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散步吧》是一本由简媜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一次知道简媜老师,是来自朋友的安利,当时简媜老师受邀来到长沙的书店做了一场分享会,她是参与的读者之一。回来的时候,带着简媜老师亲笔签名的图书,非常开心地跟我分享老师精妙的语句。
其实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后来在书店买了一本《月娘照眠床》当作睡前读物,书中关于童年的描绘,真挚而又朴实,对于我们曾司空见惯的事物,常常有着不同的视角以及精妙的形容,让我这个不怎么文学的人,大呼妙哉!
这本《陪我散步吧》,文字一如既往的朴实真挚,整本书,正如简媜老师的序——野地里兀自开落的情怀,分为四部曲:不知被什么风吹到这里,举步之前,回头一望,四条步道。就像人的一生,幼时懵懂,少时彷徨,然而越年少时能做的选择越少,当时光推着我们前行,于临别之时回望自己,那种无法形容的感触或是感动,就是封存于岁月坑道内、自己留给自己的一坛酒,这酒有个名字,叫“人生滋味”。
简媜老师老师说,走过上世纪泥泞道路的我辈不宜全部自我清除,应该大声地向新世代说出她们的童年、少年,在那些成长故事里藏有珍贵的黄金线索,说不定有一两条金绳恰好帮一个涉险的年轻人攀越了悬崖。
老师如是说,也是如是做。
整本书虽说是在回望自我的过去,但既不浮夸,也不过度谦卑,真诚而又真切。
读这本书,像是和一位长者漫步在林荫道,微风轻拂面颊,惬意而又欢愉!
《陪我散步吧》读后感(二):和简姨一起散散步,听听她的人生故事!
在看这本书之前一直在想简姨取名为《陪我散步吧》的初衷是什么? 直到细细品读之后才觉得这个书名真的恰如其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确实很像陪着简姨一起散步了一段路! 像是简姨在向我们述说她一生的得与失,又想是一位长者向晚辈们传授她的人生经验! 从翻来本书的序言开始,我脑海中不禁浮现了鲁迅的《三味书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小桔灯》……这种散文般地叙事风格真的是画面感满满! “在您的面前的是一条开着碎花绕着蝴蝶的丛林小径,我的回忆像四月份油桐、五月份相思花、九月份栾树一般纷纷飘落,颇适合晴天游览,也宜乎雨日漫行。” 甚至简姨在描述她“小大人”的童年以及丧父之恸未愈又离开家人独立求学的高中都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当年! 即使我们几乎是两代人,简姨描述的过去对我们来说根本遥不可及也无法感同身受,但是作者为我们分享的心得体会却意义深远! 自动自发地做自己的事情;学会独立、凡事自理;分担家务、训练技巧;关爱兄妹、照顾他人;多动脑多动手、创意改变生活;保持美好且无忧的睡眠! 每个人都有追梦的权力,但是你明确自己想要的并为之努力奋斗!想去更辽阔的世界追求知识、锻炼自身就去更好的地方求学、去克服种种艰难险阻! “对于想学习的人而言,知识是没有围墙的;对于想跳跃的人来说,每一道门槛都将变成脚下的见证而非头顶上的阻碍!” 或许我们还可以像简姨一样,问问自己“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简姨说“我仍然守护当年流连于椰林大道、醉月湖畔严肃地领受每一道启蒙之后所做成的抉择:投宿在一个名叫文学的地方。” 那我们呢?如果生命即将抵达终点,我们怎么评定这一生?
