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荆棘
一。
不仅因为它需要两个人或以上才能存在,还因为它的真实模样从未被确认过。
有的人能从里面看到悲伤,有的人能看见欣喜,有的人能从里面看到其他人。
像万花筒,把眼睛放在口子上,每个人的眼前都会出现极多琐碎的个人片段。
我凑前去,瞅到一堆人。
昨天早上,那堆人里的其中一位在朋友圈说:“一段关系,最重要的是‘聊得来’。”
朋友问我:“那我们呢。”
我原本敲下的四个字是“相互利用”,但又觉得这个词语太过功利,所以改了一下,变成“相互理解”。
朋友回答:“也可以。”
虽然朋友没有否认,但我很难分辨,他的“可以”,是因为“做朋友需要相互理解”是一种政治正确,还是因为他真的这么认为。
二。
什么是“聊得来”?
有共同话题,能够就着一个“其他人不太感冒”的问题无限讨论,你们不用怎么费劲,就能够从早上聊到下午,直到有别的不可推脱的事情需要亲自解决。
于是最后,大家深吸一口气,心满意足地约定下次见面时间,接着相继离开。
当然美好。
因为太难了。
你想着畅谈一整夜,朋友却接到女朋友的电话;两个人正聊得开心,临时的工作不得不暂停一下;微信上就着一个话题谈论许久,但因为看了一会微博,情绪续不上去了。
当然,对于友情至上的人来说,这些都不过是“干扰”,只要下定决心,都能够解决。
但在我看来,“朋友”这种关系之所以重要,恰恰是因为它不会给双方造成任何压力。
所以女朋友打电话来了,就先去跟女朋友讲电话。
临时有工作要忙,那就先忙工作。
今天不想聊这个话题了,那就不要再继续。
反正“朋友”,不是聊出来的,是用时间磨出来的。
而且有些时候,“聊得来”不是因为双方真的有许多共同话题,而是因为“某一方在很努力地聊得来”。
三。
而关于努力,我再说几句。
朋友喜欢那个女生好多年,最后终于谈成男女朋友,但不到半年,还是结束了。
那天我们出来吃宵夜,我问他到底为什么。
他告诉我,分手时,女生哭着说:“次次看你那么努力,我都不好意思拒绝你。”
我拍拍他的肩膀,说“都是这样的”。
所以努力本身是一个好词,但如果把它放到一段关系里,就成了一个贬义词。
我回答他,不如换个角度理解,或许你的努力,恰恰证明了你跟她不够合适,或者“很不合适”。
朋友回答“噢”,便自顾自地吃眼前的米粉了。
四。
相互理解是一件好难的事。
你今天可以因为心情好而不骂对方迟到,但如果对方就是一个偏爱迟到的人,那你可以接受他每次都迟到吗?
我有位朋友就是超爱迟到,每次我都得等上个二十分钟才能见到他。
但我觉得真没关系,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愿意等别人的人,而是因为我很喜欢一个人坐着没事干的时间。
反正二十分钟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段用来放空自己的空隙。同时我也明白,要是我因为他无法改的缺点而骂他,他下次就不愿意出来了。
要知道,这位朋友会迟到,没有理由的。
你给他灌鸡汤,跟他讲时间成本,他都会听,而且都听得懂,但他就是不会变。
我们都认识三四年了,早摸透对方底子,也就没必要再去计较这些问题。
所以朋友间的“相互理解”,就是双方都知道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都愿意抑制住自己当救世主的冲动,不轻易去影响对方。
而我不想破坏它。
晚安。
作者/ 张荆棘
歌曲/ 无
插图/ 无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