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饭好好爱》是一本由沈小怡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好吃饭好好爱》读后感(一):和喜欢的人一起,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从拿到这本书开始,重新认识了做饭这件事。
进入了一个人住的第二个年头,最初一个人住时周末悠闲做菜的时光早已不见了,因为一个人吃饭太无聊,对做菜的热情很快消逝,直到遇见了这本书。
做菜是件有意思的事情,里面原来有那么多门道可以研究。
做菜是件有感情的事情,每一道菜里都有它的专属回忆,亲手烹调时会想起那些已经远去的时光,曾经的幸福、感动等等一时又涌上心头。
做菜是件值得期待的事情,看着锅里扑腾的热气,你会慌张犹疑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味道,好在这是本不会失手的菜谱,每一次的尝试都以惊艳结尾。
做菜是件幸福的事情,带着自己做的美食回父母身边或带着新鲜出炉的小点心去见朋友,心中总是喜悦的,看着他们笑着分享你的成果,忍不住嘴角上扬。
好好吃饭好好爱,人生便美好了起来。
:最近在读者群里每天看大家分享美食,觉得幸福感up up!
《好好吃饭好好爱》读后感(二):一日三餐,好好爱
实在是太喜欢小怡的新书名字了,《好好吃饭好好爱》,好好吃饭时远方的父母最多的惦念,好好爱自己,好好爱家人,好好爱这个世界,是吃饭对我们的最大回馈。
中午老公说新工作可能要经常出差,好吃的金牛座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天呐,他出差,我的早饭怎么办?老公的早饭花样繁复,从五谷杂粮到意面豆浆,有时候还有新花样,比如葱油饼这样难度系数很高的,我们搬到新房子这半年,最幸福的场景之一是早餐的时光,这是两个人唯一可以一起吃饭的时光,聊一聊小事,就着暖粥和甜玉米,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
这两天公公婆婆来上海,晚饭从每天一个人越随便吃点什么,突然变成有人在家做好饭等着你,还未进门,就被米饭的香气和排骨汤的浓郁融化了一天的疲劳。公婆是南方人,吃饭前先喝汤时他们的习惯,冬瓜花蛤汤、玉米排骨汤、莲藕排骨汤、老鸭汤、鸡汤,各种汤不同韵味,但是带给味蕾的是微烫鲜美的记忆。
我对一个城市的记忆都是从食物开始,比如家乡的火烧和小酥肉,上学城市的牛肉锅盔和麻辣烫、绿豆沙,工作过的城市的丸子汤和烫面蒸饺。后来频繁出差,每个城市,去最有生活气的地方吃饭,是工作结束后最大的期待,在城市最高处吃过夜宵,在烟花下吃过臭豆腐,你看,好吃的和幸福,就是合二为一的。
小怡和厨艺结缘是从失去开始,而我是一开始,就很喜欢这样的烟火气,单身的时候自己做麻辣小龙虾,仔细洗了3个小时,做了一盘小龙虾,卤牛肉卤了4个小时,还是有点硬,懊恼不已。
好好吃饭,是和自己、和爱你的人、你爱的人,发生的最亲密的联系。
就像冬天,家中饭菜腾起的热气,蒸腾着向上,热气后面是闪着光的眼睛和蠢蠢欲动的筷子,以及即将被幸福包裹着的胃。
我打算点兵点將,挑到哪个菜,我们就试着做。
《好好吃饭好好爱》读后感(三):一个厨艺小白走向CCTV 2《回家吃饭》大咖的故事,60道温暖实用的菜谱
《好好吃饭好好爱》读后感(四):我们在美食里品味幸福人生
《活好》一书中,105岁的智者日野原重明先生说:“家庭就是一起围着吃饭。”
按照这个定义,我和小怡,妥妥的一家人。
认识小怡的时候,她还在金融行业工作。
多年来,我目睹了她的快速蜕变。
现代人普遍喜欢速食,对成长也是如此,然而小怡的快速背后,是高强度的学习和训练,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对美食的执着追求。
我自己也喜欢做饭人,特别明白其中的艰辛,这并不是单只兴趣就能支撑的事情。能够长期坚持做饭,往往是因为给他人做美食、看着别人吃得开心,内心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当年,每次去外婆家,总是被塞很多好吃的东西,曾经开玩笑说,那是“喂猪式的爱”。如今,我并没能胖成猪,而外婆却已去世多年。我有时会做外公、外婆、妈妈以前做给我吃的东西,在食物里,有着悠长的忆念。
吃,衍生了生命中无数美好的回忆。就像我每次回家乡曲阜,都一定要去街头找到粥摊,要点羊肉泡进粥里,再加个撕碎的油条,特别是冬天,一碗粥下肚,暖洋洋的感觉,让人无比幸福。
吃,是人与人之间种下缘分的开始。我和很多人是如此,和小怡更是如此。
白天各自忙碌,到了饭点,就一起出去觅食,我俩都喜欢附近一家店的番茄鱼、炸茄盒、干煸藕条,小怡还特意带我和秋叶、慧敏去吃鮨一。
回想起来,和小怡之间,真是有着太多的美食回忆,倍加温馨。
拥有一个精于美食的朋友是如此幸福,有时候,小怡会把自己卤好的牛肉,用真空包装,顺丰快递到深圳来。她发现的好食材,也经常会寄给我,我的读者们也受惠于她的推荐,放心、营养、好吃,可以说是小怡推荐的标签。