《陪我散步吧》读后感(三):月光下,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是否有这样一条路,终点是心之所向,沿途是旖旎风光。人生之路何其漫长,若有幸回望,又会是何种心情。《陪我散步吧》,便是简媜回望她的人生步道。野地里的岁月之花,开落皆是风景。
她自述“小大人”般的童年,艰苦却也甘甜。少女在稻田里沉思,星空下的文学梦生根发芽。她自问想要一个怎样的人生,心音响起,欲念流动,庆幸初心未曾忘却。她与读者相逢,一期一会,感恩文学的馈赠。如若老去,一个人的田园生活,与日月星辰为伴,当是岁月静好。
这里有质朴的忠告,勇敢的抉择。苦中泛甜的求学经历,夜色下的深刻沉思。对文学的坚持,对读者的感谢,和对余下年华的想象。文字是她的满园玫瑰,为有幸遇见的人,准备一场盛放。
我一直相信文字的力量。简媜的文字豁达淡然,深处却带着一份不服输的倔强。不向自己认输,但会与生活和解。安于平凡,又不甘于平凡。忘不掉的简媜,每次读过,都如在与最真实的自己相拥。
当简媜发出一起散步的邀请,你一定很难拒绝吧。于是,日为朝,月为暮,山永恒,川奔流,生离死别,人来人往,聚合离散,都有了别样的意味了。纵容,偏爱,执拗,心酸,在岁月里风干后,仅留下淡然。勇于自省,勤于自问,空谷回响,终现回音。
最长情的告白,最闲适的状态。以书写与品读的方式,一起漫步于这人间世。回首已无风雨,那万里长空,终是我镶着太阳的桂冠。
“写书的人漂洋过海来了,读书的人舟车摇晃来了。想象有一只大手拿起书用力抖开,密密麻麻的文字散落成各式各样的人心中的情愫,那个原本静静地躺在作者位置的人被叫醒了,月光下,我们必须相逢。”
《陪我散步吧》读后感(四):散步和散心
我们需要许多的机会,把自己内心里住着的那个自己,放出来,透透气。我们有时候熟悉那个自己 ,有时候不熟悉那个自己。
简 媜 的文字很优美, 优美的像一首诗,她用文字给我们的心灵打通一条曲折幽径,令读到它的人徜徉其间,无限回味,读它们,就像读自己。
台湾散文家简媜在这里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还有踏入文学之路的因缘,人生经历的印痕,以及与友人们交谈的感触。
人生是一条单程路。
简媜说,时光推着我们向前,一条又一条的路径,行走其间之时决定这就是一切,时间缓慢,仿佛进入不见出口的回圈之中流转。
而人生又飞快。每每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时光已经流走很多很多,而我们却没了走到很远很远。
特别想到户外去,摸一摸风,闻一闻旧梦。
因为那些路上有我,有我们。有人陪,也有人走。
少年时代能做的选择越少,但是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决定了人往哪一条路径走。今天的结果,也许就是少年时代的某一个转折早早注定。
和今天的自己和解,也接受现在的全部的自己。
就像弗罗斯特的诗中所说的那样,分叉的两条路,你选择了一条就可能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
我是时光捕手,我在时光中迷路,也在时光中醒来。
时光推着我们不断向前,一条又一条的分岔路,行走其间之时决定这就是人生的一切,记录途中所经历的也就构成你这一生的生活。
这是《陪我散步吧》指给我们的生活真相。
散步和散心,你不必做一个必然的选择。
走着走着就散了,重点说,走着走着就远了。
诗和远方,人间不值得,以及那些最好的我们。
此刻只想抱这本书,《陪我散步吧》,陪我散步吧.
