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机长》,燃爆了
日期:2019-10-05 20:45:08 作者:周冲的影像声色 来源:周冲的影像声色 阅读:

《中国机长》,燃爆了

  中国机长》燃爆了  《中国机长》燃爆了。热血+热泪沸腾。整个影院都是掌声之所以这么激动人心一因影片本身太炸裂。二因这是改编真实事件电影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从重庆起飞,前往拉萨。在海拔9800米的高空,驾驶突然出现恐怖险情:右前挡风玻璃裂了。这可是飞行!是万米高空!一点裂纹必然会带来惊天事故怎么办?机长刘传健立即向管制报告飞机出了事故,申请下降高度并返航。然而,就在报告后不到30秒,飞机右前挡风玻璃整个碎裂。飞机没有了挡风玻璃,意味着什么?!驾驶舱豁开大口,安全不再,稳定也不再。每一秒,都可能是最后一秒。与此同时狂风瞬间卷进驾驶舱。驾驶舱仪表盘受损,舱内混乱不堪。一会儿是这个按钮没用,一会儿是那个按键失灵,一会儿是那个表盘被卷走。最危险的是,在挡风玻璃碎裂后,副机长的大半个身体被吸出舱外,手臂、脸、身体,全部严重受伤。糟糕事情还在到来。因驾驶舱狂风肆虐座舱失压,119名乘客性命危在旦夕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想到了一个词:机毁人亡。而下面就是崇山峻岭,飞机一旦坠毁,无人可以生还。而这时候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高空,机长们的身体很快就到达了人类承受极限时间不多了!情况万分紧急!一个小小的岔子,可能就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并且,仪表盘受损严重,他们还和地面失联了。一切只能靠8633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就在这样的极端情况中,驾驶舱内的3位机长,展现了一系列史诗级的操作他们沉着应对,紧密合作,凭借过硬的飞行技能,和强大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将飞机转危为安没有一个环节出错。没有一个判断失误。精准到非人类,专业叹为观止最终,他们关上了座舱舱门,穿过积雨云层,将机上119名乘客和全部机组人员,安全带回成都。 这何止是震撼!简直是奇迹而因为是真实案件,所以电影的冲击力更强。是的,机长们帅炸了。因为他们,生平第一次觉得:原来,高空也有危险,但再危险也不用担心训练有素,多年坚持 感叹完以后,我想再告诉大家一些别的东西极端险境冷静面对,操作完美无误,它靠的不是别的,就是机组人员的100%专业电影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袁泉在乘客开始恐慌时,说过一句话“我们日复一日训练,就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这就是我们这群人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日复一日四个字,之于我们,是这样稀松平常。但之于飞行员,那就是每一天、每一刻的毫不放松影片一开始,机长凌晨3点起床,准备执飞。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计时冲冷水澡。当时并不是夏天气温低。早上体弱。洗冷水澡,可不是一件好受的事。但这是机长多年如一日的习惯他用这种习惯,锻炼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意志力有超强身体,机长们才能在到达人体能极限时,依然一扛再扛,扛到了最后。而有超强意志力,才会在9800米高空,在零下几十度、无法第一时间带上氧气面罩的情况下,仍然意识清醒,并迅速作出理智的操作决定另外还有一个细节是,欧豪在飞模拟机时,一出驾驶舱就吐了。满舱的人都毫不掩饰自己的“看不上”。因为这对于军人来说,这就是身体素质达不到、基本功不过硬的表现军人是什么?军人代表着,当他们站到第一线,就过多年严格的训练,并且真刀真枪地实战过。也代表着,他们有着高度自律的生活习惯、过硬的身体素质和钢铁般的精神只有训练有素,才能负责乘客安全只有多年坚持,业务能力才会一直在线团队牛逼没人掉链子,没人拉后腿 8633的机组人员,也是一个超强的团队。在职场上,这样的团队几乎是无敌的。他们完美展现了专业、团结、合作的关系当挡风玻璃出现裂缝,机长第一时间发现不对劲,马上向地面发出信号与此同时,欧豪半个身子被卷出机舱,这时机长一边操作,一边一伸手,拉住了欧豪的腰带杜江从座舱艰难冲回来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帮机长戴上氧气面罩。什么叫革命兄弟情?这就是了。什么叫专业+团结?这更是。而当座舱释压,狂风卷进来以后,座舱一片混乱。乘客们非常恐慌。很多极端情绪一触即发。有人开始闹事,有人哭泣,有人尖叫。