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谋杀感情的这 4 句话,千万不要轻易说出口
日期:2019-01-25 08:15:46 作者:壹心理主笔团 来源:壹心理 阅读:

谋杀感情的这 4 句话,千万不要轻易说出口

  专栏作者 | 曜珏

  01

  好端端的聊天,

  怎么最后都以吵架收场?

  澳大利亚有个游戏主播直播家暴怀孕的老婆

  因为老婆喊他去吃饭。

  那天他在直播游戏,妻子让他停下,先过来吃饭。他说,行了,知道了,很快来。

  妻子不爽了,在旁边唠叨好几遍:每次都这样,哪次是能爽快出来的?

  来回怼了几个回合之后,妻子生气爆炸开始东西

  他也特别不爽,不是说等一下吗?于是他从椅子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巴掌甩在她妻子脸上,把孩子吓哭了。

  大家感受下从温馨日常到家暴现场的过程

  无论怎样,打人都是不对的。但他们两个的沟通模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暴力的沟通,只会催生暴力。

  更可怕的是,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类似的,聊着聊着就火大的情况

  想起有次过年回家,有工作需要处理,就拿着手机同事沟通。

  长辈看到之后,立即皱着眉头说:“你怎么又玩手机?天天样子,手机就这么好玩?”

  我当时就觉得很委屈。这是在加班啊,而且我也只看了一次手机,就不能理解一下我吗?

  她说:“眼都要瞎了还玩手机,哪来的那么多借口。你要多干点正事,好好工作才对。”

  我想,这怎么还上纲上线没完没了呢?差点就要吵起来了。

  问题究竟发生在哪里呢?

  是他们使用攻击性语言表达自己关心和爱。

  妻子想要和丈夫一起吃饭,希望他不要饿着,一开口就是责怪:“你每次都这样说,却不行动”。

  长辈的认知里,工作就是埋头伏案,手机代表了娱乐和游戏,而且还伤害眼睛,所以才会说出那样的话。

  但这些带有主观攻击性的话语,却会无意中带来非常深的伤害。

  你要是反驳他们,他们还会很迷茫:我说的话怎么了?没毛病啊?为你好才会这样说你的。

  结果为了避免争吵,大多数人都选择忍气吞声,憋到关系产生了无形的裂痕

  暴力沟通真的是关系中最大的杀手

  常见的暴力沟通模式有哪些?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和平沟通,不伤感情

  02

  最常见的暴力沟通模式有哪几种?

  1)贬低打击:“不是我说你,你也太......”

  这种模式,最常见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

  《向往生活》里,宋丹丹和巴图就是这样。

  大家要吃饭了,宋丹丹吐槽巴图:“你怎么吃这么多?你就不该吃。”转头就跟其他成员们说,给我儿子找点活干吧,他太胖了。

  巴图听了,无奈地笑说:“什么叫给你的儿子找点活干。”

  大家早起忙活,宋丹丹吐槽巴图说:“啥都没干,你怎么这么笨呢?我生了一个废物。”

  巴图很无奈地摊手说:“你说我还能干嘛?”

  接着低着头走到了镜头的另一边,什么也不说了。

  这时候 Henry 过来说做了早餐,大家一起出去吃粥,宋丹丹是这么夸他的:“我能换个儿子吗?跟民政局说一下我换个儿子。”

  巴图也没说啥,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转身走回屋里,静静地掀起门帘进去了。

  可能是觉得之前怼巴图太多了,聊天的时候,她提到巴图脚发炎了。

  巴图说:“小时候就这样,你别管了。”

  但宋丹丹说,该不会是你自己啃出来的吧,还让他给大家表演小时候怎么啃脚。

  可是巴图已经 27 岁了啊,不要面子的吗。

  其实,宋丹丹真的不是不关心他。巴图给她做早餐,她心里也挺高兴的,就是说不出口。

  刀子豆腐心,是很多中国家庭相处模式。

  但这种沟通,会带来伤害。

  听到话的人觉得“我这么努力还会被批评,是不是我没有存在的价值呀?”

