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请问您想喝点什么?”
出于某些在下文中才会揭晓的原因,空姐说的话在我听来是这样的:
“女士女士女士女士女士女士女士女士女士女士。”
我抬头看了一眼这名空姐。
她脸上的苹果肌,随着 8 颗牙齿的笑容绽开,在几千米高空的云层以上,被光线打得饱满而闪亮。
太耀眼了,这对苹果肌。
其实女士本人对可乐一点都不感冒。
橙汁,苹果汁,榴莲汁,牛油果汁,随便一款草本植物饮料(添加了香精色素的果汁)都比可乐更行。
飞机落地,女士匆匆拖着行李箱,接到了一个接机电话,是一把年轻女孩的声音:“老师您好,我是…”
尽管知道接待方只是一视同仁的尊重,统一叫「老师」,但一刹那女士在紧张之余又有些恍惚,并再现了飞机上的重听:
“老师您好老师您好老师您好老师您好老师您好。”
这个上午反映了两件事情:我确实没怎么见过世面;我开始对自己的年纪丧失了确信。
1
这种动摇并非一日之寒。
早在前段时间,有天深夜吹头,我赫然发现地上掉的头发数目比往常让人警惕。
二十根。
上网搜索“洗一次头掉多少根头发算正常”,让人欣慰的是百度说 45 根以内。
不那么让人欣慰的是,我照镜子时发现法令纹跟两道若隐若现的括号似的,就在嘴边勾出来。
第一次发现它们,还是在一年前。
当时我坐在老家的一间咖啡馆跟朋友自拍,修图已经可以跳过祛痘这些青春操作。
环顾一周这个咖啡馆,里面坐着的都是跟我们一样要淡化法令纹年纪的人,更过分的是有人把两三岁的小孩带过来,进一步削弱了年轻的气息。
“那些年轻小孩到哪去了?” 我向朋友发出天问。
旁边听到我们对话的咖啡师手一指,“都到对面去了。”
透过落地窗能看到隔着一条马路的奶茶店,年轻小孩们坐在户外塑胶椅上瞎杰宝聊天,三五成群,吸 10 块钱一杯的奶茶能吸一下午。
朋友推我一把,“别发呆了,快把老子法令纹再淡化一下啊。”
其实法令纹没什么好淡化的
2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每个洗完澡全裸照镜的夜晚,我都感觉自己遭受到了身体的恐吓。
事实就是 24 岁零 5 个月的我,已经日渐感觉到能称之为年轻的时光只剩下个 28% 的额度。
有个朋友开导我,“这只是身体上不可抗力的变化,你要相信任何一个阶段的自己都很美,心态最重要。”
有天她在朋友圈 po 了个玩板的小视频,风驰电挚,帅气非凡。
底下有条评论说:“真希望我到了你这个年纪,也能和你一样酷。”
但这条评论惹怒了我的朋友。
“你虽然干着一件看起来很酷的事,但生理上,很遗憾,你该是啥岁数就还是啥岁数。”
我开导她,“心态最重要。”
这个配图想不出配点啥话了
将就着看吧
3
我自省过不少次。
怎么就这么想不开,甚至有主动引发焦虑和矫情的嫌疑。但我确实没法忽略这个年纪所带给我的困惑。
就说那天我去出差,在酒店里接到我妈的电话。
我妈很关切地要求我开视频,她想亲眼看到我给酒店房门上锁的画面。
俨然无视了她要求我给她现场演示上锁的步骤,让我重新把已经上好锁的房门打开又上锁这件事情。
见我正好在卸妆,她又说:“你凑近点给我看看。”
我说:“看到清楚了吗?”
