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后的信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10-06 23:1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后的信的读后感10篇

  《最后的信》是一本由[日] 岩井俊二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9-9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信》读后感(一):未完成的告别

  岩井俊二又写了一个悲伤故事。 《最后的信》里,男主角爱着女主角,并将他们之间度过的美好时光写成了一本《未咲》。女主角的妹妹飒香暗恋男主角,在女主角因抑郁自杀后,代替姐姐参加一个月之后的初中同学会,本来是想传达姐姐的死讯,却因为私心假扮姐姐和男主角写信。 尽管男主角早已知道是飒香在冒充姐姐,他依然没有揭穿,渴望从这一封封信中了解姐姐的消息。可谁知最终得到的是姐姐早已在一个月之前去世的消息。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人生中有那么多的错过,有如此多的误解,为什么明明是命中注定的两个人最后的结局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命运玩笑吧。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就像一本文学小说,有的精彩;有的庸俗。有的是喜剧;有的是悲剧存在索然无味的故事结局,自然也有跌宕起伏,令人唏嘘一生。 所以当我看到遗憾与错过,就安慰自己说:“多好啊,他们的作品艺术价值多高啊。” 眼泪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最后的信》读后感(二):浓重少年

  一直特别喜欢岩井俊二,喜欢他的书多过他的电影。去年看了《你好,之华》之后,其实一直挺期待小说版可以对未咲(之南)和乙坂(尹川)的故事做个补充,甚至可以真的有一本《未咲(之南)》,可惜并没有。

  每次读岩井俊二的书,都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少年气,不管是对于成年人的少年感,还是少年的少年感,都有非常细致入微描写,特别真实,特别可爱

  和《情书一样,整个故事从葬礼开始,由几封莫名信件打开过往回忆一点一滴关于青春甜蜜酸涩苦楚不同情感交织,勾勒出了彼时的一幅图画。在这个故事里,一样充满了遗憾和错过,可是这就是人生啊!等到时间过去,遗憾和错过都会变成可以微笑的回忆的温暖东西,多好呀。

  看小说和看电影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电影是从一个旁观者角度观察,可小说是以男主的角度在叙述,带有他的主观思考,让这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乐趣。不知道是书丰满了电影,还是电影丰满了书。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男主的心理活动的各种描写,细腻琐碎又非常真实,这是电影没有体现到的部分,让男主在我心中的形象略有不同了一些。可要说电影的话,少了阿腾(张超)身上缩水的毛衣和毛衣上的洞,少了裕里(之华)夫妇和瑛斗(晨晨)的暗夜追逐戏,感觉就少了两次情感冲击。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里的两个桥段

  总而言之,喜欢岩井俊二,喜欢这种平平淡淡的叙述风格和故事风格,好像阳光下晒着柠檬,有点酸酸的苦苦的,又有点暖暖的甜甜的。就和少年一样的感觉。

  《最后的信》读后感(三):那个青春期过得很惨淡的女孩,最终收获幸福人生

  如果说《情书》是三个人之间的独白,那么这一次的《信》则是一场群像式的剖析。裕里和镜史郎、裕里的婆婆以及下一代的两个少女构成了三代人的回忆。

  中年男子镜史郎仍然惦念着少年时的女神未咲。当他在同学会上偶遇未咲的妹妹裕里,并发现裕里正不明原因地假扮未咲时,干脆将错就错、顺藤摸瓜地通过书信打探起了未咲后来的人生

  与此同时,裕里对那段青春期的过往也有着无法介怀的心事。她曾经永远只能给美丽姐姐当背景平凡妹妹,却在成婚生子成为中年欧巴桑之际被所有老同学误认作了姐姐。这种感受真是……一言难尽。而眼下,她却骑虎难下,不得不顶着老公的漫天醋意,假扮姐姐给少女时代男神写信。

  就是这样一个有点黑色幽默的开头,牵扯出了一段段一团团的过往。

  一封封书信不仅仅承载了人与人之间的巧妙谎言个体的回忆和视角也会给真相铺上一层滤镜。常常在一句“后来我才知道”后,才百转千回地揭开谜题

  对于男主角镜史郎而言,结局残忍难堪

  回忆中无比圣洁、闪闪发光的少女未咲最终所托非人,嫁给了一塌糊涂家暴男,早已在抑郁中自杀身亡。

  而家暴男前夫甚至给了镜史郎最后一击:

“你给我听好。你啊,根本没对她的人生产生过任何影响。确实,我们离开了你。可是我也好,她也好,我们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啊,只是被甩了,被她给抛弃了。怎么,难不成你以为,如果和她结婚的是你,就能让她幸福吗? ”

