代女性标准怎么就每一件都那么难呢,好像从来没有过顺心的一天,以后也不会有,之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
还有我personally feel connected to的sarah lynn,在还没有真的长成能独当一面的大人之前整个人的incentive system就被养坏了,从此就是一边做外界冷漠的目光中心一边一次又一次让身边人失望,别的罐子可能有一个都自己天生本来的形状是——是可乐罐子还是罐头罐子还是花瓶罐子呢,然后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探索给自己贴上一张标签,为什么偏偏只有我生下来就是破罐子,破罐子只能破摔,是不是出生就是个错啊; 但是就算是碎片人偶尔也有像所有正常小女孩一样,想看星星,想当architect,混沌下偶尔有点闪光的心情,是在巨大的黑色空洞的自己身体里注定太短命的,最终会黯淡下去的闪光. 太招人疼了.
也没必要说这剧丧,对于会多想一点的人来说,日常就是有点丧的; 也没必要害怕在这些角色身上看见自己,这么多类型的角色没有一个和自己有点重叠才奇怪呢,随便看看随便想想就好了,毕竟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未来有多难以预测或一眼望得到头,时间都是缓慢向前的.
《马男波杰克 第六季》影评(七):我追求清醒的生活
从拍摄胡闹的小马开始,波杰克就没停下来游戏人生的脚步。每次的短暂清醒,带来的是无法疏解的痛苦和孤独。保持现实感的代价,犹如钝刀割肉般疼痛。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像一个有裂缝的杯子,任何好的事情都会从这里流走。一时雄心壮志,试图改变,也会因不足的意志力和反复失败的经历败下阵来。在这样胡闹的日子里,把大多软弱滑稽,见利忘义,拖人下水的混蛋事都做尽了。
或许因为,成长过程中的家庭创伤,爆红后的人人吹捧和迷茫,中年的愤世嫉俗。似乎每个阶段都有足够人引诱,足够条件把他拖下水。为了不面对过去的经历,把原因推到社会和其他人身上。靠一切带来短暂快乐的东西,逃避现实,逃避每一分钟的现在。真正清醒过来,已经在戒瘾中心,发现已经浪费了大部分的人生。
最近看的一个视频很有意思,是个外国po主,分析了下这部剧里的哲学思想——存在虚无主义。简要结合马男系列剧情来说,好莱坞喧嚣又肤浅,外表的浮华掩盖不了其空洞的本质。波杰克因为痛苦过往和逃避承担责任,不肯接受现实,每天靠各种无意义的琐事转移注意力。也是这样,把压力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从而内心越发不敢面对现实。所以当这些手段都不管用时,就算是马男也无所适从。对应了帕斯卡的观点,人类无法承受独自沉思,因为容易发现自己毫无价值,快乐就会远去。
在存在主义者的世界里,一个人类,存在只是因为存在而已,不因为有特意的意义或目的而出现。不像是锤子,出现先于其本质/目的,因其是有需要所以再造出。也就是,人类被迫去拥有绝对自由。即萨特提出的绝对自由观点。人类既然没有被强加的意义,所以一切行为都需要自己承担后果。Diane和Todd都对波杰克有过这样的谈话,“我觉得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心深处,你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你”、“你就是由你所有的错误组成的”。
同时剧中借一集胡闹的小马,说出了这番话,上帝的存在不过是让人感受到,在毫无秩序的宇宙中,有种能找到秩序与规律的错觉,从而达到心灵的安慰。引申出来,宇宙的存在混乱残忍且无意义,一根脆弱的芦苇妄图从中寻求意义,多么不自量力。花生酱先生和黛安的,因不同态度带来不同的经历,也体现了这一点。但是在宇宙的不理性和无意义中,我们始终是人,有渴求,有希望,也有热爱的东西。且人类既然有绝对的自由,可以说是完全自主,没有被强加的意义,当然可以拥抱荒诞,追求任何所求。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就描述了这样一个荒诞英雄。世界会强行左右命运的轨迹,我们也有千百种理由无法开心。但是去***世界,管***世界,既然世界根本不在乎我们,为什么***要屈服于世界。想开心就开心,想追求什么就去追求,就算没有原因,只要自己觉得需要就够了。
在经历了许多事后,波杰克也开始了清醒面对自我的生活。虽然在与疗养院的日子,天天与那里的人们相爱相杀,带着对机构只为利益运转,不关心病人的猜测,和对治疗手段的将信将疑,在不自信中依旧完成了治疗。浑浑噩噩玩世不恭了几十年后,马男终于找回了一点生活的自主。之后也意识到,变好的手段和决心,就像一场临时搭出来的戏,真真假假假真真,只要有用就行,不必在乎出处与目的,一切自在本心。
这季马男不那么丧了之后,有些迷途知返的感觉,多了些人情味。对于那些深深亏欠过的人,至少提供了,言辞直白的建议,相安无事的雪夜,迟来多年的道歉,作为一个清醒成熟的成年人的体贴和理解。相比于以前的胡闹,少了些自私多了点稳重。
可惜时间已经过去,人生也无法回头。但是如果还有一次机会,也许他会说,如果重来一遍,这次会是不一样的选择。一定要早点开始清醒的生活,早点主宰自己的选择,勇敢地承担后果。但是现在,之后的日子也要一样努力生活,努力开心,努力去弥补朋友们,努力做个好Bojack。
拍拍头附:
【哲思趣谈】马男波杰克的哲学 B站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905391/
发现彩蛋
《马男波杰克 第六季》影评(八):原生家庭下的小马
看了第一集到觉得波杰克很多问题都是小时候家庭影响带来的。仿佛不可选择。
