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川浔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
河南郑州一家火锅店招聘服务员:年薪20w+,要求“985”毕业。
也有人说国家培养你们这些“985”毕业生,是为国家做贡献,不是做服务员的;
还有人认为这就是火锅店的一次炒做营销。
不管是什么因素,这家店确实火了。
据负责人丁先生说,这家火锅店的设计理念也与高校有关系,最主要的就是想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入到公司团队建设。
让他们不仅参与到基层的服务行业,更是在全方位了解公司文化、用户体验和学习管理手段,用这种方式为管理层填补后备军。
所以招聘信息上的“985”,年薪20w+,看起来就情有可原了。毕竟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
这同时也给我们泼了凉水——如果你没有学历,更没有实力,那么你可能都没有资格成为一名火锅店的服务员。
这张表记录了1977年-2018年全国参与高考的人数和录取率的数据。
你能明显看到参考人数、录取人数、大学录取率的趋势是逐年上升的。
从2017年的985高校各省录取率数据可以看到,“985”所录取的都是人才中的精英,精英中的天才。
这也造就了同样都是大学生,但是普通大学和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境遇完全不同的情况。
也许数据看起来有点冰冷,没有现实性。那你可以去参加一次招聘会,看看血淋淋的真相——
其中一名普通本科生在节目上袒露自己找工作的艰辛,为了能进入到大企业工作,报名参加了三个月的面试培训,还复印了大量精美的中英文的简历。
被问到为什么没有去小企业面试的时候,这名毕业生很自然的说,“我觉得小企业没有发展……”
在招聘会上,我们会把“985”的简历和其他简历分开,到最后走的时候只会带走“985”的那一部分。
有些人会觉得这个世界太残忍,宁愿相信简历也不肯相信个人实力,大家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到底有什么差距?
最初我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感到愤慨,可是当我看到HR接下来说的:
我被“怼”到哑口无言。
是啊,同样都是大学生,为什么“985”的更厉害?
因为能够考入“985”首先就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在“985”的校园里,随着对这个专业和社会的认知,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发掘自己在这个行业里更大的潜质。
格局已然不同。
当然后面教育专家也解释这种招聘“潜规则”涉及到学历歧视……可是“歧视”的仅仅是学历吗?不,还有你的能力。
因为没有优秀的学历和更加完备的能力,所以你才会在求职中屡遭淘汰。
他面带苦涩,“领导让我去接他开会,车半路坏了,我正找人拖车呢。”
他说,我早晨出门太着急,没顾上。
他冲我挥了挥手,先走一步。
这个男同学现在在给小企业的领导做司机,对于他的遭遇我很惋惜,毕竟初中他可是成绩中游的好学生。
那时候他宁愿去职高也不愿意高考,对于他来说,反正都是要工作的,早就业几年说不定早赚大钱。
而当年跟他玩的好兄弟安仔早已经深圳大学毕业,在深圳开始自己的互联网创业项目。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李诞曾经说过的“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考上名校。就是因为我太懒惰,我太后悔了。”
哪怕是毕业于“211”华南农业大学的李诞还是由衷的感叹“名校”效应。
抖音刷到一个13岁的小女孩说,长大以后想成为网红,因为万众瞩目,因为收入不菲。
你说学历好也不一定有卖煎饼果子的收入高。
你说就业不就是比的税后收入吗。
错了,从一开始就错了。
学历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机会,而是给了我们人生更多的选择。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有选择的权力,有选择的意义,有时间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58同城姚劲波,毕业于海洋大学;
联想集团杨元庆,毕业于上海交大;
小米雷军,毕业于武汉大学;
腾讯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
快手宿华,毕业于清华大学……
这些人全都是名校毕业,名校的光环给他们带去了志同道合的“盟友”,还给予了他们对这个社会的前瞻性眼光。
腾讯、快手、小米、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当今最为流行的互联网产品中的佼佼者。
所以别再被“读书无用论”洗脑了,那只是对于少数人的个别例子。
女作家Ann Morgan在TED演讲上讲述《不读书的人到底输在哪儿》,这其中对于读书的解读尤为深刻:
你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想法,也能帮你告诉自己,在你看到这个世界的方式上有哪些盲点。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读书,要去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自古至今,成功的人都离不开“知识”。
哪怕是那些“出身”并非名校的精英,也在用自己的零散时间去弥补过去未曾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
学习永远都是不会错的。
只要你还有机会去学习,请一定要把握住。
你读过的书,会化成你日后工作奋斗的锦鲤,给你带来无尽的好运和能力。
愿你我都能珍惜当下时光,心存鸿鹄之志,眼有境界广度,不做井底之蛙,不负信念所托。
作者:川浔,单书原创作者,今夜不想世界,只想你。单书(),用文字温暖每一个孤独的灵魂。每晚八点四十,和你一起感悟世间情事,探讨人生冷暖。