《陪我散步吧》读后感(五):《陪我散步吧》书评
初看到这本书是被其名字吸引了,《陪我散步吧》初读时就像在一条丛林小径驻足,一位老者坐在我面前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道出了人间真味,让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在时间长河中定格。
童年时也同简先生一样生在纯朴的农村,夜不闭户,空气中泛着淡淡的青草味,在田野中肆意的奔跑,或者躺在其中,欣赏天空中的流云。每天在天没黑前写完功课,回想起曾经惊叹自己对于生活功课的自律。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人生需要自己开垦,打造,不能靠父母的保护。现在我们大多数小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欠缺劳动习惯。
正如书中所说“越年少时能做的选择越少,然而,在这少之又少的机会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决定了人生往哪一条路径走。”《陪我散步吧》里的文字总是在不经意间撩拨着我的心弦,读起时有些淡淡的忧伤,大抵是告诫我珍惜当下吧。
简先生简练而又细腻描述自己的过往与思考,以及面对创作的纯粹,漂洋过海,舟车摇晃,与我们在月光下相逢。我们在文字中紧紧相拥,在心灵间相抱。在简先生的字里行间,让我重新触摸那一段瘀伤人生,重拾青春的活力。年轻人的艰难,只有淡忘才能继续赶路,即使受伤,我们追寻梦想的脚步也不能停止。
也许我们不经意的决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正如书中所说“悲离如此沉重、欢合何等生动,怎料一阵清风吹过,回头一望,在无法察觉的某一步当下,人生已走进另一条路径。”不管我们途经金玉风景,亦或是败絮路段,这都算是岁月的赠礼,在时光的回忆中,领悟那些苦与难,最终化为我们的骨和血,在不经意的一个个决定中体现。
书中提到关于生命层次的课题,如简先生所说“并不适合一面享用茶点一面以话语之术向他人陈述、辩论甚至取得认可,这么私密且严肃的事只宜在夜半孤灯之下、远望云空之时、禹禹独行的脚步间,沉思,而后提问”我本身也有自我诘问的习惯,在生命的路途中自省沉思,感谢曾经为了梦想奋不顾身的自己。在自我对话间抉择,一直向梦想的路上前行着,珍惜着,经历着。
《陪我散步吧》读后感(六):回首,拾起过往风景
翻开这本书,散步在文字铺就的小道上,风景是深有感触的生活。《给小孩的信》,让我看到那时还是小孩的简媜自律懂事,学习,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从不让大人操心。那句“人生是自己的,我们都有能力打造亮丽且丰实的人生。”她完美诠释。成长路上,家人给她百分百的自由。我读此竟有人生到处何相似之感。从小到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自己选的,父母并没有干涉,只是知道了我的选择后支持我,年少的自尊好胜伴我走过求学之路。 “当神赐给你荒原时,意味着,他要你成为高飞的鹰。”没有一无所有,有的是创造所有的信念。 如果生命即将抵达终点,我怎么评定这一生? 简媜一直专心沉浸在热爱的文学中,不断前进便是极好的一生。 而我,曾想过,却没有得出答案,我自觉愧疚,迷茫在这青春路口,摇摆不定,佩服她的勇气与坚持,是一个有坚韧的女子。 “万里长空,是我镶着太阳的桂冠。” 在茧居者的自我田园调查里,从“她”这个形象看到自己。老年生活,大概谁想到都会有些焦虑吧。但她还是有事可做,写写以后的生活,找到乐趣;年轻早睡早起多好呀,做叫太阳起床的和叫月亮睡觉的人 ,可实际却很难坚持做到;工作与松懈适度转换,才是自在的生活。一个闲情雅致之人,豁达自在。 看这本书像散步一样走走停停,走在一片净土上,不知不觉,路已到尽头,虽短短路程,却风景清丽,在忙碌困倦的生活里发现生命本来的样子。没有大道理,我却懂了什么,一种平静的力量,一种坚定的力量注入心中。 人生苦短,何不好好享受,你说是吗?