偷偷喝酒的小马依偎在睡过去的妈妈怀里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人要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致将原生家庭一些负面的元素带到新家庭去。
影响
弗里曼(David S.Freeman)在FamilyTherapy with Couples-The Family-of-origin Approach 提及五项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让我们了解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1. 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2. 我们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独特等。
3. 我们都带着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关系或家庭中得到解决。
4. 我们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满足,就会只顾索求,没有能力为择偶付出。这看法虽然有点悲观,但是我们如果勇于面对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有新的动力重新去爱。
5. 关系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未解的结,而多于因为缺乏委身、关心和爱。这种看法或许带有谅解和盼望,当然背后不是鼓励你将埋怨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鼓励你去正视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
圣经中的例子
在创世记列祖的故事中,我们不难找到伤痛相传的例子,雅各就是负面的例子。他生长在充满偏爱的原生家庭里,这偏爱的负面影响就伴随着他。
雅各的母亲偏爱他,父亲偏爱兄长以扫,以致兄弟不和,日后成为世仇。当雅各建立家庭,面对一对姊妹时,他偏爱妹妹拉结,使这对姊妹因忌妒而不断相争,连众多儿子的名字都隐含着母亲的竞争战况(创29:30-24)。
雅各似乎仍然不明白偏爱的弊端和后果,在众多儿子中,雅各爱约瑟过于爱其他的儿子,因为约瑟是他年老时生的(也是他偏爱的妻子拉结生的)。他给约瑟造了一件彩色长衣(通常是长子才有权拥有长衣)。约瑟的哥哥见父亲偏爱约瑟,就恨他,不能与他和和气气地说话。(创37:3-4)
哥哥的仇恨因此萌生,约瑟终于被哥哥卖到埃及。雅各不是承受了父母偏爱留给他们兄弟相残的恶果吗?为什么他不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自己却重蹈覆辙,偏爱某个妻子、某个儿子,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在人不知不觉间传递下去。
如何可以伤痛不相传
已婚的人有没有检视原生家庭的影响?一些好的传统我们要保留,并将之传递给下一代,例如:家庭重视兄弟姐妹彼此扶助;不良的相处互动关系如偏爱,我们要除去。
虽然古人说“三岁定八十”,弗洛伊德也说幼年的行为诀定了将来的行为,但是这种说法不是绝对的,因为人有重新抉择的能力。不少人能够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例如:父亲是不负责任的“酒鬼”,儿子是可以努力成为有责任感的男子的。只要愿意努力,探究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种种影响,去芜存菁,希望仍在我们的新家庭中。
圣经中能够摆脱原生家庭负面影响的人,首选是约瑟。约瑟对哥哥们说:“你们不要害怕,我怎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是要害我,但神有美好的意思在其中,为要成就今日的光景,使许多人的性命得以保全。现在你们不要害怕,我必供养你们和你们的孩子”。于是约瑟用仁慈的话安慰他们。(创50:19-21)
约瑟看到神在他家庭中奇妙的安排,本来是哥哥的伤害,却带来祝福,令家人的生命得到保全。基督徒有没有想过神放你在这个家庭中有他特别的心意?先正视家庭对你的影响,并借着信仰的力量,将家人带到神的身边。
原生家庭对夫妻相处的六方面影响
1. 应付框(Coping Frame):我的家人是怎样面对压力的呢?我自己也是这样吗?
2. 模范框(Modeling Frame):我的父母在相处上,给我作别人的丈夫或妻子留下什么榜样?
3. 角色框(Role Frame):我在原生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我是习惯要做决定的,还是听候别人的带领?这对我的婚姻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与配偶的角色能有弹性,因环境的需要而调节吗?
4. 定义现实框(Definition Frame):我的家人怎样看现实?是悲观失望还是乐观?我家庭有没有一些价值取向是我一直奉为金科玉律的?这与我配偶的价值观有冲突吗?
5. 倒转框(Reversal Frame):我有什么行为、态度或想法,是刻意与原生家庭相反的?是想摆脱父母某些负面的影响吗?我有没有留意这些行为有时候会矫枉过正呢?
6. 效忠框(Loyalty Frame):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我倾向效忠于谁?这对我的婚姻有什么影响?婚姻遇到不快时,我会否找其他家庭成员作联盟————以上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