  谁想听否定的话啊,肯定是希望别人夸自己的。

  可是缺失边界感,让很多亲密关系里的人以为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只要出发点是为你好,就可以肆意打压你。

  这类句子往往给人的暗示就是“你不行,你不对”,长期在打击和贬低中成长的人,有时候明知道不是自己的错,也常常都会陷入强烈的自我否定之中。

  想哭。

  每个人都会批评,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一件简单小事都做不好

  但很少有人去想,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把事情做好,才最需要鼓励

  2)甩锅辩解:“我不是那个意思,你怎么老钻牛角尖。”

  另一种常见的暴力沟通模式,是被动型攻击。

  这种模式,常见于两方关系不太均衡的时候。比较弱势的一方受到攻击,会感觉到愤怒,但他不一定会选择表达,只会脸上笑嘻嘻,心里 mmp。

  举个例子,妻子让丈夫去洗碗,他要么忘了,要么洗不干净,要么找很多借口推脱。

  这时候妻子就生气了,觉得他没把自己的话放心上,但丈夫无奈 “我真的不是那个意思啊,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就能摆出无辜的样子来逃避责任

  他的道歉非常真诚,但是行动却十分诚实。一边说着自己不是那个意思,先平息住你的怒火,一边在行为上又不做改变演技不够好,让你一眼就看穿,特别招人烦。

  被动攻击,有时候是一种人际策略,甚至会融入到一个人的性格里面。你不太容易立即意识到他出现了这种情况,更难找到理由反击,就算说他们,也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与此类似的,是回避型沟通。

  无论是打击贬低还是甩锅辩解,都建立在你们之间有交流的情况下。最麻烦的是,他直接来一句 “算了,不想解释拒绝沟通。

  毕竟,他们真的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反而显得你一直在无理取闹

  但逃避也好,隐忍的愤怒也好,都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3)威胁攻击:“你是不是想气死我?”

  很多人特别接受不了的一点是,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讲情绪

  你说,我真的很伤心,我觉得这件事不应该是这样的。

  他说,你别烦了,你是不是想气死我?

  你看,这对话还能怎么继续

  萨提亚沟通模式中,有一种 指责型沟通”。有些人会通过指责别人,攻击别人,来证明自己没错。

  前段时间,有一位网友,因为买了灰黑色床单,被妈妈连续发微信骂了几个屏幕

  “你是希望我早点升天是不是?”

  “我做错了什么,你要这样子惩罚我。”

  责备挑剔命令反对,攻击...... 这种沟通模式,会让听话的一方觉得十分不舒服

  这种威胁性的沟通,其实就是一种粗暴忽视在乎表面的问题,却没有照顾对方内心状况,更加没有尊重对方。

  有时候觉得真奇怪,别人意见一致,觉得不舒服,你连一句中立的解释都不许,这不是很反人性吗?

  于是对话双方都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又或者是自己“让步”了,开始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最后闹得很不愉快

  4)主观评判:“你这明明就是不重视我!”

  带着主观推测的评价,是大部分暴力沟通的根源

  很多人都搞混了事实和评价,以至于谈话中急于抛出主观结论,却忽略了事实本身。

  比如,你今天上班迟到了。

  于是你的老板说,你怎么又迟到?还有没有把工作放在心上?是不是不想干了?

  这就是一个很主观的结论。因为你可能只迟到一次,也可能因为昨天加班太晚,怎么一到老板嘴里,就变成“总是”,变成“没放在心上”呢?

  又比如,有天你回家,发现男朋友把门反锁了。

  有些人会这么说:“你是不是故意把我锁在外面的,对我很不满意是吗?”这就是主观结论。

  他解释说是进门顺手就反锁了,没有及时出来开门。

  你是不是会很生气,觉得他肯定是在敷衍

  可重点是,你是在解决问题,不是在证明对方没用。

  哪怕对方看起来再不尊重,你也可以先把事实说完,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

  也许他也很不好意思呢。

  无论多客观的事实,一旦加上主观的,偏负面的评价,就很容易激起对方的对抗情绪,渐渐远离了沟通的目的

  03

  我们如何说话才能不伤感情?