这时,乘务长袁泉也做出了一个非常专业的举动她爬回座位,深呼吸,用镇定声音,开始通过广播发声。她首先告诉大家,我们经过了千百次的训练,请大家信任我们。 这句话,令大家瞬间相信了机组人员的专业度。接着,她开始一一召唤空乘们回归座位,并摁响回应铃。 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非常有效引领大家会跟着你的指引转移注意力,转而去注意空乘们的归位。1号,2号,3号,4号......纪律氛围,就会变得有序平和所以杜江才能在费尽千辛万苦,顶着13级狂风,从座舱冲到驾驶舱,第一时间,对着机长比起一个“座舱安全”的手势 这个手势对于机长们,太重要了。后方已稳,大家内心力量倍增。这种配合,不可谓不感人 其他小细节,也足以看见这个团队的厉害当座舱释压后,空乘们马上召唤大家吸氧。 当行李架开启,行李纷纷掉落时,空乘们第一时间不是躲避,而是站起身,去关闭行李盖。  张天爱还一直高举着手臂,以防头顶箱子落下,砸到孩子。  后来,李沁被剧烈的颠簸撞晕,倒在座舱的过道里。袁泉开始用广播,召唤每个空乘回归各自位置。 李沁是5号位。当她终于被唤醒,从地上爬起来时,第一个动作,是将餐车锁车。然后才忍着巨痛,爬回自己的位置。 注意,她没有像其他空乘就近入座,而是爬回自己的位置。 因为她的职责是守住紧急出口的舱门。 这是生命之门。 没人掉链子。没人玩忽职守,退到后面。没人乱了分寸传播负面情绪。所有人都在面临生命危险时,站在了岗位的第一线令人感动的是,欧豪作为年轻的副机长,在飞机安全着陆并停稳后,没感慨,也没祝贺,而是说:“报告机长,全部执行完毕。一言一行,未曾有一丝偏离过训练的程序哪怕此时他已经伤痕累累,整个人已经不太行了。真的,只有最优秀的团队,才能KO最极端的险情。 也只有最专业、团结的机组,才会让你深深地感到,什么叫敬畏生命,敬畏规则,敬畏职责。 演员敬业传奇再现  记得杜江在采访中曾说过,在确定出演第二机长后,他提前几个月,学习开飞机。到《中国机长》拍完后,已经get开飞机的全部技能。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次次的训练,一次次的试飞,还得熟记所有专业知识。杜江说,虽然后期通过技术剪辑方式,也能令他的表演,挑不出丝毫破绽。但“学习开飞机的过程,也是进入人物的过程。“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是个机长,观众不可能相信。”基于这种理念他和以往拍片一样,老老实体验,认认真真学习。也因此,杜江张涵予袁泉这些老戏骨们,才会用短短一两个小时,在荧幕上,展现出一个炸裂的真实故事印象中有一个细节,是杜江顶着狂风,穿过座舱门,去往驾驶舱的时候,他的脸上满是坚毅没有台词。也没有大动作。但那种紧张扑面而来杜江说,“这是我从影以来,拍过的最难的一个影片。”因为空间小,没有爆破,没有战争场片,可倚仗的技术很少,甚至台词和动作也少,只有靠演员用表情神态,来精准地推动事件。所以对于演员来说,这也是一个极大挑战。但大家都做到了。《中国机长》里,有一帮中国最专业的飞行员。《中国机长》里,也有一帮中国最真诚的演员。他们不投机,不取巧,丁是丁卯是卯地体验,一是一二是二演绎,最终以影像的方式,将川航3U8633的故事,再次告诉亿万人。亿万人在故事里流泪。亿万人说:谢谢你们,中国机长。  对生命的敬畏对规则的敬畏 最后想分享一个细节:在电影末尾,飞机平安着陆后,机长并没有马上停止滑行。他说不能停在跑道上,影响其他航班于是,继续驾驶着伤痕累累的8633 ,滑到相应的停机坪上停稳。而地面塔台和空管,也没有庆祝,而是马上又投入工作,继续放行延误的航班。这个小小的细节里,藏着中国民航的信念敬畏生命。敬畏规则。 因为敬畏生命,当得知8633遭遇险情,地面工作人员全副武装,一边有序地指引,一边让消防、救护等车队各就各位等候归来的8633 。 因为敬畏规则,当8633归来后,他们又投入了新的工作。也正因为有这样专业有序的民航人,当乘客一一走出舱门,天上的飞机,正一架接一架起飞、降落。这对于劫后重生的人来说,这应该是最美的风景了。人间重新阳光普照。一切依然井然有序 但正在飞机上的人却不知道,刚刚有一架飞机,经历过怎样的生死考验,打过怎样一场仗。是谁说,我们的岁月静好,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太多人正在经历艰苦的训练、严格的考核,甚至是生死考验。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中国机长 而在那场新闻之后,我们更愿意叫他们:平凡英雄当然,极端险情我们不希望遭遇,英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没有关系。做不了英雄,我们可以做一个为英雄鼓掌的人。长假期间,借《中国机长》致敬中国机长,致敬每一个专业的平凡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机长》,燃爆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