我妈说:“年纪也不小了,你以为你还能玩多少年…”
所以人类确实是有能力在短短五分钟内就做到彻底推翻自己说过的话的。
其中心思想是引导我考虑结婚,买房,换份“使人不那么沧桑”的工作,最低最低要求,也至少把驾照给考下来。
今天看到的彩虹
送给所有搞不清楚自己是女士还是女孩的人
4
几个月前我看到一条微博,博主说自己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遇见什么事情什么人,都只有一种心情,那就是「还行」。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是写信给 18 岁的自己。当时,我提到一句说:“我变得无动于衷了。”
没想到一年过去我进步了,变得更他妈无动于衷了。
朋友之间传出来的新消息不过就是分手了,结婚了,买房了,升职了,辞职了,换 idol 了,idol 没换,对不起,没别的更重大发现了。
也有出现另一些朝气蓬勃的同龄朋友。这些人出格的事儿干不少,但整体气质很能鼓舞人。
去欧洲的各大山峰登高,跑遍全国去拍照,还有人埋头在家里画画最后自己办了好几个展。而这两者对我而言,都只能产生同样的心情。
还行。
见识完循规蹈矩跟放荡不羁的两种人生轨迹,那又怎样,并不会得到一个能成为蓝图的特别心动的参考。
更年轻一点的时候,也不是说我没有产生过此种类型的心情。
只是当时更加不懂得自己能干什么,所以尝试做过不少让自己显得「特别」的事情。
几年过去后,这样的诉求没再自己身上出现过。
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也开始缓缓步入人生规划。
很难说我一点儿也没有这个年纪的 To do 或 Not to do 的概念。
套用《猜火车》里 Ewan McGregor 的经典台词,那会变成:
“选择牛油果,选择健身,选择打卡上班,选择每月按时还花呗,选择存钱,选择星巴克,选择欣赏 5 厘米以上的高跟鞋,选择热点并发表评论,选择了解 00 后们关注的 idol,选择交税交社保,选择不高于 4000 块的房租,选择关心房价,选择考虑结婚,选择假装自信而毫无困惑。”
尽管原台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选择不选择。”
而我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选择它们全部。”
不至于说是失败,但问到前路在哪里,答案未必就比前面 23 年的回答要更有方向。
看完彩虹,接着看看夕阳
5
但实话说,没有解决方案。
至少我现在还没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龄焦虑这把火缓缓地烧到自己身上,我厌倦了强行给事情一个上扬的基调,跟每个人说明天会更好。
还在读书时,我并没有料想过长大后会遇到这样的危机,毕竟我对活到这个年纪还挺向往的。
在一个为了月考排名而焦头烂额的年纪,我打心里头厌倦自己正待着的岁数,最为期待的一个画面就是未来有天能在塞纳河畔卖瓦罐汤。
当时我哥在法国念书,他给我形容了一下他眼中的巴黎:
它也有很多缺点,交通烂得跟屎一样,街头有很多抢劫的黑哥,还有污水和垃圾。等你长大了来到巴黎,你会知道它没有你想得那么好,也没有你想得那么差。
虽然至今还是没有去到巴黎,也没有学到跟瓦罐汤相关的任何技能,但我每每想到这段话都还是会感到些许的安慰。
主要是那段鸡汤式的结尾,我可以把它脑补成适用于每个年龄段出现疲态时的百补灵丹。
6
已经说到这儿了,突然想到另一个能让我感到些许安慰的另一个画面。
有天我去蹦迪(看,还是有存留年轻人爱好的),遇到个很奇特的女生。
目测年纪跟我差不多,站在舞池后面,穿了个运动棉裤搭白背心,很居家的装扮。
加上她素着颜,看起来就像出门去菜市场买菜时遇到个迪厅就进来了一样。
她随着音乐舞动,节奏感很好,动作到位,不争不抢,低调地舞出了一片天地。
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如果你问她如何政治正确地看待 24 岁,她会在你面前一句话也不说,继续舞动人生。
那就暂时搁笔,在这里祝每一个在飞机上被称为「女士」而遭受伤害的人,都能以这位舞动人生的女士为榜样。
今晚文章的最后
分享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