《陪我散步吧》读后感(七):边散步边聊天
散步是一种放松心情的事,吃好饭走出家门,到路边,到公园,散步前有些人会提前约好朋友一起,有些人则会独自出门,因为走到半路他们会遇到朋友,然后一起走,虽然遇见朋友的方式不一样,但一样的是他们会在散步时闲聊起自己的事。 简媜老师出生于1961年的台湾,家里世代务农,她是家中的长女,身后有着四个弟弟妹妹,她背负着照顾他们的责任,同时她也不愿意就此放弃读书,因为她热爱读书,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毕业于台大中文系,已经出版的书就有《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私房书》、《下午茶》、《女儿红》、《胭脂盆地》等十余种散文集。 《陪我散步吧》的书名就不难看出简媜老师在邀请我们陪她散步,邀请我们听她闲聊自己的事,为什么邀请我们?因为简媜老师把我们读者当做朋友。对于我来说简媜老师是遥不可及的大作家,可是在这本书里我可以看到简媜老师的普通,看到她的努力,感受到她的平易近人,更是感受到把我当做朋友的真心实意。 在这本《陪我散步吧》书是里收录的是简幀老师三十多年间所积存的旧稿,里面的故事讲述的是简媜老师从小到大的亲身经历,因为什么机缘爱上了文学从而走上了这条写作的路,在创造文学时她遇到的良师益友,还有对自己站在人生分叉路口的选择时的感悟,不厚的一本书里却藏着简媜老师的对我们这些朋友的指点和解惑,更是让我们明白哪怕自己读书成绩并不是很好,也要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坚持下去,因为你不会知道你的兴趣爱好在不久的未来能不能成为你的工作,你可以一直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序中就可以看到简媜老师对自己散步的规划路线,我就是在她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简媜老师的纠结,纠结该不该把这些旧稿——讲述她人生故事的文章合成书,最终她还是决定把这些旧稿整理成书,把这些旧事划分了自己散步的步道。希望我们这些陪她散步的人能从她走过的步道里有所收获,有所反思。 人生难得遇真朋友,简媜老师愿意做你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她的人生,那么你想不想和别人分享你的人生呢?那就现在开始找个人陪你一起散步吧。
《陪我散步吧》读后感(八):走着走着,我们就大汗淋漓
文字的魅力,不看不知道。读过简媜《陪我散步吧》,我才知道汉语的博大精深,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安放在不同的位置就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平日喜读散文,但是能以炼字的精神去写好散文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寥若晨星。多半写作散文的行家里手笃信“形散而神不散”,聚焦于“神”而忽略了“形”,而简媜在散文写作中散发的形神兼备,确实是“另类”。 人生,说一千,道一万,只不过是有去无回的路。我们从不同的方向奔涌而至,路过不同的港湾,经历不同的事情,最终的归宿都是漆黑的死亡。明明知道自己与灯蛾是同类生物,但是我们仍然为了“光”而丧失了放弃了勇气,向前,向前,永远向前。 世界看上去很美,人生过起来很苦,简媜谈及创作《陪我散步吧》的感受时,唯一的关键字就是“水深火热”。是的,我们无法抓住当下,也无法始终保持正念,即使你的眼前出现了那缕若隐若现的光。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文字的修补,在每一处人生转角处都牢记自己前行的方向。 人生的圆满不在过去,不在未来,而在于当下。简媜清醒地认识到作家的使命,那就是生而为文,死亦为文,只能葬于白纸黑纸之间,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江湖。江湖很远,人生很近,走好当下的每一步,说好每一句话,写好每一个字,也许就是简媜在字里行间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写作从来不是百米冲刺,图一时的欢快,而是如同酿酒一般讲求的是时光远去、岁月不再,最佳的状态便是以马拉松的心态,走着走着就看到了日出,听见了虫鸣,闻到了花香,以“万物与我同在”的心境去经历生、死、病、死的轮回,那一程山,那一程水,承载不了太多的焦虑与忧愁。 简媜写出了人间至情至性的文字,不是为了自己在晚年有了美好的回忆,而是为了向读者、向好友、向世人证明自己曾经这样活过,无须你评价,只须你了解,所谓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在简媜看来是一种幸福、一种安宁、一种愉悦。毕竟,回首前半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知道自己这些年是如何走过来的,但是作为读者,完全可以在《陪我散步吧》的阅读中,找到自己失落的人生片断,于文学是无可磨灭的记忆,于自己是心心相印的安慰。