  中年男子镜史郎,被告知自己的前半辈子都活在别人的故事里,只有感动是自己的。

  这让多少耽于暗恋的人们情何以堪啊。

  反之,倒是曾经的平凡绿叶裕里,却被作者赠予了无限温柔

  作为岩井俊二笔下的女主角,裕里一上来就像拿错了家庭伦理剧的剧本。她在书信中反复跟自己的男神唠嗑家长里短控诉着醋坛子老公、麻烦精婆婆和两条大狗。

  可是随着信件的延续,她渐渐发现了婆婆的秘密、解开了侄子侄女的心事,层层发现了这些人(和动物)的最本真可爱样子

  裕里和镜史郎猝不及防地相遇,谎言揭开,相逢泯恩仇

  这时的镜史郎,才从自称“欧巴桑”的裕里身上找到了一种少女感。

  那是一种被柴米油盐世俗爱恨包围却仍然对生活抱有热情好奇活力

  《最后的信》读后感(四):青春里的最后一封信

《最后的信》

  文/文小妖

  我喜欢着你,你的妹妹喜欢着我。这是我们曾经的故事。

  y.《最后的信》

  翻完岩井俊二的最新小说《最后的信》,脑海突然冒出了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的木心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好事坏事 ,过后谈起来都很罗曼蒂克。”在远野未咲死后,一切结束了,然而,一个谈起来很罗曼蒂克的故事也开始了……

  远野裕里冒充姐姐远野未咲去参加同学会,本想告知所有人姐姐的死讯,却意外遇见少女时代的初恋情人。一般在这样的场合里相遇,中年人大抵都会生出一种“相见不如怀念”的感慨,因为许多东西已不复当年模样,情感亦是如此,所有的深情遗恨大多不过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情感慰藉,许多人沦陷在一种自我情绪中,让已经终止的情感以自己喜欢方式延续着,诉说着遗憾,或深情。然而现实中的相遇,注定会把一切朦胧而又暧昧幻想击碎。小说里的男主人公乙坂镜史郎所面临的状况亦是如此。

  如果没有这场相遇,乙坂镜史郎的人生怕也不会有什么样的改观,一直抱着过去紧紧不放的他,沉浸在往昔里,有些自我放逐的意味。中年人在事业与情感上的不如意,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未咲就像幻象一样一直根植在他的脑海里,在我看来这是他逃避现实的具体表现。直到遇到裕里,重拾联系后,他的人生才开始发生改变

  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像一盏清茶,不浓不淡的茶汤里,裹挟着人生的况味,苦中带涩,涩里带甘。远野裕里写给乙坂镜史郎的信是一种情感倾诉,更是一种情感连接,这连接把他们的青春,现在和未来都连了起来,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感怀释怀,并学会重新审视他人,审视现实和未来。

  《最后的信》虽是写中年人的故事,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里面有两代人的青春,是过去式和进行时,双线并行,有辉照,有对比,有支撑,有柔情……让许多读者从中瞥见自己的影子。仔细想来,岩井俊二能将两代人的命运以通信的方式婉转贴切地糅合在一起,让人惊叹之余,也感动不已。然而,我更喜欢的是岩井俊二对中年人的复杂心绪经历的描写,带着一种厚重的现实感,让每个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随着时光逝去,与现实握手言和宽容无奈)。

  我很享受读这本小说时,里面穿插着裕里给乙坂镜史郎写信,及裕里的婆婆昭子给喜欢的大学教授写信,以及飒香,鲇美与乙坂镜史郎互相写信时的过程,当所有抽象的情感落到笔尖时变得具体,形象的文字时,那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然而,这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缺失和遗憾,当所有人都习惯性手机电脑时,笔尖摩擦着纸张的那种郑重已不复,因此,《最后的信》里的这些写信的片段也成为我怀念青春时的一种怀念。

  小说的最后,未咲最后留给一双儿女的信让我瞬间湿了眼眶,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女人短暂一生,有喜悦,有失落,有后悔,也有期望。她想对儿女们说的话,都留在这份演讲稿里了,那是她青春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她留给儿女们的暗号:未来可期,因为一切充满了无限可能。我惊叹于岩井俊二对整部小说的把控能力,以及对人物内心洞察与追索,总是能在某些不经意时候给予读者情感上温柔的一击。

  逝者已矣,但对于每个活着的人,他们的人生也会因未咲而开始发生改变。远野未咲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封信,是结束,却也是开始……

  《最后的信》读后感(五):我曾这样地爱过你

  在我的心里,我一直记得,在网络没有盛行的年代中,我曾和一个女生写了很多年的情书。彼时分两地的我们,总是很认真地试图用文字,将感情中那些细密心情一笔一划地写出来,然后小心地装进信封,贴上邮票,以慎重的心情投入邮筒,然后等着,会有怎样的回应在某个未知日子里到来。

  这种美好的感觉,在我读岩井俊二导演的小说《最后的信》时一次次被唤醒。那时候我在信里写过什么,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写信与收信的心情,至今还是念念不忘,仿佛山谷中荡起的回响

