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晚上,我做了一次很酷的尝试。
在所有人的认知里,创作者应该是处于「私密环境」中的。尤其对于创作者本人而言,如果打破了「私密」,将创作过程完全展示在众人面前,那种羞耻感很难提前想象。
我的朋友随易向我提出这个想法时,我很犹豫。一方面很想知道这种状态下的自己会是什么样的,另一方面我又害怕试验失败自己会在众人面前很没面子。
作为一个平时写东西,不把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敲完都不敢给别人看的我来说,这种完全透明的撰写过程,不亚于当着众人面儿给自己搓澡。
但犹豫一番后,我的好奇心还是打败了羞耻心。我十分好奇那个场景下的自己,会变异成什么样子。
试验当天,我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暴露式写作」的真实难度。在失去表情与声音的帮助时,只通过文字面对面传递内容,低效且干瘪。
当我把自己的电脑屏幕投影到幕布上,并且坐在距离观众们不到五米的座位上时,我感觉到成千上万只小蚂蚁在我身上乱窜。
试验正式开始的时间是晚上八点半,我提前五分钟坐进了这个半透明的黄色帘子里面。
那个时候,我还有一丝自信残存。脑子里的草稿还算清晰,比如如何通过文字开场,如何为这篇文章开篇,如何讲述那个关于「酒精与爱情」的故事,如何进行现场互动,如何将文章收尾等等,我仍然有三四分的把握能够将这次试验顺利完成。
借着这股劲儿,我开始飞速敲字,把脑子中构想的前两百个字都快速呈现在电脑屏幕上了。
但我没想到的是,刚刚把这两百个字敲完之后,我就开始慌了。
我控制不住地去偷瞄他们的表情,捕捉到任何一个人的轻微皱眉或者是嘴角下撇,我都会十分紧张。
“这部分好像跟上一段的内容衔接有些问题,我再翻回去改是不是有点丢人?”
我的内心戏变得非常丰富,丰富到我已经完全无法回神到撰写文章这件事上了。我恨不得从黄帘子里冲出去,挨个儿和大家聊聊。
我努力坐住了。但还是迫不及待地想用「互动」的方式来化解此刻的尴尬。
无计可施的我,开始敲字,通过大屏幕求救。我希望大家可以通过A或者是小纸条的方式,向我提问,进行QA游戏,来转移一下注意力。
到现在,我都无比感谢第一个向我发问的人。如同将一颗速效救心丸,温柔地塞进了我的嘴里。
之后的一个半小时,我彻底在QA游戏中跑偏,沉浸在输出观点的快乐中,再也回不到撰写文章的状态里。果然应试教育教会我们「答题比创作简单得多」。
这场试验进行到尾声的时候,观众开始陆续离场了。我不太敢抬头看大家离开时的样子,我怕我看到他们眼中的失望,会更加痛苦。
接近十点半的时候,我做了最后一次互动。请大家把本场活动至今,手机里拍的最后一张照片传给我,让我留住本次试验的「一个时刻」。
以上图片来自现场观众A
收到的每张照片,我都在大屏幕上打开停留了一会儿,完成了分享「此刻」的仪式。简单收尾之后,我终于结束了这次的试验。
同时也宣告本次「写作暴露」试验 失败。
我走出黄色帘子之后,对着屏幕坐了会儿,心里挺难受的。有一些丢人的成分,有一些失败者的自责,同时还有一种终归无法打破自己的羞愧感。
本来我的预期是可以写完一篇文章,然后在走出酒馆的那一刻就将它发布出来的。但没想到,自己从头到尾都无法进入写东西的状态,一直慌慌张张的。
很感谢当晚收到的一条微博评论,让我觉得这次失败好像也没有那么失败。甚至给了我一种冲动,去尝试更多种明知会失败的事情。
或许直面失败,是更好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方式。
上面这个是现场的摄影师记录的花絮,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点开看看。短短的一分钟就概括完了我备受煎熬的两小时,时间的刻度还真是难讲。
——————
最后,感谢本次活动场地方,我的好朋友随易开的酒馆——「黄色酒馆 Sour Pub」,它是@二手酒馆不加v 「游牧计划」的第一期。
创作者暴露系列VOL.1虽然失败了,但我听说后续还会有第二期、第三期继续等待创作者挑战。
作为失败者,我很期待看到一个心无旁骛的成功创作者可以完成暴露式创作。作为观众,陪伴他走通脑内地图的那一瞬间,应该也很爽吧。
头图/ 阿仁Aaren
「今晚22:22的报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