  沟通,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怎样才能做到心平气和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呢?

  《沟通的艺术》中,提到了一个万能的模板知觉检测法。

  首先减少自己脑补的部分,陈述原本的事实,然后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询问对方自己对不对,并减少钓鱼提问

  我合租的舍友,就把这个方法用得滚瓜烂熟。

  有段时间,我下班很晚,开关门的声音有点大,吵到了她。

  但她没说:“你怎么那么没礼貌”,而是:

  陈述事实:“我感觉你开关门的声音有点大。”

  减少脑补:“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在生气,还是心情不好才这样,”

  正确表达:“但是门的声音太大,我觉得有点怕。”

  安抚情绪 / 询问自己对不对:“不知道我猜得对不对,最近感觉怎么样?有心事的话可以跟我说的。”

  减少钓鱼提问:什么是钓鱼提问呢?简单点说就是送命题:“你是不是没把我放眼里?”

  回答是,那你就完蛋了。

  回答不是,对方可能会问, 那你解释解释为什么,别给我找借口。

  无论听话的一方怎么回答,说话的一方都不会满意

  他并不想听对方解释,只是想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

  而我舍友所提出来的问题,却不是针对我本人的,不带很强的情绪,仅仅是想解决好这件事情。

  我感到被尊重,被关心,意识到了我的问题所在,并且无痛改正。

  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种。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

  尤其是当双方情绪激烈,退半步都觉得特别委屈的时候,你不仅要看到对方的情绪,还要看到情绪背后的隐藏需求

  发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烈时,你可以问问自己,希望对方作出什么样的回应和行动。

  比如,老公三十岁了,还每天沉迷游戏。

  为什么你会看不惯这个行为呢?是因为你觉得他陪你,陪孩子的时间少,还是担心他工作不够认真,赚不到钱?

  这就是你希望他作出的具体行动:多陪我,或者多工作。

  愤怒是情绪的外显,但实际上,也许是担忧埋怨,和爱。

  当你发现对方特别烦,特别无理取闹的时候,可以想一想,他到底想要你作出什么样的行动。

  大多数人抱怨指责别人还行,一到提要求,就变得非常委婉。

  比如情侣逛街,女孩盯着一个项链,男朋友问她是不是想买,她摇摇头

  比如男朋友回家晚了,女孩就批评他,唠叨他,总是不好意思说其实自己想要他回来陪自己。

  当然,看见隐性需求,是一个非常需要熟悉度的活儿

  谁都不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很难百分百猜中对方的真实想法,你有时候真不知道她是心情不好,还是想买项链,他也一样的。

  所以,沟通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地表达真实想法,进行适当的自我暴露,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让对方知道,我没有误会你,我是真的想要跟你沟通。

  我知道你想要被理解,被看见,无论发生什么,都会支持你,都会在你身边。

  也许,他 / 她就会愿意放下一点防御,亲口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世界和我爱着你。

  特别感谢心理小伙伴柏冰、陈惠珊、刘璐对本文心理学内容的支持。

  - The End -

  为你推荐 

  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毁灭性的。

  想要彼此的关系远离暴力,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前提是你要学习如何沟通,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如何提高感知敏锐度,看到对方情绪背后的隐性需求?

  怎样高情商把握沟通分寸,让人觉得恰当舒服?

  如何迅速获得信任游刃有余地建立好的关系?

  向你推荐武志红力荐的课程1万人的人际指导书——“最懂关系的心理学家”胡慎之老师人际交往中,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手把手教你高情商沟通术。

  ↓ 长按扫码开始学习 ↓

  分享邀请卡可拿奖学金

  值得读推荐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谋杀感情的这 4 句话,千万不要轻易说出口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