在这本书里,小怡分享了她在美食方面的心得和经验,让更多的人明白烹饪的意义,掌握烹饪的技能。当你动手,你会发现,其实烹饪并不难。
我一直认为,懂得吃的人,不管水平高低,在这个人世里,都是给自己增添了很多乐趣。懂烹饪的人,会更明白人世的可贵,也不容易失去希望。吃,让人生丰盛。
就算是遇到再大的伤痛,只要还有胃口,还能吃得下东西,人就可以复原。
因为有美食,人间就值得来一趟。因为有小怡这样引导美好生活的人,生活就增添了很多幸福。
愿这本书不仅为你打开美食之门,更能导向幸福生活。
《好好吃饭好好爱》读后感(五):那个教我做菜的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我生命当中的很多重要时刻,都和女人有关。
嗯,感觉【我生命里的那些女人们】可以写个系列。
当然,我并不是开玩笑说说,先挖个坑,占个位置,能不能写成,以后再说。
今天说的这个女人,曾经教我做过菜。
我最开始喜欢做菜,只是因为,我始终固执地认为,有了菜香,才有了家的样子。
我从2004年来北京,北漂开始,就一直渴望有个家。
这个【家】,不是家庭的意思,而只是有一个屋子属于自己,有一个小厨房能做顿饭,如果有一个人能为自己开一盏灯,或许会更幸福。
在最脆弱的二十多岁,这种对【家】的渴望,让我在感情里变得极其敏感和卑微。
我会因为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够给我这种想象,就飞蛾扑火般过去。
那段时间我谈了很多段儿,短暂而脆弱的恋爱。
直到后来我发现,恋爱其实拯救不了寂寞,但厨艺可以拯救我自己。
因为只有在你安心切菜的时候,做坐下来好好吃饭之后,才能明白,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有首歌叫《真心不假》,是我唯一喜欢赵薇的一首歌。
每次失恋了,我就躲在房间里放这首歌,只是因为每次在里面都能听到那句话:
勇敢的燕子啊!把我的心愿告诉她,说我还站在天桥下,等着她回到我身旁,想给她一个家,一些话,一些真的心不假……
差不多听一次,哭一次。
人,哭的多了,就会变得坚强和勇敢。
后来我在豆瓣上开了一个相册,记录的都是我一个人做饭和吃饭的样子。
曾经有网友劝我说,不要再更新啦,看着都难受。
但我自己觉得,挺好的,至少那段时间觉得自己的厨艺进展了不少。
我学会做饭,是大学期间。
大概是大三那年,我出去租房子,和两个妹子一起,我的对面屋住的女生后来成了我的前女友。
三个人轮流做饭,哪怕做的再难吃都要吃下去,我就是在那个小厨房里学会了切土豆丝,学会了大白菜炖豆腐,土豆炖鸡脖。
工作之后,除了第一年忙到没时间管自己,失恋了几次之后,也算是明白自己喂饱自己的重要性,于是在忙也会保证每周在家吃上一顿饭。
我至今依旧觉得自己做东北炖菜算是一绝。
但这些在后来我认识的这个女人身上就显得有点弱。
我能遇到这位教我做菜的女人,还要感谢教主萧秋水。
我一直都认为萧秋水是土匪一样的女人,就是见过大世面,三教九流都能打招呼说上话,处变不惊的那种类型。
当时是去深圳DISC复训,教主不知道从哪认识了一位大佬级的人物,请客吃饭,不论是菜色,还是场合,我都完全搭不上话,饭桌上只剩下吃的份。
倒是旁边的妹子还能说上几句关于食材的话,这个妹子就是上海的厨娘沈小怡。
那时候她的私房菜预约就非常火爆,动不动就是月度排队类型的。
本来我对这种其实不太感冒,毕竟一个常年地摊吃货是配不上定制级别的。
不过万万没想到她的微信号上有很多快手菜,其中的一些食材还比较好玩有趣,比如丝瓜油面筋。
关于油面筋这个东西我第一次听说,也不知道是怎么一个玩意,第一次还买错了,后来在网上求助了沈小怡,听她娓娓道来才明白,原来做菜不止是西红柿炒蛋,鸡蛋炒一切,还有一些很有趣的组合和食材搭配,都很奇妙。
我开始还觉得自己算是能做也能吃型的,后来见了教主和小怡才知道,这能吃和会吃,是猪八戒和沈宏非的差距。
那次吃饭怎么散场的不知道,只记得猪头的我,吃的太嗨,然后误了飞机,不得不改签了下一班,于是就和小怡在机场聊了很久。
那时候我曾帮小怡策划过要不要写一写美食背后的故事。
每一道菜背后或许都一段和感情有关的故事。
对这个人来说是拍黄瓜和糖拌西红柿,对那个人来说,或许就是前女友和前男友下厨的第一道菜。
把故事和菜结合在一起,说说吃饭和爱。
然后,等了两年,等到了她出版了第一本书《好好吃饭,好好爱》
对于第一次写书的人来说,我理解那种欣喜、激动,还有遗憾的心情。
我也曾经是这样走过来的。
沈小怡的这本书记录她曾做过的60道美食,以及每一道美食背后的故事。
若你曾和我之前的我一样,对家向往,对爱痴迷。
不如放下期待,从改变自身开始做起。
如果这个家是别人建构的,那个人若不在了,对你来说或许就是倾覆灭顶之痛。
如果这个家是自己搭建的,那么不论经历什么,自己都在。
没有什么难事,是吃一顿饭解决不了的。
如果真的有,那就吃两顿。
前提是,你要会做饭。
最爱人间烟火气。
愿你我的饭碗里,满满的都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