  我想,或许就是这种心情,才让这本书成为我最近很喜欢的一本书。

  在说这本书之前,不得不先说一下岩井俊二。在我喜欢的导演名单里,仅凭当年导演的《情书》,岩井俊二就一直占着一席之地。虽然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你好,之华》在国内上映时,有人吐槽他一直炒冷饭,但是我却在心里说,那是因为你还没明白他的厉害之处,比如他写的小说。

  《你好,之华》的电影,虽然有周迅、秦昊的神演技,还有漂亮画面动人音乐,但有时候,你会觉得少了一些什么。当我读《最后的信》时,我才明白,电影少的,正是这个故事需要通过文字才能展现的部分。

  写信,用的永远是第一人称“我”,以及想倾诉的“你”。

  我一直觉得当“我”和“你”组合在一起时,所有的文字就多了一种微妙的温柔。这就像在广阔宇宙中,只有两个人,微笑地对着彼此说出最私密的心情。这种私密,把包含了千千万万的“他”(或“她”)全部排除在外,这或者就是人在写信时,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心中话语的原因吧。

  《最后的信》就是一个通过写信,把很多人埋藏了很多年的心事释放出来的故事。《情书》中名字相同的藤井树,在这个故事里变成了面貌相似姐妹。在姐姐未咲去世之后,妹妹裕里因为“代替”姐姐出席同学会,偶遇了当年姐姐的恋人,也是她暗恋过的学长镜史郎。阴差阳错,裕里假扮姐姐开始与镜史郎通信,而当年围绕着姐妹和镜史郎之间的故事,也慢慢拼凑出了完整样貌

  岩井俊二一定是个写信的高手,只有寥寥几笔,裕里给镜史郎写的信,不知不觉中就透露出了她的性格,以及她对镜史郎曾经的情感。比如在前几封信里,裕里因为和丈夫二郎吵架,所以在信里接二连三地写“这是最后一封信了”、“我不会再给你写信了”、“我不会再写了”。

  这样赌气的话语,或许就是因为有了“我”和“你”这样的人称,才能让年轻时被爱伤害过的裕里,在很多年后能放下当时的执念,去寻找与镜史郎之间最适合的距离。而也正是这样赌气的话语,一定会让阅读的你会心一笑,明白了纵使过去了很多年,裕里还是一直把镜史郎当成那个可以把心安然放置的人。

  因为,那是她爱过的他。青春里,裕里曾经怂恿想追姐姐的镜史郎给未咲写信。当镜史郎花了很多心思,写下一封封情书时,没有把这些信交给姐姐的裕里,会不会在日光下,在星夜里,打开一封信,读着镜史郎以“我”的角度说出对“你”的青涩爱恋,然后让那颗噗通噗通的少女心,感受到幸福和喜悦。

  这或许就是专属于信的力量。不管你被世界伤害成怎样,但是当你读信时,你知道他是在全心全意对着你诉说。你知道不管时光怎样流转,总有一个人,曾经是那么认真地、一笔一划写下他对你慎重的爱,然后将这样的爱,通过握在手里的信纸,让你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

  所以无论是裕里,还是他们的孩子,通过与镜史郎的写信,慢慢用这样幸福的感觉,去填满了未咲自杀带来的空洞。而在这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却是以“我”来诉说整个故事的镜史郎的部分。

  身为小说家的镜史郎,因为恋人未咲被抢走,所以一直沉浸在受伤的情绪中,而他所写出来的,也只有专属于未咲记忆的那一本书。他像鸵鸟一样,将头埋起来,不看前路,只是沉浸在悲伤中,人生绝望书写之路也满是绝望。

  虽然是冒充未咲,但裕里的信,却将镜史郎从这股悲伤里拉了出来。而抢走未咲的阿藤,更让镜史郎明白了,无法从过去,从自我设置的牢笼里走出来的原因,是因为他失去了可以倾诉的对象,就像信找不到投递者一样,所以他的写作、他的人生,就跟他的情感一样,失去了方向。

  很多人在恋人离开时,都会这样迷惘。可是,人间常常好事难全,如果让一段失去的爱困住你,伤害你后续的人生,为何不写一封信,去向过去告别,然后想起写信时那些让你曾经怦然心动过的幸福时刻。

  所以,故事里虽然没有出现镜史郎写的信,但整个故事的叙述,不正是镜史郎写给未咲的一封封信吗!而这样的书写,让镜史郎找回了曾经被很多人爱过的记忆,找回了当时为了和那个很好的“你”相处而努力变得更好的“我”!

  就如未咲留下的最后一封信一般,所有曾经写过的信,都是当时我曾经怎样爱过你的回忆。这样的回忆,让我们想起当时那个为了爱,可以奋力拼搏,力图创造出美好未来的我们,让我们可以借着那份爱的力量,再一次变得强大,再一次去成为那个勇敢的自己!

  关于爱,我们应该忘记它的伤害,留下它曾经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力量。

  就像留下来的信一样,它留下的,永远是最美好的爱的记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后的信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