《陪我散步吧》读后感(九):《陪我散步吧》——让心灵找到一片天高云淡
“写书的人漂洋过海来了,读书的人舟车摇晃来了。想象有一只大手拿起书用力抖开,密密麻麻的文字散落成各式各样的人心中的情愫,那个原本静静地躺在作者位置的人被叫醒了,月光下,我们必须相逢。” 这一句,胜过万古的情话。 于是,多年了,忘不掉一眼看到的简媜,更会在每次看到她的文字时,先极力按捺自己的激动,看过后,再长出一口气,笑忘泪痕。 她从来不避讳情怀,乐于回望,感慨赞颂青春和梦想,相信孤独也能带给人不屈的力量,淡然应对人生的消耗,却能给人以大地一般默然无声、却有着无尽潜藏的印象…… 这依旧是我们熟悉的简媜,也是我们即将在书中遇到的,一位更豁达的简媜。 因为她的文字,再不会惧怕春秋的悲感;因为她的吟咏,再不必解释何谓“从容的欢乐”。天高云淡,树木花鸟,一起构成故乡和求学之地庇护她敏感年少心灵的神社;字里行间,婉转平易,尽数造就斥别迷茫和忧惧之情、感召你我坚定地把日子过成诗的殿堂。 她自述《当一个缪斯少女在稻田里沉思》,她自问《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她自承是一个也基本足以勤奋到《叫太阳起床与叫月亮去睡的人》,她也会在衰老逼近之际“暗搓搓”地《在露易莎咖啡店幻想跟机器人吵架》。她是这样的坦然率真,又因能与自然和时代那样自如地“链接”,无比引人羡妒。以至于她讲到的一花一叶,似乎都在轻声地对你述说:“陪我散步吧——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多世上的美景。” 于是,那些星辰易变,生离死别,人来人往,聚合离散,都有了别样的意味了。她惊动了久远记忆里的山水,拨转了曾以为的岁月定格的时光齿轮,繁体的文字,简单的留言,一个名字,一个眼神,都一瞬间踏出杳杳而有可查痕迹的步伐,成了塑造你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各自“交回时互放的光芒”。 心灵因此再次活转过来:勇于自省,砥砺自坚,知道只有努力前行,才是不负这一程人生的新起点。她把文字结成的花,种了满园,所以,得以有幸遇见的人送上的礼物,都是这一份难得的因果串起的愿。 陪伴的温柔,散步的悠闲,书写的慈悲,品读的悟念。一个人的名字,简媜;一片心意的显现,是为眼前的数行文字——终究,有一次遇见;终究,再一次回望心灵深处的天高云淡。
《陪我散步吧》读后感(十):陪我从年轻走到年老的散步
我一直对台湾的文学情有独钟,从最早开始接触席慕蓉,到后来的龙应台、蒋勋、简媜等,虽然大家风格并不一样,但是总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其中,吸引着我一次又一次的关注着,也不负我所望,遇见了简媜,最早接触的一篇也是我最喜欢的文章《四月裂帛》,“三月的天书都印错,竟无人知晓。”当时的我还年轻,初见感觉到惊艳,多么优美的文笔,多么灵动的语言,像来自天外,也打开了我新的视野,但是因为当年的资源有限,我只看了几本简媜的书而已,但是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作家。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竟然发现简媜出新书了,真的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读到,风格依旧如初,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外来的冷静和内心的躁动结合,看着作者的序的回忆,也勾起了我年轻时的思绪,当我再次翻开书页看着一篇篇文章,就好像自己也如文字一样年轻,只是回到现实的一刹那,岁月忽已晚,我已不再年轻,在老去的路上了。
其实,简媜的书比较偏向文艺、小众,喜欢的人会一直喜欢,对于不喜欢的人而言,可能真的读不下去,因为仿佛离生活很远,而且芸芸红尘,愿意深度思考的也渐渐少了,很难静下心来读,虽然本质上这本书的风格没有变,但这是她收拢编理写作三十多年间积存的旧稿,时间跨度以及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包括成长纪事,踏入文学之路的缘由与触动,与友人的谈话,以及人生与历史交错的印痕等等,并不局限于某个时间段或某个主题,所以是比曾经的书具有的可读性更强的,适应的人群也会更加的广阔一些。
聊下这本书里,我比较喜欢的篇章是《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作者回忆自己的曾经,有一段话,我特别欣赏,也是我,估计也是大家十分羡慕的,甚至是有点嫉妒了,文中是如此写道:“如果时间重返,我会做同样的选择吗?”这是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对我却无须思索,时间不必重返,因为我所做的每个选择都让我离梦土更近。
原本曾经的我也是热爱文字的人,但因种种缘故未能坚持,我很欣赏那些坚持了自己梦想的人,恰好简媜就是一个,而我们也能够通过这本书,更加清晰的了解她文学梦的初衷以及人生的经历,而她的书,便是可以陪我从年轻走到年老的散步,让身心都能得到净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